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是人类文化启蒙者,是艺术之母。舞蹈动作包含了人们思想情感,情绪和向往,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作品是社会艺术化生活的具体形式,社会生活也是舞蹈作品创造的来源。本文拟从舞蹈起源,舞蹈发展,舞蹈内容,舞蹈影响入手,分析舞蹈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生活;舞蹈发展;关系
一、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
远古时代社会的活动和生存是密切联系的,而舞蹈,则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且能够带给人们美感和力量,使之得到某种精神上的享受。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很多艺术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生活又赋予创作者创作的灵感,社会生活是舞蹈的创作源泉,舞蹈离不开社会生活。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很多舞蹈形式和舞蹈作品,都明确地反映了人民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方式。
二、舞蹈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
(一)舞蹈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由于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人类活动产生的舞蹈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科技未知领域的探索。譬喻敦煌艺术中的飞天舞,飞天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跟着敦煌石窟的构建而消逝。几千余年的敦煌飞天舞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不断向中国化的方向发展,推动着历代人们对天宫的憧憬,对神灵的敬仰,对飞天的向往以及对未知领域的发现和探索,因为朝代的更替,经济发展繁荣,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等许多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2007年10月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嫦娥一号'以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定名,看遍月球的每一寸土地,完整传回了数据。敦煌舞飞天为真正的飞天奠定了艺术思想基础,完成了中国人民的愿望,“飞”上了天,走上登天的第一步。
(二)舞蹈促进人文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艺术的不断探求和发展创新,越来越多的舞蹈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以广场健身舞为例。在形式多样的广场活动中,广场健身舞是一种极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娱乐活动,它不光是一种舞蹈种类,极大程度上还促进了人和社会的发展。
广场健身舞是以美化人体动作为主要特点,注重休闲性和审美性。健身舞的学习和训练是在优美动听又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曲调中,把细腻的情绪感情注入到舞姿中去。经常参与广场健身舞活动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提高人们的协调能力,能够全面锻炼自身的各个部分,减少脂肪,具有非常积极的健美作用。对舞蹈衣饰的统一上要求也越来越高,极大地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其文化作用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也能够释放精神压力,为民间群体舞的继承发扬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社会生活影响舞蹈发展
每一个时期的舞蹈创作者所获取的经验之丰富,精神之可贵都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舞蹈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将社会生活进一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宗教活动影响舞蹈的发展
在欧洲的19世纪末开始,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就渐渐兴起,影响越来越大。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曾在他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这是出现最早的一种理论主张。美国著名的美学家托马斯也提出原始歌舞经常被族群用来促使巫术的进行,如果想祈求下雨就泼水,如果想祈求捕捉动物就扮演有伤的动物。作为原始文化的礼仪巫术曾延续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是在先民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界许多奇怪现象都解释不通,迷信着有万能的神在暗中决定一切,于是就有了原始的宗教观念。产生了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敬,也就产生了进行宗教祭祀的活动舞蹈。
(二)社会审美需求影响舞蹈服饰的演变
以西方芭蕾舞为例。芭蕾舞蹈要靠舞者的肢体语言,表情潜入和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传达给观众。所以,在芭蕾舞中,芭蕾舞服起到支撑舞蹈肢体动作的完成的作用。如今在芭蕾舞演出时男舞蹈表演者须要着贴身衫、贴身裤。女舞蹈表演者需须要穿芭蕾舞鞋和芭蕾舞裙。这似乎成为了芭蕾舞演出固定的服装,为表演者的动作提供可活动的最大限度,使人物形象更加精炼,更加典型。但在芭蕾舞发展史上,服饰跟着时代的需求不断进步。
如今,在日渐丰富自由的审美需求下,在风格多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服装设计师考虑的更周到,力求准确传达作品,强调演员造型美和自由美,让服装与表演者融为一体,使芭蕾舞更加打动人、吸引人。
四、劳动生产影响舞蹈发展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舞蹈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劳动,在我国社会成长史上,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活动。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创造了人体。它的出现代表着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也代表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可以说,劳动使人保持直立的状态,让人的手和足有了明确的分工,也使人们开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的“人体”沉淀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生活習惯的记忆。传说中能够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舞蹈有《扶犁》和《杵歌》等,劳动动作配合着歌声,整齐协调,具有舞蹈的美感。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也为舞蹈创作提供了灵感。在艺术体系中,舞蹈相比其他艺术来说更接近自然原始状态,舞蹈的节奏韵律都能够直接展示生命的运动。舞蹈在满足人们娱乐审美需要的同时,丰富了日常生活,促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持续发展,陶冶人们的情操,不断地激励舞蹈艺术家、爱好者,提高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风格的舞蹈佳作。用鲜活灵动的舞蹈表演延续着舞蹈的生命之树,使之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克芬.《中国舞蹈大辞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关键词:社会生活;舞蹈发展;关系
