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七十年代出生,属狗,偏居浙南一隅,才疏学浅,但极其向往新教育的“阳光”;虽然有几根刺,但不扎人,故名狗尾巴草。
——题解
各位新教育人,大家好!
我是来自浙江苍南新教育实验区的教师赖联群。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300里。”昨天我和实验区的老师们渡过黄河,踏上山西的土地时,我想起了这琅琅上口的歌词,心里很激动。这种激动,来自即将真实地面对许许多多网络上的朋友,更来自对山西黄土地的向往。感谢新教育研究中心和运城的老师们给我一次展示的机会,也感谢广大的新教育人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我给大家鞠躬了!
2006年北京新教育实验年会时,我接受课题组的电话采访,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前七年基本荒废,后七年才逐渐觉醒,近三年我搭上了新教育实验的快车,教育理想被点燃,教育热情被激发,我以随笔写作为犁,在教育的黑土地上划出了一道道属于自己的痕迹……今天,我准备讲一讲影响自己成长的几个关键事件,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
无奈的选择
1988年参加高考,我取得了苍南县文科第二名的成绩。当时填报的第一个志愿是杭州大学新闻系,第二个志愿是浙江政法专科学校,第三个志愿已经忘了,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后面还有一个小栏目,写着:如果以上志愿均未被录取,其他院校是否服从,我填上“除了师范院校外,其他均可”,当时感觉就是农林牧矿专业都行,就是不想教书。后来结果出来,离杭大新闻系差2分,比浙江政法专科学校多3分,由于种种原因,政法专科也没录取我,档案退回温州。后来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已同意开“后门”改志愿,才被安排到温州师院。为了在师院少受点罪,我选择了读两年就可以出来的专科,从此我与教育结缘,师院同学曾戏称:其实不是你选择了教育,而是教育选择了你。就这样,怀着不安分的心,在温州师院苦苦挨了两年。毕业时看着有好爸爸好家境的同学纷纷跨进工商、银行、税务的大门,我在几经挣扎之后,理所当然且极不情愿地跨进了学校的大门。
成也校长败也校长
刚参加工作是1990年,我被分配在灵溪一中。尽管百般地不愿意,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工作、领工资还是有相当诱惑力的,那一年,我任初一(十四)班的班主任。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几乎夺得了所有年级比赛的锦旗,我的教育感觉开始良好起来,我开始喜欢这种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大堆人讲话的感觉。然而,两年后,和我一起分配的老师跟上了初三,我却莫名其妙地被刷下。一个自以为有点才气的年轻人怎么也忍不下这口窝囊气,我愤怒地找到校长,校长只给出冷冰冰的一句话:这是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的结果,你还不成熟!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想把校长的办公桌掀翻,但我成熟地忍住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校长室的。我想,我能把60个学生的班级管得井井有条,我会琴棋书画,我会唱歌跳舞打球杂耍,我能把课文讲到让学生流泪,我怎么不成熟了?从此我不思进取,1990年到1997年,我没写过一篇论文,没对外开过一节公开课,没评上一次先进,没评上一次优职。我开始和老同学老朋友打牌、喝酒,混迹于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我感觉自己开始堕落了……
1997年,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姓谢。那天,他居然突然袭击来听我的课。那种情境,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最后我还是豁出去了:教书六七年,没有哪个领导找我谈过一次话、听我一节课,一个无名小卒有什么好怕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做做样子罢了,你听随堂课,我就上“随便课”!那天的课题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螳螂捕蛇》。课上得很轻松,我没压力,学生很开心,校长呢,听课时笑眯眯的,离开时抛下一句话:“素质不错,好好努力!”
