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时间作为一个影响全麻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随着现代外科医学的发展,施行外科手术的时间较以前有所缩短,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手术时间仍是困扰目前全麻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课题从7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入手,通过对不同手术时间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康复所造成的不良方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两组,每组35例。第一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5例,结直肠手术8例,胃切除5例,肠粘连分解术3例,肠套叠松解术2例,脾切除术2例。第二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3例,结直肠手术10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门高压手术2例。
1.2 方法
对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进行打分。并在术后几天跟踪观察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依次根据恢复时间段制定五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将两组数据用WILCOXON检验处理。
2结果
两组在咳嗽、咳痰、胸闷、腹胀、、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肠蠕动、起床、进食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术后机体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和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改变是很大的,影响了术后康复的时间和质量。
3讨论和护理
3.1 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麻醉药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麻醉药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麻醉药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麻醉药的排泄速度[2],致使术后麻醉药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3.1.1 加强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3.1.2 高流量吸氧。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麻醉药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3.1.3 维持循环功能。腹腔内的手术操作使下腔静脉受压,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都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牵拉内脏、刺激腹肌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麻醉药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3.2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是指病人从手术结束回到病房,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3.2.1 护理评估:(1)评估手术对病人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详细了解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以及术中输液、输血和用药情况,以及术后医嘱处理。(2)评估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3)评估术后病人舒适状态的改变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排尿异常等各种不适。也可能会出现伤口内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肺不张,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3.2.2 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特殊体位等因素有关。(2)体液不足:与手术创伤、失血、失液、禁饮食等因素有关。(3)排尿异常:尿潴留与麻醉、盆腔及会阴部手术刺激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术后饮食、活动、术后康复等有关知识。(5)潜在并发症内出血或休克、切口感染或裂开、肺部感染。其他常见护理诊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确定:(1)病人自诉伤口疼痛减轻或消除。(2)体液及营养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3)排尿功能恢复正常。(4)病人能叙述康复知识。(5)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减小。
3.2.3 预期目标:(1)病人自诉伤口疼痛或减轻或消除。(2)体液及营养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3)排尿功能恢复正常。(4)病人能叙述康复知识。(5)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减小。
3.2.4 康复指导:即出院指导,其内容因人而异。(1)外科疾病康复指导: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避免发病的诱发因素,巩固治疗效果。(2)心理保健知识指导:针对病人心态,指导病人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3)饮食卫生知识指导:根据疾病性质及手术的具体情况,教育病人遵守有关要求或医护方案。(4)合理用药知识指导:按照医师出院给药医嘱,教给病人合理用药。(5)术后功能恢复及活动指导:指导病人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循序渐进开展有关功能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两组,每组35例。第一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5例,结直肠手术8例,胃切除5例,肠粘连分解术3例,肠套叠松解术2例,脾切除术2例。第二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3例,结直肠手术10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门高压手术2例。
1.2 方法
对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进行打分。并在术后几天跟踪观察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依次根据恢复时间段制定五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将两组数据用WILCOXON检验处理。
2结果
两组在咳嗽、咳痰、胸闷、腹胀、、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肠蠕动、起床、进食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术后机体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和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改变是很大的,影响了术后康复的时间和质量。
3讨论和护理
3.1 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麻醉药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麻醉药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麻醉药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麻醉药的排泄速度[2],致使术后麻醉药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3.1.1 加强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3.1.2 高流量吸氧。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麻醉药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3.1.3 维持循环功能。腹腔内的手术操作使下腔静脉受压,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都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牵拉内脏、刺激腹肌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麻醉药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3.2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是指病人从手术结束回到病房,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3.2.1 护理评估:(1)评估手术对病人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详细了解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以及术中输液、输血和用药情况,以及术后医嘱处理。(2)评估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3)评估术后病人舒适状态的改变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排尿异常等各种不适。也可能会出现伤口内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肺不张,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3.2.2 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特殊体位等因素有关。(2)体液不足:与手术创伤、失血、失液、禁饮食等因素有关。(3)排尿异常:尿潴留与麻醉、盆腔及会阴部手术刺激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术后饮食、活动、术后康复等有关知识。(5)潜在并发症内出血或休克、切口感染或裂开、肺部感染。其他常见护理诊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确定:(1)病人自诉伤口疼痛减轻或消除。(2)体液及营养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3)排尿功能恢复正常。(4)病人能叙述康复知识。(5)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减小。
3.2.3 预期目标:(1)病人自诉伤口疼痛或减轻或消除。(2)体液及营养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3)排尿功能恢复正常。(4)病人能叙述康复知识。(5)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减小。
3.2.4 康复指导:即出院指导,其内容因人而异。(1)外科疾病康复指导: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避免发病的诱发因素,巩固治疗效果。(2)心理保健知识指导:针对病人心态,指导病人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3)饮食卫生知识指导:根据疾病性质及手术的具体情况,教育病人遵守有关要求或医护方案。(4)合理用药知识指导:按照医师出院给药医嘱,教给病人合理用药。(5)术后功能恢复及活动指导:指导病人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循序渐进开展有关功能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