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意象分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wei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以常见的红花、春水为意象,经过巧妙布局,以意象层层递进、因果相连的回环结构,生动表现出女子在恋爱中亦喜亦忧的微妙心理。
  ◆关键词:竹枝词;花;水;意象
  竹枝词原为巴渝一代的民歌, 刘禹锡改之为《竹枝词》组诗十一首,“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即为其中第二首。该诗巧妙运用红花、春水等意象,生动描绘出女子在恋爱中的矛盾心态,极富特色与韵味。
  一、意象层级
  这首诗是以女子的口吻所作的一首情诗,在进行意象层级划分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便是女子的心态问题,该女子是在热恋之中见物思情,有感而发,担忧情郎变心、浓情变薄,还是因痛苦的感情经历而感慨郎情易变、侬愁无限呢?这两种说法都有支持者。张忠纲在《全唐诗大辞典》中解析该诗句时,认为这是“女子在恋爱中的亦恋亦怨的微妙心理”,而何宝民则认为这是“女子在爱情遭遇挫折之后的秋怨”。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女子所见的红花春水本是乐景,但却生出了一种忧愁之意,看似不合理,但对于一个热恋中的女子来说却是再自然不过了,《妙色王求法偈》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女子因爱情而患得患失,故而亦喜亦忧。对于第二种说法,逻辑上则更为顺理成章,女子因感情受挫,如杜甫所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乐景却生出了哀情,达到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本文采取的分析角度是第一种,并不将女子放置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认为其只是一个普通的热恋中的女子,讲述的是天下女子共同的心事。
  该诗共有三个层级,最小的意象单位为“花”“水”,第二层级为“山桃红花满上头,花红易衰似郎意”与“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第三层级为全诗四句。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绝句在进行意象单位划分的时候,要么单句成一意象单位,要么一二句、三四句成一意象单位,又或是整首诗为一意象单位,但这首《竹枝词》的意象单位划分是不一样的。“山桃红花满上头”与“花红易衰似郎意”两句之间都有“花”这一物象贯穿始终,花是郎意,郎意多变,一三句连接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组意象单位。“蜀江春水拍山流”与“水流无限似侬愁”两句之间由“水”这一物象联结成为一个意象单位,水是女子欢爱,也是侬愁无限。“水”“花”在诗中分别出现了两次,且所承载之意有所变化,形成了意象的层层递进、循环反复。
  二、“象”“意”解析
  王廷相说:“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意象取之于象,而寄托其意,使人想象于无穷,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竹枝词》原是民歌小调,“贵有风趣,又贵质而不俚。若惟能数典,便觉意味索然,流于鄙俗,更不可也。”选取花与水作为意象既自然,也有大俗大雅的审美体验。
  “山桃红花满上头,花红易衰似郎意”中最基本的物象单位为花,运用比喻的手法,取意情郎的感情。花与情郎的感情一为实物一为虚物,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山桃红花满上头”中红与满是相似点,红是穿透力极强、被感知度极高、波长最长的色彩,给人以热烈、奔放的感受,作者以红花的视觉特点比喻情郎的感情;满则是从数量上形容情感,以山上的红花多不胜数形容情郎感情之胜。“花红易衰似郎意”中花的意象则为之一变,由乐景转换成为哀情,呈现出第三个相似点:易衰,至此,郎意变薄,乐极生悲。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花特指桃花,为何是桃花,而不是别的花成为诗中意象呢?桃花自《诗经》时代就被作为婚恋世界的象征之物,在长期的文化传统的沉淀历程中,逐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隐秘象征。《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是比兴之物,暗含着贺新婚的原始意味。在民间,桃花更是被赋予了爱情寓意,不断在民歌中出现,比如《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则以水为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取意女子的爱与忧愁。“拍”是激越之象,也是女子强烈爱意之象,女子的感情比之男子“满山头”的感情丝毫不弱,山花与春水之间相互辉映,相映成趣。到了第四句,承载女子的感情水之象则变为了愁。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正如女子的哀愁一般不可断绝,为何女子的感情为之一变呢?因女子担忧花红易衰、郎意变薄,因而产生了无限的忧愁。此时,两组意象之间产生了因果联系,首尾呼应,共同构成了女子在恋爱中的微妙心理,既欢喜郎意拳拳,又担忧情到浓时情转薄,因而忧愁非常,体现出女子在恋爱中的坚贞与痴情,颇为动人。
  “水流无限似侬愁”,女子为何要以水来比喻自己愁呢?这自然是由于水与愁之间的相似点---源源不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古代诗词中,以水喻愁也极为常见,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都将春水比作了愁,言愁之多、之无穷。此外,水与女子也有隐秘联系。管仲说:“地者,万物之本原······水者,地之血气”,又说:“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水能够滋养万物,是万物之本,正如女子能够生养繁殖一般,水又暗含了鱼水之欢,因而女子以水喻愁颇有理趣。
  三、全诗品鉴
  刘禹锡的《竹枝词》一直评价颇高,刘永济甚至认为“知禹锡所作,实仿自民歌······但原词朴质,禹锡为之加工,以成今式耳。”该诗选取了花、水物象为郎妾之比,虽然物象朴素寻常,但经过比兴艺术手法加工之后,便有了不俗的艺术效果。
  何为比喻?《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其中的比,后来常与兴并举,形成了古典诗词经久不衰的“比兴”传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曰:“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该诗最为动人之便在于比喻,郎与妾原本就是一对相依相生的矛盾体,彼此之间的关系既有欢好时,也有情淡时,该诗将男子情谊比喻成易衰的红花,将女子因此产生的愁绪比喻成为流水,山花与流水相对,勾勒出女子亦喜亦忧的微妙心理。郎妾之比在古诗中运用颇多,生动的比喻亦有不少,从各个角度阐释着郎妾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如六朝无名氏的《杨判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该诗同样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将情郎比为香,而将自己比为香炉,香置于香炉之中,正如郎在妾心中,叫人辗转反侧。明代的吴伟业也有一首《古意》:“欢似机中丝,织作相思树。侬似衣上花,春风吹不去。”将情郎比作织布机上的丝,编织成相思树,寓意男子情深义重,女子将自己比喻成为衣上的花朵,春风拂之不去,寓意不离不弃。
  参考文献
  [1](唐)刘禹锡撰.陶敏,陶红雨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2]张忠纲.全唐诗大辞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3]何宝民.古诗名句荟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4](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篇[M].太平洋书店,民国24.
