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是一个人性格成长定型的时期,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方针,使许多高中生养成了“少说话,多听、多想”的“沉默型”性格。本文通过对互动教学法的分析探究,旨在更加详细地认识互动教学法的概念,理论基础,起源发展以及其在高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以便为广大高中英语口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进一步倡导互动教学法在高中口语教学中普遍应用。本文通过对58名高二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果:“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以及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互动教学对高中“沉默”型英语学生口语教学的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最后,本文在结论部分,提出了本研究发现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高中口语教学;沉默型学生
1 简介
《高中口语大纲》要求,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培养学生在一般社交场合或就某一方面话题准确流利自然地进行交际、讨论等能力,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运用英语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式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然而,中国高考制度决定了高中“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与升学无关的口语能力被完全忽视了。高中是学生性格成型、分化的特殊时期。在中国,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学生习惯于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解,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形成课堂上的“沉默型”学生。为了保证课堂进度,大多数教师选择“传统教学法”这一枯燥乏味的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保证了上课进度,却忽视了营造语言氛围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知识,而且还不能够运用到交流中去,得不偿失。沉默的学生依旧不开口英语,甚至许多想开口的学生也没有机会开口。因此,教育学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了“互动”教学法这一教学策略。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双向交流、讨论和沟通,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交流能力。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机会。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交流,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学生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负责。对于乐于口语交流的学生,互动课堂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发挥平台,极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个性。而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其开口说英语,锻炼并提升其口语能力,而且,活跃的互动课堂营造出的氛围,会使沉默的学生更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敢于开口说英语。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被学生运用到口语交谈中,学生们有过实际运用的经历,会更容易掌握知识。
2 互动教学法概述
2.1 互动教学法的定义
“互动”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是这样定义的:“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所组成的过程”。美国旧金山大学语言学院院长 H·Douglas·Brown(1994)提出了互动教学法的含义。他认为,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式教学的动态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互动。(王荣荣,2009)互动教学法强调:在语言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出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互动理论认为,互动教学即通过课堂上师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通过交流与协作、探索与实践,构建相应知识框架,促进学生良好英语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苏屹峰,2006)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在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创造动机 ,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出发点 ,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互动还在于“善教”和“乐学”的结合。“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乐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愉快中学习 ,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特色 ,采取诸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都可以使互动式教学得到很好地体现。
总的來说,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担当提示指导、答疑和补足遗漏的角色,学生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
2.2 互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教育教和修辞学教授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在其《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该思想倡导师生交流,以此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友谊,从而使双方在交流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之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提出,在实践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教材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互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成为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和社会语言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在语言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后来扩展补充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成为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是美国三十余年来的主流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手实践与合作共享。合作学习模式的产生主要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学校社会组织结构研究中心的社会科学家们号召帮助Baltimore公立学校的教师管理刚构建的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的班级。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合作共享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也就一直被所有美国大、中、小学校沿用至今。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教学实验证明,团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共同学习、互相约束和赢得集体利益。
互动教学法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而被广大教学工作者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得出的。首先,建構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互动教学法正是以该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用以改进现行的教育方式的最佳代表。
国外教育学家致力于“互动教学法”的探究从未停止。Lenora Cook(2004)在《Cooperative Learning: A Successful College Teaching Strategy》一文中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系统的回顾,得出结论:合作学习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开发学生的潜力。Anonymous(2011)在其一文中讲述,其通过短期教学对比试验研究得出:各种互动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从心里和生理双方面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影响。并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了互动教学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教育家对“互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也颇有收获。李德显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环境之中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当一个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某种反应的同时,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置身于同伴群体之中,受着同伴群体的共同情感、态度和相互关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除了与教师交往之外,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李德显,《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5)。裘英鹂提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就提出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策略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不重视同伴间相互影响的弊端,着眼于生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通过组织开展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间的合作性活动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模式大致有4种,这些方式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4/04)。李玲(2004)发表文章《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对现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进而应用“互动”教学法对存在的难点一一解决,最终得出互动教学法是十分适合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赵普光通过历时3年的教改试验,提炼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就实践效果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教学研究》2004/04)。周宏燕(2011)于《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动性》一文中,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练习英语口语的重要影响。任务教学法这一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主动性,根本上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从而得出互动教学法引入英语课堂的必然性。
从总体上看,互动教育在国内受到重视的时间以2000年为界,在此之前只有极少数的理论介绍,在此之后的研究迅速扩展,并进入学科实践层面。
2.3 有效教学互动的形式
