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师在探索的问题。英语的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目前的教学方法更倾向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过于呆板,也不易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非浓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找到适合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并且找到合适的语言研究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其中,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非常深刻。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在1955年美国哈佛大学做演讲时奥斯汀提出了这一理论的雏形,后逐渐成形,并在1962年发表的《论言有所为》中正式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以及语用学中研究语言行为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主张,说话即为做事,在说话的过程也实现了某种行为。言语行为实施者在说话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了说话这个动作;也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更会给听话人带来影响。所以,说话也是一种行为活动。并且奥斯汀总结出在言语行为过程中包括三种行为,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然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尤其对第三种行为——言后行为的理论产生了颇大的争议。因此,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尤其是针对言语行为理论中的第三行为——言后行为,并且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话语交际双方需要明白言语行为实施者的表面意思,并且需要通过共同的背景信息去理解言语行为实施者的言外之意。这种背景信息包括交际双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交际的语境。交际的成功需要交际双方语言与非语言的知识背景、会话原则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听话人才能够理解言语行为实施者的言外之意。
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
塞尔把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对字面意思进行一般的推断即可得到言外之意的言语行为。这类言语行为一般是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中常常出现的,约定俗成的,只要根据常见的语法、句法就可以推断出来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不需要听话人花费太多力气就可以得到交际行为实施者的引申含义。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一般用来表示请求、命令或者建议,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法。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交际活动中的听话人不能通过一般的推断就能得到言外之意的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比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中,表面意思和言外之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听话人需要通过交际双方的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语境,来分析说话人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因此,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需要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才能够顺利完成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注重习语、谚语的学习。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通常是听话人通过一般推断就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通常表示请求、命令、建议,例如,在英语中常用could或should引导的疑问句表示建议。这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只要需要通过学习常见的语法知识即可掌握,这也是以往英语教学中的重点。然而,英语中也有大量的习语和谚语,习语和谚语中包含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背景,对于一个第二语言习得者,很难通过一般性的推断,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
2.注重文化知识的教授。间接言语行为中的非规约间接性言语行为表明交际双方需要掌握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才能顺利完成间接言语行为,否则会导致间接言语行为失败。大学英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的语言交际能力,间接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需要在英语课堂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够让学生在间接言语行为中正确推断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国家、使用同一语言,但不同区域的人,在交际活动中也会遇到障碍,这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导致了间接言语行为的失败。
3.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学习。为了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能够充分理解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言外之意”,教师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的了解英语文化、历史、语境。只有具备对英语的文化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才能够让学生对英语文化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找到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学习英语文化历史背景;才能提供更多的语境例子让学生学习理解。在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供具体语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现如今,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的一部分原因归因于对间接言语行为的了解甚少,只能表达表面意思。对于“言外之意”的表达和理解都比较欠缺,尤其是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补充英语文化知识背景的学习,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需要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融会贯通的情况下,找到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方晨.浅谈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J].科技信息,2010.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在1955年美国哈佛大学做演讲时奥斯汀提出了这一理论的雏形,后逐渐成形,并在1962年发表的《论言有所为》中正式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以及语用学中研究语言行为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主张,说话即为做事,在说话的过程也实现了某种行为。言语行为实施者在说话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了说话这个动作;也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更会给听话人带来影响。所以,说话也是一种行为活动。并且奥斯汀总结出在言语行为过程中包括三种行为,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然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尤其对第三种行为——言后行为的理论产生了颇大的争议。因此,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尤其是针对言语行为理论中的第三行为——言后行为,并且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话语交际双方需要明白言语行为实施者的表面意思,并且需要通过共同的背景信息去理解言语行为实施者的言外之意。这种背景信息包括交际双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交际的语境。交际的成功需要交际双方语言与非语言的知识背景、会话原则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听话人才能够理解言语行为实施者的言外之意。
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
塞尔把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对字面意思进行一般的推断即可得到言外之意的言语行为。这类言语行为一般是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中常常出现的,约定俗成的,只要根据常见的语法、句法就可以推断出来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不需要听话人花费太多力气就可以得到交际行为实施者的引申含义。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一般用来表示请求、命令或者建议,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法。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交际活动中的听话人不能通过一般的推断就能得到言外之意的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比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中,表面意思和言外之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听话人需要通过交际双方的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语境,来分析说话人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因此,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需要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才能够顺利完成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注重习语、谚语的学习。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通常是听话人通过一般推断就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通常表示请求、命令、建议,例如,在英语中常用could或should引导的疑问句表示建议。这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只要需要通过学习常见的语法知识即可掌握,这也是以往英语教学中的重点。然而,英语中也有大量的习语和谚语,习语和谚语中包含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背景,对于一个第二语言习得者,很难通过一般性的推断,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
2.注重文化知识的教授。间接言语行为中的非规约间接性言语行为表明交际双方需要掌握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才能顺利完成间接言语行为,否则会导致间接言语行为失败。大学英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的语言交际能力,间接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需要在英语课堂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够让学生在间接言语行为中正确推断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国家、使用同一语言,但不同区域的人,在交际活动中也会遇到障碍,这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导致了间接言语行为的失败。
3.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学习。为了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能够充分理解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言外之意”,教师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的了解英语文化、历史、语境。只有具备对英语的文化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才能够让学生对英语文化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找到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学习英语文化历史背景;才能提供更多的语境例子让学生学习理解。在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供具体语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现如今,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的一部分原因归因于对间接言语行为的了解甚少,只能表达表面意思。对于“言外之意”的表达和理解都比较欠缺,尤其是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补充英语文化知识背景的学习,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需要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融会贯通的情况下,找到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方晨.浅谈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J].科技信息,2010.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