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的表现及成因,提出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 学习情感荒漠 反思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57-02
一、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的表现
学习情感荒漠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的不良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目前南宁市四十二中(农村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情感荒漠的现象。基于此,学校开展了相关调查。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上来看,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第二,沉迷于网络、玩手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差。第三,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没有成就感,积极性不高。第四,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过高,感觉到学习压力很大,觉得读书很累。
二、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第一,学校规定的学习负担过重,使学生压力过大。南宁市四十二中的正常课程安排是白天八节课(上午五节正课,外加早读;下午三节正课,外加一节午读),晚上三节课,另外学校还规定早上六点半、晚上六点半学生要上教室学习。毕业班更要增加星期六、星期天的补课。非毕业班学生虽然不补课,但也要到教室进行各学科测验。上课、作业、考试(周考、月考)轮番进行,学生失去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娱乐时间。长此以往,其结果是学生被动学习,心情压抑,精神紧张。第二,寒暑假外加补课,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第三,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感觉所学的知识不实用,产生反感心理。第四,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了树立威信,在学生面前板着面孔,课堂上,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
(二)学生自身因素。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偏科思想较严重。一般情况下,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就会很主动去学,并学有所获。而不感兴趣的科目就厌倦,上课不听讲,作业随便应付甚至不写,考试成绩差,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其次,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课时,根本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或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致使他们对学习毫无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再次,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整天手机不离手,这也是造成学习情感荒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社会因素。目前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不高,部分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有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找不到工作,这种社会现象使部分中学生认为学习徒劳无用。在社会情感教育调查问卷中,我们出了这样几道题目进行调查:
(1)你希望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A.功成名就
B.和家人在一起就可以
C.随遇而安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51%、28%、19%。
(2)你觉得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A.为集体,为国家,甚至是为人类做无私奉献
B.找一份既能养家糊口又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C.挣更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30%、29%、42%。
(3)你对当今社会是否满意?
A.满意
B.不太满意
C.很不满意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8%、68%、22%。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中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为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迷惑,进而放弃学业。
(四)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做的中学生情感教育调查问卷之家庭情感教育篇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你觉得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A.学好知识,以后找到好工作,挣好多钱
B.希望我能自己发挥,让自己充实快乐
C.学更多的知识,考好试,当优秀学生
D.希望我能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55%、20%、11%、12%。
还有一道题目是这样问: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A.学习状况
B.身体素质
C.与人交往、相处能力
D.思想品德、行为素养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48%、19%、12%、20%。
由此可见,家庭的过高期望和无限地增加负担,会使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很大,造成不愿学,成绩差,导致恶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措施
(一)学校(教师)方面。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要更新,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花大力气进行课改,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信心。具体说来,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对此,教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语文课的教学特点来讲,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有可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满堂灌,而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充满真诚和信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就会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努力实践、善于创造,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自学需求。此外,还应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把主角让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师生平等,才能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应恰当地引出问题,尽量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例如,笔者在上现代文阅读时,选了李晓燕的《遗憾的夏天》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笔者就这样引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夏天会遗失吗?学生纷纷回答:夏天怎么可能遗失呢?笔者接着引出问题:同学们都觉得夏天不可能遗失,可是本文作者却以“夏天的遗失”为题目,为什么?学生A回答:作者一定是遗失了与夏天有关的东西或事情。笔者进一步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到底遗失了什么?过了一会,学生B回答:文中写到孩子在夏天里满心喜欢地寻找知了壳,用它来换新鲜玩意儿,从这里看可以知道作者遗失的是童年时的欢乐时光。学生C回答:文章第七自然段写到“二十年前的白雁桥是个小小的森林,整片森林则显出更大的沉默和沉默的温情深邃……在后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白雁桥人渐渐拓宽了居住和活动领域,大片的树丛迅速后退,退成了背景。”从这里可以知道作者遗失了有森林的可爱家园。学生D回答:从第七自然段中的“交响乐一般的蝉鸣逐渐退出了白雁桥的舞台,一去不复返。”这句话还可以看出作者遗失了悦耳动听的蝉鸣。学生E回答:从第十自然段的“白雁桥的夏夜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式的悠然恬静。”和第十二自然段的“村庄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改变自己,树上树下的演出接近尾声。”这两句话,我认为作者还遗失了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笔者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这个大舞台上畅所欲言。 第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情感的迁移。从心理学来看,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时,他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善师生关系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课堂上,教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居,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可亲近的人,从而增强自信心。这样,学生才敢于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创新,从而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关怀、鼓励,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敞开心扉,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应歧视后进生,而应看到他们的优点,以鼓励的眼光看待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解答问题时,要有耐心,语气要温和,并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巧妙地渗透学法指导,让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自身方面。第一,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有了学习动力、自信心,学习兴趣就浓厚起来。第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能够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正确使用手机,不沉溺于网络游戏。第三,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偏科思想,增强学习兴趣,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第四,勇于挑战,不怕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心态。第五,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各自优势科目中脱颖而出,并全面发展自己,这样就能有效地克服因文化基础差而产生的厌学情绪。
(三)社会方面。社会应敞开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公益场所,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历史博物馆、科技发明展览馆、图书馆等。还应举办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夏令营、文体活动、爱心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读书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在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吸取营养,遨游知识海洋,学会真知、真爱。
(四)学校与家庭配合。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和书信等多种途径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等确定符合孩子实际的期望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总之,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学生学习情感荒漠途径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
【参考文献】
[1]肖承志,刘经兰.中学生厌学的归因及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吴军.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3]孙庚.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许多家庭成“无语家庭”警惕青少年“情感荒漠化”[N].中国青年报,2009-06-02