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2.3.1 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3.2 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2.3.3 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调查对象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级的58位学生。调查时间是2013年3月。
3.2 设计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8个选择题,主要是为了区分哪些学生属于“沉默型”学生。如果选A的人数多,说明此类学生积极主动性强,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而选D人数说明他们对英语完全没有兴趣,他们的学习方法急需改进和调整。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对互动教学法的认知以及互动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的7个选择题。 在第一部分选择题中,如果学生选A,那么说明该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并且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如果选择D,那么说明该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他们需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第二部分中,A表示互动教学法是有积极作用的,是有价值的。
3.3 设计实验
老师给所有的58位学生上一堂英语课。课程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方位指向性单词,例如:“左转、右转、沿着···直走、在···对面、搭乘公交到···站台”。老师准备多张街道图,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情景对话,并抽组表演。在小组准备期间,老师应不断了解小组的组织情况,着重关照部分“沉默型”学生,鼓励其主动参与,并解决学生们的困难。在小组表演期间,老师可以结合其表演内容讲解知识点。小组表演之后,老师可临时抽点“沉默型”学生与其对话,鼓励其开口。这是课堂一,老师运用互动教学法上课。相对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老师再用传统教学法上一堂课。老师将归纳的知识点详细地讲解给学生们听,再配合以大量的习题。课堂上的唯一互动就是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这是课堂二。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完成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选择题。笔者再通过数据分析出,互动教学法对“沉默型”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3.4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首先,从表中可以看出有90%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幸的是只有3.3%的学生会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互相用英语对话,或者是做一些互动练习。尽管有71%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也有66%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英语的口头实际运用很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是很缺乏自学的能力。而且,第六题中反映出,当学生学习时遇到困难时只有24%的学生会去主动向老师求教。
综上可知,大多数高中生都对现在的沉默的教育环境不满意,而且他们都很缺乏英语口语的训练,即使他们中有人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也没有人第一个出来表示对现行教学方法的不满。
由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支持互动教学和学习方法。可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许多的班级里,仍有许许多多的学生的英语口语不能得到足够的练习。而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的互动教学法也未被迎进课堂,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让人堪忧。
4 结论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法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锻炼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口语环境。尤其是对于沉默的学生,互动教学法的运用从他们身边的环境着手感染他们,从心里上着手鼓励他们,从需求上着手诱导他们。互动教学法很大程度地改变了高中生的“沉默”现状,对高中沉默型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是积极的。互动教学法的推广必定是高中口语教学的一个明智的决策。
本文并无批判传统教学法的意向,其在我国作为一种主流教学法多年,必有其存在的道理。本文只选择了当地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进行调研,调查对象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仅说明互动教学法对高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未表示其适用所有的英语教学,也不代表在口语教学中它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Lenora Cook.Cooperative Learning:A Successful College Teaching Strategy[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4(16).
[2]E.Marchi,O.Miguel.On the Structure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Interactive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2005,3(2).
[3]Anonymous.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J]. The Science Teacher.2011,78(5).
[4]王节.中学英语互动教学理论与实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5]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外语 [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8]潘瑛.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导刊,2002.
[9]李玲.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in Basic Education,2004(10).
[10]邹荔生.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11]田继忠,支爱玲.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夏教育科研,2006(02).
[12]康·德·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3]周宏燕.如何提高英語口语教学中的主动性 [J].群文天地,2011(10).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高中口语教学;沉默型学生
1 简介
《高中口语大纲》要求,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培养学生在一般社交场合或就某一方面话题准确流利自然地进行交际、讨论等能力,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运用英语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式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然而,中国高考制度决定了高中“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与升学无关的口语能力被完全忽视了。高中是学生性格成型、分化的特殊时期。在中国,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学生习惯于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解,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形成课堂上的“沉默型”学生。为了保证课堂进度,大多数教师选择“传统教学法”这一枯燥乏味的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保证了上课进度,却忽视了营造语言氛围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知识,而且还不能够运用到交流中去,得不偿失。沉默的学生依旧不开口英语,甚至许多想开口的学生也没有机会开口。因此,教育学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了“互动”教学法这一教学策略。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双向交流、讨论和沟通,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交流能力。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机会。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交流,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学生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负责。对于乐于口语交流的学生,互动课堂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发挥平台,极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个性。而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其开口说英语,锻炼并提升其口语能力,而且,活跃的互动课堂营造出的氛围,会使沉默的学生更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敢于开口说英语。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被学生运用到口语交谈中,学生们有过实际运用的经历,会更容易掌握知识。
2 互动教学法概述
2.1 互动教学法的定义
“互动”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是这样定义的:“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所组成的过程”。美国旧金山大学语言学院院长 H·Douglas·Brown(1994)提出了互动教学法的含义。他认为,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式教学的动态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互动。(王荣荣,2009)互动教学法强调:在语言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出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互动理论认为,互动教学即通过课堂上师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通过交流与协作、探索与实践,构建相应知识框架,促进学生良好英语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苏屹峰,2006)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在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创造动机 ,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出发点 ,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互动还在于“善教”和“乐学”的结合。“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乐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愉快中学习 ,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特色 ,采取诸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都可以使互动式教学得到很好地体现。
总的來说,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担当提示指导、答疑和补足遗漏的角色,学生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
