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里人家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v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到上海松江探望油画家张华清先生,临离上海,张老建议我们去离松江最近的旅游地——朱家角古镇转上一转。
  朱家角很美。未入旅游区之前,满眼都是市井生活。一户人家在阳台上晾了被子,浅蓝色的,被头与被尾都变了色。时间已是正午,阳光却不强烈,慢慢地细细地浸染出一床暄腾的被子来。
  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听说我下午要赶火车,建议了这样一条线路:银杏广场、童天和药号、大清邮局、城隍庙、圆津禅院、课植园……我们按照这个线路,在古镇中穿梭。
  古镇的巷子很窄,两边是各种商店,售卖的大都是当地特产。印象最深的是阿婆粽子,大大的粽子盘踞在锅中,柜台上是一排又一排的猪脚,酱红色的,颇为肥硕。古镇既是水乡,桥自然多,一座又一座,连接起漕港河两岸的生活。王昶纪念馆在河的西岸,大门紧闭着,一位白发阿婆便在门前放了柴炉,身旁是熙来攘往的人群,但阿婆并不抬头,只是静静地添柴、烧水。这一幕令人莫名感动。朱家角,于阿婆只是日子,于我们则是风景。我想,幸好还有如许的平常光景,如果全成了叫卖,诗意便少了许多。
  踩覆着前人的脚印,在朱家角的街道上前行。这些前人,都有名姓,陆士谔便是其中之一。1878年,陆士谔生于朱家角,早年跟随名医唐纯斋学医,因医术精良,被人誉为“沪上名医”。陆士谔是一个奇才,他一边行医一边写小说。《云间珠溪陆氏谱牒》陆士谔小传中说他:“精于医,负文名,著有《医学指南》《加评温病条辨》等医书十余种,《清史》《剑侠》等说部百余种,《蕉窗雨话》等笔记二三种行世。”
  陆士谔一生创作的百余部小说中,《新中国》最为神奇,因成功预言“100年后万国博览会在浦东召开”为人瞩目。银杏广场上,有一座陆士谔先生的铜像,脚下竟然镌刻着这一预言。我没读过这部小说,但百度查看似乎并非如此,有人特意撰文以示质疑:
  “小说主人公陆云翔在好友李友琴的导游下,观览了1951年的上海,他来到人民广场的新上海舞台看新剧,在南京路坐地铁,到了外滩,忽惊见黄浦江上跨着一架大铁桥,他便问导游:‘这大铁桥几时建造的?’女士道:‘足有二十年光景了,宣统二十年(按,1928年),开办内国博览会,因为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那时上海人因往来不便,才提议建造这桥的,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
  “白纸黑字,怎么就成了‘陆士谔百年前精准预言上海2010办世博会’了呢?时间不对,一为1928年,一为2010年;性质也不对,一为‘内国博览会’,一为‘世界博览会’……”
  行笔至此,仿佛看到说话的人一声拍案,停滞片刻,转身又回了书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潮流,千年古镇也难免俗呵!
  圆津禅院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是导游图上标识的第三处景点。禅院不大,《圆津禅寺小志序》中也说:“吾庵地不过数弓,室不过数橼,非有琳宮绀塔之观,非有开堂聚讲之盛,精庐容膝,在震旦中不过一微尘耳。”圆津禅园有“词翰名四方”的美誉,从第三代住持语石禅师起,几任住持都能诗善画,常有文人士大夫来往流连,吟诵聚会,但众人前来只为诗词文章吗?恐怕不是。
  登上清华阁,水乡古镇尽收眼底。碧波中是房的倒影,桥的倒影,常有小舟缓摇而来,波中又有了舟的倒影,人的倒影。偶有一艘汽艇犁过水面,波碎复又平。
  走出禅院时,先到检票处取了我的手提箱——刚才的游览,一直或拎或抬或拖行,唯独在这里,将箱子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同行的徐老师说:“搁这儿好,放心。”检票的大姐粲然一笑,将箱子往身边又移了一下。我放下一颗心,她也放下一颗心。
  若游朱家角,课植园一定要去。它本为清末商人马文卿的私家庄园,园内有陋石假山,有亭台碑廊,还有一条小溪蜿蜒和诸多的花草斗妍。因着此,我时时感叹和畅想,生活于斯,若不大开门庭,都对不起这绝佳的风景。据说,马文卿到了晚年就是如此。他将戏台开放,让街坊四邻前来观看。这秀美的山水之中,因而平添了几多人情。
  当然最让人欣喜的是,园里竟有一座藏书楼和一片硕大的打谷场。闲时读书,忙时耕田,这曾是多少人追求的理想生活,马文卿将之变成了现实。“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课植园正厅中挂的这副对联,似能表达主人的深意,而这也是课植园一名的由来。
