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11日凌晨,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附近发生枪击事件,两名中国籍留学生中弹身亡。国内部分媒体和网友将注意力对准二人遇害时的二手宝马,有关“留学生都是富二代,留学生不务正业”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与被害者有过交集的耿凯天深感留学生群体被误解之深,决心拍摄一部反映赴美留学生真实生活的记录片—《US》。
从专业水准来看,《US》或许并不是一部多么抢眼的记录片。然而,其主创团队所代表的中国留学生所体现出的聪明、坚韧、成熟,是需要鼓励甚至值得推崇的。
2013
年11月下旬,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已经微微飘起了小雪。在普渡大学的电影放映厅里,一部关于赴美中国留学生的记录片《US》(《我们》)正在举行试映会。这部记录片的制片人兼导演耿凯天,原以为自己会哭,可是他没有。因为他和团队正密切关注着《US》的播放有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第一组画面,是一群中国年轻学子刚抵达芝加哥机场的场景。镜头中的学生拉着行李,站在人群中左看右望,神情迷茫。在一般人看来,这只是很平淡的一组镜头。但试映会上的许多人,眼泪已经开始滑落。播放的现场很安静,观众们并不那么在意这部记录片技术上的青涩。放映结束后,一位年过半百的教授找到他,老泪纵横。他说,你的片子,让我想起了自己刚来美国时的样子。
这部长达1个小时的记录片,最初只有5位主创人员,全部都是在美留学的中国90后学生。拍摄总成本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耿凯天和他的团队拿着苹果手机当话筒和收音设备,拍坏了两个单反相机。影片中出现了15位被采访者—实际拍摄的采访数量是53位—遍布全美。
在试映会的第二天,《US》在哈佛大学中国教育论坛播出,收获了好评。11月23日,《US》出现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此刻,距离耿凯天最初开始着手制作这部记录片,已经过去了整整19个月。
为什么对留学生怀有敌意
耿凯天是来自长春的一位中国留学生,从上学开始,就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同学眼中的学霸。如果不是南加州大学中国留学生被劫杀事件的影响,他也许还是普渡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主席,在这个中国留学生最多的美国大学里,为同胞们的各种事情忙碌。
2012年4月11日凌晨,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附近发生枪击事件,两名中国籍留学生中弹身亡。两名中国留学生均为20多岁的在读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一男一女。由于事发时他们驾驶的车是宝马,关于被害人是富二代的传言甚嚣尘上。
耿凯天的一位朋友认识逝者,从朋友那里他获知,这两位学长、学姐同他认识的大部分留学生一样,并非富二代。他们常常刻苦学习到凌晨,为了省钱,租住在便宜的社区中。尽管有留学生试图还原遇害者真实的情况,但随即被淹没在“一丘之貉”、“兔死狐悲”的中伤里。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想象的事实。一些媒体不顾逝者家属的心情和全体远在他乡学子的悲痛,将所有的矛头对准了那辆二手的、在美国只是作为代步工具的宝马车。
耿凯天当时是普渡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副主席,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舆论发酵,但令他非常难过甚至气愤的是,许多媒体报道并不客观,不仅被害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同情,连整个留学生群体都被打上了“吃喝玩乐”、“纨绔子弟”的标签。那些天,打开电脑,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留学生的负面信息,甚至有网友辱骂遇害者。他和他的很多朋友,远在大洋彼岸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舆论压力。
