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等优势在习作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经验,就如何妙用微课实现高效习作教学,阐述具体的观点和做法。
一、活用微视频,拓宽领域
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相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留守儿童居多的我们班,学生出去见世界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如何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如何实现习作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呢?微视频!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请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把他们在外遇到的美好风景或值得思考的事用视频的方式发送过来。当学生与父母在一起度假,我也请他们把最愿与大家分享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里,我及时归类存档。虽然只有十来分钟,但足够学生欣赏一阵子了。每个月每个家长发送一个,学生的见闻便丰富了,写作素材库也渐渐充盈了起来。之所以发视频,一是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心,二是因为视频本身的特性,具有动态美,亲近美,能很快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主题情境中,让他们再次在脑海中产生所参与生活的印象。
对于教学有关劳动的习作主题,因为平时爷爷奶奶大多惯着学生,学生即使在家劳动,也是为了应付差事,不能达到习作的基本要求“真实”,真情更无从谈起。这时候,我假期布置的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的主题作业发挥作用了,由于每个家长都传了视频,我将其整理好放给学生看,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记忆的火花,纷纷说“对!对!对!我做过这事”。视频大大增强了生活的信息量,多层次、广角度放大了生活的细节,学生写起来就有了“活水”。
更可喜的是,许多学生因为尝到了这种乐趣,主动要我帮他们拍视频,在教室、操场、花朵前经常看到我们手拿相机的身影。学生的生活也因为拍视频多彩起来,在欣赏、比较、实践中,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习作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妙用微动漫,表达有路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则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以更美的形式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同样,只有找到了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很好地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文似看山不喜平”,而许多学生在构思时,恰恰犯了“平”这一忌,全文都平铺直叙,情节故事既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生动形象,文章看起来让人感觉如饮白开水,没有一点儿滋味。 怎样才能使叙述“生动形象”“情节曲折”,让人犹如身临其境,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呢? 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视频,将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制造巧合、正反对比等方法直观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巩固所学,还可以拓展、延伸。
在指导学生写关于“礼物”的习作时,我借用动漫绘本《礼物》中的三个片段,并使用猜一猜策略指导:将第一个片段解构为三个环节,锁定礼物,用“瞧,小鸟的礼物送来了!看到这个有趣的礼物盒,小鸟希望会是什么礼物呢?能不能代替小鸟说出她的心里话?”勾连学生生活经验,一步一步地引導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丰富画面,在观察、猜测、表达中丰富角色的心理活动。第二个片段:“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小鸟喜欢的礼物?”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在观察、思考、表达中把画面的细节刻画转换为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反映出来。情境中的言语实践承载着间接心理描写的写作技法,于运用中习得方法。第三个环节 :“观察图画,看一看抽水马桶放在哪儿,想一想学生小鸟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情境中观察,在想象中演绎,将绘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出示最能体现故事情节结构的视频剪辑,学生观看总结出“畅想—揭晓—转化”三部曲,直接心理描写与间接心理描写手法在第二次欣赏表达中得到巩固运用,情节的结构性知识隐含其间。
这种耐心细致的过程性指导是微动漫化解学生习作难题的最贴心的方法。能够写出来的技巧在教师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得以运用,得以内化。为确保核心习作目标达成, 接下来我以拍下来的学生“午餐时的小镜头”为题, 借用直观、形象、动态的过程性指导 ,实现了“扶—引—放”的梯度训练,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表达,把习作过程植根于扎扎实实的语用土壤中。
这些方法使得学生的习作叙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哲理意味深长,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又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巧制微电影,引发情思
从实际情况看,有时候学生的习作读后给人清汤寡水的味道,文从字顺,感情却需加一把火升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时就需要教师调动内需,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
