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个性化地活好吗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这个话题其实是不好言说的,因为个性化这东西,很难一语概之。倒是这三位的感受,能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什么是个性化,什么是活得好,看一看,再结合自己的生活想一想,答案可能就扪心自知了。
  大师级的跑堂
  刘先生 46岁
  公务员
  【诉说】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一个老人。1999年4月,我到北京出差,接待我的是位大姐。办完公事,已是傍晚,她要请我吃饭,还眉飞色舞地说:“涮羊肉怎么样?我带你去全北京独一无二的好地方。”
  坐进她的桑塔纳轿车,我想了一路。全北京独一无二的涮羊肉,非那几个知名老店莫属了。但看看车窗外的景象,不见宽街阔道,不见亭台楼宇,而是一条条绿意盎然的小胡同。大品牌店能设在这里?好酒真的不怕巷子深吗?
  桑塔纳左拐右拐,终于在一个低矮的铺面前停下。我下车一看,哪是什么品牌大店,而是一个装修得有几分特色的铺子。推门进来,里面虽不人声鼎沸,但桌桌有客,人们吃得面色红润、口吐肉香,却十分安静,我一下就喜欢上了。
  大姐带我找个位置坐下,问小伙计:“马师傅在吗?”小伙计指了指右前方,说:“您看,他在那边招呼客人呢。”大姐欠起身看了看,说:“一会儿请他过来啊,我的这位朋友从东北来,让他见识见识。”
  “好嘞!”小伙计一声吆喝,风一样地飘走了。不一会儿,风又起,把一个白发爷爷笑盈盈地吹到我们面前。这爷爷头发白得如丝如缎,身板直得像棵小树。圆口黑布鞋,亚麻中式长衫,手握一块磨得发亮的怀表,看看它,再揣进左胸口处的兜子里。大姐说,这就是马师傅,一个干了60年的老跑堂。
  马师傅是回族,老北京人。解放前,一直在火锅店里做跑堂。解放后,成为某副食品公司的职工,在公私合营的饭店里做跑堂,只是当时不兴这么叫了,通用的称呼是服务员。改革开放后,他所在的饭店几番折腾,最后成为一个张姓同事的私有财产,张同志变成了张老板。张老板知道马师傅的价值,三顾茅庐,把退休赋闲在家的老人家请进来,在自家饭店里继续做跑堂。
  不过,此跑堂可不是拼体力的跑堂,它拼的是俏活,软实力。看看马师傅的穿衣打扮、举手投足,品品他收杯摆碟的功夫和风度,再回想一下他那慈祥却不显老的笑容,轻盈而不轻浮的步履,这哪是在侍候人,分明是在进行一次大师级的表演,表演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热度,粗活因此而变得精致,体力劳动也因此而充满智慧。总之吧,在这个绝对谈不上高档的火锅店里,马师傅的出现,让这里瞬间变得高档、高贵起来。
  大姐是这里的常客,说这家店虽然质量不错,但在京城,无论地段还是名声,还有经营的品种和特色,都无过人之处。可就是因为有了这个马师傅,渐渐地,成了这一条街的招牌,顾客以回头客、老客居多,说挤破门那是吹牛了,但用络绎不绝来形容,绝对准确。
  我用耳听、用眼看,马师傅已经75岁了,但给人的印象也就60出头吧。真是个大师级的跑堂啊,为你摆台,为你端茶倒水,为你提供一个跑堂该有的所有服务,你不觉其老,不觉其卑,反觉在这老爷子身上,透着独具一格的高档。
  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在一家平民消费的饭店里,有一位终身热爱跑堂工作的大师,在为你端茶倒水,这成了那些回头客、老客们个性生活、品味生活的一个标志、一个细节和一个仪式。你们说,能够给人这样感受的人,能不是个“个性化活好”的人吗?我们这些庸常人士,想在社会之中、体制之内活出自己的风格,是很傻很天真的。我们只能在吃喝玩乐的消费层面,为自己多一些体会、多一些色彩,仅此而已。马师傅若健在的话,现在将是90之人了。但愿他依旧在个性化地活着,这个跑堂不可复制,个性得无以复加,我辈只能望之兴叹了。
  这个医生有点癫