在接受《留学》连线采访时,耿凯天坦言那些报道对留学生群体的伤害很大,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伤害。“周围的很多留学生都失去了信心,觉得被媒体说成这样,再读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甚至国内的家长也焦急地打电话过来,质问他们在美国到底有没有好好读书,是不是像媒体说的那样,背着他们做了什么。
南加大枪击事件造成的冲击不止如此。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当年回国留学生的就业率降了下来。耿凯天眼里非常优秀的一位朋友,回国找工作时不断碰壁,用人单位一直询问他当初是怎么留学的,学位是怎么读下来的,都学了哪些课程。“国内的好多公司怀疑留学生都是花钱买文凭,留学的含金量一下子降了下来,同等能力的两个应聘者,哪怕留学生更出色,用人单位还是会选择在国内上大学的人,他们不敢冒险。”
周围同伴的沮丧,亲友的怀疑,国内用人单位的有色眼镜,让耿凯天意识到原本能为职业生涯加分的留学经历反而变成了劣势,事情正偏离真实,一切似乎都颠倒了。“就是把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了,实际上真正有志向的学生付出得非常多,但是不被承认了。”
同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并且仍在发生。2013年7月6日,载有34名中国高中生的韩亚航空214号班机在旧金山降落过程中失事,3名中国女中学生遇难。对这件事,国内的部分网民依然带着有色眼镜审视、评判、得出并未经过调查的结论。“‘去美国的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网友留言占据了一些知名媒体的主流频道,深深刺痛了我们每一名留学生,留美人员甚至是他们父母的心,当事人亲友的痛不欲生,更被一些人当成肆意戏谑的桥段。”在人人网公共主页,耿凯天写道。 “必须有人站出来发声,告诉人们真实的留学生活是什么样。”耿凯天想到,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记录片,或许是一件可以尝试的事。
耿凯天找到了中国驻华大使馆教育领事刘强咨询意见时,刘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让世界看到真实的我们
2012年4月,耿凯天开始筹备拍摄记录片,定名US—既代表 “我们”,也表示在美国的生活。2013年2月,他在网络上放出了《US》的第一支宣传片,并在片尾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此后的几天,他接到了很多留学生的电话,哭着告诉他,感谢他说出了留学生的心声,希望他一定要把这个片子做好。还有一位国内的女生打电话给他,说此前她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留学,看了这支宣传片后,下决心一定要留学。
在《US》试映会上,让那位老教授感动落泪的是一位留学生刚抵达美国、在初降的夜幕中坐在驶向学校的大巴上向父母报平安的情节。那位留学生的扮演者就是耿凯天。实际上,耿凯天不仅是《US》的制片人和导演,还是“一号男主角”和主要配音员。《US》以耿凯天的留学生活作为线索,串起了这部松散的访谈式记录片,希望增强片子的故事性。耿凯天在片中的口音有着浓郁的东北方言特色,他给父母报平安时说:“老累了,搁车上呢!”很多学生看到这一桥段先是扑哧乐出声,接着沉默,然后流泪。 事实上,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到达美国的时间都是下午;坐上大巴差不多就要天黑了。所以,一看到这组画面,很多学生都会想起自己刚到美国时的小兴奋、小恐惧、小迷茫,以及给家人打电话时的百味杂陈。这样的细节,的确只有留学生才能体会得到。
在选择采访对象时,耿凯天设置了标准:必须找那些在留学生群体中有名气的和小有成就的。在《US》正片中出现的15位采访对象中,有普渡大学飞行专业第一位留学生、2012年纽约华裔小姐冠军、音乐工作室创始人、摩根斯坦利投行工程师、知名媒体驻纽约记者,以及著名集团美国区总裁—不仅包括在读的留学生,还有已经毕业工作的老留学生。通过这些人,耿凯天希望更多地传递信心和正能量,让留学生们鼓起信心,坚持下去。
如何展现“我们”?耿凯天选择了几个他相信最有代表性的点:在美学习和生活、自己在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工作、留学生找工作的艰辛、留学生面临的舆论压力、留学经历的收获和成长,等等。
除了留学生群体,《US》中还出现了中国的父母。那是耿凯天夏天回国时在上海拍摄的。一位母亲和一位父亲分别讲述着对各自子女的叮嘱,和平常不怎么说给孩子听的心里话。
《US》里突出亲情的细节很多,一位男生和父亲在QQ聊天的情节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共鸣。当父亲在QQ上问孩子最近怎样时,这位男生先是打出“过来就感冒了”几个字,随后删除,再打上“放心吧,我挺好的”发了过去。
