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 固原出土的隋唐金银器
隋唐之际,突厥在漠西北兴起,并逐渐向南扩张,多次分兵南下灵、原二州,威胁隋唐王朝的安全和西北的稳定。为了解除这一威胁,隋文帝、唐高祖先后以原州为基地,在加强防务和关隘建设的同时,集中兵力从原州出击,经过多次较量,终于使其归附。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如铁勒、吐谷浑、党项、粟特、吐蕃等纷纷归附。根据史书记载,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唐太宗赴灵州,接见归降的铁勒诸部数千首领,被尊为“大可汗”。唐王朝由此也成为威震东西的大国,原州则成为西域各族和中、西亚各国贡使、商团、僧侣和朝团频繁来往的必经之地。
唐朝时,长安通往西域的驿道有两条,汇合点均在凉州。其中途经原州的路线,经依《元和郡县图志》等书整理,为出长安西北行,经那州(今陕西彬县)、泾州(今甘肃泾川)过陇山关,至原州,再向西北途径石门关(今宁夏固原须弥山附近),在会宁(今甘肃靖远)渡黄河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全程约一千多里。其中途经原州的部分,又称“萧关道”。王昌龄、岑参等人都有吟咏萧关道的诗篇。大和五年(831年),吐蕃维州副使请降,宰相牛僧儒云“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彼若来责曰,何事失信?养马蔚茹川,上平凉阪,万骑缀回中,怒气直辞,不三日至咸阳桥”。蔚茹川即今固原清水河,牛氏所说的吐蕃人的进军路线,正是唐朝前期“驿道”。陇山关是唐代六个上关之一,会宁关则有渡船五十余只,日渡千人,往来商旅可见一斑。唐时一些著名的诗人、赴任官员、求法高僧多由此路抵达西域。其中奔波于广东、西方之间的商团最多的是中亚粟特人。
粟特人是一个活跃和居住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商业民族,中国史籍把活动于中亚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索格底亚地区的粟特人称为“昭武九姓”,《魏书·西域传》卷一0二康国条记载:“其王本姓温,月氏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国,枝庶各为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子孙分王为政,建立九国,为康国、何国、米国、史国、曹国、石国、安国、火寻、戊国等九国,流寓中国的粟特人,均以国为姓,素以善于经商而称于世,利之所在,不远万里,通过丝绸之路来往于中亚与中国之间,进行国际商贸活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
1982年至1995年,在距离固原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地方先后发现隋唐墓葬九座,其中隋墓一座,其余均为唐墓。墓葬皆坐北朝南,每座墓葬之间的距离数百米不等,从东向西一字形排列,依次是史索岩墓、史铁棒墓、史诃耽墓、史道洛墓、史射勿墓、史道德墓等。根据出土的六座史姓墓葬墓志记载可知,是属于“昭武九姓”的唐代史氏家族墓地。墓葬中所出土的金银器,说明了隋唐时期固原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地位。
萨珊波斯银币(图14) 1987年宁夏固原南郊乡马庄村隋大业五年(609年)史射勿墓出土。直径2.7厘米,重3.3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币为圆形,正面饰一周联珠纹,币中央主图案及铭文模糊不清,不能完全辨认。背面中央为拜火教祭坛,坛上火焰左右有星月。祭坛两侧有祭司拱手相对而立,有铭文。
拜占庭金币仿制品(图15)1985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羊坊村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史索岩墓葬出土。直径2.4厘米,重7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币为圆形,单面打押,边缘被剪,上下各有一穿孔。正面为东罗马皇帝半身肖像。头戴盔,盔由联珠纹组成。身着铠甲,肩扛短矛,耳边有飘带,有铭文,大都难以辨识。为唐仿东罗马金币制品。
金覆面饰(图16)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仪风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由11件金质构件组成,因出土时,覆面上缀连的丝织物已朽,加之盗墓者的扰乱,覆面在头骨上的位置已经错位,但依据其各部位的功用能够复原。其中护额饰一件,上部形似一月牙,下部为一长条扁片,已残,上部圆形直径2厘米,长条扁片宽1.2厘米。护耳饰两件,一件残,由一不规则四边形连接一长条形扁片组成,上有锤突起的花纹图案。颚托一件,中部为一中间分开的长条形扁片,分开的孔略似口形,出土时套在死者下颚骨中间,两端各有一由三节铆接成的长条向后延伸。护眉饰两件,形似柳叶,中间微凸,两端各有小孔。铜鎏金护眼饰两件,一件残,形似眼睛,中间有圆孔,边缘起棱长3.7厘米。护鼻饰一件,形似鼻,中间起脊,平直,上部尖端和下部两侧各有一小穿孔。护嘴饰两件,形似飞燕,两尖端各有一小孔,长4.5厘米。所有饰件均有小孔,可能是用以饰件连接而用。