  廖女士 38岁 医生
  【诉说】我在急诊科当医生,很累,这里又是医患冲突最集中、最直接的地方,所以,工作对每个人来说,累之外又多了几分恐。这样的身心状态,让我们活得都不轻松,但小于大夫除外。
  小于子今年都39岁了,但大家还爱沿用几年前对她的称呼。她是医科大学的博士生,业务上没说的,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但她是个直性子,还不是一般的直,可以用超直、癫来形容,这在以严谨、稳妥为职业原则的医生队伍中,就显得相当有个性了。举个例子吧,一次,有位患者自诉胸闷,小于子怀疑是冠心病,做完心电图后,她让患者第二天去门诊看心内科,不用挂专家号,普通号就行。正说着,另一个患者冲进来,嚷嚷小于子说得太细,占用了太多时间。小于子啪地放下笔,一边冲这位患者招手,一边大声说:“行,你过来吧,我绝不多说一句。”
  再举个例子。一次值夜班,护士问小于子,一位服用安定中毒的患者能否只保留一条血管通路,小于子说可以。家属一听,跳到她跟前喊道:“你确信吗?还是请你领导来决定吧!”她淡定地说:“找谁都一样,我确信。”护士们给她使眼色,示意别把话说得这么满。她把眼睛一立,补充道:“我负责。”结果,她遭到了投诉,按规定扣了200元钱。她当众从自己的钱包里抽出一张纸币,对领导说:“凑个二百五吧,符合你们的判断力。”
  还有一例,一位患者血小板减少,用遍各种疗法都无效,慕名来到我们医院的急诊科。血液科先会了诊,准备用一种注射液。药房觉得量大,不敢发药。小于子一听,颠颠地跑过去,说由她来担保,这才领回了药。可到静脉注射时,患者又犹豫了,要求减半。小于子说:“这是专科大夫的会诊意见,你要么用,要么不用。什么减一半量,你当是买猪蹄啊,一只四斤,你只要两斤。”
  现在当医生的,都知道说话要留余地,稍有不当,就可能麻烦上身。但小于子她,怎么说呢,对工作认真吧,好像她做事又相当任性;说对工作不负责吧,她把活又做得那么好。说她直,说话不中听吧,她又是大家的开心果,正能量的传递者。还得举例说明,她上岗已经十年了,但还没评上副主任医师,理由是没有SCI论文,这是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索引的期刊上发论文。一说到这,小于子就撇嘴说:“一个临床医生去写那种论文,根本不具备条件,只能造假,我做不来。我能做的就是看片子,看病历,趴在大便和浓痰前找异常东西。但这很好玩,比趴在电脑前抄别人的论文好玩多了。所以说,职称这东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不办了。”   2011年10月,小于子开通了微博,她说要用相声的笔调,来讲述医院里的那些事。“科里开科研会,负责人提出几十个项目题,大家逐一认领。场上氛围融洽和谐,你推我让,谦虚客气,个别谁都不待见的题,直接给了没来开会的同志。坐我边上的帅哥说:真像分赃。我笑答:还有栽赃呢,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
  “感冒,见光流泪、鼻塞、流涕,所到之处皆流水。进来一患者,手拿外院CT片,我起身,打开灯箱,插上片子,抬眼望,强光下顿时红了眼眶,泪流满面。患者大惊,颤声说:大夫,我,我,我莫不是得了绝症。”
  诸如此类的话,140字的限定,小于子讲得风趣传神,很快就获得了网友的力捧,有位网友还夸张地说:“请大家严重注意了,一种严重的网瘾新病种爆发了,目前染病人数已达60多万!”意外之意是,小于子的粉丝已有60万之多了。
  火到这份上,现实的杂音就出来了,医生做网络红人合适吗?上班时间怎么发微博?有几十万追随者,一定很得意吧?对此,小于子的回复是,有什么得意的,每人给我一块钱,那才得意;上班时间再忙也得上厕所吧,我蹲坑拉屎时发啊!至于医生合不合适发微博,她说:“天天都有生离死别,既然未来如此不确定,那就发吧,为吗不活得嗨一点呢?”
  做医生,敢叫嚷绝不为升职而写无用论文,敢在微博上嬉笑怒骂医院的形形色色,敢直面领导同事网友的鲜花和板砖,你们说这个医生个不个性,活得又好不好呢?
