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现实中普通高中教育激烈竞争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甚至还有加剧的趋势,因此地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普通高中普遍面临困境;而“升学无望、挣钱无术、就业无路、人生迷茫”,这似乎成了现实中众多农村高中毕业生的共同命运。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与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陷入了相同的命运。出路究竟在哪里?笔者以为,依据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搭建普职教育相结合的桥梁,向新型的农村综合高中转轨,不失为薄弱的农村普通高中及其学生拓展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明智之举。
农村综合高中是指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于一体的新型高级中学。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重组和优化现存的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举全力发展上规模、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农村综合高中,其意义不仅在于为薄弱的普通高中找到了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更在于它既能适应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能有效解决和满足农村学生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要上规模。薄弱的普通高中在重组和优化为新型农村综合高中的过程中,必须搞好规模办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必要闲置和浪费以及重复投资带给农民、政府的经济负担,使学校内部各种因素都能够较均衡地运行;另一方面也是做大做强农村综合高中这块品牌,吸引来学生、留得住学生,是学校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要有特色。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要办出特色,以特色立校、兴校和强校,这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要办出特色,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才能突出的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要办出特色,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特色,可以说是薄弱的普通高中向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转轨能否成功、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能否立足发展的生命线。任何学校加强特色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办学。对于新型农村综合高中的发展来说,强调特色建设首先必须牢固确立服务“三农”这个根本性的培养目标,以“农”,尤其以当地农村特色经济为自己的最大特色,竭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等服务;其次是在对学校内外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优势项目,集中精力培育和发展优势项目以及优势项目群,逐渐将它们打造成学校独有的特色项目,最终形成学校特色,而并不是简单地办几个特色班了事;再次是结合学校特色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特色教学,培养特色学生。培养目标、任务的双重性,决定综合高中在进行升学预备教学的同时还要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性教学,因此其教学模式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能够确保高效地完成双重的目标、任务,而非照抄照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地方实际,在培养特长型、个性化的特色学生身上下功夫。
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实质上就体现在“新型农村综合高中”的“新型”之中。虽说“综合高中”在中国发展有些年头了,但它们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综合高中”。因为它们的办学形式要么是在普通高中里办几个职高班,要么就是在职业高中里办几个高考班;教学形式要么完全是升学预备式教学,要么完全是职业技能培训式教学。综合高中的“综合”特性并没有明确地体现出来。薄弱的普通高中在向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转轨的过程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须把握好这样几点: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要把综合高中看作是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拥有同等地位的高中教育阶段办学模式,而不是后两种办学模式的附属品;其次是实现课程体系的真正“综合化”——综合高中课程不是普高、职高课程的简单相加,其课程体系设计应注意建立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普通文化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结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的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农村综合高中尤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具体培养目标,开发符合校情和地方实际的校本课程,保证在学校培养目标能够实现的同时,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第三是管理体制的创新——要围绕培养目标,完善升学、就业比翼双飞的行政指挥系统,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分类推进的质量管理体制和评估监督机制;第四是创新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兼顾的教学机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将学习目标、教材、学习环境等进行个别组合,形成具有活力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新型农村综合高中核心在于普职相融,就是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进职业教育因素,或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为目标,具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双重功能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综合高中学制三年,实行“两条腿走路”和“双轨制办学”,在政策倾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校生尝试均可注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学籍,高一高二全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高三实施分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意愿分成普高班和职业选修班。综合高中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办学形式具有以下一些明显优势:
1.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综合高中既进行普通文化教育又实施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可以把三者较好地结合起来。综合高中所有学生都接受普通文化教育,一部分学生做好升大学的准备,然后一部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办学模式为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进职教因素和在就业预备教育中有机融入普教因素提供了现实有利条件。
2.课程设置多样,专业设置灵活,突出特长培养。综合高中既注意让所有学生都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又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置各类选修课程;既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又找到了一条高中教育适应和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有机途径。这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自主确定未来发展道路的多种机会与可能。
3.在高中教育中更多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综合高中强调为每个学生的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中,注重夯实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性知识;在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又跳出纯技术的小圈子,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下一番功夫。
4.升学教育和就业安置教育相结合。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一部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高三分流到职业选修班后,通过一年的专业课程强化训练,可以参加对口高职本专科升学考试,从而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另一部分不想继续升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一门专业,掌握一技之长,毕业时由学校推荐安置就业。这种普职教育结合的办学模式,可以通过分类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新型农村综合高中不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简单相加,要办好新型综合高中,就要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组合、深度融通、优势互补上做文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深信,在这方面,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这种办学模式在破解农村高中发展困境方面,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
