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基础
近些年来,“学习学”,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那么小学生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学生学习语文要经历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些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尽力破解的。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小学生其实是语文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受教者。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现代儿童教育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空的容器,教育者的责任是用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装满它。其实,蒙台梭利和重视儿童内在潜能激发的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另外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为形象思维。由此看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其内在潜能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认真反思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智力因素和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看。一般来说,小学生会在各种心理因素中表现得有强有弱。当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对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做出适当的调节。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二、以学生成长为旨归,珍视学生的天性与潜能
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可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也可以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总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服从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根本目标。
关注儿童文化的朱自强先生认为:儿童与学校本就是相冲突的两种文化。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两点:一方面承认、尊重儿童无限的创造力、鲜活的天性;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该采用顺应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
三、反观教材
当谈到教材研究时,常有人说;小学教师只要吃透教材就行了,没必要作教材的研究与批评,其实恰恰相反,最有资格质疑、评价小学语文教材的人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当然,客观、理性地研究与分析教材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一)理性看待教材与教参。在教学现场,我们常看到老师在教学中唯教材是命,视教参为上方宝剑,不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得多么热烈,老师最后给出的只是教参上的唯一答案,并且要求学生背下来。这一现象当然有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教师出于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应该自觉抵制这一压力,摆脱教参的限制,大胆质疑教材。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母语教材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目前在中国大陆就同时有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使用。这说明每一种教材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有其一定时期与地域的适应性。而且,几乎每一次教材的修订都会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具有教材分析与评价的意识,应该努力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二)以儿童的角度审视教材。田本娜教授在评价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时这样写道:选文的题材很丰富,人文性、教育性、知识性很强,尤其是体现了儿童情趣。其实,儿童情趣是我们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重视不足的问题。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的教学指标上,可是对于教材从版式、字体、印刷、插图、色彩到选文、教学环节设计等是否为儿童所喜爱,是否适应儿童的接受规律等问题研究不足。今天学生的阅读材料已经非常丰富,童书世界可谓异彩纷呈,语文教材如何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教师应该多一些观察和发现。
今天的教学现实是,众多的教师面对同一套教材授课,那么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精彩好课也往往体现在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上,这里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对教材做深入的研读,形成独到的看法;另一方面,听听学生的看法,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于是同一篇课文也就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景象。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关注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基础
近些年来,“学习学”,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那么小学生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学生学习语文要经历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些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尽力破解的。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小学生其实是语文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受教者。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现代儿童教育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空的容器,教育者的责任是用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装满它。其实,蒙台梭利和重视儿童内在潜能激发的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另外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为形象思维。由此看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其内在潜能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认真反思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智力因素和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看。一般来说,小学生会在各种心理因素中表现得有强有弱。当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对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做出适当的调节。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二、以学生成长为旨归,珍视学生的天性与潜能
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可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也可以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总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服从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根本目标。
关注儿童文化的朱自强先生认为:儿童与学校本就是相冲突的两种文化。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两点:一方面承认、尊重儿童无限的创造力、鲜活的天性;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该采用顺应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
三、反观教材
当谈到教材研究时,常有人说;小学教师只要吃透教材就行了,没必要作教材的研究与批评,其实恰恰相反,最有资格质疑、评价小学语文教材的人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当然,客观、理性地研究与分析教材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一)理性看待教材与教参。在教学现场,我们常看到老师在教学中唯教材是命,视教参为上方宝剑,不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得多么热烈,老师最后给出的只是教参上的唯一答案,并且要求学生背下来。这一现象当然有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教师出于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应该自觉抵制这一压力,摆脱教参的限制,大胆质疑教材。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母语教材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目前在中国大陆就同时有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使用。这说明每一种教材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有其一定时期与地域的适应性。而且,几乎每一次教材的修订都会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具有教材分析与评价的意识,应该努力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二)以儿童的角度审视教材。田本娜教授在评价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时这样写道:选文的题材很丰富,人文性、教育性、知识性很强,尤其是体现了儿童情趣。其实,儿童情趣是我们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重视不足的问题。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的教学指标上,可是对于教材从版式、字体、印刷、插图、色彩到选文、教学环节设计等是否为儿童所喜爱,是否适应儿童的接受规律等问题研究不足。今天学生的阅读材料已经非常丰富,童书世界可谓异彩纷呈,语文教材如何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教师应该多一些观察和发现。
今天的教学现实是,众多的教师面对同一套教材授课,那么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精彩好课也往往体现在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上,这里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对教材做深入的研读,形成独到的看法;另一方面,听听学生的看法,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于是同一篇课文也就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景象。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