2.2 互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教育教和修辞学教授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在其《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该思想倡导师生交流,以此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友谊,从而使双方在交流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之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提出,在实践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教材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互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成为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和社会语言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在语言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后来扩展补充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成为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是美国三十余年来的主流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手实践与合作共享。合作学习模式的产生主要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学校社会组织结构研究中心的社会科学家们号召帮助Baltimore公立学校的教师管理刚构建的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的班级。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合作共享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也就一直被所有美国大、中、小学校沿用至今。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教学实验证明,团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共同学习、互相约束和赢得集体利益。
互动教学法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而被广大教学工作者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得出的。首先,建構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互动教学法正是以该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用以改进现行的教育方式的最佳代表。
国外教育学家致力于“互动教学法”的探究从未停止。Lenora Cook(2004)在《Cooperative Learning: A Successful College Teaching Strategy》一文中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系统的回顾,得出结论:合作学习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开发学生的潜力。Anonymous(2011)在其一文中讲述,其通过短期教学对比试验研究得出:各种互动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从心里和生理双方面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影响。并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了互动教学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教育家对“互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也颇有收获。李德显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环境之中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当一个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某种反应的同时,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置身于同伴群体之中,受着同伴群体的共同情感、态度和相互关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除了与教师交往之外,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李德显,《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5)。裘英鹂提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就提出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策略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不重视同伴间相互影响的弊端,着眼于生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通过组织开展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间的合作性活动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模式大致有4种,这些方式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4/04)。李玲(2004)发表文章《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对现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进而应用“互动”教学法对存在的难点一一解决,最终得出互动教学法是十分适合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赵普光通过历时3年的教改试验,提炼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就实践效果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教学研究》2004/04)。周宏燕(2011)于《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动性》一文中,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练习英语口语的重要影响。任务教学法这一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主动性,根本上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从而得出互动教学法引入英语课堂的必然性。
从总体上看,互动教育在国内受到重视的时间以2000年为界,在此之前只有极少数的理论介绍,在此之后的研究迅速扩展,并进入学科实践层面。
2.3 有效教学互动的形式
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2.3.1 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3.2 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2.3.3 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调查对象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级的58位学生。调查时间是2013年3月。
3.2 设计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8个选择题,主要是为了区分哪些学生属于“沉默型”学生。如果选A的人数多,说明此类学生积极主动性强,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而选D人数说明他们对英语完全没有兴趣,他们的学习方法急需改进和调整。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对互动教学法的认知以及互动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的7个选择题。 在第一部分选择题中,如果学生选A,那么说明该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并且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如果选择D,那么说明该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他们需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第二部分中,A表示互动教学法是有积极作用的,是有价值的。
3.3 设计实验
老师给所有的58位学生上一堂英语课。课程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方位指向性单词,例如:“左转、右转、沿着···直走、在···对面、搭乘公交到···站台”。老师准备多张街道图,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情景对话,并抽组表演。在小组准备期间,老师应不断了解小组的组织情况,着重关照部分“沉默型”学生,鼓励其主动参与,并解决学生们的困难。在小组表演期间,老师可以结合其表演内容讲解知识点。小组表演之后,老师可临时抽点“沉默型”学生与其对话,鼓励其开口。这是课堂一,老师运用互动教学法上课。相对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老师再用传统教学法上一堂课。老师将归纳的知识点详细地讲解给学生们听,再配合以大量的习题。课堂上的唯一互动就是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这是课堂二。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完成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选择题。笔者再通过数据分析出,互动教学法对“沉默型”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3.4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首先,从表中可以看出有90%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幸的是只有3.3%的学生会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互相用英语对话,或者是做一些互动练习。尽管有71%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也有66%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英语的口头实际运用很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是很缺乏自学的能力。而且,第六题中反映出,当学生学习时遇到困难时只有24%的学生会去主动向老师求教。
综上可知,大多数高中生都对现在的沉默的教育环境不满意,而且他们都很缺乏英语口语的训练,即使他们中有人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也没有人第一个出来表示对现行教学方法的不满。
由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支持互动教学和学习方法。可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许多的班级里,仍有许许多多的学生的英语口语不能得到足够的练习。而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的互动教学法也未被迎进课堂,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让人堪忧。
4 结论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法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锻炼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口语环境。尤其是对于沉默的学生,互动教学法的运用从他们身边的环境着手感染他们,从心里上着手鼓励他们,从需求上着手诱导他们。互动教学法很大程度地改变了高中生的“沉默”现状,对高中沉默型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是积极的。互动教学法的推广必定是高中口语教学的一个明智的决策。
本文并无批判传统教学法的意向,其在我国作为一种主流教学法多年,必有其存在的道理。本文只选择了当地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进行调研,调查对象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仅说明互动教学法对高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未表示其适用所有的英语教学,也不代表在口语教学中它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Lenora Cook.Cooperative Learning:A Successful College Teaching Strategy[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4(16).
[2]E.Marchi,O.Miguel.On the Structure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Interactive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2005,3(2).
[3]Anonymous.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J]. The Science Teacher.2011,78(5).
[4]王节.中学英语互动教学理论与实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5]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外语 [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8]潘瑛.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导刊,2002.
[9]李玲.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in Basic Education,2004(10).
[10]邹荔生.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11]田继忠,支爱玲.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夏教育科研,2006(02).
[12]康·德·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3]周宏燕.如何提高英語口语教学中的主动性 [J].群文天地,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