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因此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意义重大。然而农村民办幼儿园身处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又属于弱势地位的民办教育,几乎没有任何对教师的培训,少量的培训机会又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美国研究者认为,“实现高质量的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的蓝图需要外部的政策、资金的保障,需要对教师素质和课程质量的监控,以及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而其中教师的培训是最核心的问题”。在职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发现,农村民办园几乎没有培训机会,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基本把农村民办园教师排除在外。大部分园长目光短浅,认为教师培训风险大,“训得越好,走的越快”,只用不训。幼儿园没有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只有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硬性指标时才送教师出去培训。少量的培训机会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民办园的保教质量。
一、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形式多是不顾教师不同专业发展层次的混培
农村民办园教师人员构成复杂,从学历上看有大专、中专、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和初中,从专业情况来看有幼教、普通教育、艺术、中文等。然而在教师培训时,往往不顾及教师学历层次和原有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把农村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把专业出身和非专业出身的农村民办园教师进行混培。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所限,一些教师在培训中往往只是得到了些“印象”,对培训内容并没有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培训内容简单的时候,满足不了专业程度高的教师的需求;培训内容难,专业程度低的教师又云里雾里,有限的培训机会白白浪费。
(二)培训内容与农村民办园实际脱节,难以运用
培训内容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或者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来确定,注重理论学习,没有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虽然接触到了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但并没有进一步内化成为日常教学行为。此外,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上是统一的,没有考虑农村民办园教师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并不是农村民办园教师所急需的,并且与他们所处的农村环境和现有教学条件相脱节,不能很好的引起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共鸣。调查发现,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是以让农村教师接受、学习城市教师先进的教学模式为理念。往往是观摩城市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参观城市幼儿园。然而城市幼儿园的公开课,从不考虑农村幼儿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有时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做法新奇、时髦,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符。
(三)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师幼比过大,大部分幼儿园一班一师,即要组织教学活动,又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教师忙得团团转、压力大。家中还有一大推琐事要兼顾,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加之工资又低,大部分教师都是得过且过,无心钻研业务。身处农村民办园,却对自己的“教学现场”没有研究的兴趣,参与教学、教研和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教师们总把培训当成是去听课、看活动,没有考虑这次培训我要获得什么?我有什么问题需要向培训者请教?因而培训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举办培训或教学观摩活动时,幼儿园派自己去,就去,教师们没有主动参与进来。在培训机会少、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农村民办园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使这仅有的培训机会进一步打了折扣。
(四)对培训效果缺乏评价
日本学者辰野千寿认为“教育评价是参照最初的教育目标对教育成果予以评价,把借此而获得的信息反馈给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从而调整指导方法和学习方法,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然而,调查中发现,所有对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方式凡乎都是只能“证明”教师参加过培训的“证书”,或采取签到的方式,就“有关部门以何种方式评价你所参加的培训?”一问的回答,100%的教师选择了“无”。没有采取能“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跟踪了解”的方式,也没有采取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自我评价”方式。评价形式单一,主要是书面考试和考勤;只进行了单向评价——培训者对受训者的评价,而没有受训者的反馈。导致评价效度低,不能真正达到激励教师后续学习、改进培训的作用。
二、促进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效果的建议
(一)根据农村民办园实际开展教师培训
1、送教下乡
袁隆平院士说过:“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像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里,就是打雷我们也要下地。”对农村民办园的培训同样如此,培训者不能照着书本、想当然的进行培训,必须深入到农村民办园去,了解这里的教师最需要什么、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组织学前教育专家、示范性幼儿园骨干教师、幼教管理人员等培训组织者具体进入农村民办园进行了解研究,送教下乡。和农村民办园教师共同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对教师们在保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解决的办法;针对农村民办园教师存在的问题和缺乏的知识举办讲座;指导观摩教学、交流经验。
2、根据农村民办园教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民办园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培训,培训要围绕农村民办园教师保教中所遇到的困难来展开。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要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以培训为骨干教师为目标;对专业能力弱的教师,要系统的进行幼教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的学习。培训中要注意把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进城与下乡相结合。在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学习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选派优秀的幼儿教师深入农村,送教上门。请示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到农村民办园听教师上课,通过评课、帮助教师修改活动方案、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工作中的困惑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结对帮扶,将各个农村民办园分别划到保教质量高的幼儿园名下,由这些幼儿园负责定期对农村民办园进行指导。 3、培训过程中要培养农村民办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培者的主观能动性。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缺乏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们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在培训之前,幼儿园应该先向教师收集教师们急需哪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关注的领域,并把教师们的需求以报告形式递交到教育主管部门。有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农村民办园教师的需要设计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在培训中,要帮助教师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使教师养成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寻求自主发展。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幼儿园是幼儿教师主要的专业发展阵地。农村民办园应积极开展园本培训。对新教师,采用师徒结对帮带的形式,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幼儿园工作;对优秀教师,鼓励他们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二)建立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评价体系
