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数学的最主要方法是练习,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练习,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成了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培养学生对练习的兴趣,让他们学会一定的技巧非常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练习的设计要体现人文性
伟大的教育学家卡罗琳认为游戏就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让思维更活跃,他们愿意在这种形式下接受数学知识。我也认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参与数学活动的形式之一。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喜闻乐见的游戏辅助教学,比如他们常做的找朋友、猴子摘果、小动物找家、如果你快乐就拍拍手等等游戏。我在教授“十几减九”的这一内容时,设计了拍拍手的游戏。同桌的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说:“我说12。”另一个学生说:“我对3。”两个学生合起来说:“9和3合起来是12。”并且边说边相互拍手。通过动作与感官配合的活动,学生全身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加深了“十几减九”的印象,提高了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不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练习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教学的价值性,认为只有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原有的知识体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才是有价值的。把数学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实现价值教学的第一步。让生活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与数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引发他们从生活的情景进行思考,在生活中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数学是才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比如,我在教授估算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际生活题:下周我们学校组织389个学生去参观盐渎公园,找来了若干辆能乘坐45人的车,如果这样的车只有9辆,能不能把学生全部带去?这道题有一定的特点:第一是有趣味性,学生对游玩很感兴趣;第二是有一定的实践性,学了数学知识就是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三是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开动脑筋,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练习设计的技巧
1.以巩固为主要目的设计练习
学习数学不是单一的用脑活动,也得靠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在学习的一开始先形成一个表象认识,进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要多次反复应用,以加深对该知识的认识,只有这样新知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思维里的知识。所以,给学生设计练习时,并不仅仅设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会孤立新内容,不利于知识的串联,而是要设计那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在一定的周期内多次出现的题目,如果在练习题中适当穿插一些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在做练习时就可以悟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做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能轻松导入新内容。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较为简单,多数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这一优势。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就要考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对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图形真是太多了,上课时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数一数家里有哪些图形,分别有多少条边,会不会有哪些东西是没有边的呢?这样,学习的知识就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做到以自己的探索为主进行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练习设计要利用对比性找出所学知识的细微差别
思维定势是学习数学的大敌,可小学生思考问题较为简单,往往会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而不能融会贯通地学习数学。比如,今天学习了加法,那他就会只知道用加法做就行了,等明天学减法时他就只套减法算式,于是,当加减法学完了后再做练习时就有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了,这正是思维定势带来的干扰。所以,在练习设计时就要有运用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和区别的题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药
小学生对每一项事物都有好奇心,而不感兴趣的问也不问,对于学习这项活动也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数学练习的设计上,就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想办法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让他们来玩。比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我利用了“找朋友,手拉手”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先算数,再根据得数找朋友。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了,而且注意力不容易分散。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充分认识到练习的这一重要性,科学地设计练习,有效提高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效率,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题海战术来有效得多。
(责编 金铃)
一、练习的设计要体现人文性
伟大的教育学家卡罗琳认为游戏就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让思维更活跃,他们愿意在这种形式下接受数学知识。我也认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参与数学活动的形式之一。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喜闻乐见的游戏辅助教学,比如他们常做的找朋友、猴子摘果、小动物找家、如果你快乐就拍拍手等等游戏。我在教授“十几减九”的这一内容时,设计了拍拍手的游戏。同桌的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说:“我说12。”另一个学生说:“我对3。”两个学生合起来说:“9和3合起来是12。”并且边说边相互拍手。通过动作与感官配合的活动,学生全身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加深了“十几减九”的印象,提高了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不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练习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教学的价值性,认为只有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原有的知识体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才是有价值的。把数学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实现价值教学的第一步。让生活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与数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引发他们从生活的情景进行思考,在生活中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数学是才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比如,我在教授估算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际生活题:下周我们学校组织389个学生去参观盐渎公园,找来了若干辆能乘坐45人的车,如果这样的车只有9辆,能不能把学生全部带去?这道题有一定的特点:第一是有趣味性,学生对游玩很感兴趣;第二是有一定的实践性,学了数学知识就是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三是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开动脑筋,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练习设计的技巧
1.以巩固为主要目的设计练习
学习数学不是单一的用脑活动,也得靠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在学习的一开始先形成一个表象认识,进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要多次反复应用,以加深对该知识的认识,只有这样新知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思维里的知识。所以,给学生设计练习时,并不仅仅设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会孤立新内容,不利于知识的串联,而是要设计那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在一定的周期内多次出现的题目,如果在练习题中适当穿插一些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在做练习时就可以悟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做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能轻松导入新内容。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较为简单,多数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这一优势。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就要考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对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图形真是太多了,上课时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数一数家里有哪些图形,分别有多少条边,会不会有哪些东西是没有边的呢?这样,学习的知识就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做到以自己的探索为主进行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练习设计要利用对比性找出所学知识的细微差别
思维定势是学习数学的大敌,可小学生思考问题较为简单,往往会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而不能融会贯通地学习数学。比如,今天学习了加法,那他就会只知道用加法做就行了,等明天学减法时他就只套减法算式,于是,当加减法学完了后再做练习时就有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了,这正是思维定势带来的干扰。所以,在练习设计时就要有运用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和区别的题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药
小学生对每一项事物都有好奇心,而不感兴趣的问也不问,对于学习这项活动也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数学练习的设计上,就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想办法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让他们来玩。比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我利用了“找朋友,手拉手”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先算数,再根据得数找朋友。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了,而且注意力不容易分散。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充分认识到练习的这一重要性,科学地设计练习,有效提高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效率,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题海战术来有效得多。
(责编 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