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锦屏 福田作家的“充电宝宝”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锦屏——剧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戏剧系)客座教授、“岭南文学新实力 十佳”之一。
  曾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人民文学》全国征文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小戏小品奖、中央电视台全国小品奖、政府“杰出人才奖”等。
  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作品500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语文升学辅导教材,有作品被译成俄文、日文等。
  痴迷于文学让秦锦屏吃了不少苦头,但文学也成了引领爱丽丝进入仙境的那只兔子
  秦锦屏有一篇散文《没有落叶的城市》,流传甚广,还选进了中学语文阅读教材。文章说的是她五岁那年,脖子上长了一个包,四处求医无果。父亲背她去找深山中的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喂她服下一包药,吩咐父亲,一个小时内必须赶回家,服下另一包药,中途,一定不能让孩子睡着,否则后果很严重……文章中说到的那个下午,应是秦锦屏生命中的凶险时刻,却被她写得光辉灿烂,妙趣横生。
  此故事感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孩子,更融入到秦锦屏的骨子里,在她长大后,面对窘境坦然无惧,也成为她的写作底色,温暖而有力量。
  秦锦屏出生于陕南安康,父亲是个读书人,读了一肚子的书,藏了一柜子的书,家中来来往往的也尽是读书人。书香的熏陶,让秦锦屏不知不觉成了一条小书虫,读小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还在为背不下课文而纠结,秦锦屏已盯上父亲书柜里的大部头小说,父亲和朋友们在家里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她就安安静静坐在一边,捧着砖头般的书啃啊啃,某个客人逗她说话,她才抬起头来,眯着眼笑一笑,笑完了继续埋头读书。
  90年代中期,秦锦屏与大学失之交臂,成了一个打工妹。在南下广东的火车上,望着车窗外飞逝的陌生的山山水水,多愁善感的她写下了一行一行青涩而又生机勃勃的诗句,这些诗句喂养着一颗诗心,让她持续灵动、温润、感恩。
  痴迷于文学让秦锦屏吃了不少苦头,但文学也成了引领爱丽丝进入仙境的那只兔子。随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作品的不断发表,文学的奇妙景象开始在秦锦屏面前一一展现。
  读者、作者、编者组成的文学圈,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蔓延至每一个角落。当有一天,秦锦屏在云南一个少数民族村寨里发现,有人在朗读自己的文章,瞬间喜泪闪烁。更神奇的是,22年后,在别人组织的一个文学聚会上,秦锦屏偶遇当初在深圳广播电台上朗读她诗歌的栏目主持人,那是她们“相识”22年后的第一次“相见”。时至今日,还有两位曾多次在电台上朗诵过秦锦屏诗歌、散文的“大咖”在深圳广播电台工作,秦锦屏一直没有主动找上门去,她说,她等待着诗一样的际遇,期待与他们有一次电波之外的神奇相遇。
  1994年,在一位未曾谋面的文友一封书信的引荐下,秦锦屏来到深圳,进入南山珠宝公司做文员,那时她不知道,更大的文学舞台将在她的面前展开。
