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斯曼海”轮事件看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主体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加入1992clc后,第一例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塔斯曼海"轮溢油案出发,阐述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赔偿的涵义;分析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各方主体资格问题。
  关键词: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 法律适用 诉讼主体资格
  
  一、引言
  2002年11月23日凌晨,一艘马耳他籍油轮"塔斯曼海"轮与一艘中国"顺凯一号"轮在天津大沽口东部海域发生碰撞造成轻质原油大量泄漏,所泄漏的原油形成了约2.5海里的溢油漂流带。
  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授权天津市海洋局代表国家提起的海洋生态损失索赔;天津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代表国家提起的渔业资源损失索赔;天津市塘沽区大沽渔民协会等代表1490户渔民提起的海洋养殖捕捞损失索赔。索赔数额总计高达1.7亿人民币。①
  "塔斯曼海"轮案,在我国第一次引入了海洋生态赔偿概念,被称为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损索赔第一案。在此之前,我国海上油污损害赔偿案件局限于直接环境污损的赔偿。对海上油污损害仅注重环境上的损害,而忽略了生态上的损害,忽视了远期整体性生态损害。
  海运业其特殊风险性,碰撞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碰撞产生的油类泄漏也总是存在着。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碰撞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也更加重视。"塔斯曼海"轮当年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不仅仅是因为其高额的索赔数额,更因为其对海洋生态损害提出了诉讼赔偿请求。本文主要从"塔斯曼海"轮案出发,分析在船舶碰撞发生溢油损害赔偿后,诉讼的原被告主体资格问题。
  二、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的涵义及法律适用
  其实,目前各个国际公约以及我国国内法都未对海洋溢油生态损害有明确的定义。在我国所加入的《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2议定书(1992clc)第1条第6款中提到了"对环境损害的赔偿,应以……"。显然,在国际上公约也开始力图反映出环保思想,各个公约的制定者对环境生态问题也愈加重视,但是在此条规定中写的是"环境损害",并没有明确规定生态损害。海洋环境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环境损害"一词明显比"生态损害"更加广泛,可以说是包含"生态损害"这一范围。换言之,若是根据1992clc提起关于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的赔偿也是可以的。但是公约回避对赔偿范围的直接规定,那必然就会存在异议,在油污案件中溢油生态损害赔偿是不是能成立就可能会存在问题。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5条第1款规定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相较于1992clc的规定更加明确了对"生态损害"的概念。其中提及的"损害海洋生物资源"、"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减损环境质量"三点就是海洋生态损害的具体表现。
  就海洋溢油的"油类"来看,各国际公约或国内法的规定各不相同。根据《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2议定书第1条第5款规定,公约适用的"油类"是持久性油类。换言之,只要是持久性油类泄漏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就可以适用我国加入的1992clc。但若是海上泄漏的油类并非1992clc所调整的油类范围,那么将无法适用1992clc相关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法律可以此溢油损害进行调整。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5条规定所调整的油类为任何类型的油及其炼制品。该条规定将调整范围扩大,对更多不适用1992clc的溢油事件也可以进行调整,对海洋生态保护有更积极的意义。
  三、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主体资格
  (一)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责任主体
  1992clc第4条第1款规定,在船舶发生污染损害事故时的船舶所有人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将船舶所有人的服务人员和代理人等六类人员排除在责任主体之外。而《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1款的规定采用了"责任者"这一概念,换言之"谁漏油,谁负责"。这较之于1992clc的规定范围更加广泛。
  当然,如果仅仅让船舶所有人来承担海洋污染事故的赔偿,那船舶所有人将承担极大的压力,同时受害人也有可能得不到全额的赔偿。所以,《民事责任公约》等国际公约或国内法也规定了强制责任保证制度,保证索赔人可以直接向保险人或者其他保证人索赔。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1992clc关于2000吨以上散装货油的船舶所有人必须进行保险或取得财物保证的规定以及船东互相保障和赔偿协会。
  换言之,一旦发生海洋污染损害赔偿,受害人可以同时向船舶所有人和船东互保协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并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
  此外,1969clc还对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制定了《基金公约》还设立的"国际油污赔偿基金",意在使重大油污事件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充分的赔偿。根据《基金公约》的规定,基金在各缔约国应能按照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及承担义务,赋予了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的法人地位,可作为该国法院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②但很可惜,我国目前仅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入了《基金公约》,我国大陆地区并不适用。
  (二)受害人的诉讼主体资格
  各国际公约或国内法对海洋油污污染的责任主体有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受害人的主体资格却没有明确规定。在一般情况下,确实没有具体规定的必要,但是一旦涉及到海洋溢油生态污染损害索赔,若是规定不清或没有规定就会会造成国家海洋生态损害索赔权的落空。
  "塔斯曼海"轮案件中第三原告提出的损害赔偿是财产损失,属于民事侵权法上的环境侵权责任主体资格可以得以确认。但涉及到有权以海洋生态损害为由提起索赔的原告时,《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规定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队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然而,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指的又是什么部门?有学者认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国家海洋部门、国家海事部门、国家渔业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③但这些部门往往存在职能划分界限不清,职能存在重复等问题,因此往往有可能会多个部门同时声称代表国家行使海洋生态损害索赔权。如同,在"塔斯曼海"轮事件中,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是天津市海洋局和天津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
  虽然可能会有不同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海洋生态损害索赔权,但是至少能说明海洋生态环境、生态资源是属于国家所有的,能行使索赔权的只能是国家的相关行政部门,其他的组织、公司或者个人无权就海洋生态损害向责任人提起诉讼。换言之,法律完全排除了公众对海洋生态损害的诉权。此外,若是已被申请使用的海域,则该海域的用益物权将属于申请人,发生船舶溢油事故,造成海洋生态损害,但该海域的使用人却只能就其遭受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提起诉讼,而无法就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提起诉讼,很容易造成海洋生态损害索赔主体的缺失。这点来说,是不利于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是全民的事业,需要公众的广大参与。随着船舶运输规模的扩大,溢油事故造成的损害也在不断扩张,要求更多人对海洋生态损害进行制止。然而法律却限制更多主体对海洋生态损害的索赔。这显的十分的尴尬,也是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主体资格存在的问题。
