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广西壮锦的开发式保护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本文以广西壮锦为例,通过分析广西壮锦的保护工作概况,并结合壮锦产业宏观环境分析,针对其开发式保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壮锦;开发式保护
  一、壮锦的发展历史及其开发价值
  作为壮族民族文化符号的壮锦,与蜀锦、云锦、宋锦齐名中国古代四大名锦。壮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班固在《后汉书.南蛮记》记载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汉代便能织出五彩斑斓的“斑步”,据此可推广西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出现至少不晚于汉代。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随着中原汉民族织锦技艺和桑蚕养殖技术向西南地区的传播,广西少数民族织锦技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到宋元时期,广西织锦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现如今的壮锦。在明清时期,壮锦进入繁荣时期,不仅成为普通百姓婚嫁丧喜不可或缺的厚礼,还凭其优良品质和艳丽图案成为皇室进贡品,达官贵人莫不购之。而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洋布”、“纺纱”充斥市场,壮锦大大锐减。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大力扶持民间手工艺,壮锦产业得以重振发展。广西忻城、宾阳、靖西等地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了壮锦手工合作社、壮锦厂等,壮锦由分散的家庭生产向集中的工厂生产转变。80年代,在政府的扶持下,壮锦产业出现了短暂的辉煌。在9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壮锦产业也逐渐没落、衰败。
  传统壮锦手工业,如同千千万万传统手工业一样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利润少、并且其原有的实用价值和图案花色已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但有几样东西是现代工业无法取而代之。第一,是与人类智慧凝结成的织锦技艺;二是沉淀千年的民族文化;三是创造者的情感表达。可见,壮锦的内在价值远远大于原有的实用价值。2006,壮锦织锦技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其价值得到认同。壮锦的复兴,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复兴,更是对其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对其艺术价值的再开发。
  二、壮锦织锦技艺的保护工作及开发概况
  壮锦织锦技艺至今能完好保存并传承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扶持和引导。2005年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广西政府制定并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6年在政府的组织下,壮锦织锦技艺成功申请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的价值得到认可,其保护地位也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广西政府组织壮锦生产机构、专家学者及民间艺人对壮锦进行抢救性保护,对壮锦资料进行普查,把原来通过口头传授的壮锦织锦技艺以文字、图片形式记录下来整理成文档,纳入相应数据库。为提高壮锦知名度,塑造壮锦形象,广西政府在首届东盟会上让壮锦以特殊身份亮相,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的关注,当天便招揽到大量海内外订单,使得壮锦一时名声大噪。除此之外,政府还多次组织壮锦生产机构及优秀壮锦传承人参加国内各大展览会、民间手工艺品交流会,为壮锦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如今,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已成为最大的壮锦生产基地,并拥有多项研发成果与技术专利。在人才保护上,广西政府授予对壮锦发展与传承起重要作用的民间艺人蒙君如“壮锦传承人”的称号,为原宾阳壮锦厂厂长谭湘光女士申请获得“中国织锦工艺大师”称号,并协助其开办壮锦织锦技艺培训班。
  政府对壮锦织锦技艺进行档案式保护,对重要贡献的传承人也给予荣誉称号的奖励,确是留住了壮锦织锦技艺,为后人提供学习资料,但是在织锦技艺人才储备上却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导致如今壮锦织锦技艺后继乏人,令人堪忧。
  三、壮锦产业发展现状
  除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身份不谈,壮锦织锦技艺仍可以看做是一项创造价值生产活动。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除开政府政策支持及宣传活动、资金投入,壮锦产业自身的发展仍是面临着困难与挑战的。以下是当今壮锦产业发展现状的几点表现。
  (一)生产点大幅缩减,产业全面优化升级
  上世纪壮锦的生产主要分布于广西红水河流域与左右江流域的河池、宾阳、忻城、德保、靖西、大新、那坡等等地区,其中忻城、宾阳、靖西是壮锦的主要生产基地。然而自90年代以来,因市场需求减少、利润低等原因,壮锦产业大幅缩减。位于壮锦发源地的忻城壮锦厂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停产关门,前几年发展得最好的宾阳县壮锦厂于去年下旬也宣布停产,何时重操织机仍是未知,全县如今仍在产的仅有谭湘光大师开的小作坊。于2011年被任命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示范基地”的靖西壮锦厂如今仍勉强运作。而广西工艺美术研究因为有政府的资金投入得以引进先进设备和优秀科研人员,得以成为最大的壮锦生产基地。
  市场化决定了企业优胜劣汰的规则,即使产品具有特殊意义,但一旦投入市场运作,就必须接受市场竞争的残酷考验。全面优化升级产业是应对市场、社会环境变化的最好对策。作为“幸存”下来的靖西壮锦厂和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也在积极筹划产业升级优化,较过去的传统壮锦生产而言,现如今的壮锦产业无论在生产设备还是织锦技艺、产品开发设计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变。例如,有原来的全手工设计、编织变成如今由电子数码设计图案,手工提花编织。
  (二)壮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文化内涵逐渐丧失
  壮锦走产业化道路,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成本与利润。由于壮锦织锦技艺是一项复杂的生产工艺,需在现如今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是无法实现全机器生产的。其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比重大,导致利润微薄。为降低壮锦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壮锦厂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降低了标准,由原来的纯棉线、蚕丝变成了混纺材质,一方面不同混纺棉可以塑造不同质感,比如涤纶混纺更轻薄柔软、不易缩水,丰富了产品的性能,但也减少了壮锦原有的质感。其次,壮锦的价值及其最大成本的开支是在其产品的设计和人工费上,为降低产品设计费用和制造费用,壮锦厂所生产的产品根据电子数码排版设计的图案进行手工编织,因此生产的产品可以重复相同、图案设计也较为简单粗糙,从而丧失了原有的民族风味,降低了壮锦的文化内涵。   (三)产品定位不明确,品牌意识不强
