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关系民办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是在丰富的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总结归纳形成的适合民办应用型高校实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育人模式。它具有坚定而简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稳定而立体的思政教育结构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活动程序与方式。这种模式研究既是对思政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提升,也是对思政教育价值的深思与展望。
关键词: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德学促五进;模式;价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2.022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2-0107-0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鼓励探索和构建各具特点的高校思政教育多种模式,切实增强各层次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一、“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共同担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具有共同点。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并继承和发扬了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宝贵经验。但又因为民办高校在办学体制、办学历史、经费来源,师资结构、学生特点等多方面都与公办院校有区别。民办高校思政课难上,学生难管的问题更为普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实效性差的问题更为突出。相比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来讲有所滞后,民办高校基本上还是在照搬公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延续着公办高校思政教育的体制和基本做法,思政工作付出不少却成效不显著。所以,深入研究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摸索出适合民办高校思政教育鲜明特色的具体理念、架构和途径,创新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是关系民办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是为完成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目标和任务,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思政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归纳形成的适合民办应用型高校实际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育人模式。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树立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以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为具体实践途径,构建全院参与,同向协同,精准到位,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这一模式体现出坚定而简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稳定而立体的思政教育结构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活动程序与方式。
“以德为行”即以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人的行动指南,积极践行道德规范;“以学为上”即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一生至上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相辅相成,“以德为行” 统帅“以学为上”,“以学为上”是“以德为行”的基础。“以德为行”强调的“德”是“行”的指南和準则,要以德规行,以行践德。“以学为上”强调 “学”是“上”的途径,“上”是“学”的终极目标[2]。
“五进”即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进课室”是指大学生走进课堂和教室,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和课后自觉到教室复习自学;进图书馆是指大学生要多到各类图书馆查阅和借读有关书籍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收藏,掌握有关图书情报方面的知识技能等综合信息;进实验实训室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入校内外实验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进体育场馆是指大学生要经常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体育素质增强体质;进社会是指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专业实践、校外顶岗实习、三下乡、实践教学、创业实践、勤工助学、假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3]。
“重德学”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道德修养,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来指导规范师生的言行,注重讲德行,重学习,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五进”就是通过践行“五进”具体途径,引导和培养学生注重人格修养和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育和启迪学生重视学习、实践、专长、身体全面进步。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培养目标,特别是实现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有:
一是目标简洁明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概括“四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知识增长与德性养成的双重功能,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要求。“立德树人”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将“德”纳入工作的主题。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德学”凸显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概括了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促五进”强调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途径,引领了大学生科学的校园生活规划。它们内容明晰简洁有重点,表述精简有序接地气,表现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消除了“高大上”的隔阂感。 二是实施对象广泛。“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仅针对在校大学生,还包括了全体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大学生是践行“重德学,促五进”的主力军,“德学”培养祖国的合格人才,“五进”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教师作为高校的关键性少数,德使人正,学使人渊,教师德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完善自身,还有示范性的作用。高校党政管理人员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重要力量,他们坚持和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学校是个整体,良好的校风由良好的教风、学风、作风共同构成,师生联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出成效。
三是全院同向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教育,需要全程跟进、多层渗透、同向协同。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渗透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各层面,融合于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日常管理等多方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在“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中起着理论武装,精神鼓舞的作用;各专业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本专业学生中积极落实“重德学,促五进”的实践活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生处,团委及各学生团体以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推动“重德学,促五进”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辅导员团体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全院各个单位和全体员工齐心合力,共同把“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四是手段细致实化。“重德学”概括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将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生至上的追求。“促五进”则把德学目标的要求变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变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五进”以日常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载体和形式,从最直接、最具体、最细小的措施抓落实,以时间利用为着力点,督促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条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自主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促五进”旨在引导学生重视、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学到广博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多种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是方法协调有效。