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永远的小女伢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薛姨妈非彼薛姨妈
  薛姨妈当然不是《红楼梦》里宝钗的妈妈,她是我妈的表姐。
  薛姨妈1951年出生于一个安徽江南小镇之家,爹妈都是老实本分人,经营个湖鲜小杂铺,共生了十个孩子,最后存活下来三个,她是老幺,前面一哥一姐。薛姨妈原名薛涛,就是和那个唐代大词人同名的。取这名她爹妈当然没这个野心,只是因她妈生她时正在湖里摘莲蓬,她爹想着得给这女孩取个带水的硬朗名,好养活。薛姨妈从小长得就是江南小女子样,水灵秀气,皮肤白皙,大眼忽闪忽闪,小嘴甜蜜的逢人叫叔、姨。街坊邻居都说这女伢子将来定是要找个好人家的。
  薛姨妈这叫法来源于小学同学,男生看完了红楼梦估计要显摆下,便恶作剧喊了薛涛薛姨妈,小女孩受这名当然觉得奇耻大辱,拿着个柴火棍满操场追打,“你这个反动派,看我敲不死你”,男生抱头,“哎呀哎呀,薛姨妈是这里面最好的好人呐”,薛涛当时没看过小说,听说是大好人,歪歪头作罢,这名倒便传开了。
  薛姨妈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每天放学后和一帮小伢子在镇上老街疯耍到天黑,最后被她哥拎着耳朵回家,一家人对这个天性机灵的小女伢是百般疼爱。
  非要去远方
  这样的日子延续到初中,那时薛姨妈差不多14岁。
  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变了!
  每天都有一队队各地红小兵扛着大旗徒步经过小镇,读高中的大哥有天回来悄悄和她说毛主席已经七次接见了红小兵,他们高中部正组织去北京见毛主席,再不去以后就没机会了!在薛姨妈记忆里,毛主席是自家中堂墙上的画中人物和学校里教唱的那句“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神仙名字!
  有机会能见神仙,薛姨妈跺着脚在家哭喊要和哥哥去北京。
  她妈敲着簸箕,“哪个小女伢去那么远地方哦,都是走去的,拖拉机都不能坐,你这是要作死哦。”
  薛姨妈头一扭,“哼!不让我去我就不吃饭!”
  她哥帮腔说,学校工作组是支持高中生帮带初中生的,爹妈犟不过了,薛姨妈屁颠跟着大哥和一群高中生,背军绿包,挎水壶,扛个“东方红宣传队”大旗去北京!
  每天行程五六十里,沿途有红卫兵接待站接待,如此走了十几天,队伍快走到省城,看到沿途电线杆上贴有通告,说是北京学生人满为患,劝大家暂不去北京。这哪成呢?薛姨妈这支队伍就是为上北京见毛主席啊!薛姨妈年纪最小,吵闹着说自己走不动了,不愿和大家步行,路上招一卡车师傅载着兄妹俩先去了省城合肥,两人步行上北京的誓言也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火车站的红卫兵专车里坐满了从始发站上海、南京来的学生。车到合肥站时根本打不开门。大哥领着薛姨妈撬开了一扇车窗,一一爬进去,然后把行李递进去。
  终于到了北京!
  北京的那个冬天,清晨温度很低,兄妹俩早早就着几块饼干和一壶水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旁离观礼台较近的地方等待,等待,等待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下午三点多,《东方红》乐曲响起,几分钟后毛主席在检阅车上向大家招手。广场沸腾起来,薛姨妈被大哥抱起还是看不到,就跟着大家高喊“毛主席万岁”,想到神仙就在面前,薛姨妈抹起一把把眼泪。
  老幺女的小尖嗓
  串联结束,小镇更热闹了。
  镇委宣传队排《红灯记》,薛姨妈梳起个大辫子拎着煤油灯,娇俏的扮相站那,亮起嗓门:“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已是老鎮街头巷尾的名角了。她大哥当兵去了,大姐也嫁了人,爹妈更管不着这老幺女!
  薛姨妈因见到了毛主席,逢人就说自己是亲自领到了最高指示。学也不用上,每天和几个同学趴在家里小桌前听电台广播的指向,自发地去“与人奋斗”。可小镇也没那么多“牛鬼蛇神”可揪啊,薛涛看见学校慈爱的老师被批斗,觉得这情况不对啊,可是不对在哪,自己也不知道。还是索性多练习唱腔吧!
