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处于蓬勃发展中,其中声乐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界对怎样在声乐教学的水平上取得进步也越来越注重。并且,因为声乐表演不但可以丰富表演者人的情感,而且还能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因此其逐渐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近年来,声乐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专家们大力研究的对象,结果显示,声乐表演者表演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声乐表演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所以下文中,主要对声乐表演能力的提高和培育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声乐教学;表演能力;培养研究
  音乐艺术最主要的体现方式之一就是声乐,其教学效率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声乐表演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消遣形式,显而易见,让声乐教学的取得更显著的成果成为了当下教育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众多声乐教育专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及研究,结果显示,要想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声乐表演者的演出能力,因此,研讨对如何培育表演者的演出能力在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对声乐表演的介绍
  声乐表演主要是指表演者对某首歌曲进行演唱,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自行根据歌曲中所要传达的感情及意境进行演绎,达到声音与表情及肢体动作同步的表演效果,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并且能够更快的进入到曲子想要表达的感情之中。声乐表演不仅对演唱者的基本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之外,也对演唱者的理解及表现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说明,声乐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培养表演者的表演能力。
  二、对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分析
  (一)培养特征
  对于培声乐学习者歌唱能力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为:形象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及独特性特征。
  1、形象性特征:形象性特征,顾名思义,就是对声乐表演者的外表形象有着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既包括表演者非表演时的形象,也包括表演者声乐表演时的形象。对声乐学习者进行表演能力培养时,还应当重视对表演者的形象的培养,例如:不能弯腰驼背、坐姿、手势等方面,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及规范。
  2、情感性特征:情感性特征主要是指,声乐表演对表演者在表演时所流露出的情感浓厚程度、正确程度等方面有所要求,因此,声乐学习者的表演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歌曲中情感的能力,也应该培养学生在声乐演唱中怎样表达感情的能力。
  3、独特性特征:独特性特征主要是指,声乐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其表演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盲目的模仿别人,也不能过于的特立独行。因此,声乐学习者进行表演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声乐学习者独有的性格的培养。
  (二)培养原则
  一般来说,对于学生在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原则主要有三个,分别为:循序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及创造性原则。
  1、循序性原则:循序性原则的意思是指,教师在培育声乐学习者的演出能力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综合能力等情况来制定培养计划,教师应当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培养期间,教师应当遵循“从未知到已知,从简单到复杂”的培养原则,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应当明白,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依靠一点一点的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教师若是太过急于求成,反而会造成学生压力过大,对声乐表演失去了兴趣。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培养,之后,再帮助学生纠正起形象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再培养学生情感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样具有循序性的培养方式,才能够最有效的提高声乐学习者的表演能力。
  2、引导性原则:引导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期间,教师应当采取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投入到已设定好的教学环境中去,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学习及表达。例如:声乐教师在教授学生一首曲调较欢快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事先对歌曲的意境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欣赏歌曲,一边聆听音乐,一边通过言语对同学们进行讲解,如: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闭目欣赏,然后跟随音乐回想自己的快乐时光,之后,教师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领悟到的内容,自行对歌曲进行情感构造分析,再根据自己分析的结果对歌曲进行演唱。这一原则不但要求教师提高引导能力及教学能力,而且学生也得到了较大的自我发挥,这样,对声乐学习者表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创造性原则:表演者在演出时,应该要加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这种想象及创造应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如:表演者演唱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情景,来帮助自己进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因此,创造性原则就是要求声乐教师对声乐学习者培养此种想象能力。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用表演来给予他生命。”不假思索,富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表演过程中是不言而喻的,表演者对歌曲进行演绎就是在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创造性原则对于声乐教师来说,是帮助学生提高表演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培养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培养声乐学习者的表演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为:演唱技能、形体动作及心理素质。
  1、演唱技能:演唱技能是对任何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声乐表演中演唱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气息、语言及共鸣三个方面。气息主要是指声乐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应做到气息平稳且不能出现气息不足的情况,一般来说,目前声乐教学气息的培养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三种方法;语言主要是指声乐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等不良情况,如:表演者在演唱与自己母语不同的歌曲时,应先了解此语言的基本背景及发音规律,不能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共鸣主要是指演唱者通过身体部位间的共鸣使歌声变得厚重或高亢,达到完美演绎歌曲的效果,目前在声乐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主要是头腔共鸣及胸腔共鸣两种教学形式,其中,头腔共鸣主要是在训练高音时使用,胸腔共鸣主要是在训练低音时使用。
  2、形体动作:形体动作的培养主要是从面部表情、体态及手势三个方面进行的。面部表情的培养主要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准情绪,以正确的面部表情对歌曲进行演绎;体态主要就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的站姿及坐姿进行培养,不能弯腰驼背;手势培养是指,教师必须对演唱者手部的动作进行培养,如:舒展手掌时的感情,用力扬手时的感情等。
  3、心理素质:一位演唱及表演能力俱佳的声乐表演者,若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其在表演现场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则会大大增加,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在表演时更加自信,进而使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结束语: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声乐这一表演形式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消遣方式,因此,如何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表演专业人才成为了各界关注的问题。高校是为我国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摇篮,其对于声乐表演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声乐教学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经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发现,培养学生在声乐表演的能力对提高表演的整体水平以及学生的声乐综合技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表演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力求为我国增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郭慧珍. 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
  [2]王华. 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J]. 音乐大观,2014,02:300-301.