  四、结论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在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赔偿方面尚未有可直接适用的关于赔偿责任方面的国际公约,而我国国内法律中也没有相当具体的规定。海洋溢油生态损害有别于传统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一旦损害发生将会涉及《海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1992clc。
  2、在海洋溢油生态损害主体方面,责任主体在《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及《基金公约》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船舶所有人、船东互相保障和赔偿协会、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皆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但受害人诉讼主体资格方面,《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说明海洋生态环境、生态资源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但是在有权对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索赔的行政部门的规定却界限划分不清,而且对有权提起诉讼的主体限制过于严格,在诉讼中容易造成索赔主体的缺失。
  注释:
  ①"塔斯曼海"案资料系根据由徐祥民、高振会等著《海上溢油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与技术研究》一书的相关内容简述整理而成。
   ②徐国平著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2006年第一版 第64页
  ③朱晓勤 《我国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的法律救济问题--以《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为中心》 载于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渐波及全球的背景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亦确立了情势变更原则,但其适用还很不成熟。在这一背景下追溯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与相关制度的关系,明确其调整范围,探寻其具体适用的要则和法律效果,通过对比较法的研究对我国立法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情势变更 合同落空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情
期刊
摘 要:作为实行"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这种特殊制度的国家,我国区际仲裁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日益突出。《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等文件先后结束了香港、澳门回归后内地与港澳之间在仲裁裁决相互认可与执行中无法可依的"真空期",但也并未解决所有相关问题。本文试从我国区际仲裁实践的角度进行
期刊
摘要:社区矫正制度在国外已经受到特别的重视,是刑罚从以监禁刑为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的主要标志。虽然,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已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但关于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主体以及对象等问题并未明确规定,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本文试图探讨社区矫正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引起学界对社区矫正的进一步关注,推进关于社区矫正的立法进程。  关键词:社区矫正 现存问题
期刊
摘要:缓刑制度适用于罪行轻微的犯罪,是公认的合理而富有成效的刑罚制度。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缓刑制度在立法上、司法上的缺陷,提出完善缓刑制度的看法。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是在总结缓刑制度比较成熟国家的做法后,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对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缓刑价值;缓刑问题;制度完善    缓刑是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暂时不适用刑罚的一种制度,它起源于欧美国家,后被移植到中国。但是在我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强奸罪的定义及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同性强奸的问题日益增多,它对社会以及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危害不断增加,同性强奸定罪十分迫切,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加大对同性强奸的法律控制。  关键词:性自主权利 同性恋 同性强奸 法律完善    一、各国关于同性强奸的立法概况  (一)外国同性强奸立法概况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同性性犯罪问题的解决,已经有比较长的
期刊
摘 要:最近几年看守所内频繁发生的类似"躲猫猫"案件,刑讯逼供这一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有必要对此进一步研究。刑讯逼供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刑讯逼供是合法且是侦查的重要手段。坚决摒弃非法证据是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司法工作人员对此应该毫无疑问。无罪推定制度的建立,是解决刑讯问题的治本之举。设立电子监控设施,对于监督侦查机关的审讯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关键词:刑讯逼供;原因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外籍人士、港澳台侨胞和海外华侨来中国发展、工作、定居的数量激增,外籍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队伍也在逐渐壮大,外籍子女的健康安全也逐渐受到关注,成为各国教育界、法学界及其他有关各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在校园内引入保险制度来解决这一难题,给学校事故的处理带来一线生机。  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近几年多发的"人肉搜索"事件折射出信息时代公民网络隐私权遭受侵权为视角,系统地展开对公民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系列问题的讨论。本文从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入手,进而引出网络隐私权的几种侵权形态的剖析。立足于我国当前对公民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缺乏一般规则和具体规则的规定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实际需要,试图构建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体系。  关键字:信息时代;网络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从先秦时期的发展萌芽,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确立,直至隋唐时期的逐渐完备,以及宋元明清时期进一步的发展到晚清时候的衰亡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选拔制度的组织形式不仅影响到古代官吏的基本组成结构,同样也会影响一个王朝的政治统治模式。了解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基本形式及其发展变化,对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选官;科举;反思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环视当今中国法律信仰之存在现状,对法律信仰概念进行法理学透析,立足于理论研究和现实考量, 分析中国法律信仰生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法律信仰生成的具体途径, 以期为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些许思考。  关键词:信仰危机;法律信仰;信仰重构;法治建设    一、当今中国法律信仰现状  当代中国正以法治作为各项事业的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法治不但是一种治国方略的根本性变革,而且必然是对以人治为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