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诗意的生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文人张潮的《幽梦三影》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如今似乎被日渐埋葬。高楼大厦中的人们,往往过着“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中秋送礼,因山水而想开发区批文”的生活。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与思考?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
  这段话出自韩少功先生写的《阳台上的遗憾》,属于议论性的文段,作者用对比的手法,阐明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正如作者所说:“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历史的进步,将过去的传统都留在了身后,只留下一个寂寞的影子。作者厌恶现代都市的冰冷和隔阂,对往日清心雅趣生活的不复存在表示遗憾,一语点出了现代生活中人的普遍心态。
  【写作指导】
  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今天的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许多,在新兴文化中游历,而真正的精神家园日渐狭窄。
  写作此文应注意:
  1.抓关键词句。这段材料的关键句是:“清心和雅趣,如今似乎被日渐埋葬。”
  2.由果溯因。客观上,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主观上,人类精神世界的迷失。
  3.指出办法。
  ①回归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②淡泊名利,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回到古代,相信会找到你精神和灵魂的皈依。
  【佳作示例】
  美之殇
  梁玉鑫
  我们生活在一个尴尬的年代,有些不幸。
  我们饱食终日,精神却饥肠辘辘;我们日渐肥胖,心灵却日益消瘦;我们的知识不断充实,精神境界却愈发空虚。我们可去的地方多了,却找不到可以游目骋怀的山水。
  当山水被贴上“某某风景区”的标签,当长城被装上栏杆便于攀登,当黄山石路被凿上铁索,当古庙漆柱上有现代人的雕刻,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去泰山,夺目的是遍地的小店,远眺十八盘,有人向你推销望远镜,极顶观日,有缆车滑过,浮动在面前的是黑压压的观光人群,哪里有“美丽”的芳踪?眼里应该早已贮满了泪水,不灭的泪花终于盛开在不是绝顶的山腰。内心却越发虚空,你还能欣赏到庐山银河落九天式的秀美,还能领略到华山枯松倒挂式的壮美,但丝毫没有参透世间百态“众山小”的意味。是人类刻意的修饰,败坏了自然的胃口。
  “燕山雪花大如席”,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如今在哪里妖娆!好不容易下一场雪,那雪竟是粉末状,如细沙,如针尖,柔柔弱弱的一派脆弱,仿佛一落地便消融了似的。那哪里是雪呀,分明是雪的尸骸,是没有灵魂的雪!还会有骚人墨客肯为他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吗?有谁来为他唱一曲踏雪寻梅的挽歌呢?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带来的是说不尽的遗憾。
  不知是美丽的自然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遗弃了草长莺飞的惊鸿一瞥。我们今天到哪里去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呢?到哪里去觅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呢?到哪里去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壮美呢?我又能去哪里,骑着我心爱的白鹿,找一处青崖,遍访名山大川,放牧自己焦躁的心灵呢?用什么拯救美丽的憧憬?也许在汽车疾驰而过的滴滴声音中,诗意地看看泛黄开放着的菊花,吟一两首诗,但那样子,颇有一点像韩少功先生说的“二胡拉贝多芬”、“泳池里远航”那样,少了一些真趣,多了一些尴尬和无奈。
  想从喧嚣中逃离,去深山密林寻一幽径,结庐而居,做一个有酒且醉种豆南山的五柳先生,然而建房要有一堆手续,没有批文那是违章建筑。暂且避一避嘈杂,去青山绿水间放养我那求自由爱美的心灵,然而到处收费,想轻松得先去挣钱。索性做了和尚,到深山古寺潜心向佛,青灯古卷禅房静坐,然而现如今和尚也要开着宝马,拿着手机,迎来送往,充当导游赚钱忙。是什么,阴霾了充满灵性的天空?
  走投无路的时候,庄子也无能为力。他怎能预知,几千年后,当他的子孙厌倦世俗时,竟没有一处供他曳尾涂中。我们已连一个渔翁都不如,如何欸乃一声,将那山水唱绿?
