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是农牧业大省,乳制品行业发展程度却很低。原因在于新疆缺少有实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并且企业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营销理念落后、缺乏创新,原奶的加工率低也造成商业化水平低;政府对乳制品行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通过分析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前景探究出新疆乳业的发展之路,用以指导新疆中小乳制品企业的战略选择,加快新疆乳制品行业产品创新,建立企业形象,加大政府扶植力度。这对于新疆的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乳制品;乳制品企业
一、国内乳业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消费逐年增长,产量平均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全国各地乳制品企业纷纷兴起,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些省区依靠乳制品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据中国乳业信息网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奶类总产量3633.4万t,比1978年增长了36.4倍,年递增率为13.3%,奶类总产量已超过俄罗斯、巴基斯坦,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3位。2007年全国规模乳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 348.81亿元,销售收入1 3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25.7% (如图)。
从供给的角度看,从1998~2007年,中国乳业呈快速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奶类产量与乳品销售收入的高速增长。同时,该产业占整个食品产业的份额正在逐步提高,从1999年的1.9%增至2006年的4.8%,乳业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整个食品产业系统的平均发展速度。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乳品潜在市场巨大,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目前已达人均25L,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0L、美国263L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类消费也不平衡,中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
力。[1]因此,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2]中国乳业正处于成长期,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中国乳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一场“乳业危机”,使得中国乳业多年来树立的品牌已难以再赢取消费者的信任,乳制品消费量骤减。与此同时,乳业新格局正逐渐形成,曾以年销售额100亿元跻身乳业三甲的三鹿已破产倒闭,伊利、蒙牛两大巨头陷入产品滞销的困境。[3]但这并不影响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光明前景,以光明乳业为例,市场 数据显示,光明常温奶2006年销售额14.6亿元;2007年销售额17.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2008年虽然经历了行业的“三聚氰胺”危机,但光明常温奶销售额依然达到22.7亿元,同比增长达31.4%。正如光明总裁郭本恒所说:“经过调整的中国乳业,还会快速发
展。”[4]
二、新疆乳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疆是农牧业大省,奶牛存栏数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内蒙古。天然草地5725.8万公顷,可利用面积4800.6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天然草地的21.9%,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但是牛奶产量却居全国第六位。
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7%,维、汉、哈、回、柯、蒙等,这些民族大部分都有食用乳制品的习惯,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也高于其他大部分的省区。但是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却落后于资源条件类似的地区,大部分的观点认为,运输距离远(距主要城市的平均距离为300公里)、时间长导致运输成本过高;乳制品市场饱和,制约乳制品行业发展。通过详细地分析新疆乳制品行业的现状以及前景,笔者认为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方面
1.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产品单一主要体现在新疆乳品企业很多,产品主要以液态乳为主,没有突出新疆在生干乳制品方面具有的特色和专长。市场潜力需求大的奶酪、配方奶粉、乳清粉、乳清饮料等新型乳制品及工业用的干酪素等附加值较高的乳制品生产尚属空白或刚刚起步。这就使得新疆企业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与其他各省乳品企业相比,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性造成新疆中小乳品企业在乳品市场没有竞争力。
2.资金短缺,投资受限
我区多数乳品企业正处在初创阶段,生产能力还没有形成规模,受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行投资贷款,造成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使企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特别是当乳品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存在不同程度上涨时,加大了乳制品生产成本,而同期乳制品市场价格却上升不多,企业利润明显缩水,加工企业困难重重,企业拖欠奶农奶款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养殖方面
1.效益下滑,奶农积极性下降
世纪初期,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奶业的发展,推动了奶牛价格持续走高,我区诸多地区这几年增加的奶牛大多是从内地和国外引进的。但从2004年底以来,奶牛价持续下跌。与此同时,农副产品和饲草料价格不断攀升,奶牛饲养成本普遍提高。因此,一些奶牛养殖户入不敷出,只能将奶牛上山代牧或将单产水平较低的奶牛当肉牛卖掉,来维持其它奶牛的生产。 2007年以来,奶价呈升趋势,但对前两年靠贷款高价买牛的农户来讲,经营利润仍然很低,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奶农的积极性,对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2.奶牛养殖疫病风险较大
近年来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五号病疫情,局部地区甚至疫情较重,防疫压力巨大。在这方面,国家对奶牛扑杀补偿费又非常的低,每头奶牛补偿2400元,仅为奶牛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相应的奶牛保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昌吉州曾经做过试点,由于奶牛保费底、风险大,保险公司不愿做;奶牛保费高,奶农又不愿意做,保险公司感到做奶牛保险效益不好,就没有做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全区因五号病扑杀奶牛1162头,给奶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奶业发展受到资金短缺制约
前几年贷款高价购买的奶牛大多已到还贷期,受市场影响许多奶农还贷能力普遍较弱。近年来,金融部门停止向奶农继续放贷,并加大了催收贷款力度。奶农还贷压力大,不得不低价卖牛还贷。有些奶农因为生产资金缺乏,无力购买精饲料、搞青贮,只能是采取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饲养方式,致使奶牛品质差,原料奶质量难以达到企业收购标准。
(三)其他方面
1.市场开拓不够,消费量增长缓慢
我区乳品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改造、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加工设备工艺,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远离内地乳制品消费的大市场,乳品加工企业销售市场开拓能力弱。我区乳品加工企业设计能力与实际加工量相差巨大,许多企业设备利用率仅为1/3。特别是液态奶加工产品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在引导牛奶消费方面,宣传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疆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几乎没有开拓,仅有加工附加值低的工业奶粉销往内地。
