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课程改革与时代合拍,与人才培养相适应,对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整体发展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对于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对职业和就业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本专业所设课程及所获能力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为依据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优化方案,以期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完善并具有特色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出入境旅游业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尤其是不断扩大的出入境旅游市场缺乏即掌握较高的旅游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后劲,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满足旅游业特别是涉外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外语人才的需求,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先后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然而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对于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对职业和就业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本专业所设课程及所获能力的态度进行了解与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高职旅游英语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旅游企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需求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现行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缺乏特色。
因此根据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遵循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和构建思路,我们突破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针对市场需求并结合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与实践,尝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新体系。优化后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优化方案与特色如下:
一、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职业技能需要,能更好地突出专业特色
我们对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学生对目前所开课程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职业的需要但学校未开设的课程的意见采取问卷与访谈等形式做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听说,计算机操作技能、国际旅游知识、交际礼仪以及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等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2.学生对所开课程的评价
在受访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中,有65%的学生认为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同时认为课时资源过于偏重英语精读和旅游专业课程,听力和口语的课时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认为听力课和口语课“重要+很重要”的学生比率分别为93%和92%,而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较弱,没有达到能从事涉外工作的能力,因此毕业时不敢到涉外旅游企业去应聘。另外拿到外语导游证的学生少之又少,造成的结果是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差不多,没有显示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优势。
3.学生对职业的需要但学校未开设的课程的意见
受访学生要求增开地区性(河南)旅游知识、口译、国际旅游知识、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等课程的愿望较为强烈。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技能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突出专业特色,针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的优化方案:
(1)取消、压缩或整合一些与就业需求关系不大的理论课程
如:取消英美文学欣赏、报刊选读等课程;将英语精读由原来的1-4学期开设改为1-2学期开设,并更名为综合英语,课程内容强调听说译等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技能训练。
(2)大力拓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课程
如:适当增加能够突出旅游英语专业特色的英语听力与英语口语课程的课时;增开河南旅游基础,河南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地区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人才的区域适应性,增强学生地方区域性就业竞争力。
(3)重新确定核心课程与主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重新确定了4门核心课程和9门主干课程。4门核心课程分别为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旅游地理与文化和导游业务,各门课程都制定出了相应的课程标准。9门主干课程分别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河南旅游基础、旅游心理学、商务礼仪、计调与外联业务、中国民俗、旅游法规、英语口语和综合英语。其中旅游地理与文化、导游业务、英语口语等可以申请建设精品课程。重视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发挥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增开选修课,微型课等课程
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可将口译、国际旅游知识、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等学生们认为对未来就业较为重要的课程开为选修课,微型课,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二、旅游类课程与英语类课程实现了更好的整合
旅游英语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交叉学科的专业,注重的是“旅游+英语”两者的有机结合。然而目前很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旅游类课程与英语类课程的简单相加。一方面为突出旅游的专业性而加大相关旅游专业的课程比重,使旅游英语专业过于重视旅游专业理论而忽视了应用语言进行旅游服务这一根本目的,另一方面英语课程的教学又因过分强调语言应用的通用性而忽略了和旅游这一大前提相结合的专业特殊性。我们在对毕业生以及在校生的调查中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许多学生认为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过于偏重旅游方面的知识,开设了很多旅游类方面的课程,而英语类的课程相对偏少,尤其是听力和口语等与学生职业技能紧密相关,又能突出专业特色的英语类课程课时偏少,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本来就少的英语课程的内容还都没有很好的与旅游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造成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敢到涉外旅游企业去应聘,在工作中往往只能充当中文导游的角色,跟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等非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相比不能发挥他们本该应有的专业优势。 因此在优化后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我们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对旅游类课程与英语类课程进行了整合:
1.将旅游类课程中内容有交叉重复的课程进行整合。
原来的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等知识,而这些内容在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又会再次学到,因此我们把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拆分与整合进以上课程中,这样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可以减少总学时,缓解课时紧张的问题。
2.对旅游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考虑或试点双语授课。
这样,学生一方面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旅游专业知识,又能在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英语的实际运用,做到旅游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同步发展,使学生在毕业时既有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又有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加强与旅游知识结合较紧密的英语类课程。
在英语类课程的设置上不但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课程的专业性,使英语和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如:除了保留原有的旅游英语,导游英语和酒店专业英语等外,将原有的英语实用写作改为旅游英语写作,将英语阅读改为旅游英语阅读,在第1、2学期开设英语口语和听力课程的基础上载第3学期加开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等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必须能有效地服务于所确定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而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核心。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性质可以看出,它属于典型的服务行业,培养的是一线服务人员,因此更强调专业性、实践性,那么对学生的专业性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而要提高学生的这些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的。我们对学生、一线教师和相关教辅人员以及用人单位对于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学生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意见。
在对学生的访谈与调查中,有73%的学生认可实践教学环节,认为实践教学可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90%的学生认为越早接触到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有利,认为这样再回到课堂学习就更有针对性。然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太少,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教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建议。