【作者简介】玉 珊(1966-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四十二中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 学习情感荒漠 反思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57-02
一、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的表现
学习情感荒漠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的不良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目前南宁市四十二中(农村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情感荒漠的现象。基于此,学校开展了相关调查。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上来看,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第二,沉迷于网络、玩手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差。第三,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没有成就感,积极性不高。第四,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过高,感觉到学习压力很大,觉得读书很累。
二、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第一,学校规定的学习负担过重,使学生压力过大。南宁市四十二中的正常课程安排是白天八节课(上午五节正课,外加早读;下午三节正课,外加一节午读),晚上三节课,另外学校还规定早上六点半、晚上六点半学生要上教室学习。毕业班更要增加星期六、星期天的补课。非毕业班学生虽然不补课,但也要到教室进行各学科测验。上课、作业、考试(周考、月考)轮番进行,学生失去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娱乐时间。长此以往,其结果是学生被动学习,心情压抑,精神紧张。第二,寒暑假外加补课,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第三,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感觉所学的知识不实用,产生反感心理。第四,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了树立威信,在学生面前板着面孔,课堂上,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
(二)学生自身因素。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偏科思想较严重。一般情况下,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就会很主动去学,并学有所获。而不感兴趣的科目就厌倦,上课不听讲,作业随便应付甚至不写,考试成绩差,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其次,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课时,根本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或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致使他们对学习毫无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再次,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整天手机不离手,这也是造成学习情感荒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社会因素。目前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不高,部分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有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找不到工作,这种社会现象使部分中学生认为学习徒劳无用。在社会情感教育调查问卷中,我们出了这样几道题目进行调查:
(1)你希望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A.功成名就
B.和家人在一起就可以
C.随遇而安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51%、28%、19%。
(2)你觉得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A.为集体,为国家,甚至是为人类做无私奉献
B.找一份既能养家糊口又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C.挣更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30%、29%、42%。
(3)你对当今社会是否满意?
A.满意
B.不太满意
C.很不满意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8%、68%、22%。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中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为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迷惑,进而放弃学业。
(四)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做的中学生情感教育调查问卷之家庭情感教育篇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你觉得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A.学好知识,以后找到好工作,挣好多钱
B.希望我能自己发挥,让自己充实快乐
C.学更多的知识,考好试,当优秀学生
D.希望我能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55%、20%、11%、12%。
还有一道题目是这样问: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A.学习状况
B.身体素质
C.与人交往、相处能力
D.思想品德、行为素养
学生选择结果依次占:48%、19%、12%、20%。
由此可见,家庭的过高期望和无限地增加负担,会使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很大,造成不愿学,成绩差,导致恶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措施
(一)学校(教师)方面。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要更新,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花大力气进行课改,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信心。具体说来,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对此,教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语文课的教学特点来讲,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有可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满堂灌,而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充满真诚和信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就会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努力实践、善于创造,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自学需求。此外,还应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把主角让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师生平等,才能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应恰当地引出问题,尽量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例如,笔者在上现代文阅读时,选了李晓燕的《遗憾的夏天》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笔者就这样引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夏天会遗失吗?学生纷纷回答:夏天怎么可能遗失呢?笔者接着引出问题:同学们都觉得夏天不可能遗失,可是本文作者却以“夏天的遗失”为题目,为什么?学生A回答:作者一定是遗失了与夏天有关的东西或事情。笔者进一步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到底遗失了什么?过了一会,学生B回答:文中写到孩子在夏天里满心喜欢地寻找知了壳,用它来换新鲜玩意儿,从这里看可以知道作者遗失的是童年时的欢乐时光。学生C回答:文章第七自然段写到“二十年前的白雁桥是个小小的森林,整片森林则显出更大的沉默和沉默的温情深邃……在后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白雁桥人渐渐拓宽了居住和活动领域,大片的树丛迅速后退,退成了背景。”从这里可以知道作者遗失了有森林的可爱家园。学生D回答:从第七自然段中的“交响乐一般的蝉鸣逐渐退出了白雁桥的舞台,一去不复返。”这句话还可以看出作者遗失了悦耳动听的蝉鸣。学生E回答:从第十自然段的“白雁桥的夏夜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式的悠然恬静。”和第十二自然段的“村庄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改变自己,树上树下的演出接近尾声。”这两句话,我认为作者还遗失了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笔者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这个大舞台上畅所欲言。 第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情感的迁移。从心理学来看,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时,他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善师生关系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课堂上,教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居,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可亲近的人,从而增强自信心。这样,学生才敢于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创新,从而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关怀、鼓励,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敞开心扉,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应歧视后进生,而应看到他们的优点,以鼓励的眼光看待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解答问题时,要有耐心,语气要温和,并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巧妙地渗透学法指导,让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自身方面。第一,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有了学习动力、自信心,学习兴趣就浓厚起来。第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能够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正确使用手机,不沉溺于网络游戏。第三,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偏科思想,增强学习兴趣,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第四,勇于挑战,不怕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心态。第五,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各自优势科目中脱颖而出,并全面发展自己,这样就能有效地克服因文化基础差而产生的厌学情绪。
(三)社会方面。社会应敞开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公益场所,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历史博物馆、科技发明展览馆、图书馆等。还应举办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夏令营、文体活动、爱心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读书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在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吸取营养,遨游知识海洋,学会真知、真爱。
(四)学校与家庭配合。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和书信等多种途径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等确定符合孩子实际的期望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总之,南宁市四十二中学生学习情感荒漠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学生学习情感荒漠途径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
【参考文献】
[1]肖承志,刘经兰.中学生厌学的归因及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吴军.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3]孙庚.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许多家庭成“无语家庭”警惕青少年“情感荒漠化”[N].中国青年报,2009-06-02
【作者简介】玉 珊(1966-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四十二中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