2.企、农利益矛盾较为突出
各地都没有统一的牛奶收购质量标准,普遍存在生鲜奶收购定等定级由企业说了算,缺乏第三方有效的公正监督。有些企业擅自提高生鲜奶收购标准、或压级压价损害奶农利益;有的地方个别农民在奶源紧张的时期,受利益驱使存在生鲜奶中掺杂使假现象,降低了原料奶质量,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牛奶收购中企业和奶农相互埋怨。
三、对策
1.调整优化奶产业布局,形成强势企业群体
一是要解决好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问题。要采取政策引导,推动牛奶产业各种要素的重组整合。鼓励有实力的乳品加工企业采取兼并、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等形成,实现紧密或者松散的联合,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创出品牌名牌产品。二是积极引导乳品加工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黄油、奶酪、配方奶粉、乳清粉等市场需求大的深加工产品,提高牛奶的附加值。三是在条件具备的奶牛集中养殖区,要引导奶农建立奶牛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协会或其它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开展原料奶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加协会加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全面提升我区奶业生产的竞争能力。[5]
2.要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乳制品消费。
一是对我区乳制品消费市场要正确定位。特别是要发挥我区地缘优势,大力开拓西亚、东亚、南亚和俄罗斯市场,大量生产一些适合当地生活习惯的乳制品,扩大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二是要大力培植一批奶业优势品牌。要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名牌;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搞合作,共同开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大企业的技术、资本和市场网络优势,提升我区乳制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三是要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乳制品消费市场。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奶业的公益性宣传,积极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氛围。
3.要实行必要的政策扶持,确保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这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奶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同时,由于奶产业带动作用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奶产业对拉动农牧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自治区应建立相应的奶业发展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 2009中国乳业能否“牛转”[EB/OL].(2008-04-08)[2008-04-20].http://www.chinadairy.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687.
[2]苏东水.产业组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92-394.
[3]乳品企业盈利水平逐年降低[EB/OL].(2005-09-30)[2009-04-20]. http://www.chinabyte.com/data/89/2140589.sht-ml.
[4]乳业利润率降至行业冰点强势乳企改走高端路线[CP/DK]. (2008-03-05)[2009-04-20]. http://www.xbxmw.com/feed/8/20080305955_2.html.
[5]徐敏 马乃毅.《新疆乳制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营销企划.2006.12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关键词:乳制品;乳制品企业
一、国内乳业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消费逐年增长,产量平均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全国各地乳制品企业纷纷兴起,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些省区依靠乳制品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据中国乳业信息网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奶类总产量3633.4万t,比1978年增长了36.4倍,年递增率为13.3%,奶类总产量已超过俄罗斯、巴基斯坦,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3位。2007年全国规模乳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 348.81亿元,销售收入1 3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25.7% (如图)。
从供给的角度看,从1998~2007年,中国乳业呈快速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奶类产量与乳品销售收入的高速增长。同时,该产业占整个食品产业的份额正在逐步提高,从1999年的1.9%增至2006年的4.8%,乳业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整个食品产业系统的平均发展速度。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乳品潜在市场巨大,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目前已达人均25L,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0L、美国263L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类消费也不平衡,中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
力。[1]因此,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2]中国乳业正处于成长期,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中国乳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一场“乳业危机”,使得中国乳业多年来树立的品牌已难以再赢取消费者的信任,乳制品消费量骤减。与此同时,乳业新格局正逐渐形成,曾以年销售额100亿元跻身乳业三甲的三鹿已破产倒闭,伊利、蒙牛两大巨头陷入产品滞销的困境。[3]但这并不影响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光明前景,以光明乳业为例,市场 数据显示,光明常温奶2006年销售额14.6亿元;2007年销售额17.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2008年虽然经历了行业的“三聚氰胺”危机,但光明常温奶销售额依然达到22.7亿元,同比增长达31.4%。正如光明总裁郭本恒所说:“经过调整的中国乳业,还会快速发
展。”[4]
二、新疆乳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疆是农牧业大省,奶牛存栏数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内蒙古。天然草地5725.8万公顷,可利用面积4800.6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天然草地的21.9%,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但是牛奶产量却居全国第六位。
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7%,维、汉、哈、回、柯、蒙等,这些民族大部分都有食用乳制品的习惯,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也高于其他大部分的省区。但是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却落后于资源条件类似的地区,大部分的观点认为,运输距离远(距主要城市的平均距离为300公里)、时间长导致运输成本过高;乳制品市场饱和,制约乳制品行业发展。通过详细地分析新疆乳制品行业的现状以及前景,笔者认为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方面
