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保护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前提下,开展小学科学低段乐考实践是学科评价与时俱进的表现。学校、教师及相关方面应清晰定位乐考设计,抓住乐考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衔接点;关注乐考的内容与形式,及时优化乐考环节;同步关注顶层与基层,着力推进乐考实践,从而让乐考在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低段乐考;实践策略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落地后,小学低段科学课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低段科学课是小学科学知识形成的第一环,《课程标准》提出的18个主要概念有16个在低段的八个单元中出现。低段科学课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科学课的重要性应在学业评价方面有所体现。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明确要求:关注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对低段学生来说,学业水平测试不适合以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由此,“乐考”就成了评价的不二选择。所谓乐考,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能力、品德、实践等方面出发,关注其真实的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对其综合素养进行评价的一种检测方式。它具有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特点,不仅符合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独特的作用。然而,在前几年学校实行的低段乐考中,时常会出现教师由于对学生的成绩不放心,而用纸笔考试代替乐考的现象。
如何设置合适的乐考项目,让童趣在乐考中延续?经过区域学校实践,笔者梳理出乐考的三步策略,即“设计—优化—推进”,以期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开发和实践乐考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清晰定位乐考设计,抓住乐考的三个重点
低段乐考实践模式中,第一步策略即乐考设计。在设计项目前,教师首先要对乐考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找准乐考的出发点,正确定位乐考的落脚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乐考真正反馈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增量。
(一)找准出发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學科学具有科学启蒙教学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低段科学教学来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是乐考的出发点。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又指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还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这为教师设计乐考项目提供了一些参考——要设计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和真实的场景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二)着眼落脚点——理解应用学科的标准和要求
在明确乐考的出发点后,教师还要明白乐考的落脚点应该指向对学科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应用,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来设计相关乐考项目。因为小学低段科学教材从“物质”“生命”“地球和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展开,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所以乐考内容的选择应该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每学期大约会接触两个领域的学科内容,这可能会给教师设计整合性的乐考项目带来难度。但是学习过程、学生能力等都是相通的,只要设计得当,测评内容是可以融合的。
(三)参考衔接点——分析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
乐考的开展能否顺利还取决于其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找到乐考形式与学生年龄特征的衔接点也非常重要。
低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刚离开幼儿园,其身心特点与幼儿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了解低段儿童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小学低段教师可以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大班幼儿的科学主题学习状态,还可以与幼儿教师进行深度探讨。实际上,幼儿园大班也有科学类游戏能力的评价,如给动物分类、搭纸桥、斜坡滚球、小兔爬坡……这类游戏活动也会对幼儿的游戏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幼儿园的评价理念是用评价呈现幼儿的成长过程,这也可以为设计乐考项目提供一些启示。
基于对以上三个视点的关注,可以发现,小学低段开展乐考改变的不仅仅是考试形式,更是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乐考这一形式从关注一张考卷转向关注学生的兴趣,从训练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学习品质。
二、关注乐考的内容形式,及时优化乐考环节
低段乐考实践模式中,指向低段乐考实践的第二步策略即乐考优化。随着低段科学课的全面实施,期末科学学业检测可以以乐考的方式开展。乐考的内容设计、形式选择和场地布置等都是实施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一)内容设计要与时俱进
虽说乐考是考试,但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在乐考中自主、快乐地学习。所以,乐考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并且要让他们乐于探索。由此,乐考内容的设计要与时俱进,起先可以是简单的单元知识叠加,接着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现在则主要通过任务项目化设计的形式进行。
1.单元知识叠加
