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听、说、读、写”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核心,其中,训练听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水平。但听力理解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在听音时的心理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多数学生不善于调整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障碍。
【关键词】 听力理解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09-01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规定听力理解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可见目前对听力的重视程度。听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听力方面遇到的困难远远要高于其读写方面,统计结果表明,近 60%的学生认为目前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困难,最令人头疼的是听力理解,47%的学生感到每次英语考试之后听力部分是最没有把握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既有语言方面的,也有非语言方面的。语言因素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了解、词汇的掌握程度及知识面的宽广等,而非语言因素则指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方面,如情绪,意志力及外部环境带给学生的心理变化等等。
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人们对事物产生向往的体现,是促使人们探究事物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兴趣既是求知心理向往的“导火线”,又是学习行为动力的“助推器”。当然,我们不能将前面提到的所有调查结果都与兴趣挂勾,但把兴趣当作左右学习的关键元素,怎么说也不会过分的。构成兴趣的元素是多元的,而这些元素又制约于种种主、客观条件之中。兴趣的保持同样如此。这样看来,要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探索心理因素问题,以学习兴趣这个话题为引子,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无疑是一个颇佳的切入点。
1 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从目前学生在听力课中所普遍表现出来的言行看,大多数是怀着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的动机。正因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脆弱的患得患失心理和急功近利心理,从而造成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兴趣感不强,或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另外,在听力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机会非常有限,致使教师和学生的想法经常“错位”,教学活动中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愿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直面交流、沟通,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发觉新情况,并能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疏通一些不良的想法,让他们明了:听力学习不仅是一个掌握技巧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途径。通过听力课堂教学,可进一步树立、巩固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意识,逐步培养一种良好的通过听的途径来吸取英语知识和新信息的习惯,慢慢地摸索、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将来受益无究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重要的是,经常与学生直面交流、沟通,可以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接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距离,做到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技巧,利于慢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达到调整学习心态,构建一种保持学习兴趣的长效机制,从而树立爱好听力课,学好听力课的信心和决心。
2 注重教材建设,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对听力课而言,教材首先要能诱发他们一种向往、未知的欲望。如果所用教材是“三年前早知道的”或过于浅易,学生就自然会降低学习的兴趣感和学习的成就感。相反,如果教材的难度和长度大大地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就会使他们产生畏惧的心理。
要使学生产生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需要,教材问题应当得到特别的关注。提倡在改变练习模式的同时,强调教材的知识性,老师要避免老在听力技巧、方法上面打转,把传播语言知识放在首位。用知识吸引学生,用知识学习方式淡化单纯的技巧模仿,让每次课都有新的亮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不断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感到上听力课的必要性、乐趣和益处,慢慢从学之者变成好之者,从好之者变成乐之者。
3 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把听力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目前的“听音——做题——讲评”的听力教学模式让学生每每都有种被动接受教学的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把学生当作测试的对象,使他们在课堂上时刻都产生一种复杂的心理压力,加之教学中的交流、沟通机会较少,整个学习氛围就必然显得凝重,构成一种师生对立的状态。
所谓科学的教学模式,指教学目的、方法与活动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高度人性化。因此,课前的交流是轻松、愉悦的,课中的环节要紧凑和合理的,课后要有相应的教学补充。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是脆弱的和多变的,因此,在听力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提倡把听力课的“权”交给学生,多提示、少发问;多鼓励、少责备。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听力材料,教会学生使用教学多媒体,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听力教学局面,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调节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能依据自己的情况实行自主学习,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心理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研究和探讨如何依据英语听力课教学的特殊性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听力教学,并将关注学生心理因素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引导学生克服负面的心理因素,建立积极和谐的教与学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 古海.蔡楷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听力理解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09-01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规定听力理解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可见目前对听力的重视程度。听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听力方面遇到的困难远远要高于其读写方面,统计结果表明,近 60%的学生认为目前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困难,最令人头疼的是听力理解,47%的学生感到每次英语考试之后听力部分是最没有把握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既有语言方面的,也有非语言方面的。语言因素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了解、词汇的掌握程度及知识面的宽广等,而非语言因素则指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方面,如情绪,意志力及外部环境带给学生的心理变化等等。
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人们对事物产生向往的体现,是促使人们探究事物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兴趣既是求知心理向往的“导火线”,又是学习行为动力的“助推器”。当然,我们不能将前面提到的所有调查结果都与兴趣挂勾,但把兴趣当作左右学习的关键元素,怎么说也不会过分的。构成兴趣的元素是多元的,而这些元素又制约于种种主、客观条件之中。兴趣的保持同样如此。这样看来,要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探索心理因素问题,以学习兴趣这个话题为引子,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无疑是一个颇佳的切入点。
1 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从目前学生在听力课中所普遍表现出来的言行看,大多数是怀着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的动机。正因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脆弱的患得患失心理和急功近利心理,从而造成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兴趣感不强,或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另外,在听力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机会非常有限,致使教师和学生的想法经常“错位”,教学活动中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愿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直面交流、沟通,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发觉新情况,并能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疏通一些不良的想法,让他们明了:听力学习不仅是一个掌握技巧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途径。通过听力课堂教学,可进一步树立、巩固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意识,逐步培养一种良好的通过听的途径来吸取英语知识和新信息的习惯,慢慢地摸索、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将来受益无究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重要的是,经常与学生直面交流、沟通,可以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接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距离,做到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技巧,利于慢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达到调整学习心态,构建一种保持学习兴趣的长效机制,从而树立爱好听力课,学好听力课的信心和决心。
2 注重教材建设,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对听力课而言,教材首先要能诱发他们一种向往、未知的欲望。如果所用教材是“三年前早知道的”或过于浅易,学生就自然会降低学习的兴趣感和学习的成就感。相反,如果教材的难度和长度大大地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就会使他们产生畏惧的心理。
要使学生产生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需要,教材问题应当得到特别的关注。提倡在改变练习模式的同时,强调教材的知识性,老师要避免老在听力技巧、方法上面打转,把传播语言知识放在首位。用知识吸引学生,用知识学习方式淡化单纯的技巧模仿,让每次课都有新的亮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不断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感到上听力课的必要性、乐趣和益处,慢慢从学之者变成好之者,从好之者变成乐之者。
3 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把听力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目前的“听音——做题——讲评”的听力教学模式让学生每每都有种被动接受教学的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把学生当作测试的对象,使他们在课堂上时刻都产生一种复杂的心理压力,加之教学中的交流、沟通机会较少,整个学习氛围就必然显得凝重,构成一种师生对立的状态。
所谓科学的教学模式,指教学目的、方法与活动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高度人性化。因此,课前的交流是轻松、愉悦的,课中的环节要紧凑和合理的,课后要有相应的教学补充。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是脆弱的和多变的,因此,在听力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提倡把听力课的“权”交给学生,多提示、少发问;多鼓励、少责备。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听力材料,教会学生使用教学多媒体,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听力教学局面,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调节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能依据自己的情况实行自主学习,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心理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研究和探讨如何依据英语听力课教学的特殊性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听力教学,并将关注学生心理因素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引导学生克服负面的心理因素,建立积极和谐的教与学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 古海.蔡楷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