受访的所有教师都认为本专业如果要有好的发展,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同时他们尤其是从教授英语语言转型到专业英语授课的教师,无不感到授课压力,因为专业课程,例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导游英语,不仅要有语言的基本功更多的是要对专业有详细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这也与学生的反馈相一致:85%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专业理论知识多于专业实践知识,希望教师能够改变单一死板的授课模式,希望改变说教式的模式,希望名导进课堂,希望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反馈。
受访的六家用人单位全部认为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就业非常有益。他们认为通过实践教学,能够直接缩短用人单位的用人时间,进来就能直接上岗,简单的指导就可以马上胜任工作。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例如:校企合作层次肤浅、学校和企业的沟通不畅、校内实训方式单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不够等。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建设,主要方案如下:
(1)实践课时比例大幅度增加
尝试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每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实践教学环节从第一学期开始贯穿至每个学期),相应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等途径增加实践课时比例,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的总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达到“1:1”甚至更多。
(2)实践课程更具针对性与计划性
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保证足够的课时,而且课程的设置要从社会调查和旅游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摸清不同的旅游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分解为若干个该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再把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专项能力,制定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由学校企业共同商定工学结合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和校外实习)的课程设置,制定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编写实验实训课程的指导书、实习实训教案,规定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考试标准等,学校和合作企业积极配合,协调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学习保障。
(3)尝试弹性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淡季和旺季的不同需求,以及相对固定的学校教学周期与变幻莫测的市场供求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学生顶岗实训和课堂教学相冲突),我们通过对“弹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来化解这一矛盾,即在旺季让学生走出去进行顶岗实训(职业技能学习),淡季再补回课堂教学内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学校建立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以学分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勤按特例处理),通过“弹性”变通,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我们尝试的做法是:尽量把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在旅游旺季,比如春季学期的3、4月份,秋季学期的9、10月份;校内实训周和校外见习周连排,以校外见习为中心,校内实训课灵活安排;各教学班的实践教学时间错开安排;尽可能多地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等等。同时尝试弹性实践学习模式,即“顶岗实训”。这是较为灵活的实践学习模式,依托企业,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来获得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
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认真研究旅游市场对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认真分析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优化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使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课程效益,使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更趋科学合理,更具特色,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办学水平及办学声誉,促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雪娟.《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赵芃.《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结构调整可行性方案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为例》[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张芳.《高职高专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8(6).
[5]宋丽萍,宋棣.《浅谈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定位》[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出入境旅游业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尤其是不断扩大的出入境旅游市场缺乏即掌握较高的旅游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后劲,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满足旅游业特别是涉外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外语人才的需求,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先后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然而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对于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对职业和就业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本专业所设课程及所获能力的态度进行了解与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高职旅游英语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旅游企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需求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现行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缺乏特色。
因此根据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遵循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和构建思路,我们突破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针对市场需求并结合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与实践,尝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新体系。优化后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优化方案与特色如下:
一、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职业技能需要,能更好地突出专业特色
我们对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学生对目前所开课程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职业的需要但学校未开设的课程的意见采取问卷与访谈等形式做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听说,计算机操作技能、国际旅游知识、交际礼仪以及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等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2.学生对所开课程的评价
在受访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中,有65%的学生认为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同时认为课时资源过于偏重英语精读和旅游专业课程,听力和口语的课时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认为听力课和口语课“重要+很重要”的学生比率分别为93%和92%,而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较弱,没有达到能从事涉外工作的能力,因此毕业时不敢到涉外旅游企业去应聘。另外拿到外语导游证的学生少之又少,造成的结果是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差不多,没有显示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优势。
3.学生对职业的需要但学校未开设的课程的意见
受访学生要求增开地区性(河南)旅游知识、口译、国际旅游知识、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等课程的愿望较为强烈。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技能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突出专业特色,针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的优化方案:
(1)取消、压缩或整合一些与就业需求关系不大的理论课程
如:取消英美文学欣赏、报刊选读等课程;将英语精读由原来的1-4学期开设改为1-2学期开设,并更名为综合英语,课程内容强调听说译等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技能训练。
(2)大力拓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课程
如:适当增加能够突出旅游英语专业特色的英语听力与英语口语课程的课时;增开河南旅游基础,河南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地区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人才的区域适应性,增强学生地方区域性就业竞争力。
(3)重新确定核心课程与主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重新确定了4门核心课程和9门主干课程。4门核心课程分别为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旅游地理与文化和导游业务,各门课程都制定出了相应的课程标准。9门主干课程分别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河南旅游基础、旅游心理学、商务礼仪、计调与外联业务、中国民俗、旅游法规、英语口语和综合英语。其中旅游地理与文化、导游业务、英语口语等可以申请建设精品课程。重视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发挥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增开选修课,微型课等课程