  最高指示来了。广播里一天天在播《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薛姨妈和一帮同学热血沸腾地来到了下放的农村,虽说也只是个小镇出身的孩子,可也被爹娘兄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着,到了农村才傻了眼,敢情这接受再教育是吃的、用的都得自给!
  每天四点多天刚蒙蒙亮,一帮知青就起了床,睡眼惺忪地拿着铁锹和滤粪的筐子,随着生产队的其他人一起赶往干活的地里。劳动强度越来越大,时间长了,两只胳膊被带刺的干豆荚扎出了血、手磨出了水泡,还要一天低头猫腰在地里连续走几里。老乡们有时看到这些造孽的学生们可怜,赶过来帮助,薛姨妈就亮起小尖嗓带头高喊:“向贫下中农致敬!”日子就这样过了两年,知青们可以回城了。
  大姐嫁给了一个教育局干部,给薛姨妈弄了个省城工农兵大学艺术系升学名额,可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还没来得及通知小妹,县里给公社里下了一个招工名额,薛姨妈争取到了,回到了县供销社当营业员。
  你最可爱
  “当年我差点成了个大学生,这一生就改写了哦。”薛姨妈后来经常长吁道。
  薛姨妈这时已是20有余的大姑娘了,梳着两个黑油油大辫,几年的农村劳作也让她白生生的小脸上有了两坨红晕,更显俊俏。经常有毛头小伙在供销社她的布料柜台,东瞅西摸的,就是为了能和她说两句话,薛姨妈扭着头,“哼!”她还没遇到可意的人呢!
  供销社主任有个儿子,长得肥圆憨傻,看上薛姨妈了,托人去给她爹妈说。
  她爹妈人老了,可也不糊涂,“这事,这事,咳,咳,得小女伢子自己定哦。”
  薛姨妈赶走了说媒的人,自己也从布料柜被调到生肉柜。
  开始卖猪肉。每天拎起一大块肉甩到案板上,砍刀重重几下分成几大块,“要不要,这么好的五花哪去找。”比起当知青那会儿,这样的日子也没觉得好憋屈,只是没着没落的,觉得缺了啥。
  直到遇到了来买肉的李老师,撞到了爱情。   李老师在县中教语文,长得高又清瘦,架了副眼镜,天天来买肉,买一两!
  有天,李老师递肉票时带了封信,打开,“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而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普希金”薛姨妈不认识普希金,只是觉得这话说得真好听呢,再见李老师时,两只手指在大辫上绕啊绕。教师那个职业在那个年代地位不高,爹妈唠叨“女伢子想清楚哦,嫁给他怕你享不到福哦”,薛姨妈依旧扭着头,“哼!”瞪起个大眼珠。
  还是过了一段好的日子。婚后两人住在薛姨妈的爹妈家,李老师总是给薛姨妈念诗,薛姨妈听多了样板戏,听听泰戈尔,听听普希金,觉得日子真美啊!白天卖猪肉时,看着供销社里来而又往的人,心念:“你们懂诗吗?”
  没多久,育了一儿一女,李老师工资低,爹妈又老了没再经营杂铺,薛姨妈白天在供销社上班,晚上去湖里捞水产,经常吃饭吃着吃着打起了盹,眼一睁还得浆洗收拾,李老师是知识分子,除了教书朗诵和之乎者也,啥也不会。这还不是最坏的。
  爹妈过世了,李老师得了肺结核,天天咳,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走了。那年薛姨妈30岁,一对儿女都只有几岁。
  薛姨妈对着李老师遗像深夜大哭:“你咋不说啥思索了,你说了要永远思索的嘛。”儿女半夜醒了光脚站门后盯着她妈,薛姨妈愣愣地看着他们,拍着大腿,“你爹托梦和我说,咱娘仨以后就全是好日子了。”薛姨妈剪掉大甩辫,留起了“二头毛”(齐耳发)。
  她不寻常
  八十年代末,薛姨妈在供销社已经是个业务班长了,每天笑嘻嘻的,亮尖嗓一扯喊,顾客们都爱往她那凑,办起事来麻溜利索,倒多了点女人的成熟,经常有男人想凑前,她指着自己鼻子,“我男人每天都在天上盯着我呢。”
  再也没嫁。
  薛姨妈儿子有点淘,到了青春期,經常打架被老师告状。有次和几个坏小子逃学躲厕所抽烟被逮住,薛姨妈拽着儿子,带他一起给李老师遗像跪下,一言不语连跪七八个小时,儿子猛声大哭,从此规矩。
  那时我也有十几岁了,经常去薛姨妈家玩,记忆中她家里永远是窗明几亮,一尘不染,薛姨妈最喜欢让我们几个伢坐一排,听她唱“奶奶,你听我说……”,我们给她鼓掌,她就摸摸头,“乖伢,乖伢。”她还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第一个买电视机买冰箱的,把一双儿女打扮得干干净净,家人总会说:“这个女人不寻常!”
