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为丰富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我国文化馆大力展开群众文化社团建设。目前,我国地域性群众文化活动己有群众文化社团京剧团、民乐团、艺术摄影、合唱团、流行乐团、朗诵团等多个社团。这些社团,组织健全、活动频繁,成为我国群众文化的生力军,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同时,这些社团举办的多种公益性演出也支持了文艺下乡活动,为地域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资源帮助。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团;地域群众文化;积极性
一、引言
社区艺术团队是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产物,是群众文化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它就是社团组织与群众文化的融合体,这些艺术团队中有很多素质和水平较高的骨干,他们在团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团队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和较正规的训练,这类艺术团队虽然目前尚无经费保障,困难较大,但是队员们对艺术往往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着极强的自我价值体现的愿望。可以说社区艺术团队是繁荣群众文化的主力军,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发展前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产业文化一词已经悄悄地挤进人的大脑,人们对产业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必定会刺激推动社区团队的兴盛。由自娱自乐到纯公益性的演出,再到有偿服务,可以说这是群众文化的三大飞跃,也是社团组织与群众文化完美结合的归宿。其实在我们身边一些社区艺术团队早已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这些团队不仅活跃在本区域的群众文化舞台上,而且已经走出家门名声在外了,适当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另外,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还吸引了一些外国朋友,他们充分利用在中国学习和旅游之余,积极参加社区艺术团队活动,他们对中国的民俗文化及平民业余文化生活有很浓郁的兴趣,在他们吸纳中国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把本国的一些文化气息传播给了中国公民。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社区文化交流也即将成为现实,尽管目前我们身边的社区艺术团队还没有形成气候,文化档次还不算太高,整体水平还有待加强。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社区艺术团队紧紧抓住民族这一命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广开思路,深挖潜力,乘着入世的东风,一定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群众文化社团在地域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积极性
2.1社团对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社团,他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如儋州市唐宝山歌剧团,成员不仅从中发展了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演出,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社团为人们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人们通过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更容易去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3社团为人们创新意识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同时社团活动还成为成员们空间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相互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
三、地域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对策
3.1完善的保障机制,促进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
作为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注重文艺表演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其他的比如策划、撰稿、主持和舞美等方面人才的培养,一台节目从台前到台后一系列的活动元素应当一应俱全,系列保障体制应当非常齐备。同时,要尽可能地降低运行成本,促进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低成本运行,也是提高群众文艺活动组织中群众的积极性的一个非常重要元素。低廉运营成本,是因为下面两点因素,一是音响,灯光等设备的精心维护,循环使用,二是劳务费节省了,演员都是当地的文艺爱好者,他们有时也不要钱。
3.2增强地域群众文化渗透性,提高群众文化吸引力
因农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水平群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应结合群众实际,分区域、分类别的开展绘画、乐器、书法、杂技、少儿艺术、戏曲、声乐等一系列活动,构建中青年、老年、儿童等不同层次的地域群眾文化活动网络,力求做到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团体。且要求地域群众文化团体每周开展一个新活动,每月给出一个新主题,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竞赛,如此保证了地域地区全年均有不同文化活动,农民群众生活也更丰富、更多样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等单位文化资源与潜力,成立一支素质高的文体活动队伍,实现乡镇企业文化、村落文化、地域校园文化的彼此渗透,鼓励农民群众、乡镇企业工人、学生等共同参与到表演中,使乡镇企业文化队伍规模更大,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使之直接深入乡村农民家门口,最终实现地域地区各行业大联欢。此外,还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并认真推进地域书屋建设,促地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升一个台阶。还可定期组织人员到地域地区播放运营成本低、质量高的,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电影,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
3.3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群众文艺活动开展的基础。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视,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些地方,群众文艺活动往往采取由政府包办、政府买单、组织观众观看这样一种灌输型的举办方式,而群众只是群众文艺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多年来的群众文艺活动实践表明:只有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群众文艺活动中的一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树立群众主体意识,让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是群众文艺活动开展的关鍵所在。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群众文艺活动的主体是群众,只有牢固树立群众文艺活动的主体意识,才能避免群众文化严重偏离群众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群众在群众文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被漠视,让群众成为群众文艺活动中的主角是群众文艺活动组织者应该树立的工作理念。具体地说,就是要经常开展广场文艺活动、社区文艺活动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群众文艺活动,并以文艺活动为契机,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艺活动开放性、参与性、广泛性的特点,让基层群众有机会上台表演。
作为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要想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就要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让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使群众真正成为群众文艺的主体。 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积极参与到群众文艺活动中来,才能够解决群众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经费不足、 人员不足等问题 ,使群众文艺活动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小钗.争议“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置疑声中前行[J].中国社会工作.2012(28):14-17.
[2]李璐.分类负责模式: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2(3):47-51.
[3]许志方.浅谈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J].群文天地.2013(2):22-23.
