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是学生领悟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体验和感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调、支援的合作精神.
1物理实验操作是外显的动作技能
能力是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适合度,体现人顺利完成一项任务时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离开具体的活动,能力既得不到表现,也得不到发展.”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
1.1物理实验能力由实验展现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组成
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课程标准参考这个体系,提出“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态度观念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能力方面”规范着与物理学习有关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及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应发展的能力.通常所说的物理实验能力便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借助物理实验器械,达成既定目的和任务的能力.从能力培养和评价的角度进行分类,物理实验能力是由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组成.思维能力表现于对实验原理的把握、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数据分析等;观察能力表现于对实验过程中现象数据的察言观色本领等,实验操作能力表现于手脑协调的器械使用技能,隶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三方面能力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构成学生综合的实验能力.
教学活动中,时常将物理实验能力狭义的理解成完成物理实验操作活动的能力.包括仪器使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这种用具体的实验操作能力代替实验能力方案,一方面混淆与实验相关的能力概念,不利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与培养,另一方面误导用思维和观察评价的技术,来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1.2外显的实验操作技能受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制约
实验操作能力是实验操作过程中外显的动作技能和手脑协调配合的能力,手脑协调配合的程度由动作技能呈现出来.实验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具体的客体(器材)作为动作对象;二是操作行为外露,能够观察;三是连续性的动作可展开;四是具体的动作具有精确性、协调性、规范性和发展性.由此可见,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共同体(见图1).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大脑的思维,离不开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舌尝的观察.一方面实验操作的精确、协调程度通过观察被发现,由思维进行评价,反馈至肌体得到完善,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能奠定实验操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思维和观察能力借助实验操作的过程得到专业化训练,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能促进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提升思维的品质和观察的敏锐性.如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理解折射率、设计实验方案依托的是思维能力;看大头针的遮挡,确定由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位置是观察能力的展现;摆放玻璃砖、画线、插大头针则是外显的实验操作力.
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实践
由于物理实验能力所包含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间的相互渗透、互相联系和制约,导致人们通常采用对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评价,来代替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造成评价层面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范畴的模糊,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
2.1流行的实验操作能力评价
现行具有较大影响(流行)的对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的措施有三种,一是纸笔问题评价;二是电视录像情境评价;三是给定课题、标准和时间的集中评价.
纸笔评价是利用文字和示意图呈现物理实验操作情境和问题,评价指向的是学生对实验知识的回顾和理解程度,程序性知识被转化为陈述性知识,学生作题表现出的是思维能力水平,而不是实验操作能力水平,如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实物选取器材,与试题呈现滑动变阻器的铭牌选取器材,对能力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观察实物选取器材,要求学生动手展示滑动变阻器的各个侧面,寻找铭牌的位置,从各种信息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试题则将有价值的信息告诉学生.因此纸笔评价实验操作能力脱离实验的真实情境,是用对思维能力的评价替代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不能体现实验操作能力的动态特征,真实衡量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电视录像评价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录制实验录像试题,试题稿本源于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实验,设置操作过程中的疏漏和故障,评价是以学生看录像,找错误、查疏漏、排故障为依据.就学生而言,电视录像评价同样脱离真实的实验情境,不能体现学生手脑协调配合的能力,是用评价观察能力代替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给定课题、标准和时间的评价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素质测试措施,评价依托真实的物理情境,通过同一时间、统一试题和统一评分标准来实现考查的信度.但由于实验操作的课题是事先指定的,评分标准是拟定好的,导致许多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考前集训,展示出思维清晰、操作娴熟、手脑配合自如的假象.这一评价功利色彩过重,通常能够确保学生获得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考试成绩,却完全扼杀学生的灵性,剥夺学生实验的乐趣,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的可持续发展.
2.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实践感悟
实验操作能力总是和完成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既不会得到表现,也不会得到发展.同样没有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为依托,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便会失真.以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为载体不仅能真实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由实验操作的层面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实现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评价.
2.2.1构建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平台
展示实验操作能力的课题选择,要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相联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题的数量每学期3-4个(实践数据)为宜,可以采用实验操作能力评价手册、活页等形式印发给学生.实验选用的材料尽可能随手可得、获得的渠道多、价值便宜,专业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电流表等)由学校开放实验室提供,课题实施时间可相对宽松,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一定要完成.实验的成果不仅是实验报告,还有经历实验的过程描述材料和获得成果(作品)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2.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结构分量的确定
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是由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支持的,物理知识匮乏,物理实验操作就无从谈起,而实验操作技能缺乏,也无法实现物理操作.实验操作能力是实验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实验操作能力的客观评价要以操作技能为支柱,而不能偏向知识.
物理实验操作具有精确性、定时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每个实验步骤或每个仪器的器械操作都有一定的规范,操作过程与进行的时间要对应,执行操作时动作要配合得体、协调,要适应实验条件的变化.根据实验操作的这些特征,经过长期的实践,确定评价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结构分量有:测量仪器使用、器材组装、操作过程展示、故障排除、清洁整理(不同的课题有所侧重).
2.2.3制定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规
量规是对学生的测验、成长记录袋或表现进行评价或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量规评分标准公开,应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伴互评.