  小镇里的优质生活
  辛女士 32岁
  教师
  【诉说】大学毕业后,我没像同学们那样留在大城市,而是跟着老公,那时还是男友,回到了他的老家,一个叫高淳县沧溪镇的地方。最初那几年,我和所有亲友的想法差不多,我和老公都是对生活没野心的人,都是安于过平庸日子的人。但近几年来,看看那些在大城市里的同学,看看他们一个个的苦逼样子,我突然觉得,自己活得很不平庸,甚至可以用个性化来形容了。
  老公家的老房子在镇中心的一条老街上,这街老的,1000岁了,它出生在宋朝。老街不长,千百来米,青石板路早被来往乡民的脚掌、草鞋,磨得油光滑亮。两旁店铺也有年纪,明清时期建的,清一色木质结构,油漆都掉了,裸露着灰色的木头。每天中午前后,这里都热闹一阵,但一到傍晚,突然就静下来。这时,我和老公正好下班,携手到里面走一圈,那种穿越感,比横店之流假模假样的强烈多了,也真实多了。
  三月初六是个农历节日,乡民们每年都要在这天集会。商贩们提前几天就来了,占地方搭帐篷,货摊一个挨着一个,延伸到街外,不浪费一丁点地皮。东头卖杂货衣服,西头卖木器、竹器和大件物什,再往外开阔点,有马戏团、套圈等娱乐活动,戏班子是一定要请的,戏台就在街中心的三元殿上。
  这个季节油菜花开了,柳条也冒出了芽,我和老公后来还有儿子,都早早起床,在人潮来临前,到街头喝上一碗葱油豆花,再赶着去排队,称一斤软香糕。这种糕是这天的招牌食品,只此一家做,只卖三天。很快,人潮就来了,赶集便正式开始。
  到了中午,几声震耳的炮响,人潮向三元殿涌去,戏要开场了。上年纪的爱听锡剧、越剧和黄梅戏,一层一层围的全是老人家。小孩子爬上三元殿中间的那棵大树,说这树,年纪也不小了,清朝年间栽的,据说树洞都空了,但外表还那么枝繁叶茂。再往街外走,就是大片的油菜花了。黄得让人心醉,总有几对胆子大的小情侣,躲开喧闹藏到里面,传出一些香香艳艳的故事。
  我之所以这么细地讲这个,其实是在讲人生的一种仪式。网络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全球一体化,大家无论在大城还是小市,活得都差不多,穿的用的都是那几个牌子,市容市貌也都差不多。靠什么支撑你个性化的生活?我觉得就是仪式。大城市里也在搞各种仿古的活动,但哪里也搞不过我们这里。这里的仪式是那么的自然、真切,一街一木、一招一式都是百年延续下来的,绝对原汁原味。想一想吧,当我们不得不居于节奏超快、拥挤不堪的都市,在喧哗中,在PM2.5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时,我在小镇里的日子,是不是个性十足了?千年古街是我的邻居,原味仪式是我的节日,油菜花润养我的眼睛,湿润干净的空气呵护我的心肺。我的心情能不好吗?心情一好,生活肯定就好。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啊?
