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农村有线电视网多数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家家争相安“锅”,直接收看卫星电视节目。为了解决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网的现状,我台决心自建一套能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屯的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传输系统,这不仅要符合广大农村用户的需求,也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在2015年以前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要求。
关键词:前端机房;光节点;光缆网络;三网融合
一、、概述
多年来,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的普及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市县。2007年县城内的有线电视网络已上划到省网,而农村乡镇乃至村屯有线电视网则多数是个体经营,多为300MHz电缆系统,边远村屯,家家争相安“锅”,直接收看卫星电视节目。面临这样一种落后局面,我台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请专家论证后,决心自筹资金,自建一套能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屯的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这不仅符合县情,符合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在2015年以前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要求。
二、、机房设计规划
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是前端机房,前端机房的好坏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前端机房共设12个频点(371—459MHz),此范围受到干扰小,信号稳定,也便于维修人员的操作与维护,为保证节目质量,每套节目的输出码流都不低于4Mbps,节目总量为65套,经“大卡机”完成解调、编码、复用后,独立加扰机在CAS的控制下,对节目和用户进行管理,操作简单、快捷,频点分配由64QAM调制器来完成,混合进入光设备及光网络,整个光网采用1550nm系统,通过传输网直接送到用户。
通榆县地处平原地带,无山无水,气候干燥,风沙大,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三、五十户就是一个自然屯。因此采取地埋光缆是最佳选择,全县需埋设光缆1280km。各乡镇机房与中心机房之间,与中继站之间均配备4芯光纤:1芯下行,1芯上行,1芯数据,1芯备用。因各乡镇距离县城较远,所以不但要在办公楼内设立中心机房,还要在各乡镇所在地设立一个工作站,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再向下一级乡镇及各村屯传输。因为1310nm系統已不能满足此项要求,必须要采用1550nm系统,在各乡镇工作站也不进行1310nm系统转换,以便进行长距离传输,1550nm系统技术成熟,设备价格也逐年下降,成本不高。
光节点设置:考虑到可靠性和以后多功能开发及回传,网络管理等因素,设计时都是一个光节点四芯光纤,为双向网奠定坚实基础,整套网络也具备了强大的可扩展性,每个光节点都是单独自立木杆,其接受光功率设计值为-2dBm,实测值均在-1.5——-2.5 dBm之间,完全符合要求,一个光节点用户覆盖量为50---100户,线路中尽量少用或不用放大器。
镇内光节点的命名方法: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用阿拉伯数字为每个光节点命名,而不用具体的参照物命名(有些参照物是经常变化的),用街道为每个光节点定位,便于存档,方便查找。
技术指标:经过调整与测试,分前端——光节点——放大器——末端用户。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优,用户机顶盒没有马赛克、黑屏等现象出现。考虑到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影响,单根光纤的入射功率不应大于17db,系统前端机房至中继站所用光放大器都是17db,既能满足网络要求,又容易备份。在前端机房各乡镇的EDFA尽量彼此独立,这样不会因为个别EDFA损坏而影响到其他乡镇。
三、、多功能开发
建成这样一个高质量,高性能的光缆网络,虽然还是HFC网络范畴之列,但是它不仅仅是传输有线数字信号这一项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网络正常运行后,我们主要考虑下一步如何实现双向传输,提高网管功能,开展各类增值业务,努力建设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一个以传输综合数据信息为辅的B平台。它能够将现有通信,电视和计算机网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承载着包括数据、语言、图像、传真和各种增值业务等实现无缝连接,建立起集数据、语音视频图像于一体的宽带多媒体的综合业务平台。有线电视网络作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未来几年里,要向网络化、智能化、宽带交互性、承载综合业务能力等方向发展。建成具有综合信息传输交换能力,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宽带交换式多媒体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下保持生存和发展。未来广播电视的具体目标是:向用户提供高清数字音视频,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