  有一天,秦锦屏路过南山街道办事处的宣传栏,看到街道内刊《荔風》的征稿启事,当晚她写了一篇散文,投稿。大部分文学青年,尤其是像秦锦屏这样已有些创作成绩的人,大都眼睛朝上看,盯着一线刊物,对《荔风》这种内刊不屑一顾,秦锦屏却不,即使后来她在圈内声名鹊起,对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刊物,对青涩起步的文学爱好者,她都保持着足够的尊重和热情,正是这一份谦卑与豁达,成就了秦锦屏的文学坦途。
  《荔风》主编收到秦锦屏的稿子,很是兴奋,立即给秦锦屏写信,邀她加盟《荔风》做执行编辑。于是,秦锦屏入职南山街道办文化站,编辑、记者、编剧、导演、节目主持人,什么文化活儿都尝试,这为她日后成为福田区文化专干奠定了基础。
  都说读书很苦,秦锦屏却一直读得很起劲,苦也苦得有滋有味
  因家庭变故,秦锦屏没能按部就班上大学,但她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就一直在读大学,读社会、人生的顶尖大学,也读函大,读电大,读夜大,本科毕业后,她又进入深圳大学作家研究生班,攻读了“现当代文学研究”。
  都说读书很苦,秦锦屏却一直读得很起劲,就算苦也苦得有滋有味。最难的是她在研读土木建筑类功课时,要学建筑几何,写诗写小说,她可以天马行空,自由挥洒,在几何的空间里,她却有点儿找不着北,横断面、横切面、柱体、锥体,一绕二绕就把她绕晕了菜。
  有一天,秦锦屏在厨房里切萝卜煲汤,突然灵机一动,萝卜不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吗?于是,她就把萝卜切成各种几何形状,在厨房里搭建起房子来,在脑子里转不过弯来的难题,经过厨房里的模拟实操,迎刃而解。此后,秦锦屏的厨房里就堆满了萝卜,在课堂上弄不明白的几何问题,就回家来切萝卜解决。
  秦锦屏还学过服装设计。
  上世纪90年代,要落户深圳,不像如今这般简单,首先,得有招工指标的单位接纳,然后,你得有过硬的文凭,过硬的本领,通过全市的招考。
  写作就是秦锦屏的本领,经过多年历练,她的文字功夫日见长进,小说、散文、诗歌、剧本都能手到擒来,日常文秘工作,也难不倒她,第一年招工考试,秦锦屏信心满满地报了文秘,果然,轻松通过。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原定好的招工指标竟然没了。秦锦屏并没灰心,她想大不了第二年再考一次好了。可是,第二年招考范围却没有文秘专业了。
  秦锦屏蒙圈了,拿着市里下发的招工专业目录反复研究,水电工、钳工、焊工、园艺师、糕点师等等,全都专业属性强,实操必须过硬。看来看去,秦锦屏圈定了服装设计。在老家时,她常琢磨亲戚怎样裁剪衣服,还曾在自家的飞人牌缝纫机上练手缝过沙包、被罩之类的布艺,而且,她从小一直也比较喜欢绘画、色彩搭配等,相比较之下,选择服装设计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此时,离考试时间只有十天了。
  她买回几本服装设计教材,一头扎进书中,没日没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理论和配色学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练实操。初学服装设计与制作的人,不免要浪费一些布料,秦锦屏舍不得,先用旧报纸画板、制样来练手,按图纸剪成一块一块,再用胶水粘成衣服,套上身,感觉有点模样了,再到东门买最便宜的里布和布头回来进一步操练。   买回来的布料按照报纸的打版裁剪完成,秦锦屏再到街上的缝纫铺里租了一台电衣车,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服装设计作品。
  当秦锦屏穿着自己用智慧拼凑设计的“时装”走在大街上时,衣服上落满了姑娘们艳羡的目光,秦锦屏心中比衣服更美。
  1999年,秦锦屏顺利通过服装设计专业考试,落户深圳。
  十天时间学会服装设计、实操,深圳速度就是这样创造的。这是秦锦屏交给深圳的投名状。
  你若在深圳都不能发光,那你就不是金子
  记者问秦锦屏:“在你学过的诸多专业中,有一些与你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毫无关系,似乎只是某阶段的跳板,有没有白学了的感觉?”