让我意外的还在后头。三天后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谢校长复述了我上课的流程,并加上精彩的点评。六年来我的名字第一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被多次提起,后面还跟了一大串褒扬之辞。那天我知道很多人在满地找眼镜,一个小人物,居然获得了“创新精神”、“激情四溢”的褒扬……
当年的县教坛新秀评比,谢校长找到我了,他的话不多,但很让人震撼:“我听过很多人的课,你的课最轻松,我知道你是全校最好的语文老师!”人这东西很奇怪,浪荡了许多年,突然间可以为校长的某句话而什么都豁出去。我从信心全无到信心大增,硬着头皮报了名,后来居然被告知评上了。评上之后,我开始关注语文教学前沿理论,开始看《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知道了山东的吴心田、武汉六中的胡明道,知道了安徽蔡澄清老师为首的点拨教学法团队,知道了钟德赣老师的反刍式教学法以及韩军、李镇西等知名教师,并努力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受魏书生老师的影响,我开始倾情于班集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构建了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三化六心”模式,即初一规范化、初二自动化、初三特色化;初一培养爱心孝心,初二培养忠心诚心,初三培养信心决心,我开始踉踉跄跄地行走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
“你是全校最好的语文老师。”校长的一句话让我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信与热情,从此以后,我开始写论文,为获得县三等奖的等第而奔走相告;我开始上公开课,开始赢得了“情感派教师”的称誉;我开始被评上先进,获得温州市教坛新秀、市名师、模范班主任、市551人才、县十大优秀青年、县专业技术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2003年,我成为苍南县最年轻的高级教师……
教育在线和网络拜师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他赖以成长的教育环境,环境的品位决定教师的品位。在我的周围,有一群很敬业的老师,曾经,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蜡烛,奉献有余而追求自身成长不足。一级教师是很多人的职业归宿,高级教师没有几个人会去想,2003年,我评上了,以后的路在哪里?
无巧不成书,正当我开始困惑时,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闯进了教育在线。一年后,我捕捉到了一个崭新的成长机遇。
2004年3月,我在教育在线遇到了天津市德育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万祥老师在全国招收学徒,当时数百名一线班主任参与竞争,可惜我错过了当晚的网络考试。第二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短消息给张老师,要求张老师收我为徒,起初他不答应,经过两天的死缠烂打,老师可能被我的诚心感动了吧,最终答应让我补考。于是,我认真地把这份珍贵的网络试卷做好并发给张老师,后来又提交两篇论文,再后来完成老师的一篇命题美文——《教书育人做艺术大家》(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05年10月)。3月28日,我们在教育在线签下师徒协议,我终于成为张万祥老师全国十三个弟子之一,那份荣耀,那种期盼已久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在张老师的感召、鞭策、鼓励下,我开始坚持每天撰写教育随笔,除了寒暑假和双休日的星期六,至今没有中断过。
网络拜师除了让我获取了精神支柱,还对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从张老师专门为我们开出的书单到每月一次的作业点评,从固定时间的QQ群交流到大家围绕着同一案例展开讨论,从老师教育精妙小语的熏陶到张万祥班主任工作100招的耳提面授,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探索的足迹与专业成长拔节的声音……
因为坚持,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淡化德育的功利性,从细节切入,以民主与艺术的角度探求全新的育人模式。很多老师说我变了,变得宽容大气了,变得细心了,学生也更喜欢我了……
回首我的教育历程,教育在线真的是我的精神家园与教育灵魂的栖息地,如果没有教育在线这个交流平台,我可能只在学校里安享评上高级教师后的无所事事,在所谓校本教研的近亲繁殖中慢慢丧失自己的个性,自然,今天也就没有机会认识大家了。一切都因网络,都因教育在线。我对教育在线的感情是真挚的,尽管目前我们的教育在线论坛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我依然是它不变的拥趸者。
一个人的成长是寂寞的、孤独的,也是容易遭受摧残的,一个教师的发展,除了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志同道合者的互动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我在教育在线踯躅独行,为了心中那片绝美的教育理想,我常被某些人理解为另类,理解为不务正业。有人说我整天就知道写,也不知道写鸡毛蒜皮的事有什么用,不用心思干工作只知道琢磨文字,难不成要转行当作家?像这样的风言风语我听过不少,在不解的目光中,我坦然走过,因为我有强大的团队支持,包括教育在线网友团队、张万祥先生的弟子团队,以及后来的教育在线苍南俱乐部团队……
在我进入教育在线后不久,林日正、徐斌、姚仁环、黄同拿以及浅笑无语、蓝天剑韵、荷雨听魂、孩子的春天、温州好老师等苍南第一批教育在线网友逐渐走在一起,我们读书,我们写作,我们聚会,我们沙龙,彼此鼓励,相互温暖,我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坚守着自己的憧憬,以教育在线为平台,开始合力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打工……
个体的努力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2005年教师节的座谈会,县委书记来了,人大主任来了,教育局主要领导也都来了。我和林日正有幸参加并以抢话筒的形式合力奏出新教育实验的最强音,不久,新教育实验苍南实验区筹建工作开始运作……