四、、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各乡镇都已完成了HFC网的改造工程,主干光纤到位的乡、镇、村、屯在陆续发放机顶盒,约有20000多户村民已经收看和城镇居民一样的65套数字电视节目,此举不仅得到广大农村用户群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的HFC网络,有优于电信的带宽,再有低于市场价格优势,加上稳定可靠的中心机房,安全的地埋光缆网络,持续增长的用户,相信一定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李国华:《有线电视技术》有线电视技术杂志社 2010年第7期
关键词:前端机房;光节点;光缆网络;三网融合
一、、概述
多年来,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的普及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市县。2007年县城内的有线电视网络已上划到省网,而农村乡镇乃至村屯有线电视网则多数是个体经营,多为300MHz电缆系统,边远村屯,家家争相安“锅”,直接收看卫星电视节目。面临这样一种落后局面,我台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请专家论证后,决心自筹资金,自建一套能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屯的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这不仅符合县情,符合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在2015年以前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要求。
二、、机房设计规划
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是前端机房,前端机房的好坏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前端机房共设12个频点(371—459MHz),此范围受到干扰小,信号稳定,也便于维修人员的操作与维护,为保证节目质量,每套节目的输出码流都不低于4Mbps,节目总量为65套,经“大卡机”完成解调、编码、复用后,独立加扰机在CAS的控制下,对节目和用户进行管理,操作简单、快捷,频点分配由64QAM调制器来完成,混合进入光设备及光网络,整个光网采用1550nm系统,通过传输网直接送到用户。
通榆县地处平原地带,无山无水,气候干燥,风沙大,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三、五十户就是一个自然屯。因此采取地埋光缆是最佳选择,全县需埋设光缆1280km。各乡镇机房与中心机房之间,与中继站之间均配备4芯光纤:1芯下行,1芯上行,1芯数据,1芯备用。因各乡镇距离县城较远,所以不但要在办公楼内设立中心机房,还要在各乡镇所在地设立一个工作站,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再向下一级乡镇及各村屯传输。因为1310nm系統已不能满足此项要求,必须要采用1550nm系统,在各乡镇工作站也不进行1310nm系统转换,以便进行长距离传输,1550nm系统技术成熟,设备价格也逐年下降,成本不高。
光节点设置:考虑到可靠性和以后多功能开发及回传,网络管理等因素,设计时都是一个光节点四芯光纤,为双向网奠定坚实基础,整套网络也具备了强大的可扩展性,每个光节点都是单独自立木杆,其接受光功率设计值为-2dBm,实测值均在-1.5——-2.5 dBm之间,完全符合要求,一个光节点用户覆盖量为50---100户,线路中尽量少用或不用放大器。
镇内光节点的命名方法: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用阿拉伯数字为每个光节点命名,而不用具体的参照物命名(有些参照物是经常变化的),用街道为每个光节点定位,便于存档,方便查找。
技术指标:经过调整与测试,分前端——光节点——放大器——末端用户。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优,用户机顶盒没有马赛克、黑屏等现象出现。考虑到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影响,单根光纤的入射功率不应大于17db,系统前端机房至中继站所用光放大器都是17db,既能满足网络要求,又容易备份。在前端机房各乡镇的EDFA尽量彼此独立,这样不会因为个别EDFA损坏而影响到其他乡镇。
三、、多功能开发
建成这样一个高质量,高性能的光缆网络,虽然还是HFC网络范畴之列,但是它不仅仅是传输有线数字信号这一项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网络正常运行后,我们主要考虑下一步如何实现双向传输,提高网管功能,开展各类增值业务,努力建设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一个以传输综合数据信息为辅的B平台。它能够将现有通信,电视和计算机网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承载着包括数据、语言、图像、传真和各种增值业务等实现无缝连接,建立起集数据、语音视频图像于一体的宽带多媒体的综合业务平台。有线电视网络作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未来几年里,要向网络化、智能化、宽带交互性、承载综合业务能力等方向发展。建成具有综合信息传输交换能力,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宽带交换式多媒体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下保持生存和发展。未来广播电视的具体目标是:向用户提供高清数字音视频,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
四、、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各乡镇都已完成了HFC网的改造工程,主干光纤到位的乡、镇、村、屯在陆续发放机顶盒,约有20000多户村民已经收看和城镇居民一样的65套数字电视节目,此举不仅得到广大农村用户群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的HFC网络,有优于电信的带宽,再有低于市场价格优势,加上稳定可靠的中心机房,安全的地埋光缆网络,持续增长的用户,相信一定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李国华:《有线电视技术》有线电视技术杂志社 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