  儿女大了,都去北京上了大学,后来都在京成家,事业小成。薛姨妈做到业务科长时,供销社改制了,薛姨妈55岁后正式退休。
  薛姨妈退休了可会安排自己的日子呢!翻出李老师留下的诗集,清早一早起床在公园吟诵,晚上开始活跃在广场,她只跳交际舞,“那些跳得好丑嘛”,薛姨妈头一扭,“哼!”有点嫌弃广场大秧歌。55岁的薛姨妈齐耳短发,身材也没走形,衣服只穿黑白灰,在一群花大妈中很是独特。
  儿女们想把她接去北京养老,薛姨妈总是待上两个月就又回了小县城,她念叨还是这小地方好,车少人少,出门都认识人,好多人也认识她。
  好多人里有个李局长,李局长爱上了薛姨妈!
  李局长是个退休公务员,据说原先是县文化局的局长,死了老伴好几年。薛姨妈跳交际舞时,头抬得高高的,腰板笔直,在李局长眼里这恁是个仙女!薛姨妈骄傲地说,我卖过猪肉,没咋念过书,配不上你!李局长挠挠头,嘿嘿嘿。
  春夏之交,车厘子上市,五六十元一斤,李局长买了洗干净装在小盒里,在广场坐在薛姨妈旁看着她翘着兰花指轻捻,一颗、一颗塞进嘴里。逢年过节,包括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都给薛姨妈发微信红包,说一定要快乐啊,小薛。薛姨妈又总会在春节时包个大红包给局长的孙儿。一来二去,两人觉得对方够实诚,心也到了。去年,在双方儿女支持下,他们终于结婚了,婚礼上台上台下都泣不成声,薛姨妈穿着白色婚纱,站在台上不逊当年那个俏相的自己,依旧那么美丽!
  薛姨妈今年66了,回小城在一起聚会时,几个晚辈总会叹气“生活好累”等等,薛姨妈依旧头一扭,指着我们,“哼!”
  薛姨妈出身平凡,这辈子没做过啥大事,可是大家都从心里敬佩她,尊重她,爱她。
  对,是,爱她。
其他文献
面对你,我累了  你别别过脸去好吗?这句话,我在心里酝酿了一遍又一遍。  你还是别着脸,仿佛看我一眼也是不能忍受的。  我看着坐在饭桌对面的你,看你夹菜,把饭粒划进嘴里。你总是那么挑食,无论我做多少个菜摆在你面前,依然会有菜令你碰也不碰一下,就像我,摆在你配偶的位置上,你却不瞅不睬。  你的碗里只剩下很少的两口饭了,我想我再不说话,你就又会起身离去了。  我说,你能不能不别着脸,吃饭的时候不要别着
期刊
从前,有位公主叫温妮弗德,她隔着二十张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还能被一粒豌豆硌得夜不能寐,从此得名豌豆公主。  后来命运一挥手,和所有人类一样,公主也必须长大,从城堡迁往城市,从山林投奔大海,从繁星满天落入灯海苍苍。从此故乡一天,他乡一年。  村上春树有本小说叫《眠》,书中失眠的主妇每到夜晚就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偷偷喝白兰地,看托尔斯泰的小说,吃巧克力球和小饼干。她觉得白天的千篇一律令她失望透顶,所
期刊
提到徐冬冬,人们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印象大概是:性感。并且这种性感是冷艳的、神秘的。早年徐冬冬进入日本写真市场,写真集发行当日就冲到了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她有四分之一的韩国血统,自幼学习舞蹈,对表演产生兴趣进而走上演艺之路。1990年出生的她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  警察世家出身,饰演过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却是黑帮分子,不论是《余罪》里的蛇蝎美女沈嘉文,
期刊
我是2013年来到中国的。我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法国人。我能流利使用四门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阿拉伯语也懂一些。  亲戚里有一个阿姨是中医,所以我很早就接触到中国文化。我在巴黎的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念研究生,主修中国近现代史。怀抱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毕业后我踏上了东方的土地。  我在北京、长沙、惠州都待过,去年夏天来到深圳。我在福田区农园路上的优尼全能英语戏剧学院当外教