  壮锦的生产方式是由壮锦厂或家庭作坊根据订单,雇佣织工进行计件式小批量生产。例如靖西壮锦厂,其主要客户为:政府采购、礼品加工厂、工艺品商等等,产品种类主要有:政府特需品、旅游产品、家居装饰、以及定制礼品等等。由于产品种类较多,但却没有对产品分类进行目标市场的定位,导致其价格、品质也参差不齐,加上选择的销售渠道选择的是工艺品杂货店、零售商店、甚至批发市场,大大降低了壮锦的档次和品位,不利于品牌的塑造。
  (四)织锦技艺人才匮乏,传承危机严重
  壮锦织锦技艺人才匮乏是壮锦产业发展的重要阻碍,优秀民间艺人多已高龄,而中年在织工人为糊口而从事织锦生产,不具备研发水平;年轻人无心学习传统技艺,导致如今壮锦传承人青黄不接。综合社会文化、产业现状、行业薪资水平等因素分析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的壮锦是壮族人民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也是壮族婚嫁仪式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礼品,象征着家庭财富。在过去,织锦技艺是壮族姑娘的必备技能,技艺高超的姑娘更受男青年青睐,不会织锦的姑娘是要遭人嘲笑的。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开放,加上壮锦替代品的出现,织锦技艺已无需成为壮族人必备技能。反而,现在的年轻人对壮锦的兴趣大不如前人。第二、壮锦织锦技艺复杂难学,壮锦利润低,行业薪资水平低,无法吸引人们来学习并从事生产。第三、鼓励政策不够完善。目前全区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只有两位民间艺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与“壮锦传承人”蒙君如。而其他上了年纪的织锦人,她们花费一生时光从事壮锦织锦生产,至今有些人仍与织机为伴,对壮锦的热爱是支撑她们进行成产的最主要原因。虽没有为改进织锦技艺做出什么重大贡献,其织锦技艺也不是最顶尖,但其织锦技艺也称得上是一流的。然而大多数壮锦艺人迫于经济压力,还是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四、对策建议
  现如今壮锦的保护工作已有原来的档案式保护转向开发式保护,然而由于壮锦价值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如何协调产业发展与文化内涵传承之间的平衡,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的同时,又能保留其文化内涵的原汁原味,还需通过理论与实践来不断考究。针对上述壮锦进行开发式保护过程中遇到几个主要问题,发表如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完善政策制度,积极引导
  从近年壮锦的保护工作情况来看,政府在壮锦保护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即使是如今壮锦保护工作由原来档案式保护逐渐向开发式保护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仍是至关重要。针对壮锦产业目前所处的宏观环境分析,壮锦产业面临着资金、技术与人才的多方压力,依靠如今微弱的企业力量和民间组织支持是无法将产业发展壮大的。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机制对产业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和支持。例如,针对像壮锦产业这样特殊的情况,应该适当减免税收,降低融资门槛,减轻企业成本、资金负担;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对传统手工艺传承人进行荣誉称号、资金补助的奖励;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可以通过设立传统技艺考级评鉴制度,对从事此类工作的人进行技能考核,达到技能者授予相应等级证书,以鼓励更多年轻人前来学习。
  (二)企业合理规划发展战略,科学管理与经营运作
  目前壮锦企业虽在生产设备、技术与产品上有所革新和发展,但其管理方法和产业运作方式仍停留在小型民营甚至私人作坊的阶段上,缺乏长远的目光和科学的运作方式。壮锦企业应根据行业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及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从技术、人才储备、市场营销、财务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提升企业的总体实力,以实现产业化自救,并促进壮锦产业向更好更强的方向迈进。
  (三)与高校进行合作,开设壮锦专业课程
  壮锦技艺的开发与人才的培养光靠资历深厚的民间老艺人开班培训和政府政策倡导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进行壮锦人才的培养。例如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凯里学院合作,编纂了《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科开办奠定基础。壮锦的发展也可以借助高校的资源利用,展开对壮锦织锦技艺的研究,并在适当时机展开学科试点,招收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以解决传承人断层问题。
  (四)借助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打造壮锦文化,丰富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是通过城市与农村之间环境,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形成农村对城市的独特的吸引力,引导城市居民离开常住地前往农村体验生活,感受文化,享受新鲜感,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壮锦文化源于壮族乡土文化,乡村旅游也是基于当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二者的根源和理念都不谋而合。因此借助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壮锦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壮锦文化内涵的回归。
  广西靖西位于广西百色的西南方向,地处中越边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号称“小桂林”风光的古龙山峡谷群漂流、亚洲最高的单级瀑布……除此之外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特色小吃,壮家文化深厚。近年来,靖西政府也在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产业。靖西壮锦可借此优势,将壮锦文化融入到旅游资源中去。可以通过组织壮锦文化节庆体验活动,一方面让游客在体验壮家民俗风情的同时了解壮锦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当地壮族民众对壮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使他们自觉地保护和传承壮锦文化。还通过构建“壮锦文化博物馆+织锦技艺手工体验馆+产品展销区”的旅游路线,既使得壮锦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提高壮锦知名度,又有利于当地壮锦企业品牌的塑造。
  五、总结
  近几年来,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对壮锦进行的一系列抢救保护工作,为如今的开发式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重要作用是不可置否的。但从壮锦的现状分析来看,壮锦产业的复兴、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仍是任重而道远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遗产,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关注和保护其传统的文化价值上,更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将这种价值继续开发、创新、使能够适应环境形势的变化,真正得到进步与发展。壮锦保护与发展模式的研究,不仅是对壮锦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深思。
