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成人先成才,育才先育德。”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德育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根本的联系。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大专生、本科生,中职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18岁,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区别于高中生,他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途径更加直接,对于各种社会信息的的反应更加敏感。因此,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向信息工业过渡,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我国自身也处于社会转型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阶段的特殊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加大了德育教育的难度。我们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时,不只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形式的创新,更要密切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目的的对德育教育进行创新,使德育教育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真正提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德育教育创新方法的展开与实施
(一)坚持德育为先,创造励志德育人文性环境
1.充分利用校园的设施和公共场所,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宿舍、食堂、走廊等空间张贴励志格言,各种宣传标语、横幅、板报、宣传橱窗的内容,体现积极向上的主题和生活态度。
2.内拓外延,建设德育网络
在校内,联系校党委、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通过周报告、月报告的形式,交流学生教育的心得,集思广益,提出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定期跟进。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更多地关注。例如,励志德育评价数字化,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对进行相关工作的教职工进行数字评估,创建良好竞争机制,明确师生的追求方向及价值取向。
在校外,动员和邀请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名人,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举办励志讲座,通过成功人士讲述自身的励志故事和奋斗历程,起到楷模的作用,给学生一个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有更加具象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学生不会轻易迷失人生的方向,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能够为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地充实自己,积极的进取。
(二)以人为本,拓宽德育途径。
围绕“人”这个主体开展活动,以尊重生命为起点,倡导个人自爱、自尊。德育以生活为依托,将德育教育的目标通过社会实践来更好地实现,使励志德育内容生活化,并在生活中升华。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情感的认知,激发他们表达道德需求、践行道德活动,将外在的灌输转化为内在的自发的体验和理解,通过自己的亲历体验成长。
利用“清明节”、“五四”、“七一”等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的庆祝与教育相结合的活动。例如,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通过成人宣誓仪式,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和历史,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其民族荣誉感。
(三)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在不同的年级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是有变化的,因此,可以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针对中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目标细化,把德育工作分四个层次进行,即一年级养成教育、二年级发展教育、三年级自我教育、毕业前职业教育。
1.一年级养成教育
一年级的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首先,在入校之初对新生进行初步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让学生从理论上熟悉校规和基本道德规范,促进新生集体意识观念的形成,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标准和价值导向,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基本的前提条件。
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资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融入其中,例如,鼓励学生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促进思想的独立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让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开展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研讨会、座谈会,将知识、趣味、竞争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二年级发展教育
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从校园到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通过自身的感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逐步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以更好地心态和状态迎接毕业年。例如,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训基地参观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理论和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且对工作、对社会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做更多更有用的专业准备和心理准备。
3.三年级自我教育
三年级进入实习期,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期,应该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治、自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加强学生主动表达和交流的意愿,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我奋斗的能力。例如,学校可组织实习学生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受到更多的正面引导。
4.毕业前职业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从无忧无虑大学生转化为职场人,告别单纯快乐的校园生活,由于生活环境即将发生巨大的转变,此时的学生特别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和茫然的状态。总的来说,学生思想问题主要在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的过程中引发。
所以,引导学生客观的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由于此时学习压力已经减轻,我们可以以鼓励为主,例如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在学生内部找典范,让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榜样,让一些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鼓励和帮助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建立内部联系,增加内部互动,相互传递正能量。
三、总结
总之,中职德育要适应职校学生的特殊状况,只有结合其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自身的接受能力,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将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只有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跟上年轻人的节拍,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只有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殊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让职校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与锻炼,才能使职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最终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2]周轶佳.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D].四川师范大学.2007.
“成人先成才,育才先育德。”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德育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根本的联系。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大专生、本科生,中职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18岁,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区别于高中生,他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途径更加直接,对于各种社会信息的的反应更加敏感。因此,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向信息工业过渡,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我国自身也处于社会转型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阶段的特殊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加大了德育教育的难度。我们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时,不只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形式的创新,更要密切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目的的对德育教育进行创新,使德育教育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真正提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德育教育创新方法的展开与实施
(一)坚持德育为先,创造励志德育人文性环境
1.充分利用校园的设施和公共场所,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宿舍、食堂、走廊等空间张贴励志格言,各种宣传标语、横幅、板报、宣传橱窗的内容,体现积极向上的主题和生活态度。
2.内拓外延,建设德育网络
在校内,联系校党委、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通过周报告、月报告的形式,交流学生教育的心得,集思广益,提出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定期跟进。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更多地关注。例如,励志德育评价数字化,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对进行相关工作的教职工进行数字评估,创建良好竞争机制,明确师生的追求方向及价值取向。
在校外,动员和邀请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名人,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举办励志讲座,通过成功人士讲述自身的励志故事和奋斗历程,起到楷模的作用,给学生一个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有更加具象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学生不会轻易迷失人生的方向,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能够为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地充实自己,积极的进取。
(二)以人为本,拓宽德育途径。
围绕“人”这个主体开展活动,以尊重生命为起点,倡导个人自爱、自尊。德育以生活为依托,将德育教育的目标通过社会实践来更好地实现,使励志德育内容生活化,并在生活中升华。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情感的认知,激发他们表达道德需求、践行道德活动,将外在的灌输转化为内在的自发的体验和理解,通过自己的亲历体验成长。
利用“清明节”、“五四”、“七一”等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的庆祝与教育相结合的活动。例如,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通过成人宣誓仪式,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和历史,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其民族荣誉感。
(三)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在不同的年级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是有变化的,因此,可以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针对中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目标细化,把德育工作分四个层次进行,即一年级养成教育、二年级发展教育、三年级自我教育、毕业前职业教育。
1.一年级养成教育
一年级的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首先,在入校之初对新生进行初步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让学生从理论上熟悉校规和基本道德规范,促进新生集体意识观念的形成,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标准和价值导向,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基本的前提条件。
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资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融入其中,例如,鼓励学生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促进思想的独立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让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开展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研讨会、座谈会,将知识、趣味、竞争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二年级发展教育
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从校园到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通过自身的感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逐步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以更好地心态和状态迎接毕业年。例如,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训基地参观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理论和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且对工作、对社会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做更多更有用的专业准备和心理准备。
3.三年级自我教育
三年级进入实习期,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期,应该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治、自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加强学生主动表达和交流的意愿,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我奋斗的能力。例如,学校可组织实习学生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受到更多的正面引导。
4.毕业前职业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从无忧无虑大学生转化为职场人,告别单纯快乐的校园生活,由于生活环境即将发生巨大的转变,此时的学生特别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和茫然的状态。总的来说,学生思想问题主要在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的过程中引发。
所以,引导学生客观的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由于此时学习压力已经减轻,我们可以以鼓励为主,例如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在学生内部找典范,让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榜样,让一些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鼓励和帮助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建立内部联系,增加内部互动,相互传递正能量。
三、总结
总之,中职德育要适应职校学生的特殊状况,只有结合其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自身的接受能力,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将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只有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跟上年轻人的节拍,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只有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殊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让职校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与锻炼,才能使职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最终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2]周轶佳.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D].四川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