期刊
不久前我跟一个创业的朋友吃饭。她的事业已经步入正轨,管理公司之外,她每天健身、看书,保持素颜,只穿黑白的衣服——理由是反对“把欲望当做需要。”她不施粉黛的脸很好看,因为非常自信。这种率性的美在同龄人里少见,我一边吃菜一边在心底啧啧称奇。  去年我刚认识她的時候,她还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她刚从国外回来创业,希望每个人都能喜欢自己。“我想讨好别人,但这样很累。后来我觉得没必要让人人对我有好感。”她只选跟
期刊
醉翁亭这家徽菜馆就在科兴科技园里头,开了三年,斜对面楼的腾讯手游部门都成了熟客。老板宋红阳是安徽人,毕业于中文系,却在十多年前投身餐饮业,到访那天,他穿着今年深圳磨坊百公里的队服,肤色微黑,眼神儒雅又透点顽皮。  “开餐馆跟文学创作一样,得大量搜集素材。”十月初,宋红阳和他的团队花了13天时间,到安徽18个县市采风,一天吃五顿,为了把当地的原材料运回来,找了东南西北中五个进货商。  竟然要这么多的
期刊
青春期对父亲的反抗,也形成了我骨子里的不合时宜的叛逆性格,让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吃尽苦头  我爷爷的背有点弯,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走村串乡做点小生意。他生有两男一女,女儿没问题,养大了嫁出去就行,不必太操心,让他操劳一生的是两个儿子。爷爷只有两间祖上传下来的旧房子,儿子长大了,要娶老婆,要传宗接代,没有房子,哪家姑娘愿意嫁给你呢?每念及此,我爷爷就更加努力地走村串乡,背也因此更弯。  终于,我爷爷在兄
期刊
不久前一篇揭秘奶茶成分的文章刷屏了整个朋友圈,我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百无聊赖地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发现我所认识的咖啡师们,毫无例外都转发了这篇文章。  联想起最近流行的中產阶级鄙视链的说法(比如旅游的鄙视链是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国内),如果下午茶也有个鄙视链,咖啡师们一定会坚持把咖啡排在奶茶前面。身为一个95后,我为奶茶鸣不平,毕竟我自打初中便开始喝奶茶,年啖奶茶三百杯的壮士,我是其中之一。 
期刊
直到现在,我还是偶尔会梦到十几岁时和同学喝奶茶的情景。  那时我在县城念高中,校门口有一家台式奶茶店,店里的奶茶都是用粉末冲兑的。墙边齐齐整整地放着一列白色的小盒子,里面盛着五颜六色的粉末,淡绿色的是哈密瓜味,棕色的是巧克力味,粉红色的是草莓味……  那时候的奶茶并不算好喝。我只是很喜欢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拥进奶茶店,人手一杯回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啜几口,齿间甜甜的糖味驱散了课堂的沉闷感。在无数个上
期刊
我在太平洋上的基尼瓦塔岛采风时,不断地听人说起约翰尼·林戈。  宾馆老板申金是美国人,他告诉我,如果我想在邻近的努拉班迪岛上待几天,约翰尼·林戈可以给我当向导;如果我想钓鱼,约翰尼·林戈可以为我找到一处鱼最容易上钩的地方;如果我要买珍珠,约翰尼·林戈一定能领我买到最货真价实的东西。  当地人对约翰尼·林戈评价也很高。然而,男人们说到他的时候,则不以为然地一笑,笑中有点嘲弄的意思。我感到不解,便向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