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微课,提升习作教学效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等优势在习作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经验,就如何妙用微课实现高效习作教学,阐述具体的观点和做法。
  一、活用微视频,拓宽领域
  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相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留守儿童居多的我们班,学生出去见世界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如何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如何实现习作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呢?微视频!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请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把他们在外遇到的美好风景或值得思考的事用视频的方式发送过来。当学生与父母在一起度假,我也请他们把最愿与大家分享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里,我及时归类存档。虽然只有十来分钟,但足够学生欣赏一阵子了。每个月每个家长发送一个,学生的见闻便丰富了,写作素材库也渐渐充盈了起来。之所以发视频,一是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心,二是因为视频本身的特性,具有动态美,亲近美,能很快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主题情境中,让他们再次在脑海中产生所参与生活的印象。
  对于教学有关劳动的习作主题,因为平时爷爷奶奶大多惯着学生,学生即使在家劳动,也是为了应付差事,不能达到习作的基本要求“真实”,真情更无从谈起。这时候,我假期布置的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的主题作业发挥作用了,由于每个家长都传了视频,我将其整理好放给学生看,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记忆的火花,纷纷说“对!对!对!我做过这事”。视频大大增强了生活的信息量,多层次、广角度放大了生活的细节,学生写起来就有了“活水”。
  更可喜的是,许多学生因为尝到了这种乐趣,主动要我帮他们拍视频,在教室、操场、花朵前经常看到我们手拿相机的身影。学生的生活也因为拍视频多彩起来,在欣赏、比较、实践中,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习作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妙用微动漫,表达有路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则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以更美的形式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同样,只有找到了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很好地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文似看山不喜平”,而许多学生在构思时,恰恰犯了“平”这一忌,全文都平铺直叙,情节故事既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生动形象,文章看起来让人感觉如饮白开水,没有一点儿滋味。 怎样才能使叙述“生动形象”“情节曲折”,让人犹如身临其境,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呢? 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视频,将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制造巧合、正反对比等方法直观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巩固所学,还可以拓展、延伸。
  在指导学生写关于“礼物”的习作时,我借用动漫绘本《礼物》中的三个片段,并使用猜一猜策略指导:将第一个片段解构为三个环节,锁定礼物,用“瞧,小鸟的礼物送来了!看到这个有趣的礼物盒,小鸟希望会是什么礼物呢?能不能代替小鸟说出她的心里话?”勾连学生生活经验,一步一步地引導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丰富画面,在观察、猜测、表达中丰富角色的心理活动。第二个片段:“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小鸟喜欢的礼物?”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在观察、思考、表达中把画面的细节刻画转换为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反映出来。情境中的言语实践承载着间接心理描写的写作技法,于运用中习得方法。第三个环节 :“观察图画,看一看抽水马桶放在哪儿,想一想学生小鸟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情境中观察,在想象中演绎,将绘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出示最能体现故事情节结构的视频剪辑,学生观看总结出“畅想—揭晓—转化”三部曲,直接心理描写与间接心理描写手法在第二次欣赏表达中得到巩固运用,情节的结构性知识隐含其间。
  这种耐心细致的过程性指导是微动漫化解学生习作难题的最贴心的方法。能够写出来的技巧在教师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得以运用,得以内化。为确保核心习作目标达成, 接下来我以拍下来的学生“午餐时的小镜头”为题, 借用直观、形象、动态的过程性指导 ,实现了“扶—引—放”的梯度训练,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表达,把习作过程植根于扎扎实实的语用土壤中。
  这些方法使得学生的习作叙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哲理意味深长,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又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巧制微电影,引发情思
  从实际情况看,有时候学生的习作读后给人清汤寡水的味道,文从字顺,感情却需加一把火升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时就需要教师调动内需,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
  “您希望因为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乃至全校、全国收获粉丝万千吗?您希望自己作品里的灵魂人物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角吗?您希望自己独门秘籍创作的故事感动你、我、我们、全校吗?”在动漫视频中习作博士煽情的开场白,无须教师多说一个字,直接进入“我的家人”习作指导环节。我剪辑制作的《我的妈妈》微电影不断显现班级里学生妈妈的故事,孩子呱呱坠地的喜极而泣、扶孩子走路的鼓励、为孩子深夜织衣的灯光、与我聊天的一遍又一遍的拜托…… 酸、甜、苦、辣、喜的不同生活情感体验,再加上片中背景音乐《懂你》,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岁月流逝,但父母的牵挂永远在身边。巧妙的创意情节,让故事中时时出现的“爱心”在不知不觉中告知学生“母爱永存”的不变主题。许多学生看完后,由惊讶、不解到欣喜、落泪,无数往事历历在目,情深处,文思泉涌。说明《我的妈妈》微电影是一个能引起情思、激发创作活力的创作命题。
  这样的微课,激活了学生的习作积累,调动了习作情绪,激发了习作灵感,达到了创造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培养感恩之心的良好效果。
  四、利用微平台,增强角色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的时候,他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角色意识。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要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作文角色,或体验,或假想,把习作中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情感进行比照、联系。
