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本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学习认知为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搞清“师本”和“生本”这两个概念。师本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生本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学生本位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发挥生命个性,突出学习自主,做到不教而教,无为而为。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互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形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为老师们熟知。但在一些农村学校里教师为尊、教材为上、考试为重的局面并未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低效、无效、负效的课堂时有出现,真正能做到把真爱、课堂民主、学习时间、学习空间、问题设计权利、个性和创造、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还很难。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每天都有新创新,每天都有新收获,借鉴名家理论,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以及读书学习心得谈谈我对语文生本课堂的一点思考。
1.洗尽铅华显本色,回归本源才是真 现今的语文课堂为了追求令人耳目一新的优质效果,各种教学手段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管该用不该用、有用无用,课堂上大量演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板书和范读,甚至必要的讲解。手段的现代化,形式的多样化,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这种现象不免有些令人担忧,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思考。 于永正先生说:“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 ,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实语文就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真实、朴实、扎实的,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以学定教顺学导,水到渠成方为妙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托,注重课堂生成,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式,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重对话为主要形态的课堂学习模式。“以学定教”不能单纯性地理解成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样学就怎样学,而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情,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教学每一环节都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机顺势而导, 教师重要的是在于适时点拨,必要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学习的空间,即做到不失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忘老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教学《冬不拉》这篇课文时,学生对王子这个人物的认识感悟我是这样顺学而导的:
师:孩子们,当牧民们找到王子与瞎熊的尸体时分别是怎样处置的?
生: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师:为什么会有着不同的做法?(同桌讨论)
师:这两种不同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人们对残害百姓、害死王子的猛兽的痛恨,对为民除害的王子的崇敬。
师:来,把你们此时的心情读出来。生:(赛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愤恨;听出了你的痛心与悲伤;听出了你发自内心的那种敬仰……
师:老牧民阿肯通过琴声向国王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阿肯的琴声既婉转地向国王讲了事情的经过,又表达了人民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说点什么呢?(小组交流)
生:对王子的敬佩、赞扬……
(师生共同总结)
上述案例,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教师导在关键处,导在学生情感的迸发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了“以生为本”的要求。
3.寻常之中显神奇,细微之处见真切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新课标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服务,尽可能地把对语文教学本体无益的东西去掉,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简约而扎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更适合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抓住一个关键定可大有作为,那就是“以生为本”。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会发生寻常之中的神奇之举。
4.不教而教实为教,无为而为实为为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累的口干舌燥,但效果却不尽入人意,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聪明的老师会使自己‘懒’起来,这句话说得很精彩!一个高明的老师常常把聪明的自己隐藏起来,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相信学生,把“球”抛给学生,假装糊涂,造就强势的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智慧。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不教而教,无为而为,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就不是那样的容易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挖掘一切教育资源,包括学生自身的、学生与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性资源,多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把学法巧妙地揉合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出学习方法,尽量自己少教,让学生多学多说,达到教少学多的境界,这样不仅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而且我们老师们也会感觉越来越轻松。
5.共同参与多互动,促使师生互相长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 “生本课堂” 倡导的课堂教学应是多向互动的,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建立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关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所以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键在于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才会利于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指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切磋,相互引发“头脑风暴”。生生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和答辩竞争等,我们必须科学利用,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师生与文本互动中教师应该吃透文本,对文本有独特理解,有大胆的艺术加工,敢于对文本提出质疑。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探究,从而使学生独立地、深入地与文本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充分展示他们生命的活动。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如果让它变成一粒种子在课堂上扎根生长,平常的课堂也会闪耀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葉圣陶教育文集》
[3]《语文教学》于永正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互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形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为老师们熟知。但在一些农村学校里教师为尊、教材为上、考试为重的局面并未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低效、无效、负效的课堂时有出现,真正能做到把真爱、课堂民主、学习时间、学习空间、问题设计权利、个性和创造、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还很难。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每天都有新创新,每天都有新收获,借鉴名家理论,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以及读书学习心得谈谈我对语文生本课堂的一点思考。
1.洗尽铅华显本色,回归本源才是真 现今的语文课堂为了追求令人耳目一新的优质效果,各种教学手段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管该用不该用、有用无用,课堂上大量演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板书和范读,甚至必要的讲解。手段的现代化,形式的多样化,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这种现象不免有些令人担忧,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思考。 于永正先生说:“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 ,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实语文就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真实、朴实、扎实的,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以学定教顺学导,水到渠成方为妙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托,注重课堂生成,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式,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重对话为主要形态的课堂学习模式。“以学定教”不能单纯性地理解成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样学就怎样学,而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情,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教学每一环节都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机顺势而导, 教师重要的是在于适时点拨,必要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学习的空间,即做到不失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忘老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教学《冬不拉》这篇课文时,学生对王子这个人物的认识感悟我是这样顺学而导的:
师:孩子们,当牧民们找到王子与瞎熊的尸体时分别是怎样处置的?
生: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师:为什么会有着不同的做法?(同桌讨论)
师:这两种不同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人们对残害百姓、害死王子的猛兽的痛恨,对为民除害的王子的崇敬。
师:来,把你们此时的心情读出来。生:(赛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愤恨;听出了你的痛心与悲伤;听出了你发自内心的那种敬仰……
师:老牧民阿肯通过琴声向国王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阿肯的琴声既婉转地向国王讲了事情的经过,又表达了人民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说点什么呢?(小组交流)
生:对王子的敬佩、赞扬……
(师生共同总结)
上述案例,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教师导在关键处,导在学生情感的迸发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了“以生为本”的要求。
3.寻常之中显神奇,细微之处见真切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新课标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服务,尽可能地把对语文教学本体无益的东西去掉,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简约而扎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更适合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抓住一个关键定可大有作为,那就是“以生为本”。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会发生寻常之中的神奇之举。
4.不教而教实为教,无为而为实为为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累的口干舌燥,但效果却不尽入人意,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聪明的老师会使自己‘懒’起来,这句话说得很精彩!一个高明的老师常常把聪明的自己隐藏起来,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相信学生,把“球”抛给学生,假装糊涂,造就强势的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智慧。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不教而教,无为而为,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就不是那样的容易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挖掘一切教育资源,包括学生自身的、学生与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性资源,多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把学法巧妙地揉合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出学习方法,尽量自己少教,让学生多学多说,达到教少学多的境界,这样不仅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而且我们老师们也会感觉越来越轻松。
5.共同参与多互动,促使师生互相长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 “生本课堂” 倡导的课堂教学应是多向互动的,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建立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关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所以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键在于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才会利于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指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切磋,相互引发“头脑风暴”。生生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和答辩竞争等,我们必须科学利用,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师生与文本互动中教师应该吃透文本,对文本有独特理解,有大胆的艺术加工,敢于对文本提出质疑。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探究,从而使学生独立地、深入地与文本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充分展示他们生命的活动。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如果让它变成一粒种子在课堂上扎根生长,平常的课堂也会闪耀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葉圣陶教育文集》
[3]《语文教学》于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