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学习走向合作育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im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余年的课改,波及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课改中,基于校本,执著探索,以发展人为核心,改良着课改策略,亦步亦思,渐趋渐进,找出了一条有自身文化烙印的课改之路。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育人;乃德文化;启德共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2-0016-04
  1939年,抗战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民族存亡仅系于一线之际,为了更好地培养有志青年,浮桥中学抗战先辈创建了乃德私塾,提出了“复兴中化,乃德崛起,在吾仔肩”,期盼每一个浮中人能担当此重任,并振聋发聩警问每一位浮中人“前程万里,谁著先鞭”。在先哲的训导下,浮中人思考着属于自己的课改问题,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乃德文化熏染下,浮桥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该如何走?它的指向是什么?如何因势利导,审时度势,迈好课堂教学改革的每一步,让每位浮中人因课改而改变,因课改而成长?
  问题思考是行为动因,勇著先鞭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与毅力。从2011年起,浮桥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以合作学习为突破口,引入学习用表,学校的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在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学校已顺利走过了课改基础期。在收获教学质量时,浮中人更多思考着课改的最终旨归是什么?学生和教师收获了什么?“启德、共生”教育如何相得益彰?合作学习如何走向合作育人?在基础期和发展期,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中,课堂教学改革遭遇何种境况?重点突破什么?浮中人在探索中思考,努力使课堂教学改革更趋理性。
  一、追根溯源,文化润校
  浮桥中学原名“乃德中学”,“乃德”两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其意思为:善修其身,其品德才能真正优良。学校校训为“敦品励学”,“敦”本为厚重意,引申为奋勉。敦品,等于说砥砺品德。“励”,奋勉、致力的意思。励学,即发奋学习。“敦品励学”语出清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浮中历任教师和学生都从中汲取着丰富营养,不断修炼品德,勤勉学习,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敦品励学的校训如何与新世纪课改相吻合,奏出时代课改的强音,是现在浮中人面临的新挑战。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元素、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浮中人传承乃德文化,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合作学习与合作育人”为课改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活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启德共生课堂,拿着别人的地图走自己的路,探索既有校本特色,又有普适性的有效课堂教学范式,用行动研究的智慧,努力寻求时代的教育高地。
  启德,顾名思义,寓德于教,寓德于学,教师寓德的教赋学生寓德的学;共生教学,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激活与共生共长,除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注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尤其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先行者,师生之间以教学为纽带,共同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启德共生课堂教学既弘扬了浮中乃德文化,又促使浮中教师不断学习思考,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目的是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启德共生课堂教学是浮中课改的愿景,也是一种理念,浮中人通过从“合作学习”走向“合作育人”的课改途径,践行着这一理念。
  二、共生教学,合作学习
  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教学改革也应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最大红利。教学改革因涉及利益的冲突和观念的转变,会引发各种矛盾。浮桥中学在推进学校课改过程中,围绕着“我们为什么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改进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大的收益是什么?”“在改善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做什么?”诸如此类的话题,学校以教育论坛、主题沙龙、专题调研等方式,以现状分析促教师思考,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各方需求,正确处理学与思、破与立、“脚与鞋”的关系,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努力实现课改从形似走向神聚,从有序走向有效。
  (一)学与思的关系
  山东杜郎口中学近年来因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迅速成为声名鹊起的全国初中课改名校。正是缘于此,2012年上半年,浮桥中学组织全体教师奔赴杜郎口取经学习。参观前学校组织教师看录像,写心得,找问题;参观中,寻答案,重体验,杜郎口中学“开放课堂”的勇气、“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高昂的学习状态、“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个惊喜”的精彩课堂展示,深深地震撼了教师。
  震撼之余,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杜郎口中学课改成功是因校制宜的产物,浮桥中学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模式,否则淮南的桔会变成淮北的枳。“杜郎口中学课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向他们学习什么?”“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在哪些方面必须改进?”围绕这些话题,组织教师全员参与讨论,谈考察体会,讲改进做法。讨论越充分,争论越激烈,课改方向越明朗,课改信心越坚定。最后达成共识:借鉴杜郎口经验,依托校本,走自己的课改路;“合作学习”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必须实施,但合作若没有载体,教师在教学中易游离教学目标,应发挥教师合作教学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用表。
  (二)破与立的关系
  破与立的关系并非是新话题,运用到教学改革上,必须遵循一个原则:破必立!破除陈旧的、落后的,立起正确的、有益的,教学改革才具有现实生产力。
