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一般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一个好的环境设计理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改变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本文主要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对影响传统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内涵;最后对环境审美特征做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审美特征;思考
  一、影响传统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的主要原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古以来,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审美特点,我们喜欢把环境设计理念和大自然的景色相结合。在对环境设计的布局中经常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美感,通过这种环境设计理念把建筑和山水风光以及花草树木之间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设计者们经常还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中结合一些自然因素把大自然中的景色设计出来,之后再通过相应的加工处理方法,把大自然的风光景色和人工美协调的融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把人和自然协调统一的艺术体。对待大自然,人们经常是保持着温和和的态度,贴近大自然,把自己的理念和情怀寄情于大自然。人们通过借助大自然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智慧,正是因为这种结合大自然景色的设计理念才能够更好的表达出人们的思想感情。
  在以古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为例,古印度只有北面是高山,其他三面都是大海,由于受到北部高山的影响,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阻止冷空气的进入,但是又因为古印度的环境气候条件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古印度地区的环境温度相对比较高,但是该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相对比较多,环境艺术设计者们的思想理念就会由此产生,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而古希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地中海的北岸,西欧的文明就是在这里萌芽的。海运是人们唯一的出行方式以及运输方式,因此,人们熟练的掌握了航海技术以及航海经验。很对环境艺术设计者们就会在设计中坚持对称以及整齐的思想观念。
  (二)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
  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影响环境设计的思想理念。在古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绝大多数的生产都是依赖于农业和手工业,所以农民都渴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也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人们更加希望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把自己和大自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便能够更好的去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一切。
  到了十九世纪,由于蒸汽机的发明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工业时代。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利益,人们甘愿主动放弃悠闲的生活。但是正是因为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生产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人们也意识到了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破坏。随后,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的创造自然。
  (三)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以及审美特征的影响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除了上面所说的影响因素之外,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等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自然景色的美不需要人们刻意地创造,它的美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而在我国园林中所体现出来的美也自然形成的,是把自然中所包含的内在精神以园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古代,皇权制度也影响了环境设计理念,古罗马帝国的各种建筑都充分的表现出了壮观、威严的外貌,这种设计理念所表达的含义就是想要掌控大自然。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一)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处在了一个信息比较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环境的态度意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使家庭办公变成了现实,对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问题,也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注重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质量,因此,关于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者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以往简单的城市绿化,而是要更近一步的认识到人们自身的社会需求以及和自然和谐相处关系。
  (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的内涵主要是对自然资源以及生态自然环境给予高度的重视,这种设计理念具有整体性和多样化。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进一步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且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借助自然界的生物学原理,结合自然环境以及人工材料,对如何更好的创造出一个人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物质环境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基于这样的条件背景下才能更好的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规划需要多方参与
  环境设计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其他很多专业学科一起才能完成。但是关于如何组织多学科协调合作的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难点。就在前段时间,日本水户艺术馆在举办相关活动时采取的方式则是一人主持多方参与,并且在这其中还涉及到了业主的意向、财力以及一些使用者的意愿等,这种方式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虽然这种方式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但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建筑师、规划师各行其是。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思考
  (一)风格美
  通常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者设计出的不同作品之中都会在其中包含了设计者们的审美观念思想等,所以对于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它们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特征要有一定的个性化要求时,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者们要对人文和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关系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处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的设计工作要能够设计出来与众不同的环境艺术作品,比如在对我国境内的城市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北京则是典型的代表,而巴黎则是欧美城市之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代表。
  (二)动态美
