用讲现代文的方法教授文言文的尝试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e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中职教育越来越突出技能培养和学生对学习语文特别是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的现状,本文结合讲授《崤之战》的教学实践,阐明用讲现代文的方法讲授文言文,重点突出文章艺术特色的讲解,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教益。
  关键词:现代文;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70-02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难度更是突显。众所周知,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理工类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本就不高,加上中职教育又越来越强调技能培养,更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轻视语文学习的倾向,别说是文言文不愿学,就是现代文的学习兴趣也不高。面对这样的窘境,如何搞好语文教学,特别是解决文言文教学这个难点,不能不引起广大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视和思考。
  对于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会不遗余力地在释字词、断句读、搞翻译上下功夫,几乎每篇必讲“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教学时间往往占用大多半,甚至整个课时都纠缠于字句的讲解上,很少有时间甚至无暇顾及对文言文艺术特色的解读,使那些脍炙人口、传颂千古的文章丧失了灵性。虽然教师在字句上斤斤计较,很是用心,但是学生往往如坠云雾,望文言文而生厌。这种像教授古代汉语式的教学方法绝不是文言文教学的正道。其实,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方法,把对文言文字、词、句的注、评、析、译不放在课上进行(重点和难点可以适当讲解),可以提前印制这方面的材料或准备有关的书籍,让学生自己课下明辨字、词、句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教师可以利用课上充裕的时间,像讲解现代文那样,着重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单单停留在对字意、词意、句意的把握上,真正通过学习获得教益。下面以我讲授《崤之战》为例,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崤之战》这篇文章讲授重点是它的艺术特色,难点是认清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对文中一些外交辞令的理解。《崤之战》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结构上,二在人物描写上,三在语言上。在讲解结构上的特点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文章围绕“崤之战”写了哪些故事?然后让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个故事的名字。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并加以修改,把故事按发生时间的先后写在黑板上。
  1.杞子送情报,秦穆公访蹇叔;
  2.蹇叔一谏二哭,秦师开拔远袭;
  3.秦师骄狂无礼,王孙满论秦师;
  4.弦高犒师刺探,情报飞送郑国;
  5.郑穆公侦查客馆,黄武子驱逐内奸;
  6.杞子等逃离郑国,孟明灭滑班师还;
  7.元轸请战截秦师,襄公发动崤之战;
  8.文嬴请求放三帅,先轸朝廷面斥君;
  9.阳处父追捕三帅,孟明三人返秦国;
  10.秦君哭师后悔晚,蹇叔预见全兑现。
  从以上十个故事可以看出,作者叙述崤之战是从两个方面着手的:一写秦国内部对远袭郑国的两种不同意见,即第一和第二个故事,可划为文章的第一结构段;二写秦国外部对秦师远袭郑国的强烈反应,即第三至第七个故事,可划为文章的第二结构段;余下的三个故事,是写崤之战的尾声,可划为文章的第三结构段。第二结构段是作者叙写的重点,包含五个故事,写了崤之战发生前的政治局势,即秦师劳师远袭郑国不得人心,机密泄露,内应奔逃,必败无疑。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写这些,目的是为了谴责秦穆公的争霸野心,这是文章的主旨。文中作者没有描写战场上的残酷厮杀,因为写这些对突出文章主题并没有多大关系。
  再看十个故事的关系:一按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二围绕“秦师必败”这一主线,故事之间环环相扣,有伏笔,有照应,过渡自然。故事中涉及到秦、晋、郑、滑、宋、齐等六个诸侯国,出场的人物有秦穆公、蹇叔、王孙满、弦高、孟明、郑穆公、元轸、栾枝、黄武子、晋襄公、文嬴、阳处父等十余人。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紧紧围绕崤之战来写,故事、人物和国家虽多,说的都是崤之战这一件事,讲的都是“秦师必败”的道理。可见,《崤之战》的结构是严谨的。
  关于人物描写,我让学生把文中描写秦穆公、蹇叔、弦高、先轸的言行找出来,并分析这些言行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我根据学生回答补正并板书。
  秦穆公: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勇于揽过自责。这些性格特征是通过他“访诸蹇叔”、“派人辱骂蹇叔”、“素服较次”的情节表现的。
  蹇叔:忠贞耿介,远见卓识。这些性格特征是通过“一阻谏”、“两哭师”的语言体现的。
  弦高:聪明机智,见义忘利,热爱国家。这些性格特征是通过“犒师”、“飞送情报”的言行体现的。
  原轸:刚毅暴烈,深谋远虑。这些性格特征是通过“请战”、“斥君”的言行体现的。
  由此看出,作者描写人物是直接借助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由于作者善于抓住富有个性化的言行进行描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丰满可感,令人如见其人、如睹其形,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是善于叙写外交辞令。这一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作为本文的一个难点,外交辞令的鲜明特点可以概括为“含而不露,内藏深意”。具体看《崤之战》中的外交辞令,写“黄武子逐客”时,不直接写明驱逐内奸,而是以食物不足为借口,令杞子等人立马离开郑国,实际上就是对他们下了逐客令;写“阳处父追三帅”时,不直接写孟明发誓三年以后要来晋国报崤之战失败受辱之仇,而是用“三年将拜君赐”这种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这类外交语言,细细咀嚼,令人回味。
  本文的另一难点是如何认识崤之战的性质。秦穆公雄心勃勃,一心称霸,劳师远袭郑国灭掉滑国是不仁义的,而晋国在崤山截击秦师致使其全军覆灭、三帅被擒又是什么性质呢?回答是肯定的,也是不义之战。这是因为晋国同样也是为了争当霸主才发动“崤之战”的。“春秋无义战”,整个春秋时代,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从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476年,长达365年间竟发生了100多次战争,有时是交战的一方想当霸主,有时是交战双方都想当霸主。《崤之战》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代风云际会、诸侯混战、强凌弱、众暴寡的社会现实。
  至于崤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左传》的介绍,我在具体分析文章前作了提纲式地讲解,指出有关资料的出处,让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查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查找资料的能力。