耿凯天说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报喜不报忧,他曾经对抗生素过敏导致全身都肿了起来,非常难受,当时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想了想又作罢。“给家里说了,父母除了着急担心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干脆就不说了。”
实际上,国内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在外真正的生活,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耿凯天希望《US》能成为父母和留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彼此更多地了解对方。
对于《US》这部记录片,也并非赞声一片。一位在纽约学习传媒专业的留学生看完《US》认为,觉得这部记录片有些矫情,其实留学生活没有那么苦。此外,作为一部记录片,技术上也有些粗糙。
这部记录片里偶尔也有“不真实”的情节。在节日篇里,有一组镜头是中国留学生们在美国过春节,一群学生聚在一起包饺子,电视上播放着兔年春晚节目,汪峰正在唱着《我爱你中国》。这个带有明显设计痕迹的情节是补拍的。春节时分,恰好是美国大学最忙的考试季,中国学生大部分选择在图书馆学习。耿凯天说在美国四年,他只象征性地过过一次春节,这个段落的设计,是为了传递某种难以言表的情愫。“在中国,我是不可能说出‘我爱你祖国’这种话的,但是到了国外,听到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心里真的是立刻涌上我是中国人、我代表中国的情绪,因为这些是能找到归属感的东西,在国外,归属感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个“设计”的情节在记录片真正上映时,收获了意外的效果。不少在美中国留学生通过网络知道“汪峰上头条”的娱乐事件,当他们看到画面上出现汪峰时,产生了一种滑稽感,觉得有趣,想笑出来。这个阴差阳错的巧合,冲淡了刻意设计的痕迹,也让整体严肃的《US》多了一丝轻松。
在国内视频网站播出后,《US》的点击率并不算高,毕竟这是一部很小众的记录片,又是一群90后留学生的处女作,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宣传和推广。比起影片本身,《US》制作团队的故事,似乎更能实现“为留学生正名”这个初衷。
最初的热情消失后,你还能不能坚持行走
在决定拍摄《US》后,耿凯天花了接近半年的时间到处咨询,从形式到构架再到实操方法。2012年9月21日,耿凯天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取名沃克,源自Walker音译,代表这群远走他乡求学的学子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沃克工作室的主创人员当时只有5个,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设备。当时,对这部记录片感兴趣的有几家公司,其中包括徐静蕾的工作室。为了保证记录片的纯粹和客观,沃克主创深思熟虑后拒绝了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
没有外来资金支持,又不想问家里要钱,几位主创人员决定自掏腰包。为了保证以最少的钱完成最高效的拍摄,他们买了两台中档的单反相机和一台小DV,自己的苹果手机则充当话筒和收音设备。在其后的拍摄过程中,两台相机由于损耗过度接连报废,有时,他们也从志愿帮忙的其他工作室借设备。
今年2月份的宣传片中,有这样一行字幕:14个州,15325公里。2月份之后的路程,耿凯天没有再统计。这15325公里,主要靠沃克团队租车自驾完成的。耿凯天曾经在暴雨的夜晚连续开车11个小时赶到采访地。“机票还是更贵一些,自己开车就会比较便宜。”
为了省钱,去外地拍摄时他们会挤在旅馆的一个小房间里,有时四个人会挤在一间小屋里凑合几晚。遇到资金紧张时,原本一期拍摄需要三个人出差就被压缩到了两个人。
《US》的拍摄持续了10个月,这意味着期间一直需要支出。沃克的主创人员平时都在打工,耿凯天在学校帮助老师做些研究,时薪10美元,后来他又找了一份在食堂刷盘子的工作,每小时六七块钱。
耿凯天的父亲曾对他说,假如真没钱了老爸来投资,最后你写制片人是我就好了。耿凯天谢过父亲的好意,但自始至终没问他要过钱。