“您希望因为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乃至全校、全国收获粉丝万千吗?您希望自己作品里的灵魂人物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角吗?您希望自己独门秘籍创作的故事感动你、我、我们、全校吗?”在动漫视频中习作博士煽情的开场白,无须教师多说一个字,直接进入“我的家人”习作指导环节。我剪辑制作的《我的妈妈》微电影不断显现班级里学生妈妈的故事,孩子呱呱坠地的喜极而泣、扶孩子走路的鼓励、为孩子深夜织衣的灯光、与我聊天的一遍又一遍的拜托…… 酸、甜、苦、辣、喜的不同生活情感体验,再加上片中背景音乐《懂你》,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岁月流逝,但父母的牵挂永远在身边。巧妙的创意情节,让故事中时时出现的“爱心”在不知不觉中告知学生“母爱永存”的不变主题。许多学生看完后,由惊讶、不解到欣喜、落泪,无数往事历历在目,情深处,文思泉涌。说明《我的妈妈》微电影是一个能引起情思、激发创作活力的创作命题。
这样的微课,激活了学生的习作积累,调动了习作情绪,激发了习作灵感,达到了创造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培养感恩之心的良好效果。
四、利用微平台,增强角色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的时候,他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角色意识。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要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作文角色,或体验,或假想,把习作中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情感进行比照、联系。
一是角色置换,先让学生从班级微视频、图片资料库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说图意,使其化为其中的角色之一,在教师的帮助下制成微课。如小强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泰山,累极了,假如你是他,请你告诉我们你下山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假如你是小强的妈妈,看到小强这个样子,你有什么想法?同样,假如你是路人,看到这个场面,你会有什么反应?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角色体验。学生一旦进入作文角色,就会设身处地地想问题,为自己、旁人的表现所牵动,就会有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以满腔热情去写好文章。
二是本色表演。选择自己的视频自己配音,因为真实,因为有观众在等待,因为有切己体验,学生心中的话语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流露出来的情感会更真切感人。大家在比、学、赶、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头习作氛围,激发了说的欲望,调动起改的乐趣,碰撞出评的情趣。再度需要的时候,我会把它们调出来,比如关于劳动的习作,因为之前有了配音,当再次“老友重逢”,许多学生感觉不可思议,然而图音并茂,有图有真相,许多真实的细节历历在目,弥补了因时间久而淡忘的缺点,学生再次写出来的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教师应根据习作教学的实际精心开发内容多样的微课资源,将微课应用于习作教学的课堂,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平坦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一、活用微视频,拓宽领域
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相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留守儿童居多的我们班,学生出去见世界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如何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如何实现习作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呢?微视频!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请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把他们在外遇到的美好风景或值得思考的事用视频的方式发送过来。当学生与父母在一起度假,我也请他们把最愿与大家分享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里,我及时归类存档。虽然只有十来分钟,但足够学生欣赏一阵子了。每个月每个家长发送一个,学生的见闻便丰富了,写作素材库也渐渐充盈了起来。之所以发视频,一是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心,二是因为视频本身的特性,具有动态美,亲近美,能很快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主题情境中,让他们再次在脑海中产生所参与生活的印象。
对于教学有关劳动的习作主题,因为平时爷爷奶奶大多惯着学生,学生即使在家劳动,也是为了应付差事,不能达到习作的基本要求“真实”,真情更无从谈起。这时候,我假期布置的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的主题作业发挥作用了,由于每个家长都传了视频,我将其整理好放给学生看,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记忆的火花,纷纷说“对!对!对!我做过这事”。视频大大增强了生活的信息量,多层次、广角度放大了生活的细节,学生写起来就有了“活水”。
更可喜的是,许多学生因为尝到了这种乐趣,主动要我帮他们拍视频,在教室、操场、花朵前经常看到我们手拿相机的身影。学生的生活也因为拍视频多彩起来,在欣赏、比较、实践中,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习作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妙用微动漫,表达有路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则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以更美的形式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同样,只有找到了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很好地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文似看山不喜平”,而许多学生在构思时,恰恰犯了“平”这一忌,全文都平铺直叙,情节故事既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生动形象,文章看起来让人感觉如饮白开水,没有一点儿滋味。 怎样才能使叙述“生动形象”“情节曲折”,让人犹如身临其境,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呢? 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视频,将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制造巧合、正反对比等方法直观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巩固所学,还可以拓展、延伸。