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的真谛在于成全,成全学生的成长,成全教师的人生价值,成全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当然,最终目的是成全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所以我更愿意把朱先生的“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中的“幸福”、“完整”理解为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幸福。说实话,2004、2005两年是我最忙碌的时候,要帮忙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要承担学校所有的文字材料和学校形象的策划宣传,教两个班语文,担任一个班班主任,带青年教师,照顾两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我累得是从来没有失眠过,经常是头一挨枕头就睡着。当然,一会儿得醒来,女儿哭了,得帮忙泡奶或换尿布。尽管如此,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极度渴望又使我充满反思的激情和写作的欲望,再苦再累我也坚持,最后终于熬过来了。至今我已经坚持写了三年半的随笔或者说日记,我最大的体验是,没有老婆的支持,我是熬不过来的。新教育人也是常人,准确地说,是更有生活情趣的高素质的人,我们在家庭中本应承担起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等等的责任,可是因为我们对事业的忙碌往往忽略了很多生活细节,是谁在背后默默干了本该是你干的事?是谁在早早收拾房间带着孩子给你腾出安静的房间?是我们的家人。有一首歌叫《十五的月亮》,其中有一句歌词:“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所以去年朱老师到苍南时,我的第一句话是:朱老师,我带来了我的妻子孩子,这也是为响应您的号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朱老师笑了。
“纵然你有飞天的本领,没有别人的帮助,你也很难成功”,这是我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纵然你有满怀理想,没有家庭的支持,你永远是无根的浮萍”,这是我从事新教育最深的体验之一。
我是一根营养不良的狗尾巴草
最后我来谈谈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作为“样品”,在苏州被很多的同行进行深刻地解剖,当时铁皮鼓和林日正曾经给我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我一口应允,因为我始终觉得,虽然我不断地写随笔,虽然不断地外出讲座呼吁别人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虽然参加了新教育实验后我的专业精神、专业情感、专业思想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发展却相当有限,这就是我所指的“营养不良”。有例为证:
参加新教育实验前,面对学生的迟到,我心急如焚,又是苦口婆心,又是电话要求家长唤醒,对屡教不改者,甚至当众训斥或者以停课相要挟,效果往往不错。
参加新教育实验后,面对学生的迟到,我把它作为一种现象研究,不急着训斥,和学生“有话好好说”,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共同找对策,心态变好了,有时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总体上效果不如以前。
从过程看,我在进步,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从结果看,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实效性差。从这一比较可以看出,我的专业情感与专业精神是跟进了,但专业技能基本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另外,自从接触新教育实验之后,我的从教热情高涨,我的思想境界渐趋高尚,我的教育思考开始深刻,我的教育理解开始客观而辨证,但有些问题确实还没有解决,比如“实践有余,理论阅读不足;记录有余,有效反思不足”,我想这也是很多在线网友与新教育实验校众多老师的通病。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也因为孩子小需要照顾,也因为功利心作怪,读的都是短小精悍的报纸杂志小文章,经典作品、教育理论看得太少,结果真正想研究点教育现象总是眼高手低,比如设计一张量表也是捉襟见肘,异常困难,我很羡慕读研究生的老师们,既可以系统地看些书,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多好啊。
各位同仁,教师的成长需要契机,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事,当初无可奈何的低谷为今后的“强势反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后校长的不同态度让我萌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全力以赴;在线随笔、网络拜师、苍南团队如三匹“品”字形的快马,体现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成长理念,连同家庭这个“大后方”的稳固,让我产生了职业幸福感,获得了专业追求的不懈动力(这方面虽然和专业相去甚远,但是每个新教育人必须面对的,处理不好,即使你有再好的专业的素养,你的教育之象牙塔也必将轰然倒塌)。我想目前我的专业主攻方向是德育、是班级建设,通过实践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抓住一点深挖下去,比如“孝道教育”。一提到民主教育我们自然会想到李镇西,一提到情感教育我们会想到于漪,一提到自我教育我们会想到魏书生,我想以后一提到孝道教育是不是能让大家联想到赖联群呢?不好意思,我不知天高地厚了,我知道自己专业发展上还存在诸多短缺,比如“专业阅读”的缺失与不足、比如在教育叙事中的问题意识不强等,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为我会诊,为我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灵溪一中)
——题解
各位新教育人,大家好!