  秦锦屏说,不会。
  1987年,齐秦唱响《外面的世界》,这一首创作于少年感化院的歌,传到内地后,风行一时,至今仍有中年男女在KTV里闭着眼睛吼唱,虽说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但唱歌的人大多沉浸在“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之中不能自拔。
  1990年1月,《花城》发表中篇小说《别人的城市》,成为打工文学的标志性作品,其具体情节大约没有多少人记得了,但它宣扬的情绪,给深圳打上了“别人的城市”的烙印,至今还在。
  由“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和“别人的城市”交织而成的他乡情结,90年代一度成为弥漫在深圳的“主旋律”。
  秦锦屏不以为然,从来到深圳的第一天起,她就从骨子里感觉亲切,感觉这就是自己的城市,年轻、公平,有生长的空间,你若在深圳都不能发光,那你就不是金子。她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就是为了跟上这座城市的步伐,学什么不是很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学习这座城市不断进取的精气神。
  更让秦锦屏觉得庆幸并受益终生的是,因为学习,她结识了许多一路同行的同学。秦锦屏出生于无权无势的平民知识分子家庭,在深圳更无依无靠,同学,成了她心灵深处的精神依靠,失意的时候,同学集结为她加油,顺意的时候,同学真诚为她喝彩。最重要的是,愿意不断学习的人,聚在一起,就是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一天,内地一个朋友提到有几个“追梦”的孩子想去北京参加文化部的一个戏剧比赛,因没有路费,纠结要不要前往。秦锦屏在同学聚会上提及此事,立即有同学提议,咱们给孩子们凑点路费吧,于是,你几百,我几百,即刻就解决了问题。
  2003年,深圳布局“文化立市”战略,福田作为首善之区立刻闻风而动,提出“建设小而精、多而全、星罗棋布、方便市民”的“一公里文化圈”的目标,将公共文化设施铺设到市民家门口,让市民一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福田文化底蕴深厚,借“文化立市”的东风,打造“一公里文化圈”,可谓占尽天时地利,缺的是人。于是,面向全国,招兵买马。
  此时,秦锦屏已是一家著名企业待遇优厚的中层主管,前程似锦,却一下子被福田区招聘文化专干的启事吸引住了,父亲当年在书房里和朋友们谈古论今之景,已有意无意地在小锦屏的心中播下了文化的种子,见风就长。秦锦屏报了名,经过笔试、面试,被福田一群主考的“伯乐”相中,荣幸地成为福田区文化馆一名“文学兼戏剧”创作员。
  至此,秦锦屏不再是文学的散兵游勇,而成了正面战场上的主力军,一时间风生水起,创作的小说、散文、戏剧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2012年,秦锦屏当选为福田区作家协会主席。
  盘点秦锦屏一路走来的脚印,她就是个当之无愧的“充电宝宝”啊
  近年来福田文化工作成绩斐然,全国闻名,2016年更获得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作为福田区作家协会主席,秦锦屏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能白白辜负时光,当了主席就得为福田的文学做点事。所以,她总想整出点动静来,好对得起“作协主席”这个头衔,为福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出一点点力。未当作协主席之前,秦锦屏只需要埋头写作就行,获不获奖无所谓,写出自己想写的作品才真正重要,如今她不能一人單飞,她得带着更多的作家一起飞,而且,要发动更多功成名就的老作家投入其中,传、帮、带,共同发掘扶持新作家,为他们搭建发展平台,带动福田区文学创作的集体繁荣。
  当作家协会主席以前,秦锦屏刻苦努力,为自己的命运加班。如今,她整天忙得团团转,大都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记者约了她半个月,她先是不愿意接受采访,后来好容易答应了,已是半月之后的一个傍晚,她匆匆而来,言谈不多,却总想着让记者采访一下作协团队里出色的人才,让他们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渠道。而且,她总是说,一路走来,如果没有那些伯乐型的师长们,没有支持我的伙伴,没有身边的朋友,没有如今这么好的文化政策,没有区委区政府提供的这么好的文化平台,岂能有我一个小人物发声的机会……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合微信采访,记者算是“了解”了秦锦屏的文化之路。
  以下是记者和秦锦屏关于作协工作的聊天记录。
  记者(以下简称“记”):秦主席最近很忙啊,约了您半个月才见上面。
  秦锦屏(以下简称“秦”):不好意思,工作安排得太满,又借休年假的机会带队到延安的创作基地去了几天。
  记:你们在延安有个创作基地?福田作协怎么服务延安创作基地?
