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高中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笔者试着从“留白”这一教学技法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角度,谈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留白;补白;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55-1
课改后的高中物理就教材而言,呈现出了近距性和较强的可读性,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就目标来说,呈现出了“三维一体”的特征,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后的教材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方法和过程示范与指导,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渲染;总的来说,突出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说出来”、“让学生动起来”。但在高考指挥棒的调节下,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即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难以真正实现。
“留白”一词原是绘画中的一种技法,高超的绘画艺术不刻意追求画面的完满,自然巧妙地留下一定的审美空间,让欣赏者用想象和感受去自行填补,从而形成一种情由景牵,意在画外的美妙效果。“留白”手法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其迁移至高中物理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生动精彩的物理课堂,是笔者追求的目标。
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效应”告诉我们,人天生对没有完成的事情存在着使之完成的“情结”,正是这种“完成情结”驱动着人们能够有始有终地将一件件事情完成,同时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念念不忘,促使其主动研究,得出结论。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仅使课堂气氛活跃,更使思维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不仅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更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渴望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满足学生展示的欲望,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设计成这样“未完成”的“格式塔”,教师留有的“空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将其“填补”使之完整的心理,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将教学过程填满,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着从目标预设、问题设置和角色迁移三个方面来谈“留白”对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促进作用。
一、目标预设:留有余地
自从“三维目标”提出以来,许多教师力求每节课都追求三维目标的实现,不论课程内容的特点与容量,往往造成课堂活动设置如同走过场,情感升华固定化、程式化,教师对何时升华,升华何种情感,都有着明确的程序,但却忽视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其思想具有多样性、异质化的特征,往往活动设置过于理想化,情感升华单一生硬,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
以《摩擦力》为例,在“摩擦力的是否一定是阻力”,笔者并没有因为该问题较难,而放弃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是留下了接近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学生的兴趣高涨,举出了生活中很多摩擦力充当动力的例子,有些是笔者不曾想到的,容易理解,颇具说服力,这样的一段课堂“空白”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师真空时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方向可以是既定的,但具体三维目标的设置还是要依据课程内容、重大时事、学生生活实际等因素各有偏重;同时课堂又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舞台,一个插曲、一句玩笑都可能生成课堂未曾预约的精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既要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又能在出现插曲时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水到渠成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问题设置:发散开放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需要。课堂上的自我实现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愿意展示自我,这种乐于表现的学生大多是自信的,教师的肯定让他们更加自信,而这必须基于教师的设问是让他们有话可说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侃侃而谈。
在“三个共点力合力的取值范围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问:“是否可以套用两力的取值范围的所谓公式套用到三个力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这时,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完全变成了“辩论赛”,学生这种互相提的问题在这时完全替代了教师的作用,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将大大加深。
这种开放性设问基于现实情境,问题设置灵活生动,评价标准突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打破了过去的僵化的条条框框,以往那种学生只要照书念就可解决问题的低层次回答不再适用,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提炼整合,这就让学生跃跃欲试,从而尝试自己填补上这个“空白”,从单纯的读书到思考之后的原理整合,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
三、角色迁移:创新碰撞
高中物理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记忆量著称,有“文科中的”之称,让人望而生畏,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主观题的完成情况,笔者做了调查,一个月下来,不少学生还弄不清楚学习的内容,更别提主观题的完成了。波利亚说:“在你找到第一个蘑菇时继续观察,就能发现一堆蘑菇。”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实现能力的提升。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某一原理为中心,自行设计问题,在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出题者的意图。
在角色迁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空”一下关键处的连接点,让学生自己由此及彼跨越空白区,突破原有的知识圈,进行发散式的动态思考,通过知识、观念、方法的重新整合,探究出了更多、更新的知识、概念和方法,在联想思考、直觉思考中提升了思维力。
其实,教师“留白”意在学生主动“补白”,这一留一补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充满主体精神的知识探究者和发现者,这种教学技法让学生有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学生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课堂学习中收获自信,享受成功。