  [3]肖红艳. 论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J]. 音乐大观,2014,02:350.
  [4]韦桂喜. 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J]. 大舞台,2013,02:240-241.
  [5]田甜. 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J]. 黄河之声,2014,05:82.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竞技是文化体育行业中最火爆的细分领域之一,以PC端游为载体的传统电竞和近年来兴起的移动端手游电竞输出了大量高价值的赛事、内容、明星等,影响了数以亿计的用户。文章简要分析了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竞技;行业研究  从狭义上看,电子竞技是以电竞游戏为基础、软硬件设备为载体,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采用统一竞赛规则,在有限时间内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既是智力运
期刊
【摘要】:翁同龢,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翁同龢作为两朝帝师,他参加了发生在同光两朝的重大事件,是一个最为接近政治核心而有影响的人物。翁同龢作为一个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士人,其思想有着传统士人固有的保守特征。但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其思想也随着洋务思潮及维新思潮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传统士人没有的新变化。  【关键词】:翁同龢;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艺术熏陶式教学在此方面發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我国教育界也在为不断优化该教学方式而做出努力。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情况、艺术熏陶式教学种类,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升艺术熏陶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教学效率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发
期刊
【摘要】:达翰尔意为“开拓者”。达翰尔族是一只被称为契丹后羿的民族,它具有悠久历史,古老且优秀。生活在草原上的达翰尔族人民性格热情爽朗,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自然离不开歌声与舞蹈。由于达翰尔族没有文字,达翰尔族的歌舞遍承载着這个民族的历史与一切心路历程直至今日。本文通过对达翰尔族的人们生活习俗进行研究,把达斡尔的歌舞来源和背景加以阐述。  【关键词】:达翰尔;歌舞;来源  一、达斡尔舞的相关研究  1
期刊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都开始注重对孩子艺术水平的培养,学习钢琴成为他们相当中意的一个选择。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乐感是学好钢琴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若没有好的乐感,那么就无法去欣赏“美”的声音,更别谈可以弹出好的曲子。有些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天生的,但大多数人的乐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欣赏培养起来的,这其中不仅需要学习者自己的努力与积累
期刊
【摘要】: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王国维的以“境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到宗白华、朱光潜的以美感态度或美感经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蔡仪的以典型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到李泽厚、蒋孔阳的以“实践”基础概念的美学,再到周来祥的以“和谐”为核心概念的美学。  我个人较为认同周来祥关于和谐的理论,是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事物无不从和谐统一开始,统一经过分化、差异、矛盾对立的相反相成、互补互动、协调有序的
期刊
【摘要】:历史进入近代史以来,西学东渐的潮流直接冲击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教学。其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下的洋务运动,以及之后的维新变法,撼动了儒家文化在本国学者内心的地位。本国传统文化已经淡出了校园教学,传统文化不断流失,对于文化环境的再造已是刻不容缓。本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格物言志、寄物抒情,借景寄情的空间布局,以及文化融注于景的环境打造自古就有,现存的南北方园林就是最好的例证。
期刊
【摘要】:色彩本身是很复杂的,故影响园林中色彩景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光的影响。光色并存,正是由于自然光、人工光及光影的影响,色彩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质感、造型、肌理各不相同的材料也会使同一色彩有不同的视觉感受。虽然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欣赏的主体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知觉效应及心理效应。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分析了暖色、冷色、同类色、对比色、金银色及黑白色对人的视觉感受,并结合
期刊
【摘要】:中国的劳动人民以其智慧创作了丰富的的民族音乐文化,建立了具有丰富内涵与广大外延的民族音乐体系,为世界音乐大家庭增添了光彩。作为一种将文化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表现形式,想要充分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但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还要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发展,本文以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音乐,探讨其发展特色,并从创新角度提出传承及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前言  中
期刊
【摘要】:“跨界”在公共艺术中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词汇,致使不同艺术之间复杂的交织性和关联性彼此互融与共生。在公共艺术领域内不同形式艺术的跨界性呈现也无独有偶,艺术与艺术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线可言。杜尚《泉》的诞生让各种艺术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不同形式的艺术内部有了局部的粘连性和转换性,在这种粘连性和转换性的复合下,其在公共空间的展现给人以双重的认识和解读。尤其是雕塑与建筑之间的一种双重身份的模糊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