  参考文献:
  [1]谭莹.壮锦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1.
  [2]丁智才.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3,2-4.
  [3]贺剑武,高艳玲.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广西壮锦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0,3-5.
  [4]徐赣丽.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短板和解决的可能——以广西壮锦的实践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會科学版)2014,2-6.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来保障,而人才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在自身业务领域中的生存位置和档次,并直接决定了企业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队伍;生存;发展  随着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新产品新设备更新换代,在新形势下更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职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加快企业
期刊
摘 要: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流动人口已达到2.1个亿,进入到一个高峰期。在这个大趋势下,西宁市流动人口也增加到了45.44万,对于一个常住人口只有231.08万的城市来说,流动人口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造成流动人口不得不做出去留选择。除此之外,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因素很多,本文基于流动人口居留需求意愿多样化的态势的前提下,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的特征、经济因素等原因,对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
期刊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人才的竞争也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竞争,人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欣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如何规划管理人力资源和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缺陷,以及介绍了怎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
期刊
摘 要:以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为例,本调查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以走马镇失地农民诉求的产生、表达为研究主线,结合相关理论作为调查的支撑,由此本调查得出,走马镇政府对农民利益诉求的有效回应机制缺乏强大的压力使之未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促进体制改革,推动利益相关者走出困境,实现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代言人身份的回归。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诉求;机制  
期刊
摘 要:压事故、保畅通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治理交通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一是保证人们的安全问题,二是保证人们出行畅通无阻。为此,我们研究了交通安全性与畅通性的比重,希望通过研究能够让人们意识到现在交通所存在的问题,也希望交通管理部门合理改进这两者的比重。  关键词:交通事故;堵塞;安全;畅通  一、目前的交通状况、路况及分析  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中,行车难的
期刊
摘 要:傩,人之傩也。人的灾傩,主要是两种,一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如风雨雷电,火、水等。譬如,晚上睡觉,山洞塌崩。还有就是来自自身的,如生老病死,疾病,瘟疫等。傩是一种仪式活动,驱逐灾祸。  关键词:傩;公式活动  《诗。卫风。竹竿》,犹奇傩,《论语。乡党》“乡人傩”,《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  从有关文献资料看,大多记载都是春秋時代或以后的,也只是一鳞半爪。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傩,产生于商
期刊
摘 要: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一种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是提高员工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分析了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新时期下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挑战;对策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道德等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然而这些改变给企业的思想
期刊
摘 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群众利益出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注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才能做出好节目。  关键词:新形勢;基本情况;条件;理念  一、县级电视台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央视、各省级卫视、地市台节目丰富多样,观众选择更具多样性,手机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途径更广泛,企业广告投入具有
期刊
摘 要:对标管理是目前企业普遍采取的管理方法之一,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对标管理在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运用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煤炭企业或相关企业的后勤管理有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对标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煤炭企业多为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后勤管理既依附煤炭主业,又相对独立,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基层水利单位固步自封的人事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和改进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最大程度的挖掘职工的工作潜能,发挥每个人的自身优势,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对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