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在处于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意识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使课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促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加之自身认知、感悟能力的不足,在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思想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但目前其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最新版本的教材,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用一种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型教学方式,为初中生构建一个较为开放和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但是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不佳。1、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新课程改革虽然鼓励老师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时候更加注重创新,同时要求老师拥有较为灵活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但是反观当前的教学,实际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喜欢和习惯使用一种“填鸭式”的相对传统和固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这种相对固化的教学方式实际产生的一大不良的后果就是使得道德和法治的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出现脱离,还有很多学生违法犯罪,道德感不高。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并不是主要课程,他们认为这门课只要在考试前简单的突击复习一下就可以了,不能意识到这门课对于自己道德的培养以及法律意识的养成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再加上老师多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单调乏味。
二、通过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自身生活入手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生自己的经历对于自身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活经验总结.道德与法治知识完全来源于生活,将这些知识与学生自身生活联系起来,让其置身于生活环境之中,切身体验新知,用自身所见所闻以及切身感受去理解新知,这样的知识才更容易吸收与内化,更容易实现知识的建构。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的导入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有部分老师在课程导入过程中仅仅采用简单且不具有吸引性的语言,这非常难引起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他们深入了解事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使用学生的生活案例,激发起学生对课堂的浓烈兴趣。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内容时,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展示在成长过程之中和好朋友之间的合影并做成PPT,并进行展示,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精美的PPT配上较为怀旧的音乐歌曲,让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产生很多回忆,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有效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从身边同学入手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周边的同学,同学是学生在校期间乃至生活中最紧密相连的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生活经验,交流起来、沟通起来更容易一些.教师可以借助同学资源,用同学的经历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如何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怎样的思想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让自己在团队中能表现得更棒、更出色。
三、实施小组合作,合理设置探究问题
教师可开展小组专题合作学习,首先按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等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保证各小组之间能力均衡,各小组成员能力各异、性格各异,且男女比例平等,以提高各小组的学习综合性;其次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资源,并考虑学生的情况设置多个探究问题,以小组合作推动学生思考,提高教学生活化水平。比如,在教学“交友的智慧”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珍视友情的意识,掌握交友的正确方法,以及增强网络交友的安全意识,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在知识预习环节,教师可设计小组预习问题,让学生想一想朋友重不重要、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等。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达到想法交流、思维发展的预习效果,同时能够对课本知识有初步了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听取各小组的预习结果汇报,再对其进行歸纳总结,顺势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本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度,教师可事先收集学生在交朋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想法,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并让各小组就各个问题展开探究。在讨论后,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方法与技能”部分,对如何交朋友、如何呵护友谊等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多个问题,配合小组合作,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新奇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使知识与生活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结束语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教师要充分了解该教学模式,并运用小组合作、完善教学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合肥师范学院,2018.
[2]王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0-81.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加之自身认知、感悟能力的不足,在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思想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但目前其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最新版本的教材,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用一种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型教学方式,为初中生构建一个较为开放和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但是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不佳。1、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新课程改革虽然鼓励老师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时候更加注重创新,同时要求老师拥有较为灵活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但是反观当前的教学,实际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喜欢和习惯使用一种“填鸭式”的相对传统和固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这种相对固化的教学方式实际产生的一大不良的后果就是使得道德和法治的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出现脱离,还有很多学生违法犯罪,道德感不高。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并不是主要课程,他们认为这门课只要在考试前简单的突击复习一下就可以了,不能意识到这门课对于自己道德的培养以及法律意识的养成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再加上老师多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单调乏味。
二、通过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自身生活入手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生自己的经历对于自身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活经验总结.道德与法治知识完全来源于生活,将这些知识与学生自身生活联系起来,让其置身于生活环境之中,切身体验新知,用自身所见所闻以及切身感受去理解新知,这样的知识才更容易吸收与内化,更容易实现知识的建构。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的导入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有部分老师在课程导入过程中仅仅采用简单且不具有吸引性的语言,这非常难引起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他们深入了解事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使用学生的生活案例,激发起学生对课堂的浓烈兴趣。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内容时,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展示在成长过程之中和好朋友之间的合影并做成PPT,并进行展示,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精美的PPT配上较为怀旧的音乐歌曲,让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产生很多回忆,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有效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从身边同学入手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周边的同学,同学是学生在校期间乃至生活中最紧密相连的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生活经验,交流起来、沟通起来更容易一些.教师可以借助同学资源,用同学的经历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如何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怎样的思想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让自己在团队中能表现得更棒、更出色。
三、实施小组合作,合理设置探究问题
教师可开展小组专题合作学习,首先按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等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保证各小组之间能力均衡,各小组成员能力各异、性格各异,且男女比例平等,以提高各小组的学习综合性;其次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资源,并考虑学生的情况设置多个探究问题,以小组合作推动学生思考,提高教学生活化水平。比如,在教学“交友的智慧”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珍视友情的意识,掌握交友的正确方法,以及增强网络交友的安全意识,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在知识预习环节,教师可设计小组预习问题,让学生想一想朋友重不重要、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等。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达到想法交流、思维发展的预习效果,同时能够对课本知识有初步了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听取各小组的预习结果汇报,再对其进行歸纳总结,顺势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本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度,教师可事先收集学生在交朋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想法,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并让各小组就各个问题展开探究。在讨论后,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方法与技能”部分,对如何交朋友、如何呵护友谊等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多个问题,配合小组合作,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新奇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使知识与生活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结束语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教师要充分了解该教学模式,并运用小组合作、完善教学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合肥师范学院,2018.
[2]王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