单元知识叠加指的是将一学期学习的知识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起来,即以“1+1”的形式进行组合。其中既有同一单元不同知识点的叠加,又有不同单元知识点的叠加。如一年级上册的乐考分“我会观察”“我会描述”“我会测量”三关,分别对应“植物”单元中对植物各部分细节的观察,对植物生命特征的描述以及“比较与测量”单元中使用材料和动手测量等内容。以“我会观察”为例,学生每提到植物的一项特征,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星,部分评价标准具体如下。内容的简单罗列,在开始使用新教材的阶段比较实用,教师也容易理解。
2.主题式开展 主题式开展指的是创设一定情境,在同一个主题情境中开展相关知识检测活动。如二年级上册“牛牛做客有学问”的主题乐考,其中的内容分别对应教材不同单元的不同知识,具体如下。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乐考的内容指向的是对天气、季节、材质、造型等内容的考查,评价贯穿于具体事件之中。在同一主题中开展乐考,便于学生思考,能够体现思维的连续性。
3.项目化设计
项目化设计指的是从知识、能力等多角度出发,以任务为驱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程度等。如二年级上册“慧鼠巧称重”乐考项目,需要学生从解决称重的问题入手,结合科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该内容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能考量学生的创新能力。乐考内容决定评价方向,低段科学学业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乐考的项目化测试方式以实物或实景测试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形式选择要寻求恰当
在乐考内容不断得到改进的过程中,其形式也在不断被改变和调整,改进的原则是“操作简单方便、评价准确可靠”。从闯关式到游园式,从任务式到汇报式,教师一直在寻求最合适的乐考形式。
1.闯关式
在开展乐考初期,一般是通过闯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其优点在于方便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这种方式耗时费力,比较适合在小规模的学校开展。
2.游园式
针对大学校多学额的现状,可采用游园式的乐考模式。其优点在于测试速度快,各年级可自主开展。缺点是学生对测试不够投入,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需要志愿者的引导和鼓励。
3.任务式
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学校在游园式的基础上设置了相关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主动意识,这便是任务式乐考。其优点在于时间集中、学生自主性强,但需要准备大量材料,整理材料的工作量大。
4.汇报式
在STEAM教育、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指导下,部分教师提出用汇报的方式开展乐考。该方式提倡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前期思考、設计、制作,而后通过汇报的方式展示介绍学习成果。这种形式让乐考成为学科的表现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加自信,对科学课的学习更有兴趣。其优点在于时间充足,能出成果,但是学生的独立性不够,容易依赖家长。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且家长和学校间需要默契地配合。
(三)场地布置要合理多样
近年来,随着STEAM教育、项目化学习的推进,乐考也与时俱进,其内容、形式、场地等不断发生更迭。
通过多次的实践,乐考的场地也逐渐从教室拓展至校园。由此,乐考的情境可以更为多样,资源也更丰富。乐考也可以从校内走向家庭,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结合周围的场馆来开展乐考实践,场、馆、校融通,让乐考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三、同步关注顶层与基层,着力推进乐考实践
低段乐考实践模式中,指向低段乐考实践的第三步策略,即乐考推进。乐考是种新型的评价方式,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区域层面的引领和组织极为重要。做好教师培训、教研组协助和学校统筹这三方面工作,能够让乐考更接地气。
(一)教师培训,找准乐考方向
在教师缺乏相关乐考经验的情况下,对教师进行培训是首要的工作。培训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对乐考的正确认知,培养教师对乐考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提升教师对乐考的组织与评价能力。如何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每学期都会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区的专职以及兼职教师开展了参与式乐考评价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明确了乐考测试的方向和形式,为后期的乐考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二)教研组跟进,落实乐考质量
乐考是全年级统一开展的活动,其设计和实施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应该发挥整个教研组的集体力量。为提升乐考质量,学校教研组应在校本教研中进行关于乐考的深度研讨,齐心协力,共同设计和实施乐考。本区域各校小学科学教研组针对“如何进行轻松、快乐的测试”“如何有效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动手能力”等问题齐心研讨、共同尝试,对提升乐考的质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顶层设计,提升乐考效率
随着一至四年级小学科学新教材的实施,低段科学乐考逐渐完善。学校层面的整体组织能让乐考项目事半功倍。经过实践,学校发现科学乐考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且这种融合还能创造乐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如学校可以集合年级组的力量,将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融合,让乐考的内容更全面,更能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各方面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小学科学低段乐考策略,既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又便于教师全面地评价学生,还能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低段乐考为赋能学科评价提供了保障,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与时俱进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来文.基于儿童特征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贝尔,列文斯坦,绍斯,等.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M].赵健,王茹,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313000)
