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人类起源就有了艺术,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是人们根据社会生活,运用一定的物质文化实体,遵循一定审美或反审美规律,创造出的极具大美学特征的精神文化的创造性行为或后果。
关键词:审美文化;绘画艺术;艺术鉴赏
所谓审美文化,是指文化中具有审美意义的那一部分或具有审美性质的文化形态。我们可以再狭义上和广义上来规定审美文化。狭义的审美文化指的是审美对象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不仅包括艺术美,而且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等等,这种审美文化只是一种抽象的形式。从广义上来说,一切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只是审美文化的最高形态——艺术。
一、艺术的分类
艺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领悟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而艺术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对于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人们的兴趣。
艺术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作为审美文化的最高形态,要想探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对艺术进行恰当的分类。而且,对美学研究来说,艺术分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764年,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在《统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论文中首次建立了“美的艺术”的分类体系。他表示将艺术分为三大门类:第一类是美的艺术,指以唤起愉悦为目的的艺术,包括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第二类是机械的艺术,指满足人们实用目的的艺术,即各种技术制造活动;第三类是居中的艺术,是既有实用价值又令人愉悦的艺术,如建筑和修辞。“美的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等艺术从手工技艺、科学和宗教等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领域和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是巴托在美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谢林和黑格尔对艺术分类也做过探讨。其中黑格尔的研究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黑格尔把艺术主要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象征型艺术,以建筑为代表,其特点是物质压倒精神;第二类是古典型艺术,以雕塑为代表,其特性是物质与精神达到平衡;第三类是浪漫型艺术,以绘画、音乐和诗歌为代表,其特征是精神超出物質。
现今我们将艺术主要分为四大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影视艺术、语言艺术。
二、艺术中最主要的形式——绘画造型艺术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的原始洞窟壁画,内容包括野牛、鹿等动物形象,距今约1500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
绘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是现实世界的平面造型,并且能寓动于静,在静止的画面中表现出运动的形态。《最后的晚餐》就很好的结合了绘画这门独立的艺术,它所具有的这两点特有的审美属性。画面中生动地再现了耶稣生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画面定格在当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个人要出卖我”这话时以后,各个门徒的表情和神态。门徒们有的关心,有的悲伤,有的震惊,有的愤慨,有的质询,其中叛徒犹大则在画中显得惊慌失措。这便是典型的寓动于静,虽然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透过这幅画,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候每个人不一样的心理活动。
三、艺术鉴赏的意义
艺术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对艺术的鉴赏活动,始终是审美文化中最重要的意象活动。艺术鉴赏始终饱含着欣赏者的感情,艺术鉴赏活动,是由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了欣赏者的情绪而引起的。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艺术家在创作时充满着感情,欣赏者在欣赏活动时同样带着感情,并且这种感情总是随着作品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而言,第一,艺术鉴赏具有直觉性。经验告诉我们:对鉴赏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名画、或当我们欣赏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演唱时,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就是这种艺术鉴赏审美直觉性的具体表现。艺术鉴赏直觉性也有其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感受,他凭听觉接受了声音,而凭精神判断出了美,因“立刻见出美”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达到了一种感受和判断的统一。
第二,艺术鉴赏具有情感性,艺术鉴赏根源于情感需要。诗人杜甫听了同时代的音乐家袁敬定的演奏后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列宁听了伊撒亚·多波洛文演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对高尔基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对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艺术鉴赏中的这种自我沉醉,是情感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进入鉴赏佳境的表现。
我们在不断深入观察与理解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中,通过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艺术优秀作品,了解艺术家心中的世界,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生活的共鸣和感受,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以达到全面提高我们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1] 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高峰.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审美文化;绘画艺术;艺术鉴赏
所谓审美文化,是指文化中具有审美意义的那一部分或具有审美性质的文化形态。我们可以再狭义上和广义上来规定审美文化。狭义的审美文化指的是审美对象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不仅包括艺术美,而且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等等,这种审美文化只是一种抽象的形式。从广义上来说,一切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只是审美文化的最高形态——艺术。
一、艺术的分类
艺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领悟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而艺术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对于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人们的兴趣。
艺术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作为审美文化的最高形态,要想探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对艺术进行恰当的分类。而且,对美学研究来说,艺术分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764年,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在《统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论文中首次建立了“美的艺术”的分类体系。他表示将艺术分为三大门类:第一类是美的艺术,指以唤起愉悦为目的的艺术,包括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第二类是机械的艺术,指满足人们实用目的的艺术,即各种技术制造活动;第三类是居中的艺术,是既有实用价值又令人愉悦的艺术,如建筑和修辞。“美的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等艺术从手工技艺、科学和宗教等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领域和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是巴托在美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谢林和黑格尔对艺术分类也做过探讨。其中黑格尔的研究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黑格尔把艺术主要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象征型艺术,以建筑为代表,其特点是物质压倒精神;第二类是古典型艺术,以雕塑为代表,其特性是物质与精神达到平衡;第三类是浪漫型艺术,以绘画、音乐和诗歌为代表,其特征是精神超出物質。
现今我们将艺术主要分为四大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影视艺术、语言艺术。
二、艺术中最主要的形式——绘画造型艺术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的原始洞窟壁画,内容包括野牛、鹿等动物形象,距今约1500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
绘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是现实世界的平面造型,并且能寓动于静,在静止的画面中表现出运动的形态。《最后的晚餐》就很好的结合了绘画这门独立的艺术,它所具有的这两点特有的审美属性。画面中生动地再现了耶稣生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画面定格在当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个人要出卖我”这话时以后,各个门徒的表情和神态。门徒们有的关心,有的悲伤,有的震惊,有的愤慨,有的质询,其中叛徒犹大则在画中显得惊慌失措。这便是典型的寓动于静,虽然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透过这幅画,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候每个人不一样的心理活动。
三、艺术鉴赏的意义
艺术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对艺术的鉴赏活动,始终是审美文化中最重要的意象活动。艺术鉴赏始终饱含着欣赏者的感情,艺术鉴赏活动,是由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了欣赏者的情绪而引起的。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艺术家在创作时充满着感情,欣赏者在欣赏活动时同样带着感情,并且这种感情总是随着作品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而言,第一,艺术鉴赏具有直觉性。经验告诉我们:对鉴赏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名画、或当我们欣赏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演唱时,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就是这种艺术鉴赏审美直觉性的具体表现。艺术鉴赏直觉性也有其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感受,他凭听觉接受了声音,而凭精神判断出了美,因“立刻见出美”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达到了一种感受和判断的统一。
第二,艺术鉴赏具有情感性,艺术鉴赏根源于情感需要。诗人杜甫听了同时代的音乐家袁敬定的演奏后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列宁听了伊撒亚·多波洛文演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对高尔基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对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艺术鉴赏中的这种自我沉醉,是情感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进入鉴赏佳境的表现。
我们在不断深入观察与理解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中,通过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艺术优秀作品,了解艺术家心中的世界,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生活的共鸣和感受,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以达到全面提高我们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1] 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高峰.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