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整饮食“生物钟”
节假日期间,我们平常的饮食、作息时间被打乱,很多人常常是早饭不吃,中饭乱吃,晚饭多吃,时时刻刻零食在手,还肆意宵夜加餐,每日都觉得腹内饱胀。这看来不起眼的饮食生活习惯的打乱其实对健康影响深远,调整饮食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强制恢复饮食“生物钟”,回归到原本正常的饮食时间。
一日三餐的进食规律是我们体内独特的“生物钟”,是为适应人体消化功能而形成的,并有节律地进行生理活动。合理的膳食制度不但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也可预防由于饮食紊乱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进餐的时间和次数
定时、定量进餐,可使胃的负担均衡和适量,这样可形成条件反射刺激,使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保证消化液的充分分泌,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能保证良好的食欲。若扰乱此规律就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
悠长的新春假期中亲友团聚,一餐餐饕餮盛宴铺天盖地而来,任是自控力超强的人在美食面前也难免招架不住。觥筹交错之间,几顿大餐下来,肠胃不堪重负,不少人的健康就此亮起了红灯:便秘、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不期而至。眼看新一年的工作又要起航,如何调整饮食才能让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呢?
三餐热量分配要合理
我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验是有道理的。根据人们的生活特点,在三餐的热量分配比例上要合理。早餐应占全日总热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为宜。春节期间,我们的晚餐常常过于丰富,不自觉中就摄入大量食物,且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节后调整应适量控制进食量,可选择清淡适口的新鲜蔬菜、豆制品等。
清肠“有度”不可盲目
春节期间,我们的肠胃连续多日反复承受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膳食的消化、吸收、代谢重任,似乎已经不堪重负。于是节后很多人提出要“清肠”、“排毒”,更有甚者推行“全素食”。这样做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不符合人体正常生理代谢。节后饮食仍要以平衡膳食为主,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更有助于恢复我们的胃肠功能。
新鲜蔬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薯类、杂粮中亦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春节期间以荤菜为主的饮食而言,适量增加此类食物的摄入可弥补前期饮食中的不足。但应注意的是,不能过多摄食上述食物,更不能“全素饮食”。
春节期间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节后如大量进食燕麦、玉米、芹菜等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胃肠不适。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并且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可溶性粗纤维,一方面会延缓胃排空,造成腹胀、早饱、嗳气、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不良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使节日期间一直“过度劳累”的肠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
节后饮食推荐
六个“一”:一定量的主食(成年男性250克以上,成年女性200克以上)、一袋牛奶(250毫升)、一个鸡蛋、一斤蔬菜(以绿叶蔬菜为主)、一两豆制品、一个水果(200~400克,在两餐之间食用)。
两个“三”:3两瘦肉、3勺油脂(应避免油炸食物、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另外,“全素饮食”中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部分微量元素等含量较低,长期如此进食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
清淡饮食需谨记
浓油赤酱的春节饮食让人馋涎欲滴,但此类烹饪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高油、高盐、高糖,久食不仅加重机体代谢负担,而且对特定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还会加重病情发展。
少油、限盐的健康饮食观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为追求美味,操作起来可能会大打折扣。春节期间,油腻食物摄入过多可能会影响食欲,春节过后,我们选用的烹饪方法应以清淡为宜。清淡爽口的食物在促进食欲的同时,还有利健康。
在荤食的选择上,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禽肉等;畜肉中应多选择精瘦肉。在烹调方式上可以肉丝、肉片、肉丁等混炒菜或清蒸、水煮等清淡烹调方式为主。少食辛辣等对胃刺激过于强烈的食物。
春节阖家团聚,难免举杯相贺、开怀畅饮,然而,酒精对消化系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且对肝脏损害极大,春节后要强调限酒。
节假日期间,我们平常的饮食、作息时间被打乱,很多人常常是早饭不吃,中饭乱吃,晚饭多吃,时时刻刻零食在手,还肆意宵夜加餐,每日都觉得腹内饱胀。这看来不起眼的饮食生活习惯的打乱其实对健康影响深远,调整饮食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强制恢复饮食“生物钟”,回归到原本正常的饮食时间。
一日三餐的进食规律是我们体内独特的“生物钟”,是为适应人体消化功能而形成的,并有节律地进行生理活动。合理的膳食制度不但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也可预防由于饮食紊乱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进餐的时间和次数
定时、定量进餐,可使胃的负担均衡和适量,这样可形成条件反射刺激,使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保证消化液的充分分泌,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能保证良好的食欲。若扰乱此规律就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
悠长的新春假期中亲友团聚,一餐餐饕餮盛宴铺天盖地而来,任是自控力超强的人在美食面前也难免招架不住。觥筹交错之间,几顿大餐下来,肠胃不堪重负,不少人的健康就此亮起了红灯:便秘、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不期而至。眼看新一年的工作又要起航,如何调整饮食才能让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呢?
三餐热量分配要合理
我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验是有道理的。根据人们的生活特点,在三餐的热量分配比例上要合理。早餐应占全日总热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为宜。春节期间,我们的晚餐常常过于丰富,不自觉中就摄入大量食物,且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节后调整应适量控制进食量,可选择清淡适口的新鲜蔬菜、豆制品等。
清肠“有度”不可盲目
春节期间,我们的肠胃连续多日反复承受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膳食的消化、吸收、代谢重任,似乎已经不堪重负。于是节后很多人提出要“清肠”、“排毒”,更有甚者推行“全素食”。这样做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不符合人体正常生理代谢。节后饮食仍要以平衡膳食为主,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更有助于恢复我们的胃肠功能。
新鲜蔬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薯类、杂粮中亦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春节期间以荤菜为主的饮食而言,适量增加此类食物的摄入可弥补前期饮食中的不足。但应注意的是,不能过多摄食上述食物,更不能“全素饮食”。
春节期间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节后如大量进食燕麦、玉米、芹菜等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胃肠不适。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并且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可溶性粗纤维,一方面会延缓胃排空,造成腹胀、早饱、嗳气、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不良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使节日期间一直“过度劳累”的肠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
节后饮食推荐
六个“一”:一定量的主食(成年男性250克以上,成年女性200克以上)、一袋牛奶(250毫升)、一个鸡蛋、一斤蔬菜(以绿叶蔬菜为主)、一两豆制品、一个水果(200~400克,在两餐之间食用)。
两个“三”:3两瘦肉、3勺油脂(应避免油炸食物、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另外,“全素饮食”中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部分微量元素等含量较低,长期如此进食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
清淡饮食需谨记
浓油赤酱的春节饮食让人馋涎欲滴,但此类烹饪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高油、高盐、高糖,久食不仅加重机体代谢负担,而且对特定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还会加重病情发展。
少油、限盐的健康饮食观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为追求美味,操作起来可能会大打折扣。春节期间,油腻食物摄入过多可能会影响食欲,春节过后,我们选用的烹饪方法应以清淡为宜。清淡爽口的食物在促进食欲的同时,还有利健康。
在荤食的选择上,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禽肉等;畜肉中应多选择精瘦肉。在烹调方式上可以肉丝、肉片、肉丁等混炒菜或清蒸、水煮等清淡烹调方式为主。少食辛辣等对胃刺激过于强烈的食物。
春节阖家团聚,难免举杯相贺、开怀畅饮,然而,酒精对消化系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且对肝脏损害极大,春节后要强调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