【关键词】小学科学;低段乐考;实践策略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落地后,小学低段科学课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低段科学课是小学科学知识形成的第一环,《课程标准》提出的18个主要概念有16个在低段的八个单元中出现。低段科学课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科学课的重要性应在学业评价方面有所体现。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明确要求:关注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对低段学生来说,学业水平测试不适合以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由此,“乐考”就成了评价的不二选择。所谓乐考,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能力、品德、实践等方面出发,关注其真实的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对其综合素养进行评价的一种检测方式。它具有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特点,不仅符合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独特的作用。然而,在前几年学校实行的低段乐考中,时常会出现教师由于对学生的成绩不放心,而用纸笔考试代替乐考的现象。
如何设置合适的乐考项目,让童趣在乐考中延续?经过区域学校实践,笔者梳理出乐考的三步策略,即“设计—优化—推进”,以期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开发和实践乐考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清晰定位乐考设计,抓住乐考的三个重点
低段乐考实践模式中,第一步策略即乐考设计。在设计项目前,教师首先要对乐考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找准乐考的出发点,正确定位乐考的落脚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乐考真正反馈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增量。
(一)找准出发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學科学具有科学启蒙教学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低段科学教学来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是乐考的出发点。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又指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还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这为教师设计乐考项目提供了一些参考——要设计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和真实的场景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二)着眼落脚点——理解应用学科的标准和要求
在明确乐考的出发点后,教师还要明白乐考的落脚点应该指向对学科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应用,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来设计相关乐考项目。因为小学低段科学教材从“物质”“生命”“地球和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展开,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所以乐考内容的选择应该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每学期大约会接触两个领域的学科内容,这可能会给教师设计整合性的乐考项目带来难度。但是学习过程、学生能力等都是相通的,只要设计得当,测评内容是可以融合的。
(三)参考衔接点——分析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
乐考的开展能否顺利还取决于其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找到乐考形式与学生年龄特征的衔接点也非常重要。
低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刚离开幼儿园,其身心特点与幼儿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了解低段儿童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小学低段教师可以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大班幼儿的科学主题学习状态,还可以与幼儿教师进行深度探讨。实际上,幼儿园大班也有科学类游戏能力的评价,如给动物分类、搭纸桥、斜坡滚球、小兔爬坡……这类游戏活动也会对幼儿的游戏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幼儿园的评价理念是用评价呈现幼儿的成长过程,这也可以为设计乐考项目提供一些启示。
基于对以上三个视点的关注,可以发现,小学低段开展乐考改变的不仅仅是考试形式,更是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乐考这一形式从关注一张考卷转向关注学生的兴趣,从训练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学习品质。
二、关注乐考的内容形式,及时优化乐考环节
低段乐考实践模式中,指向低段乐考实践的第二步策略即乐考优化。随着低段科学课的全面实施,期末科学学业检测可以以乐考的方式开展。乐考的内容设计、形式选择和场地布置等都是实施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一)内容设计要与时俱进
虽说乐考是考试,但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在乐考中自主、快乐地学习。所以,乐考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并且要让他们乐于探索。由此,乐考内容的设计要与时俱进,起先可以是简单的单元知识叠加,接着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现在则主要通过任务项目化设计的形式进行。
1.单元知识叠加
单元知识叠加指的是将一学期学习的知识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起来,即以“1+1”的形式进行组合。其中既有同一单元不同知识点的叠加,又有不同单元知识点的叠加。如一年级上册的乐考分“我会观察”“我会描述”“我会测量”三关,分别对应“植物”单元中对植物各部分细节的观察,对植物生命特征的描述以及“比较与测量”单元中使用材料和动手测量等内容。以“我会观察”为例,学生每提到植物的一项特征,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星,部分评价标准具体如下。内容的简单罗列,在开始使用新教材的阶段比较实用,教师也容易理解。