  此时已近四点,我要赶火车回石,徐老师则要返回松江。他说以后要将这些景点重游一番。我问他,哪个尚留遗憾呢?他想了一想,说:“课植园。”
  我虽不能回转头,但还是窃想了一下:若重游,我会选择哪个景点呢?也许,我会在漕港河边的某一处石凳上坐下,看来往的人吧!繁华、寂寞抑或古老、新颖,人世中的徘徊,彼此都是风景。
其他文献
作为摩托车的“后起之秀”———电动车,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以价格低廉,无噪音、无污染而成为都市上班族,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和中年以上男性的首选代步工具。由于其
爷爷和一头牛  在我还是个孩子,刚刚懵懵懂懂记住生活点滴的时候,我从我的爷爷,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老头儿那里认识了这头牛。  爷爷是在一个严冬的早晨,把一头刚刚降生不久的小牛用平板车拉回家的。听爷爷说,小牛的娘,也就是老母牛死了。还在哺乳期的小牛眼看着生存无望,主人家想活埋了它。爷爷知道后,就把那头没了娘,爹也不知道在哪里跟哪头母牛快活的小牛带回了家。  那个时候,我家的家境并不好,一家四口人就靠着
期刊
2012年9月,笔者所在地一所省级示范中学招了本市第一届国际班,第二年另外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开设了国际班。作为教研工作者的笔者带着好奇和学习的目的开始关注国际班的高中数学
杏花是比较寻常的花,在成都平原很容易见到。每年2月底到3月上旬次第开花,至寒露而落叶,桃树、梨树则在清明节前后开花萌芽,故民间有“桃花开、杏花败,李子花儿才开开”的农谚。也许当地人更看重桃树的经济利益,龙泉山著名的蟠桃树漫山遍野,硬枝盘空,撑开一蓬红花,一座山都似乎变轻了,俨然成了春天的风标。杏花在成都平原则不那么显眼,它们往往小规模地存活着,在那些万年青、蔷薇围合起来的花圃里,透过篱笆,可以见到
期刊
瓜地中最后一颗西瓜正在发出成熟的声音。  那是夏日将过秋天还未来临的午后,我听见了。俯下身,将头贴到瓜上,手轻轻拍击两下,耳际顿时传来了清澈的涤荡之音,如同拍在自己头顶,脑袋中好像有一个封闭的乐器,或者关了一只小兽,在里面拼命冲撞。我不敢太用力,生怕将它拍坏了,那声音一旦中断,瓜就会成为半生不熟的面疙瘩。马小鹏也有这个担心,他将我从瓜身上拉开时,就像拉开两只正在交尾的野狗。于是,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将
期刊
行走的故道  水的力量,水的神奇,水的触目惊心的创造力和毁灭性,在这里一再的重叠着,又一再的堆积——  在时间的深处,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奇迹,都被一河泥黄的水创造并改变着;俗语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也是从这里流传开来的吗?  千百年来,古老的黄河裹挟着滚滚泥沙,频繁不息地决溢迁徙,让原本的同一个地方,三十年前在河的东岸,三十年后却变成了河的西岸。时光不老,生命的黄河穿越深处的历史,在
期刊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多媒体进入教室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推广,要求一线教师熟练地操作,并推广到教
我们湘西南的雪峰山里,植被茂盛,山青水绿。山中水田连片,风从稻野吹过,带来了阵阵凉爽,还把丝丝芬芳吹入心田。  过去,因为很少受到外部影响,山里生物品种较多,常见的爬行动物长虫,多得如树根。长虫多了,生态就不平衡,不去除一些就会影响日常生活,时不时地把人伤了、把鸡咬走了,于是很多人就以捕捉长虫为业。  我们经常听到村里人饶有兴趣地谈论捕长虫的故事,说得最多的是茂老汉的传奇。茂老汉靠木工手艺谋生,人
期刊
母亲周身散发的气息,告诉我她很抵触目前的处境。雪白的床,雪白的墙,就连一把小木椅,也被一层白漆裹着。母亲不耐烦白色。十岁那年,表姨给我买个白底粉花的塑料发卡,母亲硬给套上了粉红色的布条,若不是父亲因咯血刚出医院,我定会不依不饶,到他面前诉说母亲的专制。印象中,我只借穿过一次白衬衣,还是学校集体大合唱的需要。那时我想,母亲大概和白色有仇,干净素洁明亮的白色在她眼里,只有三个字,不吉利。  年纪越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