我是来自浙江苍南新教育实验区的教师赖联群。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300里。”昨天我和实验区的老师们渡过黄河,踏上山西的土地时,我想起了这琅琅上口的歌词,心里很激动。这种激动,来自即将真实地面对许许多多网络上的朋友,更来自对山西黄土地的向往。感谢新教育研究中心和运城的老师们给我一次展示的机会,也感谢广大的新教育人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我给大家鞠躬了!
2006年北京新教育实验年会时,我接受课题组的电话采访,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前七年基本荒废,后七年才逐渐觉醒,近三年我搭上了新教育实验的快车,教育理想被点燃,教育热情被激发,我以随笔写作为犁,在教育的黑土地上划出了一道道属于自己的痕迹……今天,我准备讲一讲影响自己成长的几个关键事件,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
无奈的选择
1988年参加高考,我取得了苍南县文科第二名的成绩。当时填报的第一个志愿是杭州大学新闻系,第二个志愿是浙江政法专科学校,第三个志愿已经忘了,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后面还有一个小栏目,写着:如果以上志愿均未被录取,其他院校是否服从,我填上“除了师范院校外,其他均可”,当时感觉就是农林牧矿专业都行,就是不想教书。后来结果出来,离杭大新闻系差2分,比浙江政法专科学校多3分,由于种种原因,政法专科也没录取我,档案退回温州。后来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已同意开“后门”改志愿,才被安排到温州师院。为了在师院少受点罪,我选择了读两年就可以出来的专科,从此我与教育结缘,师院同学曾戏称:其实不是你选择了教育,而是教育选择了你。就这样,怀着不安分的心,在温州师院苦苦挨了两年。毕业时看着有好爸爸好家境的同学纷纷跨进工商、银行、税务的大门,我在几经挣扎之后,理所当然且极不情愿地跨进了学校的大门。
成也校长败也校长
刚参加工作是1990年,我被分配在灵溪一中。尽管百般地不愿意,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工作、领工资还是有相当诱惑力的,那一年,我任初一(十四)班的班主任。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几乎夺得了所有年级比赛的锦旗,我的教育感觉开始良好起来,我开始喜欢这种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大堆人讲话的感觉。然而,两年后,和我一起分配的老师跟上了初三,我却莫名其妙地被刷下。一个自以为有点才气的年轻人怎么也忍不下这口窝囊气,我愤怒地找到校长,校长只给出冷冰冰的一句话:这是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的结果,你还不成熟!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想把校长的办公桌掀翻,但我成熟地忍住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校长室的。我想,我能把60个学生的班级管得井井有条,我会琴棋书画,我会唱歌跳舞打球杂耍,我能把课文讲到让学生流泪,我怎么不成熟了?从此我不思进取,1990年到1997年,我没写过一篇论文,没对外开过一节公开课,没评上一次先进,没评上一次优职。我开始和老同学老朋友打牌、喝酒,混迹于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我感觉自己开始堕落了……
1997年,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姓谢。那天,他居然突然袭击来听我的课。那种情境,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最后我还是豁出去了:教书六七年,没有哪个领导找我谈过一次话、听我一节课,一个无名小卒有什么好怕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做做样子罢了,你听随堂课,我就上“随便课”!那天的课题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螳螂捕蛇》。课上得很轻松,我没压力,学生很开心,校长呢,听课时笑眯眯的,离开时抛下一句话:“素质不错,好好努力!”
