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更好地改善教学成效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提出,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自主养成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探索
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初期阶段,课程学习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融合教学目的,从生活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向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高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遵循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纲要讲解课程。虽然新课改政策已经全面贯彻到各个学校,但部分习惯了传统式教学的数学教师未能深刻领悟到改革要求,仍然未改变观念。因此,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已开展的活动也是仅停留在表面,活动次数在整体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少,根本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新课改的要求[1]。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低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可以使其提升学习兴趣、改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和体验数学的乐趣。但是在现阶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设计的活动没有针对小学生的特征,也就无法做到全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活动中过多干涉整体教学布局,阻碍了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锻炼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和全面发展,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大幅度降低。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操作尝试
1.详细分析,明确目标
根据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从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前期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初期会接触“比”这个概念,比指的是两个数相除叫作两个数的“比”,也许在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就是一个除法,为什么还要单独把“比”摘出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疑惑,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从“比”的整体作为切入点开始讲解,教师可以把“比”构建成一个全面的体系,由浅入深地讲解,让学生体会到“比”的真正知识概念,充分认识到这个概念的用处,进而运用到实践中。这种完整的体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为学习更难的知识点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比”的体系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关系、比较关系,从而探索更深一层的知识体系。
2.设立情境模式,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创设新型的情境模式教学,通过情境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问题设立成课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点,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问题主动探索知识,教师代入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促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把生活中接近课堂教学内容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播放之前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问题紧扣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像学习多边形或者面积周长等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举例,该事物由哪些图形构成,有什么共同特征,再把生活中的多边形事物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自主观察图形的特征,探索图形的共同点。通过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图形长、宽的比例,从而得出多边形的定义,在求面积的时候可以有效代入学生看过的视频内容,这样更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播放跟教材有关的动画卡通视频,对小学生,动画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事物之一,通过动画讲解数学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使其快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算公式,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2]。
三、结语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综合实践成果对比表明,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以接近生活的问题引入课堂,根据学生的特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展开开放性教学。通过实践、探索、体验获得知识,最大化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重视,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勉.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以苏教版小学数學教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8):92-93.
[2]李晶晶.重视动手操作,提高数学素养: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4):132.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探索
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初期阶段,课程学习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融合教学目的,从生活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向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高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遵循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纲要讲解课程。虽然新课改政策已经全面贯彻到各个学校,但部分习惯了传统式教学的数学教师未能深刻领悟到改革要求,仍然未改变观念。因此,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已开展的活动也是仅停留在表面,活动次数在整体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少,根本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新课改的要求[1]。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低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可以使其提升学习兴趣、改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和体验数学的乐趣。但是在现阶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设计的活动没有针对小学生的特征,也就无法做到全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活动中过多干涉整体教学布局,阻碍了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锻炼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和全面发展,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大幅度降低。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操作尝试
1.详细分析,明确目标
根据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从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前期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初期会接触“比”这个概念,比指的是两个数相除叫作两个数的“比”,也许在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就是一个除法,为什么还要单独把“比”摘出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疑惑,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从“比”的整体作为切入点开始讲解,教师可以把“比”构建成一个全面的体系,由浅入深地讲解,让学生体会到“比”的真正知识概念,充分认识到这个概念的用处,进而运用到实践中。这种完整的体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为学习更难的知识点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比”的体系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关系、比较关系,从而探索更深一层的知识体系。
2.设立情境模式,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创设新型的情境模式教学,通过情境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问题设立成课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点,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问题主动探索知识,教师代入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促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把生活中接近课堂教学内容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播放之前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问题紧扣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像学习多边形或者面积周长等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举例,该事物由哪些图形构成,有什么共同特征,再把生活中的多边形事物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自主观察图形的特征,探索图形的共同点。通过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图形长、宽的比例,从而得出多边形的定义,在求面积的时候可以有效代入学生看过的视频内容,这样更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播放跟教材有关的动画卡通视频,对小学生,动画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事物之一,通过动画讲解数学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使其快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算公式,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2]。
三、结语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综合实践成果对比表明,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以接近生活的问题引入课堂,根据学生的特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展开开放性教学。通过实践、探索、体验获得知识,最大化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重视,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勉.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以苏教版小学数學教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8):92-93.
[2]李晶晶.重视动手操作,提高数学素养: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