  学校原来的“秧田式”座位形式并非一无是处,课堂教学既以“合作学习”为形式,以小组为单元,“破”首先从形式做起,调整学生座位的摆放位置,破的虽是“座位”,“搬桌椅“旨在“洗脑子”,立的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统一思想,达成课改共识,提出了“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口号,彰显了学校推进课改的勇气和决心;学校召开多层面的教师会、学生会和家长会,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召开多次行政会及行政扩大会,实行专项调研和汇总,提出浮桥中学课改整体方案,经全体教师反复商讨后,提交教代会,全票通过。这系列课改前奏,铺就课改探索新路。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破得规范,立得有序,浮桥中学课改破的是陈旧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立的是一种师生共生共长、启德共生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三)“脚与鞋”的关系
  削足适履是令人耻笑的一种愚蠢的做法,生搬硬套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则后患无穷。学习是为了超越,继承是为了生成。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先进学校的课改样本只是一面引领的旗帜,关键是如何穿好适合脚的鞋,走属于自己的路。
  教学改革既要有宏观层面的规划,又要有操作规范和细节安排。一、各班主任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结合本班实际,召开家长会和学生会,听取意见,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小组评价考核细则。同时,为了使课改活动管理更趋精细化,德育办确定每周集体备班的主题,集体备班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每周一次集体备班活动,各班主任向任课教师汇报一周本班小组学习具体情况,就小组考核机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适应情况、组长与组员之间协调等问题听取任课教师意见,任课教师间相互交流课改后的教学体会。二、各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长,按照学校课改整体规划,制定学习用表,集体备课注重行政分工蹲点负责制,每位行政听取教师的课改想法,共性问题提交行政商讨。三、教导处:学生层面,制定学生学习小组校级考核细则,如每周一次班内星级学生公开表扬,每月一次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到每学期一次的“乃德之星”评比;教师层面,组建校课改协作组,市级学科带头人、校课改协作组成员作为先行者,带动全体教师进行上课、磨课、反思、调整,多层面反复调研,循序推进。四、德育办组织学生宣传团队,通过校园广播、画廊等渠道,宣传表扬优秀学习小组事迹,并加强各年级小组长的定期培训。一系列课改活动看似繁杂,实指课改的本质。
  课改是一个系列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既要有团结一致、携手共进的豪气,又要有静下心来、精推细磨、不断反思的潜质。浮中人依托学习用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作为课改主体的正能量,力求找到属于自己的“启德共生”课堂教学。
  三、启德教育,合作育人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首先在目标上回到人本身,回到“完整的人”的需要上来,回到人的核心素质上来,否则任何课改都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缺乏生命力。基于课改,立足育人,从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走向学校的全方位合作育人,是学校坚持不懈探索实践的特色办学路径,也将是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把“启德”作为课改发展的归宿
  浮桥中学课改把“启德”作为课改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启德”不仅仅关注课堂教学,也“启”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管理主动权赋予学生,如学生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先进学习小组评比,由教务处主管,每个年级学生处具体落实,一考核得分,二张榜公布,三编制校园新闻每周滚动播放,四学期统计汇总等。学校成立启德教育家长委员会,把学校推进课改系列活动向家委会成员作汇报,召开各年级的家长会,向家长作宣传,发放课改活动家长调查表,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家长真实填写,家长课改反馈意见有助于学校更好地改进课改活动。
  启心智,德人生。共生教学,合作学习,凸显的是“教与学”双主体的共同发展;启德教育,合作育人则是转变育人方式,拓宽育人途径,注重“启德”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实效。
  (二)把“人”的变化置于课改的中心
  社会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关键是师生的共同发展。浮桥中学的课改,打破原有传统的课堂文化,建构平等、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文化,作为课改的主体——师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在共生教学中成长
  一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变。浮桥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蹲下身来,用与学生平行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二是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在变。教师从原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执教行为,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启迪学生心智,提升学习力。三是教师学习力在提升。面对现实课堂的教学问题,教师必须要潜下心来学习,把别人的成功经验智慧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生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四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在增强。随着集体备课和集体备班活动的扎实推进,教师之间更加注重团结协作,更加突出共同提高。五是教师的实践性思考在增多。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不断循环渐进,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写下了不少教学反思、心得体会和教学案例。
  让每一位教师在合作中自立成峰是启德共生教学的价值取向。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长大
  一是学生变得更想学习了。浮桥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学生都是组长(或轮流或分学科),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学习,管理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激发。二是学生变得自信开朗了。随着太仓港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浮桥中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因诸多因素,有相当比例学生不太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民主宽松教学氛围,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中畅所欲言。三是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了。有公民意识的人,能正确行使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对自己、班级、学校、国家负责,敢于担当。浮桥中学是每个浮中人的家园,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校课改的各项举措和考评,各班以小组形式发动学生全员参与,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有检查考核,有评比结果,有奖惩措施;同时,学生的自身行为因小组考核评比得以纠正,随着小组功能的健全,学生的自我反思,组内的互帮互助之风在浮中校园内正悄然兴起。