让我意外的还在后头。三天后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谢校长复述了我上课的流程,并加上精彩的点评。六年来我的名字第一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被多次提起,后面还跟了一大串褒扬之辞。那天我知道很多人在满地找眼镜,一个小人物,居然获得了“创新精神”、“激情四溢”的褒扬……
当年的县教坛新秀评比,谢校长找到我了,他的话不多,但很让人震撼:“我听过很多人的课,你的课最轻松,我知道你是全校最好的语文老师!”人这东西很奇怪,浪荡了许多年,突然间可以为校长的某句话而什么都豁出去。我从信心全无到信心大增,硬着头皮报了名,后来居然被告知评上了。评上之后,我开始关注语文教学前沿理论,开始看《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知道了山东的吴心田、武汉六中的胡明道,知道了安徽蔡澄清老师为首的点拨教学法团队,知道了钟德赣老师的反刍式教学法以及韩军、李镇西等知名教师,并努力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受魏书生老师的影响,我开始倾情于班集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构建了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三化六心”模式,即初一规范化、初二自动化、初三特色化;初一培养爱心孝心,初二培养忠心诚心,初三培养信心决心,我开始踉踉跄跄地行走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
“你是全校最好的语文老师。”校长的一句话让我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信与热情,从此以后,我开始写论文,为获得县三等奖的等第而奔走相告;我开始上公开课,开始赢得了“情感派教师”的称誉;我开始被评上先进,获得温州市教坛新秀、市名师、模范班主任、市551人才、县十大优秀青年、县专业技术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2003年,我成为苍南县最年轻的高级教师……
教育在线和网络拜师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他赖以成长的教育环境,环境的品位决定教师的品位。在我的周围,有一群很敬业的老师,曾经,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蜡烛,奉献有余而追求自身成长不足。一级教师是很多人的职业归宿,高级教师没有几个人会去想,2003年,我评上了,以后的路在哪里?
无巧不成书,正当我开始困惑时,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闯进了教育在线。一年后,我捕捉到了一个崭新的成长机遇。
2004年3月,我在教育在线遇到了天津市德育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万祥老师在全国招收学徒,当时数百名一线班主任参与竞争,可惜我错过了当晚的网络考试。第二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短消息给张老师,要求张老师收我为徒,起初他不答应,经过两天的死缠烂打,老师可能被我的诚心感动了吧,最终答应让我补考。于是,我认真地把这份珍贵的网络试卷做好并发给张老师,后来又提交两篇论文,再后来完成老师的一篇命题美文——《教书育人做艺术大家》(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05年10月)。3月28日,我们在教育在线签下师徒协议,我终于成为张万祥老师全国十三个弟子之一,那份荣耀,那种期盼已久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在张老师的感召、鞭策、鼓励下,我开始坚持每天撰写教育随笔,除了寒暑假和双休日的星期六,至今没有中断过。
网络拜师除了让我获取了精神支柱,还对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从张老师专门为我们开出的书单到每月一次的作业点评,从固定时间的QQ群交流到大家围绕着同一案例展开讨论,从老师教育精妙小语的熏陶到张万祥班主任工作100招的耳提面授,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探索的足迹与专业成长拔节的声音……
因为坚持,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淡化德育的功利性,从细节切入,以民主与艺术的角度探求全新的育人模式。很多老师说我变了,变得宽容大气了,变得细心了,学生也更喜欢我了……
回首我的教育历程,教育在线真的是我的精神家园与教育灵魂的栖息地,如果没有教育在线这个交流平台,我可能只在学校里安享评上高级教师后的无所事事,在所谓校本教研的近亲繁殖中慢慢丧失自己的个性,自然,今天也就没有机会认识大家了。一切都因网络,都因教育在线。我对教育在线的感情是真挚的,尽管目前我们的教育在线论坛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我依然是它不变的拥趸者。
一个人的成长是寂寞的、孤独的,也是容易遭受摧残的,一个教师的发展,除了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志同道合者的互动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我在教育在线踯躅独行,为了心中那片绝美的教育理想,我常被某些人理解为另类,理解为不务正业。有人说我整天就知道写,也不知道写鸡毛蒜皮的事有什么用,不用心思干工作只知道琢磨文字,难不成要转行当作家?像这样的风言风语我听过不少,在不解的目光中,我坦然走过,因为我有强大的团队支持,包括教育在线网友团队、张万祥先生的弟子团队,以及后来的教育在线苍南俱乐部团队……
在我进入教育在线后不久,林日正、徐斌、姚仁环、黄同拿以及浅笑无语、蓝天剑韵、荷雨听魂、孩子的春天、温州好老师等苍南第一批教育在线网友逐渐走在一起,我们读书,我们写作,我们聚会,我们沙龙,彼此鼓励,相互温暖,我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坚守着自己的憧憬,以教育在线为平台,开始合力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打工……
个体的努力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2005年教师节的座谈会,县委书记来了,人大主任来了,教育局主要领导也都来了。我和林日正有幸参加并以抢话筒的形式合力奏出新教育实验的最强音,不久,新教育实验苍南实验区筹建工作开始运作……