  不经意间,头顶掠过一只紫色的蝴蝶,滴下一滴清泪。蝶雨降临,尘埃落定,前面的路一路芬芳。
  [点评]生动形象而又意味深长地把一组组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由自然而人类,由谈古而论今,纵横千里,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无堆砌之感,抒情自然而无造作之意。作者在审题时思路开阔,通过对所使用材料的思考,把文章的立意定位在“在新兴文化中游历,而真正的精神家园日渐狭窄”上,显示出作者思考的深度。
其他文献
据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网站2019年4月11日消息,BMBF于当日发布消息称,当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德国的教育、科学和研究国际化战略为加强国际网络活动奠定了基础。  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供应、食品安全、移民等一系列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上述挑战,只能通过教育、科学和研究领域的跨境合作来共同面对。全球90%以上的知识生产发生在德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摘要】介绍一种引导学生学文言文的方法——诵读法。一、诵读前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营造诵读情感氛围。二、诵读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构建诵读的语言基石。三、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作者情感。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应用,读写结合。  【关键词】诵读;新课标;高中文言文教学法    千百年来,大浪淘沙,中国古代诗文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奇葩,令人百读不厌。这是我们国学的积淀和载体,是我国文人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和
【摘要】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迷失了自我,忽略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到底有何意义?语文教师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自我存在的价值又有何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 自我存在 价值意义    我们在评价语文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
【摘 要】格式塔完形压强原理认为,人的认知兴趣集中于物体的不平衡状态(即事物的“缺陷”)。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处理方面,存在着对课文内容进行“全息式”处理的痼疾;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存在着追求完美程式的弊病。本文主张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胆贯彻格式塔完形压强之“缺陷”理论,从课文的“缺”、“残”、“略”三个方面,探寻语文阅读文本所蕴涵的空白艺术;大胆显露语文课堂组织中的“遗憾”环节,保护或激发学
据澳大利亚大学联盟官网2020年5月1日消息,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在澳国际学生面临的种种困难。在过去的两周,在澳留学的31万余名大学生中有许多失去了其原本的兼职工作,也无法享受澳大利亚本地学生的JobKeeper和JobSeeker支持服务。联盟首席执行官卡特里奥娜·杰克逊(Catriona Jackson)希望將疫情期间为在澳国际学生提供的各类支持作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
【摘要】《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千古佳作,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层面深入分析论述该作品中蕴含的悲剧意识,揭示其浓郁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白居易 古典诗词 悲剧色彩 文本解读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他的坎坷人生一样,充分体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思想。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由于地位的突变,诗歌中所体现的那种旷达济世的雄心很少见了,哀怨忧愤
【摘 要】好的作文评语是教师现身说法进行美育教育的教材,充满美感的评语能吸引、鼓励学生,使他们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审美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关键词】作文 评语 美育    不少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有些学生拿到作文本,只顾看分数,而对作文评语只字不看。这对教师来说,不能不痛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未能读透学生的文旨就轻率下笔,泛泛而谈,千篇一律,
摘要 惜花伤春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对这首词作进行了分析鉴赏。  关键词 李清照 《如梦今》 鉴赏    明媚的春天总是与鲜丽的花朵相伴,给人以美的愉悦和联想。春和花进入审美范畴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反复吟咏礼赞或深深怜惜伤感的对象。春和花是美好的,又是短暂易逝的,因此,最易引动人的情怀:惜花伤春也就成了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
【摘 要】《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重要散文,文中蕴涵了鲁迅对阿长这名劳动妇女深沉的爱,本文对作品主题及情感意蕴作了细致而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研究 《朝花夕拾》 儿童视角 散文研究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在《阿长与〈山海经〉》文章结尾,作者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编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以普通人的“爱”为主题的阅读单元。
【摘 要】对于高考中默写这一重要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教师要勇于担负起引导背诵这一角色,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采用分组背诵、点拨式背诵、倒背法、听背法、巩固式背诵的方法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实现轻松、愉快背诵的目标。  【关键词】默写 背诵 引导背诵    引导式背诵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背诵活动作适当的引导,使之较容易记牢所背内容的一种背诵方式。其核心主体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背诵活动的有效引导,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