  以上是我用讲现代文的方法来讲文言文的一个尝试。除了《崤之战》外,《师说》、《邹忌讽齐王纳谏》、《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我也采取了这种方法讲授。据调查,学生对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反响比较好。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方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文章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的领会,并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
  [2]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德国多代屋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实践范式,在德国被广泛地运用到养老领域中,具体操作模式是在老年人身边的家人不能满足老人各方需求的时候,把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群体聚集在一起,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的新的养老环境,其核心理念是动员社会资源为弱势群体服务,形成整体社会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是固定在农村某一村落的弱势群体,多代屋的功能是让成年人帮助留守儿童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
摘要:本文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对一所城乡结合部农村高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了相关分析,将其上升到了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为此,学校申报了市中长期课题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抓手,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做了调整和改进,并引发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和学校其它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困生;课题与研究;思考    我校自2001年恢复高中招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很大比例的学困生。但尽管如此,
摘要:英语专业教学在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之下,变得越发具有功利主义性质。但是,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外语学习意味着人与文的紧密联系。因此,笔者在英语专业视听课教学中,通过矫正教育培养目标,构建“自主性”教学模式,丰富文学、文化教育内容,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等手段,践行人文主义教学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文主义;英语专业教育;视听课;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
早在201 2年,大都会歌剧院版《蝴蝶夫人》首次在广州上演,“和慧”这个名字对于当时很多国内的观众还很陌生。但欣赏过和慧版的巧巧桑之后,便被她的声音与舞台感染力折服。至今令笔者记忆犹新的是,主人公蝴蝶自杀前的咏叹调“永别了我的宝贝”中,和慧用饱满而富有戏剧张力的音色把蝴蝶的决绝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席安静到可以听到歌唱家的呼吸声,剧场内弥漫着的悲伤情绪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之后的近十年间,和慧奔走于世界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应“以爱育生,赏识学生”,关心、理解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更好的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关爱;理解学生;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69-02  从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这里的本源就是指:和谐、善良、
摘要:贫困边远山区农村的小学生受生活环境、语言环境、教育环境影响,语文成绩普遍不理想,表达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有个通病,就是在课堂上、在公众场合不敢说话、不会说话、不愿说话。针对这一现状,我从语境、思维、技巧三方面进行了“口才发展训练”,让大山里的孩子也敢说、能说、会说。  关键词:敢说;能说;会说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8
摘要: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常规方法中贯穿赏识,使学生愿意看,愿意说,愿意写,从而接纳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赏析;图书角;故事会    一、赏识教育  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整个世界正大踏步地由工业革命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而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时代。这使得多数上学后的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时代呼唤教育,庆幸的是一种神奇而普通、
摘要: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民生热点问题展开思考,阐述了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旨在传播这一理念和模式。  关键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41-02  一、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高校的自我追问  高等学校毕业生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构建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尽情体验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番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30-02  阅读教学应是“
摘要:本文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学好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了解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风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也从情感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中能明白要保护环境。在游戏中感受风带来的快乐。在实验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乐趣。  关键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