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怎么办?
安徽合肥一家长来信咨询:女儿4岁半,比较活跃,在幼儿园里爱表现,爱抢风头,经常打断老师讲话,现在老师很讨厌她,怎样才能让孩子收敛一点呢?
答:孩子总爱“抢风头,经常打断别人的话”,属于心理认知机制方面的人际互动方式偏差。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存在两种信息互动,一种是事实信息,一种是情感信息。事实信息强调的是信息中的知识和内容,而情感信息则强调的是信息中所包含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双方的心理反应。人际互动的这两种信息传递方式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个体更注重事实信息,有的个体则更注重情感信息。一般来说,合理的人际互动方式是将事实信息与情感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事实信息的处理需要儿童运用认知机制,而情感信息需要儿童运用情绪机制。但是,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心理发展还不完善,移情能力发展不足,还不具备有效的情感信息处理方式,所以往往察觉不到对方情绪态度的变化。四五岁的儿童,正是认知结构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一切都表现为好奇、探索欲强,在人际互动中更容易注重事实信息,而忽略情感信息,所以,当儿童在别人讲话时,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会不由自主、迫不及待地参与到人际互动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建议:
1、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丰富儿童的情绪结构,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受,在人际互动中学会体验情感信息。比如,可以做这样的训练活动,让孩子讲述一件事情,在讲述过程中,教育者经常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体验到这种不愉快,然后告诉孩子,打断别人讲话,会让人很不舒服。
2、培养儿童的交往规则意识。儿童的规则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而忽略了社会交往规则。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与人交往的榜样,使孩子从中学会交往规则。当别的孩子在讲话时插话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这种行为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多给孩子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当孩子忍不住插话时,可以提示孩子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对方的讲述内容,当对方讲完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10岁儿子太自负,如何引导?
山东菏泽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10岁,被惯坏了,一家人很少用负面词汇说儿子,生怕对孩子造成影响,但是我发现现在孩子非常自负,不接受批评,我该怎么办呢?
答:儿童自负是由于自我认识偏差而导致的一种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自负的儿童常常自视过高,对他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在与同伴交往时,自负的儿童常常因为过于自傲而引起同伴的反感,从而找不到朋友;在与成人和长辈交往时,也常常因为傲慢无礼,而无法得到成人的喜爱。自负的儿童容易形成孤傲、偏激的性格,而无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造成人际关系不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由于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一旦遭遇挫折,往往难以承受而做出极端行为。
对于自负儿童的心理教育,我们建议如下措施:
1、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不客观的表扬儿童,要正确评价儿童,既要看到儿童的优点,也要看到儿童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及时指出,帮助儿童正确评价自己。
2、加强对自负儿童的挫折教育。给儿童创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儿童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并提高抗挫折能力。
3、让儿童多参加社会实践,扩大视野,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就不会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绩而自负了。
(作者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安徽合肥一家长来信咨询:女儿4岁半,比较活跃,在幼儿园里爱表现,爱抢风头,经常打断老师讲话,现在老师很讨厌她,怎样才能让孩子收敛一点呢?
答:孩子总爱“抢风头,经常打断别人的话”,属于心理认知机制方面的人际互动方式偏差。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存在两种信息互动,一种是事实信息,一种是情感信息。事实信息强调的是信息中的知识和内容,而情感信息则强调的是信息中所包含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双方的心理反应。人际互动的这两种信息传递方式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个体更注重事实信息,有的个体则更注重情感信息。一般来说,合理的人际互动方式是将事实信息与情感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事实信息的处理需要儿童运用认知机制,而情感信息需要儿童运用情绪机制。但是,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心理发展还不完善,移情能力发展不足,还不具备有效的情感信息处理方式,所以往往察觉不到对方情绪态度的变化。四五岁的儿童,正是认知结构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一切都表现为好奇、探索欲强,在人际互动中更容易注重事实信息,而忽略情感信息,所以,当儿童在别人讲话时,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会不由自主、迫不及待地参与到人际互动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建议:
1、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丰富儿童的情绪结构,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受,在人际互动中学会体验情感信息。比如,可以做这样的训练活动,让孩子讲述一件事情,在讲述过程中,教育者经常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体验到这种不愉快,然后告诉孩子,打断别人讲话,会让人很不舒服。
2、培养儿童的交往规则意识。儿童的规则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而忽略了社会交往规则。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与人交往的榜样,使孩子从中学会交往规则。当别的孩子在讲话时插话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这种行为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多给孩子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当孩子忍不住插话时,可以提示孩子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对方的讲述内容,当对方讲完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10岁儿子太自负,如何引导?
山东菏泽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10岁,被惯坏了,一家人很少用负面词汇说儿子,生怕对孩子造成影响,但是我发现现在孩子非常自负,不接受批评,我该怎么办呢?
答:儿童自负是由于自我认识偏差而导致的一种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自负的儿童常常自视过高,对他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在与同伴交往时,自负的儿童常常因为过于自傲而引起同伴的反感,从而找不到朋友;在与成人和长辈交往时,也常常因为傲慢无礼,而无法得到成人的喜爱。自负的儿童容易形成孤傲、偏激的性格,而无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造成人际关系不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由于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一旦遭遇挫折,往往难以承受而做出极端行为。
对于自负儿童的心理教育,我们建议如下措施:
1、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不客观的表扬儿童,要正确评价儿童,既要看到儿童的优点,也要看到儿童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及时指出,帮助儿童正确评价自己。
2、加强对自负儿童的挫折教育。给儿童创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儿童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并提高抗挫折能力。
3、让儿童多参加社会实践,扩大视野,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就不会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绩而自负了。
(作者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