1、教师培训评价主体多样化
当前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的评价主体只是领导和培训者,主体单一,使教师培训陷于低效。美国学者派特提出要打破以往只有专家和领导可以进行评价的局面,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教师在培训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自评为评价的核心有利于其体验到自身价值,激发教师参与的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关注自身发展。而其他评价主体的参与有利于评价的客观、全面。作为专家的培训者的评价,有助于对教师进行理论的引领、做出专业的评价;幼儿园领导由于对教师业绩有全面的了解,其评价有利于教师准确认识自己进步以否及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幼儿园同事由于与评价主体接触较多,其评价能帮助教师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而家长和幼儿是培训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其评价能反映出培训的成效,有利于对培训进行调整和改进。因此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评价应该以自评为主,兼顾培训者、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及学生的评价。
2、教师培训评价要伴随培训过程始终
在培训开始之前,要通过查阅教师档案、调查、访问、测评等形式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需求及现有水平进行评价。只有适合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需要的培训才是真正有用的培训,才是真正能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培训;只有了解了教师现有水平才能正确的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在培训中,要及时对教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面的提高情况进行及时的测量。要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论文、考试、考勤、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培训者要根据培训情况适时对培训内容、方法做出调整,并及时将评价情况反应给教师,以供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调整和反思,增强培训效果。
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通过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测评,并分析教师反思日记、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变化来评估教师将培训内容运用于实践的情况。真实、有效的评价有利于纠正培训中的偏颇,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监督受训教师变化发展的程度,所以幼儿教师培训评价是农村民办园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农村幼教的主力军是民办幼儿园,因此加强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直接关系到农村幼教质量的高低。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潘仲茗,沈芝莲主编.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马戎,龙山主编.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3]陶金玲.私营幼儿园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4] 张桃.运用课例研究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10,(2):59-62
[5]李涛.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J].学前教育研究,2006,(2):41-43
[6] 王雪芹.浅谈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2):72-73
【关键词】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美国研究者认为,“实现高质量的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的蓝图需要外部的政策、资金的保障,需要对教师素质和课程质量的监控,以及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而其中教师的培训是最核心的问题”。在职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发现,农村民办园几乎没有培训机会,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基本把农村民办园教师排除在外。大部分园长目光短浅,认为教师培训风险大,“训得越好,走的越快”,只用不训。幼儿园没有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只有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硬性指标时才送教师出去培训。少量的培训机会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民办园的保教质量。
一、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形式多是不顾教师不同专业发展层次的混培
农村民办园教师人员构成复杂,从学历上看有大专、中专、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和初中,从专业情况来看有幼教、普通教育、艺术、中文等。然而在教师培训时,往往不顾及教师学历层次和原有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把农村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把专业出身和非专业出身的农村民办园教师进行混培。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所限,一些教师在培训中往往只是得到了些“印象”,对培训内容并没有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培训内容简单的时候,满足不了专业程度高的教师的需求;培训内容难,专业程度低的教师又云里雾里,有限的培训机会白白浪费。
(二)培训内容与农村民办园实际脱节,难以运用
培训内容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或者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来确定,注重理论学习,没有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虽然接触到了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但并没有进一步内化成为日常教学行为。此外,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上是统一的,没有考虑农村民办园教师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并不是农村民办园教师所急需的,并且与他们所处的农村环境和现有教学条件相脱节,不能很好的引起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共鸣。调查发现,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是以让农村教师接受、学习城市教师先进的教学模式为理念。往往是观摩城市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参观城市幼儿园。然而城市幼儿园的公开课,从不考虑农村幼儿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有时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做法新奇、时髦,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符。
(三)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师幼比过大,大部分幼儿园一班一师,即要组织教学活动,又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教师忙得团团转、压力大。家中还有一大推琐事要兼顾,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加之工资又低,大部分教师都是得过且过,无心钻研业务。身处农村民办园,却对自己的“教学现场”没有研究的兴趣,参与教学、教研和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教师们总把培训当成是去听课、看活动,没有考虑这次培训我要获得什么?我有什么问题需要向培训者请教?因而培训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举办培训或教学观摩活动时,幼儿园派自己去,就去,教师们没有主动参与进来。在培训机会少、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农村民办园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使这仅有的培训机会进一步打了折扣。