  责编 / 陈洁雅
  [email protected]
  【被采访者言论不代表本刊主持人观点】
其他文献
亲儿和继子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去,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陷入三角养老的窘境。儿女难以兼顾双方父母,其中大多数家庭的老人将不得不面对空巢的现实。我们更关心的是,养老,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准备好了吗?  “根本不够。”这是沈阳市某养老院院长张琳(化名)的答案,她指的是沈阳市2015年每千名老人有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  这个答案并非没有根据。根据《辽宁省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期刊
一个朋友辞职后在寻找新工作,平时不修边幅的他处处碰壁,于是忿忿地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只会看我外表,难道不知道应该多了解我的能力和品质吗?”  朋友的抱怨也对也不对。人们为什么在意外表?有人认为,这是人们主观上对美的追求。而从经济视角看,这是社会关系中“发信号”的需要。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天,乔治·华盛顿将军穿着没过膝盖的大衣,独自走出指挥部,去外面了解士兵们布阵的情况。一路走来,由于衣服普通
期刊
利他劳动  三地家庭即指双方父母在两地、小夫妻在第三地的家庭。伴随信息时代的人员流动趋势,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和农民工群体中,这类家庭越来越多,他们面临着三角养老。伴随独生子女一代人进入老年时代,这种现象已经不再是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三角养老正面对着如下困境:一是父母投奔子女的尴尬。退休的父母一旦投奔子女,要面对社会保险关系能否转移,以及异地支付养老金和报销医疗费用等问题,而农村父母可能没有
期刊
丑小鸭进省城  在这个讲究眼缘和拼爹的年月,我一点优势都没有。生长在三线城市的普通市民之家,长的又不好看,从小就被人“丑小鸭”、“丑小鸭”地叫着,时时受忽视,刻刻抬不起头。为了争得一份关注,其实是为了争得活下去的那一点点尊严,我要比那些同龄的美女和权贵之后,付出多得多的努力。渐渐地,我练就出察言观色、伶牙俐齿、巧舌如簧的本事。  高考成绩不理想,我放弃花钱念三批本的机会,在表姐开的化妆品店做了营业
期刊
爆料人:张勇  年龄: 23岁  职业: 售货员  地点: 黑龙江省  你们卖狗吗  我虽然只有中专毕业,但多少还懂得一点法律。前一阵找的一个工作,就差点让我卷进一起犯法的事。明明是一家户外用品店,竟然私下里售卖仿真枪。  您可别以为仿真枪是玩具,那些枪的威力,不比真枪差多少。  我所在城市有一条艳阳街,街两边开的都是户外用品店。以前我也逛过几次,没什么大兴趣,更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后来中专毕业时,
期刊
麻将打出婚外情  “你走了就不要再回来!”  “这个家我再也不想回了!”  每当邻居们听到这样的争吵,就知道准是住在四楼的秦老师和老黄又在吵架了,结果不外乎老黄摔门而出,秦老师在家独自垂泪。  一说起秦老师和老黄这对夫妻,邻居们就唏嘘不已。两人相识在1960年代,当时一个是厂建中学的老师,一个是车间里的青年徒工,在当时也称得上是模范夫妻。可是因为两人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婚姻生活逐渐蒙上了阴影。  为
期刊
□来电实录:  迷惑的百合 25岁  去年11月,我认识了比我大18岁的已婚的他,一个成功的商人。我不想当小三,可他的谈吐、见识没有女人可以抵挡。起初我压抑自己的感觉,直到有一天,我被老板骂了,喝了点酒,拨通了他的电话,他开车把我送回了家。我说了自己独自在这个城市打拼的辛苦,他耐心地听。我有点期盼那夜会发生什么,又有点害怕。出乎意料的是,他只是抱着我和衣而卧。我问他为什么不碰我,他说希望和我好好相
期刊
那时迷茫  和许多华人高中留学生一样,我在父母与亲友的努力下来到了美国。出发前,美国在我心中的印象只是高楼大厦、汽车洋房,还有《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那句“是地狱,还是天堂”。我真想象不出真实的美国什么样,是地狱,还是天堂?  这种心情持续到登上飞机。刚在北京机场经历了离别,我的头痛得厉害,根本没有心情去思考什么美国不美国,我只想着“老爸老妈,没有你们的日子我该怎么过?”  飞机到达了洛杉矶机场。下了
期刊
在某大国企的一个分公司,数量众多的年轻职工大多是80、85后,他们大学毕业,是未来高级技能人才的后备军。可对于劳模,他们有自己的眼睛——  青工眼之不屑一顾  王冶 26岁 2007年入厂 中级技工:  现在评选的劳模,大多数人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不是顶尖的,真正靠实力当上的,我才佩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劳模那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现在那些劳模,至少在我所在的车间,那几个劳模我都不屑。  当然
期刊
5部门9标准  你知道吗,从水源地到家里水龙头,你每天喝的水,至少有5个政府部门、9部标准和规范对水质作出了规定。但是,你确定家里的水一定安全吗?实际上,水污染的危害早已超出了如今才被广为关注的空气污染。  75%和50%  调查显示,全国75%的湖泊水和50%的地下水已遭受污染,20%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不达标,2.98亿农村居民饮用水不安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太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