关键词:留白;补白;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55-1
课改后的高中物理就教材而言,呈现出了近距性和较强的可读性,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就目标来说,呈现出了“三维一体”的特征,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后的教材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方法和过程示范与指导,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渲染;总的来说,突出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说出来”、“让学生动起来”。但在高考指挥棒的调节下,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即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难以真正实现。
“留白”一词原是绘画中的一种技法,高超的绘画艺术不刻意追求画面的完满,自然巧妙地留下一定的审美空间,让欣赏者用想象和感受去自行填补,从而形成一种情由景牵,意在画外的美妙效果。“留白”手法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其迁移至高中物理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生动精彩的物理课堂,是笔者追求的目标。
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效应”告诉我们,人天生对没有完成的事情存在着使之完成的“情结”,正是这种“完成情结”驱动着人们能够有始有终地将一件件事情完成,同时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念念不忘,促使其主动研究,得出结论。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仅使课堂气氛活跃,更使思维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不仅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更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渴望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满足学生展示的欲望,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设计成这样“未完成”的“格式塔”,教师留有的“空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将其“填补”使之完整的心理,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将教学过程填满,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着从目标预设、问题设置和角色迁移三个方面来谈“留白”对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促进作用。
一、目标预设:留有余地
自从“三维目标”提出以来,许多教师力求每节课都追求三维目标的实现,不论课程内容的特点与容量,往往造成课堂活动设置如同走过场,情感升华固定化、程式化,教师对何时升华,升华何种情感,都有着明确的程序,但却忽视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其思想具有多样性、异质化的特征,往往活动设置过于理想化,情感升华单一生硬,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
以《摩擦力》为例,在“摩擦力的是否一定是阻力”,笔者并没有因为该问题较难,而放弃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是留下了接近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学生的兴趣高涨,举出了生活中很多摩擦力充当动力的例子,有些是笔者不曾想到的,容易理解,颇具说服力,这样的一段课堂“空白”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师真空时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方向可以是既定的,但具体三维目标的设置还是要依据课程内容、重大时事、学生生活实际等因素各有偏重;同时课堂又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舞台,一个插曲、一句玩笑都可能生成课堂未曾预约的精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既要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又能在出现插曲时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水到渠成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问题设置:发散开放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需要。课堂上的自我实现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愿意展示自我,这种乐于表现的学生大多是自信的,教师的肯定让他们更加自信,而这必须基于教师的设问是让他们有话可说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侃侃而谈。
在“三个共点力合力的取值范围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问:“是否可以套用两力的取值范围的所谓公式套用到三个力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这时,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完全变成了“辩论赛”,学生这种互相提的问题在这时完全替代了教师的作用,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将大大加深。
这种开放性设问基于现实情境,问题设置灵活生动,评价标准突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打破了过去的僵化的条条框框,以往那种学生只要照书念就可解决问题的低层次回答不再适用,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提炼整合,这就让学生跃跃欲试,从而尝试自己填补上这个“空白”,从单纯的读书到思考之后的原理整合,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
三、角色迁移:创新碰撞
高中物理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记忆量著称,有“文科中的”之称,让人望而生畏,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主观题的完成情况,笔者做了调查,一个月下来,不少学生还弄不清楚学习的内容,更别提主观题的完成了。波利亚说:“在你找到第一个蘑菇时继续观察,就能发现一堆蘑菇。”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实现能力的提升。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某一原理为中心,自行设计问题,在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出题者的意图。
在角色迁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空”一下关键处的连接点,让学生自己由此及彼跨越空白区,突破原有的知识圈,进行发散式的动态思考,通过知识、观念、方法的重新整合,探究出了更多、更新的知识、概念和方法,在联想思考、直觉思考中提升了思维力。
其实,教师“留白”意在学生主动“补白”,这一留一补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充满主体精神的知识探究者和发现者,这种教学技法让学生有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学生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课堂学习中收获自信,享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