人的精神生活包括理性与非理性两个方面,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因素的影响,还深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人的理性因素,而往往轻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培养,这种轻视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完整发挥。目前,思政教育实效性差,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忽视了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需求和说教式方法的反感导致,另一方面也因为受教育者的兴趣、意志力不强而使得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内化及外化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和坚持所导致。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行为散漫,自律性差等现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蕴含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结合的方法,倡导学生走下网络游戏,走出宿舍,走进教室、图书馆、实验实训室、体育场馆、社会,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高尚情感与兴趣,锻炼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要融入到情感意志和实际行动的过程之中,才能真正有效。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
广州工商学院自2012年邝邦洪院长提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和倡导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 “五进”活动以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在學院党委的号召和带领下,学院把开展“德学”“五进”作为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脚点,作为学院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作为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全院各个基层组织、思政课教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团委组织系统、各群团组织等齐心协力,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思政课基本理论教学、专题化教学与校内外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全面改进与优化,把学院提出的 “重德学,促五进”的基本要求切实融进思政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相溶合、相渗透。做法有:注重国家统编教材体系向本校教学体系的转变,认真组织集中备课,及时交流经验,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魅力,吸引学生 “进课堂”;鼓励开展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菜单式”教学法,案例研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社会调查型实践教学、践履型实践教学、研究型实践教学三种主要形式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促使学生“进社会”;探索开放型考试评价体系,期中采用社会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演讲辩论、写读书体会,朗读经典著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每学期结合思政课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图书馆”查找、借阅书籍并组织读书分享会。思政课教学与学院倡导的“重德学、促五进”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以举办主题活动为载体。为打造“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扎实推进“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德学”修养教育活动和“五进”实践活动。如坚持举办“德学强素质教育,五进筑育人平台”学术视野系列讲座,举办“树德学风尚,扬五进风采”的学院大学生辩论赛,“弘德学之风貌、扬社团之青春”的社团文化节,“德学凝聚正能量 青春激扬中国梦”的青春梦之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德学展翅飞 五进砥砺行”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系部结合自身专业积极推进“德学,五进”活动的开展,如“德在心中,学在网上”义务安装绿色软件活动,“练口才与文采,展青春与德学”主持人大赛,美术设计系举办“促德学修养,造无烟工商”的禁烟LOGO设计大赛,体育部举办“德学修身助三走,运动青春强体质”等活动。学院曾获2015年全省“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以理论和学术研究为引领。在开展“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广州工商学院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与总结。由院长、书记、系主任等部门领导带头开设“德学,五进”的学术讲座;学院组织编写了《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来自广州工商学院“五进”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编写了《立德树人之路——来自广州工商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后者入选教育部思政司组织出版的《高校德育成果文库》);近年来,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发表的有关“德学”修养、“五进”实践的论文上百篇;在党建课题研究,高校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德育专项)项目,高校学生工作创新项目研究等领域获得课题立项;一批优秀的论文和项目获得了奖项和好评。较为深入的科学研究,为“扬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实价值
教育模式是人们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系[4]。 四年多来,广州工商学院扎扎实实开展“德学”教育和“五进”实践活动,“重德学,促五进”已成为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一种好的思政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模式研究的理论解析与阐述,这种模式研究既是对思政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提升,也是对思政教育价值的深思与展望。
缓解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思政课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重知性教育,轻情感启发;育人目标过于理想化、模式化,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匮乏,多灌输说教,少体验反思;运行中各部门协同力不够强,责任不够明确,配合不够密切等。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同样存在且表现更为突出。“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以“德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鲜明目标,以“五进”作为人格素养培育的基本途径,以切实解决民办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问题为教育动力。通过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工作方法手段的细化落实,全校协同一致的配合,校园文化的营造等多种措施,改善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推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明显好转,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作为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式,对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升级,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功能和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体现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诉求。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来定位和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优势和独特作用。“以生为本”是广州工商学院办学理念的核心,体现了学院对“为什么办学”这一根本问题的价值判断。“以生为本”首先要读懂学生,关注他们实际的思想生活状况,顺应他们成长的一般规律。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有其共同性,更有其特殊性。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动机,但因缺乏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热情忽高忽低,易产生厌学心理;存在焦虑情绪和自卑心理,即渴望上进又害怕失败,忧虑个人前途和就业前景,自信心普遍不足;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既有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弱势,同时也有自主性较强的优势;个性鲜明,动手能力较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文体等方面有特长;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热衷加入各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务实,重视自我素质的提高,但物质功利性较强;生源背景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别较大等。