比起资金,更大的困难是团队的磨合和工作效率。因为是公益性的工作,沃克工作室并没有合同之类的约束文件,全靠成员自觉。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有时也会出现人员懈怠的情况。耿凯天就把工作分得再细一些,自己带头多干些。金牛座的耿凯天认为自己是很有韧性的人,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他理解大家的辛苦,白天需要上课,很多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和周末。平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是很平常的事,拍摄《US》后,耿凯天经常凌晨5点睡觉,9点起来去上课。《US》的拍摄不可能不影响到学习。耿凯天觉得,只要GPA达到3.2就没问题,而这对中国学生很容易,再高了并没有太多意义。“美国学生GPA2.0就可以毕业,3.0在他们看来就是高分的。所以中国学生在他们眼里都是神级的学霸。” 一年过去后,他们没有看到任何成果,互相鼓励已经失去作用,很多成员开始焦躁,军心涣散,他们问耿凯天,这个记录片还能不能做出来,实在太累了,而且就算做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耿凯天回答:“你知道这部片子一定要拍下去的,如果你不做,明天会有其他人来接着做,无论如何,2013年底前一定要做出来。”—2013年底,是他们本科毕业的日子。
而在宣传片放出后,很多留学生给耿凯天打电话要加入沃克工作室,有些人很有优势,或者有各种资源。但这些人中的一大半,在一个月后,再联系时就不再回应了。
耿凯天后来在招每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单独和他们聊,问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以及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
“比如那个人跟我说,跟我关系好,所以想加入了,我说如果有一天我跟你关系不好了呢?你得保证你也留在这个团队继续干,我才能要你。我觉得做事情,不在于你一开始对这个事情有多大热情,在于你最初的热情消退之后,你还能不能坚持,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不要跟我说放弃。”
耿凯天统计过,最后零零碎碎参与过《US》拍摄制作的一共有178人。这些人散布在美国的各个大学,耿凯天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商议决定平常的事情,但一些关键的涉及采访对象的问题时,组长需要聚到普渡大学开会讨论。
队伍逐渐壮大,耿凯天快速沉稳成熟起来,以至于和别人聊天时,别人很难相信他是个20出头的90后。“其实这部记录片不仅要为留学生正名,也想为90后正名。当你用非常专业和敬业的态度在工作时,别人和你自己都会忘掉你是个90后。”
在拍摄过程中,耿凯天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其中有《高考1977》的导演汪海洋,为《特种部队》做特效的华裔特效师,美国驻芝加哥大使馆,还有许许多多的华人老移民。《US》在片尾名单中,一一对他们表示感谢。
随着11月23日《US》在国内网络的播出,离沃克主创人员毕业的日子只有二十几天了。耿凯天一边忙着记录片的宣传,一边忙着毕业的各种事宜。忙完这阵儿,他觉得自己会连着一周每天睡20个小时,最近一个月他熬了很多通宵。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中国人在美国的那种氛围,虽然美国人对你很礼貌,但那只是礼节性的,不会真正接纳你。我身边在美国找到工作的中国朋友很少。毕竟,这是世界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国家。”
耿凯天打算回国创业,把在美国学习的网络教学技术带到中国。明年一月份,他计划到国内高校做几场《US》的宣讲。他觉得180小时剪辑成1小时的《US》有很多遗憾,很多素材都没放进去,他给《US》打了80分。他希望再做个长版本,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拍摄另外一个视角的留学生记录片。
耿凯天告诉《留学》记者,沃克工作室会一直存在下去。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有梦想,一定要努力追寻,不管你几岁,不论你在哪,不管要多久”。这句话也在《US》片尾的画外音中被他重重地强调。
附文
1、印第安纳州 Indiana--IN
美国中北部偏东的一个州,东西宽257公里,南北长451公里,呈长方形。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 印第安纳,原意是“印第安人的土地”的意思。不过,在美国,一个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人并不被称为印第安纳州人(Indianer),但被称为胡希尔人(Hoosier)。而在中文里,这个词一般被译为印第安纳州人。