圆形金饰(图17)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仪凤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直径3厘米,厚0.3厘米,重2.6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x
圆形金箔捶揲而成,单面打押,边缘各饰一周花瓣、联珠纹,中部图案为一兽,短颈,垂首,张口露齿,背部弓起,长尾卷起贴于后背。后肢作蹲踞状,金饰边缘有四孔,中部图案四周有六孔。
兽面金饰(图18)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王涝坝村唐仪凤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长3.1厘米,宽2.8厘米。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金饰略呈三角状,单面打押制成,正面花纹微凸。顶部有对称两耳,中部有一穿孔,涡纹构成双眼,鼻为桃形,口部模糊不清,下额有一孔。
金带扣、方形金(图19)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仪凤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金带扣长4.6厘米,宽3.2厘米,厚0.5厘米。金长1.9厘米,宽2.2厘米。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均为金箔打押而成。带扣一端呈椭圆形,中部有一扣针,扣针可以活动,一端为长方形,边缘斜杀,背凹,上有三孔呈“品”字状。金略呈长方形,边缘四面斜杀,两侧有一穿孔。正面有一长方形镂孔,系腰部装饰物。
5. 固原出土的金元时期金银器
北宋后期,固原有一部分被金占领,金大定二十二年(1183年)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先隶属凤翔路,后归庆原路。
蒙元时期,固原地区从成吉思汗在六盘山设立行宫开始,这里逐渐成为蒙古汗国的军事重地,并恢复原州称谓。在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第二年,也就是至元九年(1272年)冬十月,封忙哥刺为安西王,以京兆为封地,驻兵六盘山,管理陕蜀之地和西域。至元十年(1273年),又封忙哥刺为秦王,一藩二印,两府并置,在西安的为安西,在六盘山的为开城,视为上都,号上路,开城王相府自此而立。
根据史料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已经注意到了六盘山在扼守南北、东西的咽喉要冲的地位,于至元九年(1272年),封三子忙哥刺为安西王,驻守开城,“至元九年十月封安西王,赐魑钮金印,以京兆路封地,驻于六盘山,置王相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这是开城设立王相府之开始。至元十年(1273年),册立皇太子,“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兽钮金印,其府在长安者曰安西,在六盘山者为开城,皆听为宫邸”。元朝的印钮等级十分严格,宗室、驸马等诸王唯视印钮为差别,兽钮金印为一等,螭钮金印为二等,可见,安西王在诸王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到了大德十年(1306年)八月,开城路发生地震,压死秦王妃等五千余人,王府毁于一旦。近几年来,在原遗址上不断有遗物被发现,出土的长颈银瓶和金碗,是研究元代安西王开城府邸的珍贵实物。
金元马鞍前桥金饰件(图20) 1992年宁夏固原杨郎乡方家堡出土。高5.3厘米,宽14.4厘米,厚1厘米,重45.3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两上角漫圆,下部呈齿形,中空。边有两椭圆形穿孔,用于固定在前桥上,中间有一钉孔。正中上边侧有一长方形穿孔,双面打押花纹,图案相同,均为折枝缠枝花托衬一簇花。其风格与金代金银器类似,其年代大约相同。
金元金碗(图21) 1978年宁夏固原彭堡乡撒门村征集。口径12.6厘米,底径9.1厘米,高4.5厘米,重270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碗为直口稍敞,上腹部略鼓,下部内敛,平底。碗口一侧焊接月牙状板耳,耳正中与腹部焊接环状把手。沿下饰忍冬卷草纹一周,板耳外侧饰忍冬草纹,器底有一团状牡丹花纹。
元代银瓶(图22) 宁夏固原开城乡安西王府遗址出土。高16.8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5.5厘米。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瓶盘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有花瓣纹一周。圈足底部阴刻“王都统电造”字样。盘口、圈足均有焊接痕。