正因为如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照搬公办高校传统的做法和经验,而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以现实学生特点为立足点,寻找符合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将“德”与“学”作为人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引导大学生通过德学修养,能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和种种诱惑,培养自律行为,不断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通过德学修养,珍视时间,重视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五进”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主性,克服学习习惯不良、处事惰性大、缺乏恒心等缺点,找回失落的自信;发挥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实践能力较强的特长,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增加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综合素质。“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实质上是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行之有效的方式落到实处,体现着围绕學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要求;遵循着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个性、引导个性、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5]的教育方法;蕴含着对教育对象的真诚尊重与深切关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氛围,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寻找最佳选择。
创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积极探索。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有学者提出“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四种转变,即由对象型教育向主体型教育转变,由说服型教育向关怀型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创新能力型教育转变,由封闭静态型教育向开放实践型教育转变。”[6]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体制不同,人员结构特殊,经费相对紧张等一系列因素,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中,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问题与困难。民办高校最早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大多为职业技术学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稳定的校风和特色思政教育模式尚未形成;民办高校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较多强调扩大招生规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与关注不足;民办院校退休返聘教师和年轻教师较多,中年骨干教师较少,职工队伍流动性大,思政工作连贯性差;民办高校的录取属于比较靠后的批次,学生层次多且文化基础较差,自身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别;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完善等。“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正视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方向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客观性与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把握和践行思想转化递进、内化与外化、知行统一、综合手段协同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载体上不断创新,力求多样化、细致化,日常化、经常化,把思政教育融入渗透到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中。“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已初步成为广州工商学院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全校师生的普遍实践,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鲜明特色。随着这一模式在思政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补充、完善,它将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个层面特色以及整个学校办学鲜明特色的形成,将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政治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邝邦洪.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3]钟伟强.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来自广州工商学院“五进”的探索与实践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4]罗龙.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长江丛刊,2018(5):256.
[5]贾兆帅,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元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89.
[6]王冠中.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实施研究评述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2):63.
[责任编辑:张学玲]
关键词: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德学促五进;模式;价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2.022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2-0107-0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鼓励探索和构建各具特点的高校思政教育多种模式,切实增强各层次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一、“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共同担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具有共同点。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并继承和发扬了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宝贵经验。但又因为民办高校在办学体制、办学历史、经费来源,师资结构、学生特点等多方面都与公办院校有区别。民办高校思政课难上,学生难管的问题更为普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实效性差的问题更为突出。相比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来讲有所滞后,民办高校基本上还是在照搬公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延续着公办高校思政教育的体制和基本做法,思政工作付出不少却成效不显著。所以,深入研究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摸索出适合民办高校思政教育鲜明特色的具体理念、架构和途径,创新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是关系民办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是为完成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目标和任务,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思政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归纳形成的适合民办应用型高校实际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育人模式。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树立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以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为具体实践途径,构建全院参与,同向协同,精准到位,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这一模式体现出坚定而简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稳定而立体的思政教育结构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活动程序与方式。
“以德为行”即以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人的行动指南,积极践行道德规范;“以学为上”即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一生至上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相辅相成,“以德为行” 统帅“以学为上”,“以学为上”是“以德为行”的基础。“以德为行”强调的“德”是“行”的指南和準则,要以德规行,以行践德。“以学为上”强调 “学”是“上”的途径,“上”是“学”的终极目标[2]。
“五进”即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进课室”是指大学生走进课堂和教室,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和课后自觉到教室复习自学;进图书馆是指大学生要多到各类图书馆查阅和借读有关书籍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收藏,掌握有关图书情报方面的知识技能等综合信息;进实验实训室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入校内外实验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进体育场馆是指大学生要经常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体育素质增强体质;进社会是指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专业实践、校外顶岗实习、三下乡、实践教学、创业实践、勤工助学、假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3]。
