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当前中国沉重的"未富先老"养老压力,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我国的养老机构与老年人的赡养需求矛盾凸显,现有的赡养机构不足以容纳并充分满足城市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亟待解决。在这种形势下,文章以英国社区照顾模式为鉴,探讨发展"社区照顾与服务"养老模式是中国城市养老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之下,研究老年人社区照顾,顺应社会福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探索新型有效的养老服务模式,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第一,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凸显:就个体老化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心功能衰退,降低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程度提高。人口高龄化也随之凸显出来。第二,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在整个老年人的照顾系统中,虽然家庭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主体,但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家庭照顾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第一,从家庭结构和规模来看,传统的几代同堂大家庭日益减少,而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从全国“五普”数据来看,有80.23%的家庭戶为四人及四人以下户。第二,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庞大的老年人口加上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由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四二一”的家庭人口模式),以及仍在完善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了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父母可能不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居住上的代际分离倾向虽然并不一定妨碍成年子女照顾父母,但地理上的隔离在客观上会给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陷入了“事业人士”的社会角色和“孝顺子女”的家庭角色的冲突,许多子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
二、社区照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照顾是20 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专业社区工作实践理论和工作模式。作为国家社会福利的一种实践模式,社区照顾服务发端于英国,英国政府早就颁布了《社区照顾法规》。它明确规定,社区照顾的政策目标就是要为社会上有特殊困难和急需援助的人士,使这些人能够得以继续留在自己熟悉的家居和社区环境里过独立和正常的生活。二战后,“反院舍化”运动、“正常化”和公民权利的兴起以及福利国家面临困境是社区 照顾在英国和西方国家兴起的主要原因。英国社区照顾模式将老人留在社区中接受养老服务, 综合政府、市场与民间力量,避免了传统院舍照顾的弊端以及家庭照顾的不足,符合当今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一种应对当前严峻的养老压力的有效模式。未来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社区建设,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及志愿者队伍,调动社区民众的参与及互助意识,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 业化,从而整合个人、家庭、政府、机构、社会的多方力量,推进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社区照顾 (community care) 又称为“社区照料”,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体系,不同国家的定义各不相同。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在社会工作的理念里,社区照顾是指社区中的各方面成员-—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和社区领袖、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及各种康复中心等政府的和非政府的机构相配合,在社区内对需要照顾的人提供服务的过程。理想的社区照顾同时注重“社区内的照顾”,“由社区照顾”和“与社区共同照顾”。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全部社会资源,运用正规和非正规照顾,为需要照顾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社区照顾往往涉及行动、物质、心理和环境等各个层面,涵盖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只有如此,社区照顾才能满足需要照顾人士多方面的服务需求。社区照顾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努力促成需要照顾人士留在社区内,尽可能保障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四、我国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社区照顾之所以能在英国广泛推行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照顾有效缓解了英国政府因沉重福利负担而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降低了养老成本。从实施来看 , 在社区中开设老人照顾 、老人日托和老人活动中心 ,不仅使社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有效降低养老成本 ,还通过为老年人提供无偿 、低偿的服务 , 缓解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同时把人文关怀和互助精神推广到整个社区。它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还能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未来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社区建设,大理发展非政府组织及志愿者队伍,调动社区民众的参与及互助意识,从而整合个人,家庭,政府,机构,社会的多方力量,普及社区照顾与服务,推动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宁.社区照顾的社会福利政策导向及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思想战线,2004(6).
[2] 余翠娥,王彦斌.家庭寄养与社区的整合——“昆明模式”社区寄养的经验[J].社会福利,2005(8).
[3] 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和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 卫小将,何芸,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新取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2007(1).
[5] 关信平,刘建娥.我国农民工社区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3).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之下,研究老年人社区照顾,顺应社会福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探索新型有效的养老服务模式,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第一,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凸显:就个体老化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心功能衰退,降低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程度提高。人口高龄化也随之凸显出来。第二,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在整个老年人的照顾系统中,虽然家庭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主体,但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家庭照顾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第一,从家庭结构和规模来看,传统的几代同堂大家庭日益减少,而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从全国“五普”数据来看,有80.23%的家庭戶为四人及四人以下户。第二,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庞大的老年人口加上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由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四二一”的家庭人口模式),以及仍在完善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了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父母可能不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居住上的代际分离倾向虽然并不一定妨碍成年子女照顾父母,但地理上的隔离在客观上会给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陷入了“事业人士”的社会角色和“孝顺子女”的家庭角色的冲突,许多子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
二、社区照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照顾是20 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专业社区工作实践理论和工作模式。作为国家社会福利的一种实践模式,社区照顾服务发端于英国,英国政府早就颁布了《社区照顾法规》。它明确规定,社区照顾的政策目标就是要为社会上有特殊困难和急需援助的人士,使这些人能够得以继续留在自己熟悉的家居和社区环境里过独立和正常的生活。二战后,“反院舍化”运动、“正常化”和公民权利的兴起以及福利国家面临困境是社区 照顾在英国和西方国家兴起的主要原因。英国社区照顾模式将老人留在社区中接受养老服务, 综合政府、市场与民间力量,避免了传统院舍照顾的弊端以及家庭照顾的不足,符合当今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一种应对当前严峻的养老压力的有效模式。未来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社区建设,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及志愿者队伍,调动社区民众的参与及互助意识,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 业化,从而整合个人、家庭、政府、机构、社会的多方力量,推进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社区照顾 (community care) 又称为“社区照料”,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体系,不同国家的定义各不相同。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在社会工作的理念里,社区照顾是指社区中的各方面成员-—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和社区领袖、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及各种康复中心等政府的和非政府的机构相配合,在社区内对需要照顾的人提供服务的过程。理想的社区照顾同时注重“社区内的照顾”,“由社区照顾”和“与社区共同照顾”。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全部社会资源,运用正规和非正规照顾,为需要照顾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社区照顾往往涉及行动、物质、心理和环境等各个层面,涵盖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只有如此,社区照顾才能满足需要照顾人士多方面的服务需求。社区照顾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努力促成需要照顾人士留在社区内,尽可能保障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四、我国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社区照顾之所以能在英国广泛推行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照顾有效缓解了英国政府因沉重福利负担而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降低了养老成本。从实施来看 , 在社区中开设老人照顾 、老人日托和老人活动中心 ,不仅使社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有效降低养老成本 ,还通过为老年人提供无偿 、低偿的服务 , 缓解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同时把人文关怀和互助精神推广到整个社区。它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还能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未来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社区建设,大理发展非政府组织及志愿者队伍,调动社区民众的参与及互助意识,从而整合个人,家庭,政府,机构,社会的多方力量,普及社区照顾与服务,推动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宁.社区照顾的社会福利政策导向及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思想战线,2004(6).
[2] 余翠娥,王彦斌.家庭寄养与社区的整合——“昆明模式”社区寄养的经验[J].社会福利,2005(8).
[3] 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和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 卫小将,何芸,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新取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2007(1).
[5] 关信平,刘建娥.我国农民工社区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