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效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中,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其次,教师应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几个观点开展论述,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有效性;实践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认识数学,从而有效化解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思维瓶颈,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具体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怎样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方法。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知识的一个阶段,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探究,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能力,做好数学学习的启蒙和指导工作。
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人民币进行观察,并为学生留一项课后预习作业:人民币中都有哪些标志?人民币上的数字都有哪些?这些数字分别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主观察的方式,增加對人民币的了解及认识。
二、巧妙设置生活化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或公式时,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进行讲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依靠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并不透彻,他们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公式记下来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难以熟练运用。据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将数学教学内容放置于实际生活之中,增加学生的理解与认同,使学生在课堂中搞清楚数学公式的演变过程。这样就会对知识具有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听讲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去观察学校中的白果树,并向学生提问:“假如老师用一根绳子绕白果树的树干缠绕一圈,哪位同学可以计算出这圈绳子的长度?”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问题开展思考和探索。随后,笔者对学生的思维继续展开引导:“老师可以将绳子展开,通过计算的方式来测量绳子的长度,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树干的周长是多少。那请你们思考一下,怎样通过树干的半径来得到树干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就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增加课堂学习体验,同时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三、安排生活化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练习相应的数学试题,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试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基于学生实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数学的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找到高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克与千克》这一课的知识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如下这道填空练习题:小红感冒后去医院,医生开了药却未告诉她服用方式。通过阅读说明书小红得知,“2g/kg,每日三次”,小红不懂“2g/kg”代表什么含义,于是她询问妈妈。妈妈看到后告诉她:“药品服用量与你的体重有关,一包药有30g,你现在是60斤,按照说明书中所说,每包药够你吃__天。”这样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看到试题后能够轻松读懂,并感到十分亲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就可以计算出正确答案。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练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加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应基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此外,教师应增设生活化试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姜玉晶;箭洪洲.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5:12-25.
[2]曾令滨.创情境学数学融生活——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5:12-1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有效性;实践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认识数学,从而有效化解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思维瓶颈,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具体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怎样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方法。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知识的一个阶段,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探究,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能力,做好数学学习的启蒙和指导工作。
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人民币进行观察,并为学生留一项课后预习作业:人民币中都有哪些标志?人民币上的数字都有哪些?这些数字分别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主观察的方式,增加對人民币的了解及认识。
二、巧妙设置生活化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或公式时,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进行讲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依靠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并不透彻,他们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公式记下来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难以熟练运用。据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将数学教学内容放置于实际生活之中,增加学生的理解与认同,使学生在课堂中搞清楚数学公式的演变过程。这样就会对知识具有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听讲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去观察学校中的白果树,并向学生提问:“假如老师用一根绳子绕白果树的树干缠绕一圈,哪位同学可以计算出这圈绳子的长度?”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问题开展思考和探索。随后,笔者对学生的思维继续展开引导:“老师可以将绳子展开,通过计算的方式来测量绳子的长度,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树干的周长是多少。那请你们思考一下,怎样通过树干的半径来得到树干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就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增加课堂学习体验,同时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三、安排生活化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练习相应的数学试题,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试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基于学生实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数学的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找到高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克与千克》这一课的知识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如下这道填空练习题:小红感冒后去医院,医生开了药却未告诉她服用方式。通过阅读说明书小红得知,“2g/kg,每日三次”,小红不懂“2g/kg”代表什么含义,于是她询问妈妈。妈妈看到后告诉她:“药品服用量与你的体重有关,一包药有30g,你现在是60斤,按照说明书中所说,每包药够你吃__天。”这样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看到试题后能够轻松读懂,并感到十分亲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就可以计算出正确答案。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练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加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应基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此外,教师应增设生活化试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姜玉晶;箭洪洲.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5:12-25.
[2]曾令滨.创情境学数学融生活——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