“重德学”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道德修养,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来指导规范师生的言行,注重讲德行,重学习,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五进”就是通过践行“五进”具体途径,引导和培养学生注重人格修养和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育和启迪学生重视学习、实践、专长、身体全面进步。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培养目标,特别是实现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有:
一是目标简洁明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概括“四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知识增长与德性养成的双重功能,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要求。“立德树人”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将“德”纳入工作的主题。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德学”凸显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概括了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促五进”强调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途径,引领了大学生科学的校园生活规划。它们内容明晰简洁有重点,表述精简有序接地气,表现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消除了“高大上”的隔阂感。 二是实施对象广泛。“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仅针对在校大学生,还包括了全体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大学生是践行“重德学,促五进”的主力军,“德学”培养祖国的合格人才,“五进”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教师作为高校的关键性少数,德使人正,学使人渊,教师德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完善自身,还有示范性的作用。高校党政管理人员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重要力量,他们坚持和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学校是个整体,良好的校风由良好的教风、学风、作风共同构成,师生联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出成效。
三是全院同向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教育,需要全程跟进、多层渗透、同向协同。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渗透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各层面,融合于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日常管理等多方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在“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中起着理论武装,精神鼓舞的作用;各专业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本专业学生中积极落实“重德学,促五进”的实践活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生处,团委及各学生团体以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推动“重德学,促五进”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辅导员团体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全院各个单位和全体员工齐心合力,共同把“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四是手段细致实化。“重德学”概括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将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生至上的追求。“促五进”则把德学目标的要求变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变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五进”以日常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载体和形式,从最直接、最具体、最细小的措施抓落实,以时间利用为着力点,督促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条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自主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促五进”旨在引导学生重视、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学到广博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多种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是方法协调有效。人的精神生活包括理性与非理性两个方面,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因素的影响,还深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人的理性因素,而往往轻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培养,这种轻视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完整发挥。目前,思政教育实效性差,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忽视了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需求和说教式方法的反感导致,另一方面也因为受教育者的兴趣、意志力不强而使得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内化及外化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和坚持所导致。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行为散漫,自律性差等现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蕴含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结合的方法,倡导学生走下网络游戏,走出宿舍,走进教室、图书馆、实验实训室、体育场馆、社会,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高尚情感与兴趣,锻炼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要融入到情感意志和实际行动的过程之中,才能真正有效。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
广州工商学院自2012年邝邦洪院长提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和倡导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 “五进”活动以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在學院党委的号召和带领下,学院把开展“德学”“五进”作为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脚点,作为学院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作为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全院各个基层组织、思政课教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团委组织系统、各群团组织等齐心协力,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思政课基本理论教学、专题化教学与校内外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全面改进与优化,把学院提出的 “重德学,促五进”的基本要求切实融进思政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相溶合、相渗透。做法有:注重国家统编教材体系向本校教学体系的转变,认真组织集中备课,及时交流经验,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魅力,吸引学生 “进课堂”;鼓励开展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菜单式”教学法,案例研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社会调查型实践教学、践履型实践教学、研究型实践教学三种主要形式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促使学生“进社会”;探索开放型考试评价体系,期中采用社会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演讲辩论、写读书体会,朗读经典著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每学期结合思政课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图书馆”查找、借阅书籍并组织读书分享会。思政课教学与学院倡导的“重德学、促五进”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以举办主题活动为载体。为打造“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扎实推进“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德学”修养教育活动和“五进”实践活动。如坚持举办“德学强素质教育,五进筑育人平台”学术视野系列讲座,举办“树德学风尚,扬五进风采”的学院大学生辩论赛,“弘德学之风貌、扬社团之青春”的社团文化节,“德学凝聚正能量 青春激扬中国梦”的青春梦之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德学展翅飞 五进砥砺行”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系部结合自身专业积极推进“德学,五进”活动的开展,如“德在心中,学在网上”义务安装绿色软件活动,“练口才与文采,展青春与德学”主持人大赛,美术设计系举办“促德学修养,造无烟工商”的禁烟LOGO设计大赛,体育部举办“德学修身助三走,运动青春强体质”等活动。学院曾获2015年全省“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以理论和学术研究为引领。在开展“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广州工商学院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与总结。由院长、书记、系主任等部门领导带头开设“德学,五进”的学术讲座;学院组织编写了《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来自广州工商学院“五进”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编写了《立德树人之路——来自广州工商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后者入选教育部思政司组织出版的《高校德育成果文库》);近年来,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发表的有关“德学”修养、“五进”实践的论文上百篇;在党建课题研究,高校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德育专项)项目,高校学生工作创新项目研究等领域获得课题立项;一批优秀的论文和项目获得了奖项和好评。较为深入的科学研究,为“扬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实价值