在指导学生写关于“礼物”的习作时,我借用动漫绘本《礼物》中的三个片段,并使用猜一猜策略指导:将第一个片段解构为三个环节,锁定礼物,用“瞧,小鸟的礼物送来了!看到这个有趣的礼物盒,小鸟希望会是什么礼物呢?能不能代替小鸟说出她的心里话?”勾连学生生活经验,一步一步地引導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丰富画面,在观察、猜测、表达中丰富角色的心理活动。第二个片段:“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小鸟喜欢的礼物?”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在观察、思考、表达中把画面的细节刻画转换为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反映出来。情境中的言语实践承载着间接心理描写的写作技法,于运用中习得方法。第三个环节 :“观察图画,看一看抽水马桶放在哪儿,想一想学生小鸟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情境中观察,在想象中演绎,将绘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出示最能体现故事情节结构的视频剪辑,学生观看总结出“畅想—揭晓—转化”三部曲,直接心理描写与间接心理描写手法在第二次欣赏表达中得到巩固运用,情节的结构性知识隐含其间。
这种耐心细致的过程性指导是微动漫化解学生习作难题的最贴心的方法。能够写出来的技巧在教师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得以运用,得以内化。为确保核心习作目标达成, 接下来我以拍下来的学生“午餐时的小镜头”为题, 借用直观、形象、动态的过程性指导 ,实现了“扶—引—放”的梯度训练,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表达,把习作过程植根于扎扎实实的语用土壤中。
这些方法使得学生的习作叙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哲理意味深长,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又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巧制微电影,引发情思
从实际情况看,有时候学生的习作读后给人清汤寡水的味道,文从字顺,感情却需加一把火升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时就需要教师调动内需,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
“您希望因为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乃至全校、全国收获粉丝万千吗?您希望自己作品里的灵魂人物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角吗?您希望自己独门秘籍创作的故事感动你、我、我们、全校吗?”在动漫视频中习作博士煽情的开场白,无须教师多说一个字,直接进入“我的家人”习作指导环节。我剪辑制作的《我的妈妈》微电影不断显现班级里学生妈妈的故事,孩子呱呱坠地的喜极而泣、扶孩子走路的鼓励、为孩子深夜织衣的灯光、与我聊天的一遍又一遍的拜托…… 酸、甜、苦、辣、喜的不同生活情感体验,再加上片中背景音乐《懂你》,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岁月流逝,但父母的牵挂永远在身边。巧妙的创意情节,让故事中时时出现的“爱心”在不知不觉中告知学生“母爱永存”的不变主题。许多学生看完后,由惊讶、不解到欣喜、落泪,无数往事历历在目,情深处,文思泉涌。说明《我的妈妈》微电影是一个能引起情思、激发创作活力的创作命题。
这样的微课,激活了学生的习作积累,调动了习作情绪,激发了习作灵感,达到了创造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培养感恩之心的良好效果。
四、利用微平台,增强角色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的时候,他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角色意识。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要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作文角色,或体验,或假想,把习作中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情感进行比照、联系。
一是角色置换,先让学生从班级微视频、图片资料库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说图意,使其化为其中的角色之一,在教师的帮助下制成微课。如小强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泰山,累极了,假如你是他,请你告诉我们你下山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假如你是小强的妈妈,看到小强这个样子,你有什么想法?同样,假如你是路人,看到这个场面,你会有什么反应?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角色体验。学生一旦进入作文角色,就会设身处地地想问题,为自己、旁人的表现所牵动,就会有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以满腔热情去写好文章。
二是本色表演。选择自己的视频自己配音,因为真实,因为有观众在等待,因为有切己体验,学生心中的话语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流露出来的情感会更真切感人。大家在比、学、赶、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头习作氛围,激发了说的欲望,调动起改的乐趣,碰撞出评的情趣。再度需要的时候,我会把它们调出来,比如关于劳动的习作,因为之前有了配音,当再次“老友重逢”,许多学生感觉不可思议,然而图音并茂,有图有真相,许多真实的细节历历在目,弥补了因时间久而淡忘的缺点,学生再次写出来的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教师应根据习作教学的实际精心开发内容多样的微课资源,将微课应用于习作教学的课堂,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平坦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