  一是角色置换,先让学生从班级微视频、图片资料库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说图意,使其化为其中的角色之一,在教师的帮助下制成微课。如小强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泰山,累极了,假如你是他,请你告诉我们你下山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假如你是小强的妈妈,看到小强这个样子,你有什么想法?同样,假如你是路人,看到这个场面,你会有什么反应?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角色体验。学生一旦进入作文角色,就会设身处地地想问题,为自己、旁人的表现所牵动,就会有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以满腔热情去写好文章。
  二是本色表演。选择自己的视频自己配音,因为真实,因为有观众在等待,因为有切己体验,学生心中的话语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流露出来的情感会更真切感人。大家在比、学、赶、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头习作氛围,激发了说的欲望,调动起改的乐趣,碰撞出评的情趣。再度需要的时候,我会把它们调出来,比如关于劳动的习作,因为之前有了配音,当再次“老友重逢”,许多学生感觉不可思议,然而图音并茂,有图有真相,许多真实的细节历历在目,弥补了因时间久而淡忘的缺点,学生再次写出来的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教师应根据习作教学的实际精心开发内容多样的微课资源,将微课应用于习作教学的课堂,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平坦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组织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识字教学。不少学生认为汉字拥有非常复杂的结构,记忆难度大,教师若要求学生通过抄写、默写等方式学习汉字,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对识字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在统编本教材中,识字与课文阅读是紧密结合的,基于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随文识字,以此提升他们的识字效率。  一、追本溯源——让识字走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积累词语“道旁苦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釋“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聪慧”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要想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便需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延伸,作业设计应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全课程、项目学习、课程整合等理念,将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活动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寻找和创设言语实践情境,努力打造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在生活实践、言语实践中巩固
文言文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起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文言文,对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未加认真研读,只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这就导致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千篇一律、阅读指向混乱,不能真正凸显出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揣摩编者意图,明确编者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指向,采取有针对性教学的方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开头两段中就有4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可见其重要性。现实中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正努力探索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强调语言表达形式的同时,忽略了其内容,孤立地进行讲解,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为例,浅析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言意兼得。  一、在文本解析中实践言语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学生学习语言
小学作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由于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差异,大多数教师陷入了混淆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缺乏科学的教学流程两大误区。笔者将在本文中对这两大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本体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用本体性教学来组织语文教学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教的内容有误,二是教的方法有误。  1.不能区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梳理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章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章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名句激趣导入,初识孟子  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文言文又叫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现在,老师就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本教材充分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并将其课外阅读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不少教师还未能与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在策略把握上还有不少优化空间。笔者基于统编本教材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晰教材分析,理解编者意图  研读统编本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无论是在策
统编本教材选文内容丰富,每篇课文语言表达独特而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资源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习作意识的培养,以充分凸显出教材的选文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依托教材文本,培养学生抒情意识  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写景状物类的文章,这些文章抒情意味浓厚,表达了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喜爱与赞美。教师要把这类课文中具有抒情意味的段落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发现表达规律,培养学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文化之根、语言之根、思想之根,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方言有其独具魅力之处,说出的是乡韵,寄托的是乡思,所承载的不仅是家乡人千百年来积累的生活经验、市井人情,很多形象化且有趣的语言表达更是体现了它的魅力。  一、方言,在当下儿童阅读中的困境和生机  “方言是母亲语言,普通话是教师语言”,方言与儿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割舍不断。但方言在当下的儿童阅读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俨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