  秦:福田作协共有六个创作基地,深圳新洲小学、深圳新沙小学、深圳梅山中学、深圳梅山小学、广东青瑞职业培训学院和延安的川口中学。我们会定时邀请作家、学者赴创作基地讲课授学,也算是作家们勇于担负使命“以文化人”吧。延安基地是我们延伸服务,走文化丝路的一个驿站,是南北文化的一个集结地。
  记:我采访过几个福田作家,都说福田作家很有福气,能给我具体说说吗?   秦:这个,得首先感谢区委区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对作协工作的支持。福气来源于好政策,好平臺,来源于领导者的文化战略和文化胸怀。比如说,在福田区宣传文体资金的扶持下,我们的“文学福田出版工程”每两年一届,为创作成绩突出的福田作家出版专著,目前已为22位优秀作家出了书,特别是去年,我们不仅仅出书、研讨,区委领导还专门给我们做专题宣传,在圈内反响非常大,这让福田作家们心存感恩,更动力创作“福田制造”;还有,我们自创了两个推新人的品牌,分别推出五位女作家、五位男作家,助力他们跑步挤上文坛(“五朵金花”和“五虎诗贤”),另外,我们依托文学内刊《莲花山》,专版推介新作者,为作家们举办读书会、作品研讨会等等。
  记:新闻报道说,许多中国作协会员和省级作协会员都递交了加入福田区作协的申请,你们有多少会员?
  秦:感谢前辈作家和实力作家们对福田作协的厚爱,我们吸纳会员完全按照作协的章程,凡是在福田地界上工作、生活,热爱文学的都可以递交申请,经开会讨论后批准入会。上级协会的可以申请加入,平级协会的不建议交替入会。现在,我们比较注重培育新苗,比如说各创作基地里集结了一批有文学梦的孩子,我们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目前,区会员有六百多人,其中,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会员近百人,这个数字还在变动和刷新,同时,我们还引进了高级专家学者15人,作为作协的顾问团队。
  记:我听说有人打趣说您是不知疲倦的“充电宝宝”,是怎么回事?
  秦:惭愧,惭愧,这是一个朋友的戏言,不足一谈。
  虽然秦锦屏不解释为何被戏称为“充电宝宝”,记者还是私下挖到了“料”。那是今年8月份,福田作协策划了一个“跟着名家去游学”的大型文化活动,邀请了北京、广州、陕西、香港等地的文化大咖与会员同行,经万水千山,品人间万事。一路上,作为活动策划和执行带队的秦锦屏,要考虑行程安排,要客串做文化课题主持,邀请名家在文化大巴上讲座,入住酒店后,又要张罗大家开现场联欢会,一共五天的行程,大家听了十多堂文化课,开了四场联欢晚会,而且,每天的活动精彩图文还有“电子美篇”向外播送……与她同住的文芳姐姐说,她发现这个每天只睡三四小时还精力充沛的秦主席实在是精力旺盛,让人望尘莫及。于是一位团友说,这就是具有强大内存和强大充电力的充电宝宝啦!一下子,全车人爆笑……
  盘点秦锦屏一路走来的脚印,她就是个当之无愧的“充电宝宝”啊。
其他文献
我是2013年来到中国的。我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法国人。我能流利使用四门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阿拉伯语也懂一些。  亲戚里有一个阿姨是中医,所以我很早就接触到中国文化。我在巴黎的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念研究生,主修中国近现代史。怀抱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毕业后我踏上了东方的土地。  我在北京、长沙、惠州都待过,去年夏天来到深圳。我在福田区农园路上的优尼全能英语戏剧学院当外教
期刊
不久前我跟一个创业的朋友吃饭。她的事业已经步入正轨,管理公司之外,她每天健身、看书,保持素颜,只穿黑白的衣服——理由是反对“把欲望当做需要。”她不施粉黛的脸很好看,因为非常自信。这种率性的美在同龄人里少见,我一边吃菜一边在心底啧啧称奇。  去年我刚认识她的時候,她还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她刚从国外回来创业,希望每个人都能喜欢自己。“我想讨好别人,但这样很累。后来我觉得没必要让人人对我有好感。”她只选跟
期刊