2.主题式开展 主题式开展指的是创设一定情境,在同一个主题情境中开展相关知识检测活动。如二年级上册“牛牛做客有学问”的主题乐考,其中的内容分别对应教材不同单元的不同知识,具体如下。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乐考的内容指向的是对天气、季节、材质、造型等内容的考查,评价贯穿于具体事件之中。在同一主题中开展乐考,便于学生思考,能够体现思维的连续性。
3.项目化设计
项目化设计指的是从知识、能力等多角度出发,以任务为驱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程度等。如二年级上册“慧鼠巧称重”乐考项目,需要学生从解决称重的问题入手,结合科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该内容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能考量学生的创新能力。乐考内容决定评价方向,低段科学学业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乐考的项目化测试方式以实物或实景测试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形式选择要寻求恰当
在乐考内容不断得到改进的过程中,其形式也在不断被改变和调整,改进的原则是“操作简单方便、评价准确可靠”。从闯关式到游园式,从任务式到汇报式,教师一直在寻求最合适的乐考形式。
1.闯关式
在开展乐考初期,一般是通过闯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其优点在于方便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这种方式耗时费力,比较适合在小规模的学校开展。
2.游园式
针对大学校多学额的现状,可采用游园式的乐考模式。其优点在于测试速度快,各年级可自主开展。缺点是学生对测试不够投入,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需要志愿者的引导和鼓励。
3.任务式
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学校在游园式的基础上设置了相关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主动意识,这便是任务式乐考。其优点在于时间集中、学生自主性强,但需要准备大量材料,整理材料的工作量大。
4.汇报式
在STEAM教育、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指导下,部分教师提出用汇报的方式开展乐考。该方式提倡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前期思考、設计、制作,而后通过汇报的方式展示介绍学习成果。这种形式让乐考成为学科的表现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加自信,对科学课的学习更有兴趣。其优点在于时间充足,能出成果,但是学生的独立性不够,容易依赖家长。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且家长和学校间需要默契地配合。
(三)场地布置要合理多样
近年来,随着STEAM教育、项目化学习的推进,乐考也与时俱进,其内容、形式、场地等不断发生更迭。
通过多次的实践,乐考的场地也逐渐从教室拓展至校园。由此,乐考的情境可以更为多样,资源也更丰富。乐考也可以从校内走向家庭,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结合周围的场馆来开展乐考实践,场、馆、校融通,让乐考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三、同步关注顶层与基层,着力推进乐考实践
低段乐考实践模式中,指向低段乐考实践的第三步策略,即乐考推进。乐考是种新型的评价方式,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区域层面的引领和组织极为重要。做好教师培训、教研组协助和学校统筹这三方面工作,能够让乐考更接地气。
(一)教师培训,找准乐考方向
在教师缺乏相关乐考经验的情况下,对教师进行培训是首要的工作。培训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对乐考的正确认知,培养教师对乐考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提升教师对乐考的组织与评价能力。如何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每学期都会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区的专职以及兼职教师开展了参与式乐考评价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明确了乐考测试的方向和形式,为后期的乐考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二)教研组跟进,落实乐考质量
乐考是全年级统一开展的活动,其设计和实施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应该发挥整个教研组的集体力量。为提升乐考质量,学校教研组应在校本教研中进行关于乐考的深度研讨,齐心协力,共同设计和实施乐考。本区域各校小学科学教研组针对“如何进行轻松、快乐的测试”“如何有效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动手能力”等问题齐心研讨、共同尝试,对提升乐考的质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顶层设计,提升乐考效率
随着一至四年级小学科学新教材的实施,低段科学乐考逐渐完善。学校层面的整体组织能让乐考项目事半功倍。经过实践,学校发现科学乐考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且这种融合还能创造乐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如学校可以集合年级组的力量,将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融合,让乐考的内容更全面,更能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各方面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小学科学低段乐考策略,既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又便于教师全面地评价学生,还能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低段乐考为赋能学科评价提供了保障,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与时俱进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来文.基于儿童特征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贝尔,列文斯坦,绍斯,等.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M].赵健,王茹,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