(陈明,宿迁市马陵中学,223800;朱弘琦,宿迁职业技术学院,223800)
农村综合高中是指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于一体的新型高级中学。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重组和优化现存的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举全力发展上规模、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农村综合高中,其意义不仅在于为薄弱的普通高中找到了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更在于它既能适应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能有效解决和满足农村学生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要上规模。薄弱的普通高中在重组和优化为新型农村综合高中的过程中,必须搞好规模办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必要闲置和浪费以及重复投资带给农民、政府的经济负担,使学校内部各种因素都能够较均衡地运行;另一方面也是做大做强农村综合高中这块品牌,吸引来学生、留得住学生,是学校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要有特色。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要办出特色,以特色立校、兴校和强校,这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要办出特色,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才能突出的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要办出特色,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特色,可以说是薄弱的普通高中向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转轨能否成功、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能否立足发展的生命线。任何学校加强特色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办学。对于新型农村综合高中的发展来说,强调特色建设首先必须牢固确立服务“三农”这个根本性的培养目标,以“农”,尤其以当地农村特色经济为自己的最大特色,竭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等服务;其次是在对学校内外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优势项目,集中精力培育和发展优势项目以及优势项目群,逐渐将它们打造成学校独有的特色项目,最终形成学校特色,而并不是简单地办几个特色班了事;再次是结合学校特色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特色教学,培养特色学生。培养目标、任务的双重性,决定综合高中在进行升学预备教学的同时还要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性教学,因此其教学模式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能够确保高效地完成双重的目标、任务,而非照抄照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地方实际,在培养特长型、个性化的特色学生身上下功夫。
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实质上就体现在“新型农村综合高中”的“新型”之中。虽说“综合高中”在中国发展有些年头了,但它们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综合高中”。因为它们的办学形式要么是在普通高中里办几个职高班,要么就是在职业高中里办几个高考班;教学形式要么完全是升学预备式教学,要么完全是职业技能培训式教学。综合高中的“综合”特性并没有明确地体现出来。薄弱的普通高中在向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转轨的过程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须把握好这样几点: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要把综合高中看作是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拥有同等地位的高中教育阶段办学模式,而不是后两种办学模式的附属品;其次是实现课程体系的真正“综合化”——综合高中课程不是普高、职高课程的简单相加,其课程体系设计应注意建立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普通文化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结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的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农村综合高中尤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具体培养目标,开发符合校情和地方实际的校本课程,保证在学校培养目标能够实现的同时,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第三是管理体制的创新——要围绕培养目标,完善升学、就业比翼双飞的行政指挥系统,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分类推进的质量管理体制和评估监督机制;第四是创新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兼顾的教学机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将学习目标、教材、学习环境等进行个别组合,形成具有活力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新型农村综合高中核心在于普职相融,就是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进职业教育因素,或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为目标,具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双重功能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综合高中学制三年,实行“两条腿走路”和“双轨制办学”,在政策倾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校生尝试均可注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学籍,高一高二全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高三实施分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意愿分成普高班和职业选修班。综合高中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办学形式具有以下一些明显优势:
1.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综合高中既进行普通文化教育又实施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可以把三者较好地结合起来。综合高中所有学生都接受普通文化教育,一部分学生做好升大学的准备,然后一部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办学模式为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进职教因素和在就业预备教育中有机融入普教因素提供了现实有利条件。
2.课程设置多样,专业设置灵活,突出特长培养。综合高中既注意让所有学生都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又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置各类选修课程;既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又找到了一条高中教育适应和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有机途径。这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自主确定未来发展道路的多种机会与可能。
3.在高中教育中更多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综合高中强调为每个学生的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中,注重夯实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性知识;在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又跳出纯技术的小圈子,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下一番功夫。
4.升学教育和就业安置教育相结合。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一部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高三分流到职业选修班后,通过一年的专业课程强化训练,可以参加对口高职本专科升学考试,从而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另一部分不想继续升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一门专业,掌握一技之长,毕业时由学校推荐安置就业。这种普职教育结合的办学模式,可以通过分类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新型农村综合高中不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简单相加,要办好新型综合高中,就要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组合、深度融通、优势互补上做文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深信,在这方面,新型农村综合高中这种办学模式在破解农村高中发展困境方面,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
(陈明,宿迁市马陵中学,223800;朱弘琦,宿迁职业技术学院,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