醉翁亭这家徽菜馆就在科兴科技园里头,开了三年,斜对面楼的腾讯手游部门都成了熟客。老板宋红阳是安徽人,毕业于中文系,却在十多年前投身餐饮业,到访那天,他穿着今年深圳磨坊百公里的队服,肤色微黑,眼神儒雅又透点顽皮。  “开餐馆跟文学创作一样,得大量搜集素材。”十月初,宋红阳和他的团队花了13天时间,到安徽18个县市采风,一天吃五顿,为了把当地的原材料运回来,找了东南西北中五个进货商。  竟然要这么多的
期刊
青春期对父亲的反抗,也形成了我骨子里的不合时宜的叛逆性格,让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吃尽苦头  我爷爷的背有点弯,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走村串乡做点小生意。他生有两男一女,女儿没问题,养大了嫁出去就行,不必太操心,让他操劳一生的是两个儿子。爷爷只有两间祖上传下来的旧房子,儿子长大了,要娶老婆,要传宗接代,没有房子,哪家姑娘愿意嫁给你呢?每念及此,我爷爷就更加努力地走村串乡,背也因此更弯。  终于,我爷爷在兄
期刊
不久前一篇揭秘奶茶成分的文章刷屏了整个朋友圈,我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百无聊赖地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发现我所认识的咖啡师们,毫无例外都转发了这篇文章。  联想起最近流行的中產阶级鄙视链的说法(比如旅游的鄙视链是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国内),如果下午茶也有个鄙视链,咖啡师们一定会坚持把咖啡排在奶茶前面。身为一个95后,我为奶茶鸣不平,毕竟我自打初中便开始喝奶茶,年啖奶茶三百杯的壮士,我是其中之一。 
期刊
直到现在,我还是偶尔会梦到十几岁时和同学喝奶茶的情景。  那时我在县城念高中,校门口有一家台式奶茶店,店里的奶茶都是用粉末冲兑的。墙边齐齐整整地放着一列白色的小盒子,里面盛着五颜六色的粉末,淡绿色的是哈密瓜味,棕色的是巧克力味,粉红色的是草莓味……  那时候的奶茶并不算好喝。我只是很喜欢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拥进奶茶店,人手一杯回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啜几口,齿间甜甜的糖味驱散了课堂的沉闷感。在无数个上
期刊
我在太平洋上的基尼瓦塔岛采风时,不断地听人说起约翰尼·林戈。  宾馆老板申金是美国人,他告诉我,如果我想在邻近的努拉班迪岛上待几天,约翰尼·林戈可以给我当向导;如果我想钓鱼,约翰尼·林戈可以为我找到一处鱼最容易上钩的地方;如果我要买珍珠,约翰尼·林戈一定能领我买到最货真价实的东西。  当地人对约翰尼·林戈评价也很高。然而,男人们说到他的时候,则不以为然地一笑,笑中有点嘲弄的意思。我感到不解,便向申
期刊
此薛姨妈非彼薛姨妈  薛姨妈当然不是《红楼梦》里宝钗的妈妈,她是我妈的表姐。  薛姨妈1951年出生于一个安徽江南小镇之家,爹妈都是老实本分人,经营个湖鲜小杂铺,共生了十个孩子,最后存活下来三个,她是老幺,前面一哥一姐。薛姨妈原名薛涛,就是和那个唐代大词人同名的。取这名她爹妈当然没这个野心,只是因她妈生她时正在湖里摘莲蓬,她爹想着得给这女孩取个带水的硬朗名,好养活。薛姨妈从小长得就是江南小女子样,
期刊
D罩杯  海棠踌踌躇躇跟在队伍的背后,时不时为难地看看远处的小伙伴。同伴们把手交叉放在胸前,对她纷纷致以深深鼓励的眼神。海棠的脸囧成一团,难看得要命。  前面那位男人捧着可乐慢慢挪开了脚步,收银员小哥的笑脸冲过来:“欢迎光临!请问要点些什么?”  海棠绝望地看了小伙伴们一眼,回过头看着收银员小哥,递过去20块钱:“我要一杯可乐。”  “好的!请问您大杯还是小杯?”  好吧,愿赌服输。海棠深深吸了一
期刊
2019年11月8日凌晨,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数万人收到了来自9个月前的短信。  这不是愚人节的荒诞剧,是一次货真价实的系统抽风。这些来自时间深处的“幽灵短信”,短信来自收信人的伴侣、家人、雇主、同事、朋友甚至已经去世的家庭成员,大多数短信的发送日期是2019年的2月12日。  虽然系统平台立马发表声明“对所有受影响的人致以深切的歉意”,但这次事情在平淡生活中溅起了或大或小的浪花,也是可想而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