  [5](明)王廷相著.王孝鱼点校.王廷相集1[M].北京:中华书局,1989.
  [6]吕思勉.文学与文选四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 简体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8.
  [8](春秋)管仲著.(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9]刘永济.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唐人绝句精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刚要?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友善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和谐校园、适应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立德树人;主题班会;团结合作  一、班会背景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刚要》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友善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校大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进行研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维护高校和大学生合法权益。  ◆关键词:伤害事故;责任  近二十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办学规模和生源不断扩大,学生伤害事故也相应增加,导致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赔偿纠纷日益增多。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大学生伤害事故涉及面广,影响大,处理起来复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给学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不好的影响。
期刊
◆摘 要: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醒着人类变革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回顾经年的语言教学传统和体验,深刻领悟到促使语言教学创新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延展性语言教学  一、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世间万事无常态:语言教学发展到今天看似波澜不惊、沉静迟缓,实则暗流涌动。这种涌动的暗流,其实是语言教育的效果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教者费尽心力,学生疲惫不堪,教材内容陈旧枯燥,授课方式古板僵化,青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社会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去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学生若仅凭借教师在校内或者课堂上教授的相关知识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必须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分析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具体的实施策略,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进行人
期刊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horizon background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As a link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t
期刊
一、课堂讨论问题设置的必要性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效性,是每个思政教师面临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难题。区别于案例式教学、理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经典教学模式,结合我校采用的课案导学式与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发了我对高中思政课堂关于讨论问题设置的思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快捷,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思政课堂上,通过优秀问题的引导,使学生们逐渐通过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把
期刊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
期刊
◆摘 要:物理是初中的重要科目,也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而是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逐渐向生活化教学转变,教师要将物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与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
期刊
◆摘 要:STEAM教育的教育理念十分符合我国教育实况,但是要合理的运用STEAM教育理念需要有一定的现实条件。在符合我国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打造出与各年龄段的幼儿相匹配的STEAM教育主题空间。从教育政策、幼儿的角度出发,提升STEAM教育的有效性。STEAM教育的本质不是最终的产品,而是在完成某一产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融合学科的大规模教育。  ◆关键词:STEAM教育;幼儿;应用策略  1
期刊
2017年4月底,人民日报在其《内参》第583期《福建十五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释放强大生产力》一文,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随后,他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这个率先进行林改,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八闽之地,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前不久,记者深入福建武平、三明等林改典型地区,采访了包括林农、村干部、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众多林改一线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感受15年林改成果的同时,我们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