  因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主要是源自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艺术设计就具有一定的动态美,它的美并不是静止的,环境艺术设计师一般情况下则需要结合特定的生态环境、生活特征以及人们的审美心理等综合来考虑,进而才能设计出符合动态审美的作品。一般而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动态美的审美特征从主观角度以及客观角度来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首先,由于空间与时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观点;其次,如果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进行欣赏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三)和谐美
  现在我们所处的是处在一个新时代背景下,所以对于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就不能脱离整体的概念,要能够做到保证设计素材之间的和谐关系。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处在一个小型的艺术馆,其环境术的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实现整体和谐美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混乱的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现方式并非从形式上过多借鉴国际流行风格或是运用数字化的高科技手段,而是从根本上考虑在特定时代的条件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及其审美特征的相互补充与相互融合,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者尽量以大众的审美观念来界定自身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与润色。
  参考文献:
  [1] 万然,朱华亮.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2] 王元泽.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J]. 艺术科技. 2014(02)
  [3] 丁炳恒.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探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5)
其他文献
【摘要】:翁同龢,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翁同龢作为两朝帝师,他参加了发生在同光两朝的重大事件,是一个最为接近政治核心而有影响的人物。翁同龢作为一个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士人,其思想有着传统士人固有的保守特征。但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其思想也随着洋务思潮及维新思潮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传统士人没有的新变化。  【关键词】:翁同龢;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艺术熏陶式教学在此方面發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我国教育界也在为不断优化该教学方式而做出努力。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情况、艺术熏陶式教学种类,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升艺术熏陶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教学效率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发
期刊
【摘要】:达翰尔意为“开拓者”。达翰尔族是一只被称为契丹后羿的民族,它具有悠久历史,古老且优秀。生活在草原上的达翰尔族人民性格热情爽朗,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自然离不开歌声与舞蹈。由于达翰尔族没有文字,达翰尔族的歌舞遍承载着這个民族的历史与一切心路历程直至今日。本文通过对达翰尔族的人们生活习俗进行研究,把达斡尔的歌舞来源和背景加以阐述。  【关键词】:达翰尔;歌舞;来源  一、达斡尔舞的相关研究  1
期刊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都开始注重对孩子艺术水平的培养,学习钢琴成为他们相当中意的一个选择。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乐感是学好钢琴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若没有好的乐感,那么就无法去欣赏“美”的声音,更别谈可以弹出好的曲子。有些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天生的,但大多数人的乐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欣赏培养起来的,这其中不仅需要学习者自己的努力与积累
期刊
【摘要】: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王国维的以“境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到宗白华、朱光潜的以美感态度或美感经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蔡仪的以典型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到李泽厚、蒋孔阳的以“实践”基础概念的美学,再到周来祥的以“和谐”为核心概念的美学。  我个人较为认同周来祥关于和谐的理论,是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事物无不从和谐统一开始,统一经过分化、差异、矛盾对立的相反相成、互补互动、协调有序的
期刊
【摘要】:历史进入近代史以来,西学东渐的潮流直接冲击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教学。其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下的洋务运动,以及之后的维新变法,撼动了儒家文化在本国学者内心的地位。本国传统文化已经淡出了校园教学,传统文化不断流失,对于文化环境的再造已是刻不容缓。本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格物言志、寄物抒情,借景寄情的空间布局,以及文化融注于景的环境打造自古就有,现存的南北方园林就是最好的例证。
期刊
【摘要】:色彩本身是很复杂的,故影响园林中色彩景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光的影响。光色并存,正是由于自然光、人工光及光影的影响,色彩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质感、造型、肌理各不相同的材料也会使同一色彩有不同的视觉感受。虽然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欣赏的主体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知觉效应及心理效应。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分析了暖色、冷色、同类色、对比色、金银色及黑白色对人的视觉感受,并结合
期刊
【摘要】:中国的劳动人民以其智慧创作了丰富的的民族音乐文化,建立了具有丰富内涵与广大外延的民族音乐体系,为世界音乐大家庭增添了光彩。作为一种将文化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表现形式,想要充分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但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还要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发展,本文以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音乐,探讨其发展特色,并从创新角度提出传承及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前言  中
期刊
【摘要】:“跨界”在公共艺术中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词汇,致使不同艺术之间复杂的交织性和关联性彼此互融与共生。在公共艺术领域内不同形式艺术的跨界性呈现也无独有偶,艺术与艺术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线可言。杜尚《泉》的诞生让各种艺术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不同形式的艺术内部有了局部的粘连性和转换性,在这种粘连性和转换性的复合下,其在公共空间的展现给人以双重的认识和解读。尤其是雕塑与建筑之间的一种双重身份的模糊性,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处于蓬勃发展中,其中声乐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界对怎样在声乐教学的水平上取得进步也越来越注重。并且,因为声乐表演不但可以丰富表演者人的情感,而且还能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因此其逐渐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近年来,声乐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专家们大力研究的对象,结果显示,声乐表演者表演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声乐表演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所以下文中,主要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