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实现劳动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文章从劳动的意识、情感、技能、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探究,既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体验劳动,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关键词:劳动教育;知行合一;教育策略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作为维持社会运转的基础,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史,国家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发布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1958年,国家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更提出了五育并举,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素质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而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学生劳动素质的提升。
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强调学校教育“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些也是我校和各位一线教师一直践行的劳动教育理念,更是通过一个个活动将“劳动教育”理念贯彻落实。
一、劳动意识的增强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离不开家校携手、家校共育。唯有家校同频,形成合力,劳动教育才能开花结果。因此,在线上教育期间,通过家校合作,除了线上教学,教师每天都给学生安排家务劳动任务,并让家长上传相关的照片和视频,分享到班级群,每周评选出“劳动之星”并公开表扬,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既形成一种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也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符合年龄的家务劳动,让“劳动光荣”的劳动情感和认同感渗透到日常劳动中。
二、劳动情感的投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史上关于农事、劳作的诗篇不计其数,利用劳动和知识造福百姓的事例也数不胜数,其中袁隆平这样的科学伟人,带领着我们从温饱走向小康,更是我们应当向学生宣传的正能量。
通过介绍我国历史悠久的缫丝、养蚕、耕种,诵读《四时田园杂兴》《悯农》等古诗,绘制农家田园生活手抄报,讲授劳模故事等方式,学生了解了农民和农村生活,了解了农事,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奉献的光荣,培养健康向上的劳动情感。本学期,笔者更是抓住教育契机,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田家四季歌》时,相机拓展了关于农事的知识,更设计了让学生体验“插秧”辛劳及“丰收”的喜悦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劳动情感。
三、劳动技能的提升
由于现有资源的有限性,劳动教育时常被当作传授理论知识的课型之一。但深究劳动内涵,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劳动教育更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在线上教育期间,教师对二年级学生的课程要求是学会叠衣服、整理鞋柜、整理书桌书包、叠袜子等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复课后,我们通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日常班级值日及校内劳动、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劳动教育形式。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利用学校顶楼的空地开辟了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蔬菜种植园,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劳动工具的用法,并参与到实际种植中,收成后让学生直接采摘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体会劳动的辛劳与不易,体验劳动的丰收和喜悦,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四、劳动创造力的培养
劳动创造力是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核心。而每星期两节“乐玩课”(即综合实践课)的课程落实,就充分体现了劳动创造力的培养宗旨。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如趣味steam、机器人编程、创意搭建、立体制作、动植物趣味园、编织、衍纸等等三十余项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玩中劳动与创造。
劳动,不应拘泥于形式,应当落到实处,更应当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劳动,是学生的权利,更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将劳动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部分,让学生在辛勤劳作中体验乐趣,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劳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知道何为“劳动”,还要运用所了解的劳动技能指导实践,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算是真正的“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郝永渠.教育始于劳动[N].中国教师报,2020-11-11(07).
[2]段冬梅.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探寻——基于四所小学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3]张雅雯.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0.
[4]张志慧.小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以S省三所小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中心小学,广州510000)
关键词:劳动教育;知行合一;教育策略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作为维持社会运转的基础,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史,国家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发布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1958年,国家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更提出了五育并举,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素质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而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学生劳动素质的提升。
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强调学校教育“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些也是我校和各位一线教师一直践行的劳动教育理念,更是通过一个个活动将“劳动教育”理念贯彻落实。
一、劳动意识的增强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离不开家校携手、家校共育。唯有家校同频,形成合力,劳动教育才能开花结果。因此,在线上教育期间,通过家校合作,除了线上教学,教师每天都给学生安排家务劳动任务,并让家长上传相关的照片和视频,分享到班级群,每周评选出“劳动之星”并公开表扬,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既形成一种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也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符合年龄的家务劳动,让“劳动光荣”的劳动情感和认同感渗透到日常劳动中。
二、劳动情感的投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史上关于农事、劳作的诗篇不计其数,利用劳动和知识造福百姓的事例也数不胜数,其中袁隆平这样的科学伟人,带领着我们从温饱走向小康,更是我们应当向学生宣传的正能量。
通过介绍我国历史悠久的缫丝、养蚕、耕种,诵读《四时田园杂兴》《悯农》等古诗,绘制农家田园生活手抄报,讲授劳模故事等方式,学生了解了农民和农村生活,了解了农事,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奉献的光荣,培养健康向上的劳动情感。本学期,笔者更是抓住教育契机,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田家四季歌》时,相机拓展了关于农事的知识,更设计了让学生体验“插秧”辛劳及“丰收”的喜悦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劳动情感。
三、劳动技能的提升
由于现有资源的有限性,劳动教育时常被当作传授理论知识的课型之一。但深究劳动内涵,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劳动教育更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在线上教育期间,教师对二年级学生的课程要求是学会叠衣服、整理鞋柜、整理书桌书包、叠袜子等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复课后,我们通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日常班级值日及校内劳动、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劳动教育形式。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利用学校顶楼的空地开辟了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蔬菜种植园,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劳动工具的用法,并参与到实际种植中,收成后让学生直接采摘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体会劳动的辛劳与不易,体验劳动的丰收和喜悦,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四、劳动创造力的培养
劳动创造力是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核心。而每星期两节“乐玩课”(即综合实践课)的课程落实,就充分体现了劳动创造力的培养宗旨。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如趣味steam、机器人编程、创意搭建、立体制作、动植物趣味园、编织、衍纸等等三十余项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玩中劳动与创造。
劳动,不应拘泥于形式,应当落到实处,更应当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劳动,是学生的权利,更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将劳动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部分,让学生在辛勤劳作中体验乐趣,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劳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知道何为“劳动”,还要运用所了解的劳动技能指导实践,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算是真正的“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郝永渠.教育始于劳动[N].中国教师报,2020-11-11(07).
[2]段冬梅.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探寻——基于四所小学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3]张雅雯.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0.
[4]张志慧.小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以S省三所小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中心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