一、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
远古时代社会的活动和生存是密切联系的,而舞蹈,则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且能够带给人们美感和力量,使之得到某种精神上的享受。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很多艺术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生活又赋予创作者创作的灵感,社会生活是舞蹈的创作源泉,舞蹈离不开社会生活。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很多舞蹈形式和舞蹈作品,都明确地反映了人民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方式。
二、舞蹈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
(一)舞蹈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由于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人类活动产生的舞蹈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科技未知领域的探索。譬喻敦煌艺术中的飞天舞,飞天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跟着敦煌石窟的构建而消逝。几千余年的敦煌飞天舞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不断向中国化的方向发展,推动着历代人们对天宫的憧憬,对神灵的敬仰,对飞天的向往以及对未知领域的发现和探索,因为朝代的更替,经济发展繁荣,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等许多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2007年10月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嫦娥一号'以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定名,看遍月球的每一寸土地,完整传回了数据。敦煌舞飞天为真正的飞天奠定了艺术思想基础,完成了中国人民的愿望,“飞”上了天,走上登天的第一步。
(二)舞蹈促进人文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艺术的不断探求和发展创新,越来越多的舞蹈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以广场健身舞为例。在形式多样的广场活动中,广场健身舞是一种极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娱乐活动,它不光是一种舞蹈种类,极大程度上还促进了人和社会的发展。
广场健身舞是以美化人体动作为主要特点,注重休闲性和审美性。健身舞的学习和训练是在优美动听又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曲调中,把细腻的情绪感情注入到舞姿中去。经常参与广场健身舞活动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提高人们的协调能力,能够全面锻炼自身的各个部分,减少脂肪,具有非常积极的健美作用。对舞蹈衣饰的统一上要求也越来越高,极大地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其文化作用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也能够释放精神压力,为民间群体舞的继承发扬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社会生活影响舞蹈发展
每一个时期的舞蹈创作者所获取的经验之丰富,精神之可贵都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舞蹈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将社会生活进一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宗教活动影响舞蹈的发展
在欧洲的19世纪末开始,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就渐渐兴起,影响越来越大。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曾在他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这是出现最早的一种理论主张。美国著名的美学家托马斯也提出原始歌舞经常被族群用来促使巫术的进行,如果想祈求下雨就泼水,如果想祈求捕捉动物就扮演有伤的动物。作为原始文化的礼仪巫术曾延续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是在先民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界许多奇怪现象都解释不通,迷信着有万能的神在暗中决定一切,于是就有了原始的宗教观念。产生了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敬,也就产生了进行宗教祭祀的活动舞蹈。
(二)社会审美需求影响舞蹈服饰的演变
以西方芭蕾舞为例。芭蕾舞蹈要靠舞者的肢体语言,表情潜入和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传达给观众。所以,在芭蕾舞中,芭蕾舞服起到支撑舞蹈肢体动作的完成的作用。如今在芭蕾舞演出时男舞蹈表演者须要着贴身衫、贴身裤。女舞蹈表演者需须要穿芭蕾舞鞋和芭蕾舞裙。这似乎成为了芭蕾舞演出固定的服装,为表演者的动作提供可活动的最大限度,使人物形象更加精炼,更加典型。但在芭蕾舞发展史上,服饰跟着时代的需求不断进步。
如今,在日渐丰富自由的审美需求下,在风格多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服装设计师考虑的更周到,力求准确传达作品,强调演员造型美和自由美,让服装与表演者融为一体,使芭蕾舞更加打动人、吸引人。
四、劳动生产影响舞蹈发展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舞蹈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劳动,在我国社会成长史上,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活动。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创造了人体。它的出现代表着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也代表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可以说,劳动使人保持直立的状态,让人的手和足有了明确的分工,也使人们开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的“人体”沉淀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生活習惯的记忆。传说中能够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舞蹈有《扶犁》和《杵歌》等,劳动动作配合着歌声,整齐协调,具有舞蹈的美感。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也为舞蹈创作提供了灵感。在艺术体系中,舞蹈相比其他艺术来说更接近自然原始状态,舞蹈的节奏韵律都能够直接展示生命的运动。舞蹈在满足人们娱乐审美需要的同时,丰富了日常生活,促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持续发展,陶冶人们的情操,不断地激励舞蹈艺术家、爱好者,提高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风格的舞蹈佳作。用鲜活灵动的舞蹈表演延续着舞蹈的生命之树,使之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克芬.《中国舞蹈大辞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