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可将口译、国际旅游知识、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等学生们认为对未来就业较为重要的课程开为选修课,微型课,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二、旅游类课程与英语类课程实现了更好的整合
旅游英语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交叉学科的专业,注重的是“旅游+英语”两者的有机结合。然而目前很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旅游类课程与英语类课程的简单相加。一方面为突出旅游的专业性而加大相关旅游专业的课程比重,使旅游英语专业过于重视旅游专业理论而忽视了应用语言进行旅游服务这一根本目的,另一方面英语课程的教学又因过分强调语言应用的通用性而忽略了和旅游这一大前提相结合的专业特殊性。我们在对毕业生以及在校生的调查中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许多学生认为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过于偏重旅游方面的知识,开设了很多旅游类方面的课程,而英语类的课程相对偏少,尤其是听力和口语等与学生职业技能紧密相关,又能突出专业特色的英语类课程课时偏少,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本来就少的英语课程的内容还都没有很好的与旅游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造成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敢到涉外旅游企业去应聘,在工作中往往只能充当中文导游的角色,跟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等非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相比不能发挥他们本该应有的专业优势。 因此在优化后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我们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对旅游类课程与英语类课程进行了整合:
1.将旅游类课程中内容有交叉重复的课程进行整合。
原来的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等知识,而这些内容在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又会再次学到,因此我们把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拆分与整合进以上课程中,这样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可以减少总学时,缓解课时紧张的问题。
2.对旅游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考虑或试点双语授课。
这样,学生一方面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旅游专业知识,又能在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英语的实际运用,做到旅游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同步发展,使学生在毕业时既有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又有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加强与旅游知识结合较紧密的英语类课程。
在英语类课程的设置上不但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课程的专业性,使英语和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如:除了保留原有的旅游英语,导游英语和酒店专业英语等外,将原有的英语实用写作改为旅游英语写作,将英语阅读改为旅游英语阅读,在第1、2学期开设英语口语和听力课程的基础上载第3学期加开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等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必须能有效地服务于所确定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而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核心。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性质可以看出,它属于典型的服务行业,培养的是一线服务人员,因此更强调专业性、实践性,那么对学生的专业性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而要提高学生的这些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的。我们对学生、一线教师和相关教辅人员以及用人单位对于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学生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意见。
在对学生的访谈与调查中,有73%的学生认可实践教学环节,认为实践教学可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90%的学生认为越早接触到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有利,认为这样再回到课堂学习就更有针对性。然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太少,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教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建议。
受访的所有教师都认为本专业如果要有好的发展,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同时他们尤其是从教授英语语言转型到专业英语授课的教师,无不感到授课压力,因为专业课程,例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导游英语,不仅要有语言的基本功更多的是要对专业有详细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这也与学生的反馈相一致:85%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专业理论知识多于专业实践知识,希望教师能够改变单一死板的授课模式,希望改变说教式的模式,希望名导进课堂,希望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反馈。
受访的六家用人单位全部认为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就业非常有益。他们认为通过实践教学,能够直接缩短用人单位的用人时间,进来就能直接上岗,简单的指导就可以马上胜任工作。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例如:校企合作层次肤浅、学校和企业的沟通不畅、校内实训方式单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不够等。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建设,主要方案如下:
(1)实践课时比例大幅度增加
尝试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每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实践教学环节从第一学期开始贯穿至每个学期),相应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等途径增加实践课时比例,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的总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达到“1:1”甚至更多。
(2)实践课程更具针对性与计划性
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保证足够的课时,而且课程的设置要从社会调查和旅游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摸清不同的旅游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分解为若干个该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再把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专项能力,制定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由学校企业共同商定工学结合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和校外实习)的课程设置,制定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编写实验实训课程的指导书、实习实训教案,规定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考试标准等,学校和合作企业积极配合,协调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学习保障。
(3)尝试弹性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淡季和旺季的不同需求,以及相对固定的学校教学周期与变幻莫测的市场供求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学生顶岗实训和课堂教学相冲突),我们通过对“弹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来化解这一矛盾,即在旺季让学生走出去进行顶岗实训(职业技能学习),淡季再补回课堂教学内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学校建立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以学分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勤按特例处理),通过“弹性”变通,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我们尝试的做法是:尽量把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在旅游旺季,比如春季学期的3、4月份,秋季学期的9、10月份;校内实训周和校外见习周连排,以校外见习为中心,校内实训课灵活安排;各教学班的实践教学时间错开安排;尽可能多地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等等。同时尝试弹性实践学习模式,即“顶岗实训”。这是较为灵活的实践学习模式,依托企业,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来获得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
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认真研究旅游市场对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认真分析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优化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使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课程效益,使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更趋科学合理,更具特色,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办学水平及办学声誉,促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雪娟.《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赵芃.《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结构调整可行性方案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为例》[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张芳.《高职高专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8(6).
[5]宋丽萍,宋棣.《浅谈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定位》[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