(全文完)
(责编:雨岚)
隋唐之际,突厥在漠西北兴起,并逐渐向南扩张,多次分兵南下灵、原二州,威胁隋唐王朝的安全和西北的稳定。为了解除这一威胁,隋文帝、唐高祖先后以原州为基地,在加强防务和关隘建设的同时,集中兵力从原州出击,经过多次较量,终于使其归附。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如铁勒、吐谷浑、党项、粟特、吐蕃等纷纷归附。根据史书记载,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唐太宗赴灵州,接见归降的铁勒诸部数千首领,被尊为“大可汗”。唐王朝由此也成为威震东西的大国,原州则成为西域各族和中、西亚各国贡使、商团、僧侣和朝团频繁来往的必经之地。
唐朝时,长安通往西域的驿道有两条,汇合点均在凉州。其中途经原州的路线,经依《元和郡县图志》等书整理,为出长安西北行,经那州(今陕西彬县)、泾州(今甘肃泾川)过陇山关,至原州,再向西北途径石门关(今宁夏固原须弥山附近),在会宁(今甘肃靖远)渡黄河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全程约一千多里。其中途经原州的部分,又称“萧关道”。王昌龄、岑参等人都有吟咏萧关道的诗篇。大和五年(831年),吐蕃维州副使请降,宰相牛僧儒云“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彼若来责曰,何事失信?养马蔚茹川,上平凉阪,万骑缀回中,怒气直辞,不三日至咸阳桥”。蔚茹川即今固原清水河,牛氏所说的吐蕃人的进军路线,正是唐朝前期“驿道”。陇山关是唐代六个上关之一,会宁关则有渡船五十余只,日渡千人,往来商旅可见一斑。唐时一些著名的诗人、赴任官员、求法高僧多由此路抵达西域。其中奔波于广东、西方之间的商团最多的是中亚粟特人。
粟特人是一个活跃和居住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商业民族,中国史籍把活动于中亚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索格底亚地区的粟特人称为“昭武九姓”,《魏书·西域传》卷一0二康国条记载:“其王本姓温,月氏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国,枝庶各为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子孙分王为政,建立九国,为康国、何国、米国、史国、曹国、石国、安国、火寻、戊国等九国,流寓中国的粟特人,均以国为姓,素以善于经商而称于世,利之所在,不远万里,通过丝绸之路来往于中亚与中国之间,进行国际商贸活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
1982年至1995年,在距离固原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地方先后发现隋唐墓葬九座,其中隋墓一座,其余均为唐墓。墓葬皆坐北朝南,每座墓葬之间的距离数百米不等,从东向西一字形排列,依次是史索岩墓、史铁棒墓、史诃耽墓、史道洛墓、史射勿墓、史道德墓等。根据出土的六座史姓墓葬墓志记载可知,是属于“昭武九姓”的唐代史氏家族墓地。墓葬中所出土的金银器,说明了隋唐时期固原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地位。
萨珊波斯银币(图14) 1987年宁夏固原南郊乡马庄村隋大业五年(609年)史射勿墓出土。直径2.7厘米,重3.3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币为圆形,正面饰一周联珠纹,币中央主图案及铭文模糊不清,不能完全辨认。背面中央为拜火教祭坛,坛上火焰左右有星月。祭坛两侧有祭司拱手相对而立,有铭文。
拜占庭金币仿制品(图15)1985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羊坊村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史索岩墓葬出土。直径2.4厘米,重7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币为圆形,单面打押,边缘被剪,上下各有一穿孔。正面为东罗马皇帝半身肖像。头戴盔,盔由联珠纹组成。身着铠甲,肩扛短矛,耳边有飘带,有铭文,大都难以辨识。为唐仿东罗马金币制品。
金覆面饰(图16)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仪风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由11件金质构件组成,因出土时,覆面上缀连的丝织物已朽,加之盗墓者的扰乱,覆面在头骨上的位置已经错位,但依据其各部位的功用能够复原。其中护额饰一件,上部形似一月牙,下部为一长条扁片,已残,上部圆形直径2厘米,长条扁片宽1.2厘米。护耳饰两件,一件残,由一不规则四边形连接一长条形扁片组成,上有锤突起的花纹图案。颚托一件,中部为一中间分开的长条形扁片,分开的孔略似口形,出土时套在死者下颚骨中间,两端各有一由三节铆接成的长条向后延伸。护眉饰两件,形似柳叶,中间微凸,两端各有小孔。铜鎏金护眼饰两件,一件残,形似眼睛,中间有圆孔,边缘起棱长3.7厘米。护鼻饰一件,形似鼻,中间起脊,平直,上部尖端和下部两侧各有一小穿孔。护嘴饰两件,形似飞燕,两尖端各有一小孔,长4.5厘米。所有饰件均有小孔,可能是用以饰件连接而用。
