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值得一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拥有无限想象的创作空间,它集文字、资料、图案、动画、视频、声音、特效于一体,再经由电脑表现出来,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无疑是历史教学手段的一次质的飞跃。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兴趣;效率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人文性与趣味性。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则是基于口语、黑板、粉笔等媒体为基础的,带有浓厚的“应试教育” 的色彩。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还能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感受历史,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能激活历史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把新课标所倡导的“双主”教学方针落到实处。本文我就平时自己教学的一些做法,谈谈多媒体对激活历史的几点认识。
1. 激情导入新课,点燃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愈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注重于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真挚热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但是,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很多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仅靠语言描绘和形体动作是难以全面展现的,因此,多数中学生对历史课的评价就是枯燥无味,让人昏昏欲睡。老师也产生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器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 视觉、听觉并用,突破重点、难点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是重点突出,对难点要巧妙突破。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并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电教媒体来配合教学,并以此为默契,引导学生自觉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美国的霸权政策》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冷战”政策的概念及表现。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冷战”这一连成人都感到陌生的概念,我巧妙使用电教媒体演示了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两组录像,引导学生思维:在武器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思维中互相启发和沟通这一难题,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找出二者区别的关键点,从而真正认识到冷战的含义。至于冷战的表现,采取总分总的办法,出示幻灯片《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同时边演边讲,声情并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从而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突破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美国侵朝”是“美国的霸权政策”中的重点之一,文中内容少,故事情节不多,那么怎样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呢?播放影视《朝鲜战争》片段,配以幻灯《朝鲜战争形势图》,让其声色交融,图文并茂,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以其动态性、故事性、形象性、直观性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既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对美国侵略行径愤慨,认识到侵朝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在亚洲的具体体现,是当代战争的根源。有些内容属于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但却比较抽象,晦涩难懂。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是教师说教枯燥,学生理解乏力,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则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化难为易,轻松掌握。
3. 巧用多媒体,梳理知识体系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往往章节内容时间跨度大,涵盖内容头绪多,如何在小结时把琐碎的知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散乱的问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呢?在讲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最后一个框题“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这个问题时,利用录像播放从1937~1945这八年的抗战历程,让学生重新去回顾在这八年时间里为抗战所作的一切努力:中共的浴血奋战;国民党的正面抵抗;人民的大力支持;世界反法西斯组织的合作……把遥远的历史碎片,经历的点点滴滴浓缩在了瞬间。通过剪辑的八年抗战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的图片组合,使学生对抗战有一个整体的回顾和认识过程,把贯穿八年的历史碎片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学生自主发言,整体总结作了铺垫。然后再根据学生精彩的自主发言用大屏幕总结设计出抗战胜利的因素:人文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国际环境因素,肯定学生的发言,给学生以成功感。多媒体设计解决了知识的分散化,使纵横的知识条理化、清晰化,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拉近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4. 拉近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课程,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优良品格及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等。历史王国向我们展示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明,还树立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诸葛亮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们的道德品质是何等的高尚;从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到敢于坚持真理,不畏火刑的布鲁诺,他们的执着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如何让学生们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放映一些电影剪辑,让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激发了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的利用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学校已构建校园局域网,组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盛行,一场教学手段上的革新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正在展开。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尝试着把创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自身,融入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乐观向上,实现最优化的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兴趣;效率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人文性与趣味性。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则是基于口语、黑板、粉笔等媒体为基础的,带有浓厚的“应试教育” 的色彩。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还能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感受历史,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能激活历史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把新课标所倡导的“双主”教学方针落到实处。本文我就平时自己教学的一些做法,谈谈多媒体对激活历史的几点认识。
1. 激情导入新课,点燃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愈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注重于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真挚热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但是,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很多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仅靠语言描绘和形体动作是难以全面展现的,因此,多数中学生对历史课的评价就是枯燥无味,让人昏昏欲睡。老师也产生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器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 视觉、听觉并用,突破重点、难点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是重点突出,对难点要巧妙突破。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并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电教媒体来配合教学,并以此为默契,引导学生自觉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美国的霸权政策》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冷战”政策的概念及表现。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冷战”这一连成人都感到陌生的概念,我巧妙使用电教媒体演示了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两组录像,引导学生思维:在武器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思维中互相启发和沟通这一难题,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找出二者区别的关键点,从而真正认识到冷战的含义。至于冷战的表现,采取总分总的办法,出示幻灯片《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同时边演边讲,声情并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从而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突破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美国侵朝”是“美国的霸权政策”中的重点之一,文中内容少,故事情节不多,那么怎样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呢?播放影视《朝鲜战争》片段,配以幻灯《朝鲜战争形势图》,让其声色交融,图文并茂,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以其动态性、故事性、形象性、直观性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既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对美国侵略行径愤慨,认识到侵朝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在亚洲的具体体现,是当代战争的根源。有些内容属于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但却比较抽象,晦涩难懂。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是教师说教枯燥,学生理解乏力,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则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化难为易,轻松掌握。
3. 巧用多媒体,梳理知识体系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往往章节内容时间跨度大,涵盖内容头绪多,如何在小结时把琐碎的知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散乱的问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呢?在讲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最后一个框题“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这个问题时,利用录像播放从1937~1945这八年的抗战历程,让学生重新去回顾在这八年时间里为抗战所作的一切努力:中共的浴血奋战;国民党的正面抵抗;人民的大力支持;世界反法西斯组织的合作……把遥远的历史碎片,经历的点点滴滴浓缩在了瞬间。通过剪辑的八年抗战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的图片组合,使学生对抗战有一个整体的回顾和认识过程,把贯穿八年的历史碎片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学生自主发言,整体总结作了铺垫。然后再根据学生精彩的自主发言用大屏幕总结设计出抗战胜利的因素:人文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国际环境因素,肯定学生的发言,给学生以成功感。多媒体设计解决了知识的分散化,使纵横的知识条理化、清晰化,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拉近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4. 拉近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课程,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优良品格及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等。历史王国向我们展示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明,还树立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诸葛亮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们的道德品质是何等的高尚;从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到敢于坚持真理,不畏火刑的布鲁诺,他们的执着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如何让学生们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放映一些电影剪辑,让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激发了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的利用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学校已构建校园局域网,组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盛行,一场教学手段上的革新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正在展开。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尝试着把创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自身,融入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乐观向上,实现最优化的历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