(四)对培训效果缺乏评价
日本学者辰野千寿认为“教育评价是参照最初的教育目标对教育成果予以评价,把借此而获得的信息反馈给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从而调整指导方法和学习方法,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然而,调查中发现,所有对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方式凡乎都是只能“证明”教师参加过培训的“证书”,或采取签到的方式,就“有关部门以何种方式评价你所参加的培训?”一问的回答,100%的教师选择了“无”。没有采取能“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跟踪了解”的方式,也没有采取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自我评价”方式。评价形式单一,主要是书面考试和考勤;只进行了单向评价——培训者对受训者的评价,而没有受训者的反馈。导致评价效度低,不能真正达到激励教师后续学习、改进培训的作用。
二、促进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效果的建议
(一)根据农村民办园实际开展教师培训
1、送教下乡
袁隆平院士说过:“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像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里,就是打雷我们也要下地。”对农村民办园的培训同样如此,培训者不能照着书本、想当然的进行培训,必须深入到农村民办园去,了解这里的教师最需要什么、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组织学前教育专家、示范性幼儿园骨干教师、幼教管理人员等培训组织者具体进入农村民办园进行了解研究,送教下乡。和农村民办园教师共同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对教师们在保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解决的办法;针对农村民办园教师存在的问题和缺乏的知识举办讲座;指导观摩教学、交流经验。
2、根据农村民办园教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民办园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培训,培训要围绕农村民办园教师保教中所遇到的困难来展开。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要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以培训为骨干教师为目标;对专业能力弱的教师,要系统的进行幼教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的学习。培训中要注意把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进城与下乡相结合。在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学习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选派优秀的幼儿教师深入农村,送教上门。请示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到农村民办园听教师上课,通过评课、帮助教师修改活动方案、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工作中的困惑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结对帮扶,将各个农村民办园分别划到保教质量高的幼儿园名下,由这些幼儿园负责定期对农村民办园进行指导。 3、培训过程中要培养农村民办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培者的主观能动性。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缺乏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们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在培训之前,幼儿园应该先向教师收集教师们急需哪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关注的领域,并把教师们的需求以报告形式递交到教育主管部门。有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农村民办园教师的需要设计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在培训中,要帮助教师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使教师养成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寻求自主发展。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幼儿园是幼儿教师主要的专业发展阵地。农村民办园应积极开展园本培训。对新教师,采用师徒结对帮带的形式,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幼儿园工作;对优秀教师,鼓励他们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二)建立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评价体系
1、教师培训评价主体多样化
当前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的评价主体只是领导和培训者,主体单一,使教师培训陷于低效。美国学者派特提出要打破以往只有专家和领导可以进行评价的局面,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教师在培训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自评为评价的核心有利于其体验到自身价值,激发教师参与的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关注自身发展。而其他评价主体的参与有利于评价的客观、全面。作为专家的培训者的评价,有助于对教师进行理论的引领、做出专业的评价;幼儿园领导由于对教师业绩有全面的了解,其评价有利于教师准确认识自己进步以否及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幼儿园同事由于与评价主体接触较多,其评价能帮助教师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而家长和幼儿是培训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其评价能反映出培训的成效,有利于对培训进行调整和改进。因此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评价应该以自评为主,兼顾培训者、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及学生的评价。
2、教师培训评价要伴随培训过程始终
在培训开始之前,要通过查阅教师档案、调查、访问、测评等形式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需求及现有水平进行评价。只有适合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需要的培训才是真正有用的培训,才是真正能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培训;只有了解了教师现有水平才能正确的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在培训中,要及时对教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面的提高情况进行及时的测量。要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论文、考试、考勤、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培训者要根据培训情况适时对培训内容、方法做出调整,并及时将评价情况反应给教师,以供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调整和反思,增强培训效果。
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通过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测评,并分析教师反思日记、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变化来评估教师将培训内容运用于实践的情况。真实、有效的评价有利于纠正培训中的偏颇,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监督受训教师变化发展的程度,所以幼儿教师培训评价是农村民办园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农村幼教的主力军是民办幼儿园,因此加强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直接关系到农村幼教质量的高低。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潘仲茗,沈芝莲主编.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马戎,龙山主编.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3]陶金玲.私营幼儿园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4] 张桃.运用课例研究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10,(2):59-62
[5]李涛.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J].学前教育研究,2006,(2):41-43
[6] 王雪芹.浅谈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