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观察学生的操作)采用的是程序知识评价量规:
1物理实验操作是外显的动作技能
能力是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适合度,体现人顺利完成一项任务时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离开具体的活动,能力既得不到表现,也得不到发展.”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
1.1物理实验能力由实验展现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组成
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课程标准参考这个体系,提出“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态度观念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能力方面”规范着与物理学习有关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及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应发展的能力.通常所说的物理实验能力便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借助物理实验器械,达成既定目的和任务的能力.从能力培养和评价的角度进行分类,物理实验能力是由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组成.思维能力表现于对实验原理的把握、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数据分析等;观察能力表现于对实验过程中现象数据的察言观色本领等,实验操作能力表现于手脑协调的器械使用技能,隶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三方面能力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构成学生综合的实验能力.
教学活动中,时常将物理实验能力狭义的理解成完成物理实验操作活动的能力.包括仪器使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这种用具体的实验操作能力代替实验能力方案,一方面混淆与实验相关的能力概念,不利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与培养,另一方面误导用思维和观察评价的技术,来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1.2外显的实验操作技能受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制约
实验操作能力是实验操作过程中外显的动作技能和手脑协调配合的能力,手脑协调配合的程度由动作技能呈现出来.实验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具体的客体(器材)作为动作对象;二是操作行为外露,能够观察;三是连续性的动作可展开;四是具体的动作具有精确性、协调性、规范性和发展性.由此可见,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共同体(见图1).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大脑的思维,离不开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舌尝的观察.一方面实验操作的精确、协调程度通过观察被发现,由思维进行评价,反馈至肌体得到完善,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能奠定实验操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思维和观察能力借助实验操作的过程得到专业化训练,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能促进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提升思维的品质和观察的敏锐性.如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理解折射率、设计实验方案依托的是思维能力;看大头针的遮挡,确定由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位置是观察能力的展现;摆放玻璃砖、画线、插大头针则是外显的实验操作力.
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实践
由于物理实验能力所包含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间的相互渗透、互相联系和制约,导致人们通常采用对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评价,来代替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造成评价层面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范畴的模糊,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
2.1流行的实验操作能力评价
现行具有较大影响(流行)的对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的措施有三种,一是纸笔问题评价;二是电视录像情境评价;三是给定课题、标准和时间的集中评价.
纸笔评价是利用文字和示意图呈现物理实验操作情境和问题,评价指向的是学生对实验知识的回顾和理解程度,程序性知识被转化为陈述性知识,学生作题表现出的是思维能力水平,而不是实验操作能力水平,如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实物选取器材,与试题呈现滑动变阻器的铭牌选取器材,对能力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观察实物选取器材,要求学生动手展示滑动变阻器的各个侧面,寻找铭牌的位置,从各种信息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试题则将有价值的信息告诉学生.因此纸笔评价实验操作能力脱离实验的真实情境,是用对思维能力的评价替代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不能体现实验操作能力的动态特征,真实衡量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电视录像评价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录制实验录像试题,试题稿本源于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实验,设置操作过程中的疏漏和故障,评价是以学生看录像,找错误、查疏漏、排故障为依据.就学生而言,电视录像评价同样脱离真实的实验情境,不能体现学生手脑协调配合的能力,是用评价观察能力代替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给定课题、标准和时间的评价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素质测试措施,评价依托真实的物理情境,通过同一时间、统一试题和统一评分标准来实现考查的信度.但由于实验操作的课题是事先指定的,评分标准是拟定好的,导致许多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考前集训,展示出思维清晰、操作娴熟、手脑配合自如的假象.这一评价功利色彩过重,通常能够确保学生获得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考试成绩,却完全扼杀学生的灵性,剥夺学生实验的乐趣,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的可持续发展.
2.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实践感悟
实验操作能力总是和完成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既不会得到表现,也不会得到发展.同样没有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为依托,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便会失真.以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为载体不仅能真实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由实验操作的层面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实现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评价.
2.2.1构建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平台
展示实验操作能力的课题选择,要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相联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题的数量每学期3-4个(实践数据)为宜,可以采用实验操作能力评价手册、活页等形式印发给学生.实验选用的材料尽可能随手可得、获得的渠道多、价值便宜,专业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电流表等)由学校开放实验室提供,课题实施时间可相对宽松,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一定要完成.实验的成果不仅是实验报告,还有经历实验的过程描述材料和获得成果(作品)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2.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结构分量的确定
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是由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支持的,物理知识匮乏,物理实验操作就无从谈起,而实验操作技能缺乏,也无法实现物理操作.实验操作能力是实验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实验操作能力的客观评价要以操作技能为支柱,而不能偏向知识.
物理实验操作具有精确性、定时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每个实验步骤或每个仪器的器械操作都有一定的规范,操作过程与进行的时间要对应,执行操作时动作要配合得体、协调,要适应实验条件的变化.根据实验操作的这些特征,经过长期的实践,确定评价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结构分量有:测量仪器使用、器材组装、操作过程展示、故障排除、清洁整理(不同的课题有所侧重).
2.2.3制定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规
量规是对学生的测验、成长记录袋或表现进行评价或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量规评分标准公开,应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伴互评.
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观察学生的操作)采用的是程序知识评价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