[4]程兵.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15(1):375-375.
[5]许媛.浅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7):00182-00182.
[6]周洁梅.浅谈加强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7):151-152.
[7]毛叶英.浅谈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21):386-387.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团;地域群众文化;积极性
一、引言
社区艺术团队是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产物,是群众文化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它就是社团组织与群众文化的融合体,这些艺术团队中有很多素质和水平较高的骨干,他们在团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团队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和较正规的训练,这类艺术团队虽然目前尚无经费保障,困难较大,但是队员们对艺术往往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着极强的自我价值体现的愿望。可以说社区艺术团队是繁荣群众文化的主力军,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发展前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产业文化一词已经悄悄地挤进人的大脑,人们对产业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必定会刺激推动社区团队的兴盛。由自娱自乐到纯公益性的演出,再到有偿服务,可以说这是群众文化的三大飞跃,也是社团组织与群众文化完美结合的归宿。其实在我们身边一些社区艺术团队早已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这些团队不仅活跃在本区域的群众文化舞台上,而且已经走出家门名声在外了,适当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另外,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还吸引了一些外国朋友,他们充分利用在中国学习和旅游之余,积极参加社区艺术团队活动,他们对中国的民俗文化及平民业余文化生活有很浓郁的兴趣,在他们吸纳中国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把本国的一些文化气息传播给了中国公民。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社区文化交流也即将成为现实,尽管目前我们身边的社区艺术团队还没有形成气候,文化档次还不算太高,整体水平还有待加强。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社区艺术团队紧紧抓住民族这一命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广开思路,深挖潜力,乘着入世的东风,一定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群众文化社团在地域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积极性
2.1社团对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社团,他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如儋州市唐宝山歌剧团,成员不仅从中发展了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演出,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社团为人们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人们通过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更容易去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3社团为人们创新意识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同时社团活动还成为成员们空间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相互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
三、地域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对策
3.1完善的保障机制,促进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
作为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注重文艺表演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其他的比如策划、撰稿、主持和舞美等方面人才的培养,一台节目从台前到台后一系列的活动元素应当一应俱全,系列保障体制应当非常齐备。同时,要尽可能地降低运行成本,促进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低成本运行,也是提高群众文艺活动组织中群众的积极性的一个非常重要元素。低廉运营成本,是因为下面两点因素,一是音响,灯光等设备的精心维护,循环使用,二是劳务费节省了,演员都是当地的文艺爱好者,他们有时也不要钱。
3.2增强地域群众文化渗透性,提高群众文化吸引力
因农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水平群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应结合群众实际,分区域、分类别的开展绘画、乐器、书法、杂技、少儿艺术、戏曲、声乐等一系列活动,构建中青年、老年、儿童等不同层次的地域群眾文化活动网络,力求做到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团体。且要求地域群众文化团体每周开展一个新活动,每月给出一个新主题,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竞赛,如此保证了地域地区全年均有不同文化活动,农民群众生活也更丰富、更多样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等单位文化资源与潜力,成立一支素质高的文体活动队伍,实现乡镇企业文化、村落文化、地域校园文化的彼此渗透,鼓励农民群众、乡镇企业工人、学生等共同参与到表演中,使乡镇企业文化队伍规模更大,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使之直接深入乡村农民家门口,最终实现地域地区各行业大联欢。此外,还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并认真推进地域书屋建设,促地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升一个台阶。还可定期组织人员到地域地区播放运营成本低、质量高的,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电影,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
3.3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群众文艺活动开展的基础。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视,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些地方,群众文艺活动往往采取由政府包办、政府买单、组织观众观看这样一种灌输型的举办方式,而群众只是群众文艺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多年来的群众文艺活动实践表明:只有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群众文艺活动中的一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树立群众主体意识,让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是群众文艺活动开展的关鍵所在。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群众文艺活动的主体是群众,只有牢固树立群众文艺活动的主体意识,才能避免群众文化严重偏离群众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群众在群众文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被漠视,让群众成为群众文艺活动中的主角是群众文艺活动组织者应该树立的工作理念。具体地说,就是要经常开展广场文艺活动、社区文艺活动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群众文艺活动,并以文艺活动为契机,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艺活动开放性、参与性、广泛性的特点,让基层群众有机会上台表演。
作为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要想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就要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让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使群众真正成为群众文艺的主体。 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积极参与到群众文艺活动中来,才能够解决群众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经费不足、 人员不足等问题 ,使群众文艺活动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小钗.争议“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置疑声中前行[J].中国社会工作.2012(28):14-17.
[2]李璐.分类负责模式: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2(3):47-51.
[3]许志方.浅谈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J].群文天地.2013(2):22-23.
[4]程兵.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15(1):375-375.
[5]许媛.浅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7):00182-00182.
[6]周洁梅.浅谈加强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7):151-152.
[7]毛叶英.浅谈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21):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