  让每一位学生因合作而获得最优发展是启德共生教学的共同诉求。
  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浮中人紧紧抓住“乃德文化”这“特有的自身语言”,打造“启德共生”的课堂教学,从合作学习走向合作育人,稳健地朝着课改的目标迈进,“做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做真人”是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美国教育家杜威则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从社会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激发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促进其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它是学校综
摘要:在对“我们怎样做才能对学生最好?”的反思和追问中,加拿大基础教育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教育质量问责是为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公信力服务;“公平不等于一致”,教学计划的多样性决定教育的公平性,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品质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而培养了守规则、会合作、懂感恩的高素质公民。  关键词:加拿大;基础教育;质量问责;公平教育;品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志码: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早期学习潜能,教师应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更多地关注幼儿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通过真实的生活经历活动使幼儿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在一种自然的、广阔的环境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原生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在小学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并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启蒙和培养,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取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使用,所以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活动小组已成了组织开展这门课程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多样化组建,给孩子发展空间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进而培养学生思维和情感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尤其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来说,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展现并提升学科价值和魅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有不少教师在研究“如何实施有效提问”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和实现“提问有效”并不等同,前者往往是执教者的主观预期,后者才真正关注课堂
在参观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之前,我只知道名师工作室这个名词的存在。于是,带着很多问题,我认真地参观了这所学校的8个名师工作室,尽管他们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经在省内处于领先的水平,我还是要追问自己,如果建立我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它是什么模样?  在参观之后,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有关名师工作室的资料,结合我所了解的一些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现状,我发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几乎是学校自发组建
摘要:虽然相较于传统教育,对话教育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从对话教育实践来看,它导致了虚假对话流行、疏离师生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也有人们对对话教育理解不够透彻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对话教育过度强调了权利,把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平等的权利关系,从而导致权利之间产生冲突。回应不仅是独白和对话辩证发展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言说方式,而且它更加重视自我对他者的责任,从而能够消解权利所造成的冲突,因此,回
摘要:本文围绕吴大年《上世纪80年代师范教育工作回顾》一文,对江苏师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进行了梳理、回顾和评介。认为吴大年在担任江苏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期间,努力贯彻中央和省的精神,承上启下,深入基层,积极推动学校实践,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调查情况,合理布局,发挥中师服务小学的功能。二是找回“江苏中师”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校风,培养优质师范生。三是聚集一批优秀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四
【人物速写】  工作日的早上,淮安市实验小学的门口都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高兴地迎接老师和孩子们的到来。“校长好!”“老师好!”“同学们好!”的问候声此起彼伏,成为校门前一道温馨亮丽的风景。他就是这所百年老校、万人大校的掌门人——戴铜校长。这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方式。  他是一个平常的人。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虽生在偏僻贫穷的乡村,但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毅力。在“文革”结束的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