1.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产品单一主要体现在新疆乳品企业很多,产品主要以液态乳为主,没有突出新疆在生干乳制品方面具有的特色和专长。市场潜力需求大的奶酪、配方奶粉、乳清粉、乳清饮料等新型乳制品及工业用的干酪素等附加值较高的乳制品生产尚属空白或刚刚起步。这就使得新疆企业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与其他各省乳品企业相比,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性造成新疆中小乳品企业在乳品市场没有竞争力。
2.资金短缺,投资受限
我区多数乳品企业正处在初创阶段,生产能力还没有形成规模,受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行投资贷款,造成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使企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特别是当乳品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存在不同程度上涨时,加大了乳制品生产成本,而同期乳制品市场价格却上升不多,企业利润明显缩水,加工企业困难重重,企业拖欠奶农奶款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养殖方面
1.效益下滑,奶农积极性下降
世纪初期,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奶业的发展,推动了奶牛价格持续走高,我区诸多地区这几年增加的奶牛大多是从内地和国外引进的。但从2004年底以来,奶牛价持续下跌。与此同时,农副产品和饲草料价格不断攀升,奶牛饲养成本普遍提高。因此,一些奶牛养殖户入不敷出,只能将奶牛上山代牧或将单产水平较低的奶牛当肉牛卖掉,来维持其它奶牛的生产。 2007年以来,奶价呈升趋势,但对前两年靠贷款高价买牛的农户来讲,经营利润仍然很低,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奶农的积极性,对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2.奶牛养殖疫病风险较大
近年来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五号病疫情,局部地区甚至疫情较重,防疫压力巨大。在这方面,国家对奶牛扑杀补偿费又非常的低,每头奶牛补偿2400元,仅为奶牛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相应的奶牛保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昌吉州曾经做过试点,由于奶牛保费底、风险大,保险公司不愿做;奶牛保费高,奶农又不愿意做,保险公司感到做奶牛保险效益不好,就没有做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全区因五号病扑杀奶牛1162头,给奶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奶业发展受到资金短缺制约
前几年贷款高价购买的奶牛大多已到还贷期,受市场影响许多奶农还贷能力普遍较弱。近年来,金融部门停止向奶农继续放贷,并加大了催收贷款力度。奶农还贷压力大,不得不低价卖牛还贷。有些奶农因为生产资金缺乏,无力购买精饲料、搞青贮,只能是采取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饲养方式,致使奶牛品质差,原料奶质量难以达到企业收购标准。
(三)其他方面
1.市场开拓不够,消费量增长缓慢
我区乳品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改造、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加工设备工艺,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远离内地乳制品消费的大市场,乳品加工企业销售市场开拓能力弱。我区乳品加工企业设计能力与实际加工量相差巨大,许多企业设备利用率仅为1/3。特别是液态奶加工产品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在引导牛奶消费方面,宣传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疆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几乎没有开拓,仅有加工附加值低的工业奶粉销往内地。
2.企、农利益矛盾较为突出
各地都没有统一的牛奶收购质量标准,普遍存在生鲜奶收购定等定级由企业说了算,缺乏第三方有效的公正监督。有些企业擅自提高生鲜奶收购标准、或压级压价损害奶农利益;有的地方个别农民在奶源紧张的时期,受利益驱使存在生鲜奶中掺杂使假现象,降低了原料奶质量,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牛奶收购中企业和奶农相互埋怨。
三、对策
1.调整优化奶产业布局,形成强势企业群体
一是要解决好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问题。要采取政策引导,推动牛奶产业各种要素的重组整合。鼓励有实力的乳品加工企业采取兼并、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等形成,实现紧密或者松散的联合,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创出品牌名牌产品。二是积极引导乳品加工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黄油、奶酪、配方奶粉、乳清粉等市场需求大的深加工产品,提高牛奶的附加值。三是在条件具备的奶牛集中养殖区,要引导奶农建立奶牛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协会或其它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开展原料奶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加协会加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全面提升我区奶业生产的竞争能力。[5]
2.要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乳制品消费。
一是对我区乳制品消费市场要正确定位。特别是要发挥我区地缘优势,大力开拓西亚、东亚、南亚和俄罗斯市场,大量生产一些适合当地生活习惯的乳制品,扩大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二是要大力培植一批奶业优势品牌。要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名牌;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搞合作,共同开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大企业的技术、资本和市场网络优势,提升我区乳制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三是要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乳制品消费市场。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奶业的公益性宣传,积极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氛围。
3.要实行必要的政策扶持,确保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这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奶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同时,由于奶产业带动作用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奶产业对拉动农牧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自治区应建立相应的奶业发展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 2009中国乳业能否“牛转”[EB/OL].(2008-04-08)[2008-04-20].http://www.chinadairy.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687.
[2]苏东水.产业组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92-394.
[3]乳品企业盈利水平逐年降低[EB/OL].(2005-09-30)[2009-04-20]. http://www.chinabyte.com/data/89/2140589.sht-ml.
[4]乳业利润率降至行业冰点强势乳企改走高端路线[CP/DK]. (2008-03-05)[2009-04-20]. http://www.xbxmw.com/feed/8/20080305955_2.html.
[5]徐敏 马乃毅.《新疆乳制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营销企划.2006.12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