圆形金饰(图17)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仪凤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直径3厘米,厚0.3厘米,重2.6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x
圆形金箔捶揲而成,单面打押,边缘各饰一周花瓣、联珠纹,中部图案为一兽,短颈,垂首,张口露齿,背部弓起,长尾卷起贴于后背。后肢作蹲踞状,金饰边缘有四孔,中部图案四周有六孔。
兽面金饰(图18)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王涝坝村唐仪凤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长3.1厘米,宽2.8厘米。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金饰略呈三角状,单面打押制成,正面花纹微凸。顶部有对称两耳,中部有一穿孔,涡纹构成双眼,鼻为桃形,口部模糊不清,下额有一孔。
金带扣、方形金(图19)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仪凤三年(678年)史道德墓葬出土。金带扣长4.6厘米,宽3.2厘米,厚0.5厘米。金长1.9厘米,宽2.2厘米。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均为金箔打押而成。带扣一端呈椭圆形,中部有一扣针,扣针可以活动,一端为长方形,边缘斜杀,背凹,上有三孔呈“品”字状。金略呈长方形,边缘四面斜杀,两侧有一穿孔。正面有一长方形镂孔,系腰部装饰物。
5. 固原出土的金元时期金银器
北宋后期,固原有一部分被金占领,金大定二十二年(1183年)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先隶属凤翔路,后归庆原路。
蒙元时期,固原地区从成吉思汗在六盘山设立行宫开始,这里逐渐成为蒙古汗国的军事重地,并恢复原州称谓。在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第二年,也就是至元九年(1272年)冬十月,封忙哥刺为安西王,以京兆为封地,驻兵六盘山,管理陕蜀之地和西域。至元十年(1273年),又封忙哥刺为秦王,一藩二印,两府并置,在西安的为安西,在六盘山的为开城,视为上都,号上路,开城王相府自此而立。
根据史料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已经注意到了六盘山在扼守南北、东西的咽喉要冲的地位,于至元九年(1272年),封三子忙哥刺为安西王,驻守开城,“至元九年十月封安西王,赐魑钮金印,以京兆路封地,驻于六盘山,置王相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这是开城设立王相府之开始。至元十年(1273年),册立皇太子,“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兽钮金印,其府在长安者曰安西,在六盘山者为开城,皆听为宫邸”。元朝的印钮等级十分严格,宗室、驸马等诸王唯视印钮为差别,兽钮金印为一等,螭钮金印为二等,可见,安西王在诸王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到了大德十年(1306年)八月,开城路发生地震,压死秦王妃等五千余人,王府毁于一旦。近几年来,在原遗址上不断有遗物被发现,出土的长颈银瓶和金碗,是研究元代安西王开城府邸的珍贵实物。
金元马鞍前桥金饰件(图20) 1992年宁夏固原杨郎乡方家堡出土。高5.3厘米,宽14.4厘米,厚1厘米,重45.3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两上角漫圆,下部呈齿形,中空。边有两椭圆形穿孔,用于固定在前桥上,中间有一钉孔。正中上边侧有一长方形穿孔,双面打押花纹,图案相同,均为折枝缠枝花托衬一簇花。其风格与金代金银器类似,其年代大约相同。
金元金碗(图21) 1978年宁夏固原彭堡乡撒门村征集。口径12.6厘米,底径9.1厘米,高4.5厘米,重270克。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碗为直口稍敞,上腹部略鼓,下部内敛,平底。碗口一侧焊接月牙状板耳,耳正中与腹部焊接环状把手。沿下饰忍冬卷草纹一周,板耳外侧饰忍冬草纹,器底有一团状牡丹花纹。
元代银瓶(图22) 宁夏固原开城乡安西王府遗址出土。高16.8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5.5厘米。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瓶盘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有花瓣纹一周。圈足底部阴刻“王都统电造”字样。盘口、圈足均有焊接痕。
(全文完)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