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央视《朗读者》节目以“主题”为主线的特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学”有着相通之处,《朗读者》作为比较成功的电视媒体资源,给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带来启发意义。
【关键词】《朗读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自2017年2月18日,第一期《朗读者》在央视播出后,迅速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全国掀起一股朗读的热潮。《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选择”“陪伴”“眼泪”等。嘉宾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其实,《朗读者》节目以“主题”为主线的特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題教学”有着相通之处,窦桂梅给主题教学下了这样的定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在核心价值观以及教学价值的引领下,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整体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而当今小语教材也是以主题单元来编写的,可见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实践价值。“主题教学”中的“主题阅读”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主张通过一篇课内文章带多篇课外文章,由一课书带一本甚至多本书。
其中课外阅读在小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并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现实学校教学环境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朗读者》节目和“主题阅读”可以为课外阅读指导提供借鉴意义。
一、情理提炼主题
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所以《朗读者》主题词的提炼来自于朗读者与文本产生的共情。而运用到课外阅读指导,可以从“情”和“理”两方面入手:从“情”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小学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注重儿童性,低段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童话、小故事及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中高段可以将主题提炼的权利交给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和对文本的理解来提炼主题;从“理”出发,根据小学阶段对小学生阅读水平及思想道德的要求,选择有利于拔高小学生成长高度的主题。
二、经典充实主题
《朗读者》里的朗读文本都是被大家公认的经典读本,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类经典美文,有古诗词如《诗经小雅·采薇》《沁园春·雪》《陋室铭》《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散文《宗月大师》《写给儿子的信》《愿你慢慢长大》《百合花开》等;小说《瓦尔登湖》《老人与海》《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草房子》等;外国文学如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塞缪尔·乌尔曼的《青春》、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等。在主题的引领下,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研读经典的兴趣,并不一定局限于课标推荐书目,广泛涉猎多种文体,从而走进经典,达到“读好书”的目的。
三、情感升华主题
《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往往与要朗读的主题有一定关联,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很多观众总会被嘉宾的故事感染和打动,这种情景交融的场面及其效果,已经成为节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种形式无疑加深了观众对文章的感悟和解读。同样,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中,可以以分享交流会或者撰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产生的共鸣挖掘出来,同时达到对主题的升华。
四、朗读感悟主题
制片人董卿表示,“800多年前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其实节目里的嘉宾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他们不一定有着专业的朗读技巧,但是他们有着对文本的深切感悟,从而打动观众。如今的朗读教学偏重于朗读技巧,虽然这对于小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有一定作用,但在朗读中更应该注重感情和对文本独特的理解,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语调、重音和停顿这样理性、技术的指导。正如窦桂梅所提倡的主题诵读,是基于儿童语言和年龄特点的“没有技巧”的方法指导。让儿童在体悟中,读出色彩、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可以在班级里举行朗读会,以朗读的形式实现对经典读本的内化感悟,同时锻炼了儿童的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以朗读的形式分享对于主题的感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班集体沉浸在书声琅琅的经典阅读之中。
《朗读者》作为制作比较成功的电视节目,在赢得大众广泛好评的同时,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这归功于其独特的节目形式。这也可以启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一种新的思路激发孩子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以创新的形式——“主题式阅读”,来帮助孩子们进行知识的集合,建立起阅读群,通过主题的扩散,取得高效、高能的阅读效果,从而进一步实现语文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玮玮,女,1993年生,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朗读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自2017年2月18日,第一期《朗读者》在央视播出后,迅速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全国掀起一股朗读的热潮。《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选择”“陪伴”“眼泪”等。嘉宾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其实,《朗读者》节目以“主题”为主线的特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題教学”有着相通之处,窦桂梅给主题教学下了这样的定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在核心价值观以及教学价值的引领下,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整体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而当今小语教材也是以主题单元来编写的,可见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实践价值。“主题教学”中的“主题阅读”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主张通过一篇课内文章带多篇课外文章,由一课书带一本甚至多本书。
其中课外阅读在小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并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现实学校教学环境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朗读者》节目和“主题阅读”可以为课外阅读指导提供借鉴意义。
一、情理提炼主题
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所以《朗读者》主题词的提炼来自于朗读者与文本产生的共情。而运用到课外阅读指导,可以从“情”和“理”两方面入手:从“情”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小学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注重儿童性,低段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童话、小故事及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中高段可以将主题提炼的权利交给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和对文本的理解来提炼主题;从“理”出发,根据小学阶段对小学生阅读水平及思想道德的要求,选择有利于拔高小学生成长高度的主题。
二、经典充实主题
《朗读者》里的朗读文本都是被大家公认的经典读本,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类经典美文,有古诗词如《诗经小雅·采薇》《沁园春·雪》《陋室铭》《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散文《宗月大师》《写给儿子的信》《愿你慢慢长大》《百合花开》等;小说《瓦尔登湖》《老人与海》《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草房子》等;外国文学如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塞缪尔·乌尔曼的《青春》、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等。在主题的引领下,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研读经典的兴趣,并不一定局限于课标推荐书目,广泛涉猎多种文体,从而走进经典,达到“读好书”的目的。
三、情感升华主题
《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往往与要朗读的主题有一定关联,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很多观众总会被嘉宾的故事感染和打动,这种情景交融的场面及其效果,已经成为节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种形式无疑加深了观众对文章的感悟和解读。同样,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中,可以以分享交流会或者撰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产生的共鸣挖掘出来,同时达到对主题的升华。
四、朗读感悟主题
制片人董卿表示,“800多年前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其实节目里的嘉宾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他们不一定有着专业的朗读技巧,但是他们有着对文本的深切感悟,从而打动观众。如今的朗读教学偏重于朗读技巧,虽然这对于小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有一定作用,但在朗读中更应该注重感情和对文本独特的理解,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语调、重音和停顿这样理性、技术的指导。正如窦桂梅所提倡的主题诵读,是基于儿童语言和年龄特点的“没有技巧”的方法指导。让儿童在体悟中,读出色彩、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可以在班级里举行朗读会,以朗读的形式实现对经典读本的内化感悟,同时锻炼了儿童的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以朗读的形式分享对于主题的感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班集体沉浸在书声琅琅的经典阅读之中。
《朗读者》作为制作比较成功的电视节目,在赢得大众广泛好评的同时,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这归功于其独特的节目形式。这也可以启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一种新的思路激发孩子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以创新的形式——“主题式阅读”,来帮助孩子们进行知识的集合,建立起阅读群,通过主题的扩散,取得高效、高能的阅读效果,从而进一步实现语文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玮玮,女,1993年生,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