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的真谛在于成全,成全学生的成长,成全教师的人生价值,成全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当然,最终目的是成全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所以我更愿意把朱先生的“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中的“幸福”、“完整”理解为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幸福。说实话,2004、2005两年是我最忙碌的时候,要帮忙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要承担学校所有的文字材料和学校形象的策划宣传,教两个班语文,担任一个班班主任,带青年教师,照顾两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我累得是从来没有失眠过,经常是头一挨枕头就睡着。当然,一会儿得醒来,女儿哭了,得帮忙泡奶或换尿布。尽管如此,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极度渴望又使我充满反思的激情和写作的欲望,再苦再累我也坚持,最后终于熬过来了。至今我已经坚持写了三年半的随笔或者说日记,我最大的体验是,没有老婆的支持,我是熬不过来的。新教育人也是常人,准确地说,是更有生活情趣的高素质的人,我们在家庭中本应承担起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等等的责任,可是因为我们对事业的忙碌往往忽略了很多生活细节,是谁在背后默默干了本该是你干的事?是谁在早早收拾房间带着孩子给你腾出安静的房间?是我们的家人。有一首歌叫《十五的月亮》,其中有一句歌词:“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所以去年朱老师到苍南时,我的第一句话是:朱老师,我带来了我的妻子孩子,这也是为响应您的号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朱老师笑了。
“纵然你有飞天的本领,没有别人的帮助,你也很难成功”,这是我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纵然你有满怀理想,没有家庭的支持,你永远是无根的浮萍”,这是我从事新教育最深的体验之一。
我是一根营养不良的狗尾巴草
最后我来谈谈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作为“样品”,在苏州被很多的同行进行深刻地解剖,当时铁皮鼓和林日正曾经给我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我一口应允,因为我始终觉得,虽然我不断地写随笔,虽然不断地外出讲座呼吁别人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虽然参加了新教育实验后我的专业精神、专业情感、专业思想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发展却相当有限,这就是我所指的“营养不良”。有例为证:
参加新教育实验前,面对学生的迟到,我心急如焚,又是苦口婆心,又是电话要求家长唤醒,对屡教不改者,甚至当众训斥或者以停课相要挟,效果往往不错。
参加新教育实验后,面对学生的迟到,我把它作为一种现象研究,不急着训斥,和学生“有话好好说”,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共同找对策,心态变好了,有时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总体上效果不如以前。
从过程看,我在进步,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从结果看,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实效性差。从这一比较可以看出,我的专业情感与专业精神是跟进了,但专业技能基本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另外,自从接触新教育实验之后,我的从教热情高涨,我的思想境界渐趋高尚,我的教育思考开始深刻,我的教育理解开始客观而辨证,但有些问题确实还没有解决,比如“实践有余,理论阅读不足;记录有余,有效反思不足”,我想这也是很多在线网友与新教育实验校众多老师的通病。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也因为孩子小需要照顾,也因为功利心作怪,读的都是短小精悍的报纸杂志小文章,经典作品、教育理论看得太少,结果真正想研究点教育现象总是眼高手低,比如设计一张量表也是捉襟见肘,异常困难,我很羡慕读研究生的老师们,既可以系统地看些书,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多好啊。
各位同仁,教师的成长需要契机,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事,当初无可奈何的低谷为今后的“强势反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后校长的不同态度让我萌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全力以赴;在线随笔、网络拜师、苍南团队如三匹“品”字形的快马,体现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成长理念,连同家庭这个“大后方”的稳固,让我产生了职业幸福感,获得了专业追求的不懈动力(这方面虽然和专业相去甚远,但是每个新教育人必须面对的,处理不好,即使你有再好的专业的素养,你的教育之象牙塔也必将轰然倒塌)。我想目前我的专业主攻方向是德育、是班级建设,通过实践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抓住一点深挖下去,比如“孝道教育”。一提到民主教育我们自然会想到李镇西,一提到情感教育我们会想到于漪,一提到自我教育我们会想到魏书生,我想以后一提到孝道教育是不是能让大家联想到赖联群呢?不好意思,我不知天高地厚了,我知道自己专业发展上还存在诸多短缺,比如“专业阅读”的缺失与不足、比如在教育叙事中的问题意识不强等,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为我会诊,为我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灵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