教育模式是人们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系[4]。 四年多来,广州工商学院扎扎实实开展“德学”教育和“五进”实践活动,“重德学,促五进”已成为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一种好的思政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模式研究的理论解析与阐述,这种模式研究既是对思政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提升,也是对思政教育价值的深思与展望。
缓解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思政课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重知性教育,轻情感启发;育人目标过于理想化、模式化,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匮乏,多灌输说教,少体验反思;运行中各部门协同力不够强,责任不够明确,配合不够密切等。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同样存在且表现更为突出。“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以“德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鲜明目标,以“五进”作为人格素养培育的基本途径,以切实解决民办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问题为教育动力。通过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工作方法手段的细化落实,全校协同一致的配合,校园文化的营造等多种措施,改善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推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明显好转,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作为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式,对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升级,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功能和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体现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诉求。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来定位和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优势和独特作用。“以生为本”是广州工商学院办学理念的核心,体现了学院对“为什么办学”这一根本问题的价值判断。“以生为本”首先要读懂学生,关注他们实际的思想生活状况,顺应他们成长的一般规律。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有其共同性,更有其特殊性。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动机,但因缺乏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热情忽高忽低,易产生厌学心理;存在焦虑情绪和自卑心理,即渴望上进又害怕失败,忧虑个人前途和就业前景,自信心普遍不足;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既有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弱势,同时也有自主性较强的优势;个性鲜明,动手能力较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文体等方面有特长;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热衷加入各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务实,重视自我素质的提高,但物质功利性较强;生源背景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别较大等。
正因为如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照搬公办高校传统的做法和经验,而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以现实学生特点为立足点,寻找符合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将“德”与“学”作为人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引导大学生通过德学修养,能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和种种诱惑,培养自律行为,不断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通过德学修养,珍视时间,重视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五进”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主性,克服学习习惯不良、处事惰性大、缺乏恒心等缺点,找回失落的自信;发挥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实践能力较强的特长,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增加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综合素质。“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模式实质上是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行之有效的方式落到实处,体现着围绕學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要求;遵循着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个性、引导个性、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5]的教育方法;蕴含着对教育对象的真诚尊重与深切关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氛围,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寻找最佳选择。
创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积极探索。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有学者提出“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四种转变,即由对象型教育向主体型教育转变,由说服型教育向关怀型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创新能力型教育转变,由封闭静态型教育向开放实践型教育转变。”[6]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体制不同,人员结构特殊,经费相对紧张等一系列因素,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中,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问题与困难。民办高校最早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大多为职业技术学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稳定的校风和特色思政教育模式尚未形成;民办高校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较多强调扩大招生规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与关注不足;民办院校退休返聘教师和年轻教师较多,中年骨干教师较少,职工队伍流动性大,思政工作连贯性差;民办高校的录取属于比较靠后的批次,学生层次多且文化基础较差,自身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别;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完善等。“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正视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方向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客观性与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把握和践行思想转化递进、内化与外化、知行统一、综合手段协同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载体上不断创新,力求多样化、细致化,日常化、经常化,把思政教育融入渗透到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中。“重德学,促五进”思政教育已初步成为广州工商学院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全校师生的普遍实践,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鲜明特色。随着这一模式在思政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补充、完善,它将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个层面特色以及整个学校办学鲜明特色的形成,将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政治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邝邦洪.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3]钟伟强.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来自广州工商学院“五进”的探索与实践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4]罗龙.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长江丛刊,2018(5):256.
[5]贾兆帅,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元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89.
[6]王冠中.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实施研究评述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2):63.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