印第安纳州是美国中西部各州往来必经之地。连接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公路,比美国其他任何城市都要多。全美6家最大的运输公司,有3家的总部设在该州。这里教育发达,有74所高等院校,包括著名的普渡大学。
1987年7月24日,印第安纳州与中国浙江省缔结了友好关系。
2、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是印第安纳州的州立大学之一,拥有六大校区,学生人数约4万人。主校区位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在全美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东南方约171公里处,车程2小时。普渡大学于1874年建立,目前提供超过210种的主修课程。最著名的是工学院——普渡工学院是全球顶尖的工程学校之一,在此发展出了Wiki、世界上首台全电子电视、机器人的控制与远制技术等创新产品。普渡大学在美国公立学校中排第18名,在全美所有大学中排名62名。
普渡大学在美国的航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立了第一个提供了飞行训练的学院、第一个四年制航空学士学位与第一个大学机场(普渡大学机场)。在20世纪中期,普渡的航空系扩编并包含了先进航太科技,这也使得普渡有了"太空人的摇篮"的美名。目前的太空人有22名是普渡校友。
3、西拉法叶市 City of West Lafayette
普渡大学所在的西拉法叶市横跨了Wabash河,是个纯朴安静的大学城。距全美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约100英里,车程二小时。
西拉法叶最早在1836年已经存在,直到1869年普渡大学成立之前,这个市镇仍只是个郊区的小村落。1888年西拉法叶市正式成立,当时普渡大学的人口规模已足以带动整个小镇的成长。
西拉法叶的基础教育包括三个公立学校——坎柏兰小学(Cumberland Elementary School,1~3年级)、快乐山谷小学(Happy Hollow Elementary School,4~6年级)以及西拉法叶中学(West Lafayette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7年级以上)。另外,一些教堂或一些私人机构也有学校,如Seventh-day Adventist教堂的Pleasantview SDA学校提供8年级的课程,大拉法叶地区的蒙特梭利(Montessori)学校有6年级的课程。
西拉法叶的经济受普渡大学的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是普渡大学学生人数将近40000人,比西拉法叶的人口数还多,且普渡大学提供了拉法叶与西拉法叶地区约12000个工作机会。
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拉法叶市中。由于紧邻通往拉法叶地区的桥梁,占地约90公顷的李维区(Levee)也成为西拉法叶最大的商业区。区内最主要的购物区Wabash Landing有各种店铺、餐厅、咖啡店、电影院、旅馆及溜冰场。另外一个商业区则是位于市政府周围靠近52号公路的商圈,主要的杂货、食品、药房以及连锁餐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从专业水准来看,《US》或许并不是一部多么抢眼的记录片。然而,其主创团队所代表的中国留学生所体现出的聪明、坚韧、成熟,是需要鼓励甚至值得推崇的。
2013
年11月下旬,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已经微微飘起了小雪。在普渡大学的电影放映厅里,一部关于赴美中国留学生的记录片《US》(《我们》)正在举行试映会。这部记录片的制片人兼导演耿凯天,原以为自己会哭,可是他没有。因为他和团队正密切关注着《US》的播放有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第一组画面,是一群中国年轻学子刚抵达芝加哥机场的场景。镜头中的学生拉着行李,站在人群中左看右望,神情迷茫。在一般人看来,这只是很平淡的一组镜头。但试映会上的许多人,眼泪已经开始滑落。播放的现场很安静,观众们并不那么在意这部记录片技术上的青涩。放映结束后,一位年过半百的教授找到他,老泪纵横。他说,你的片子,让我想起了自己刚来美国时的样子。
这部长达1个小时的记录片,最初只有5位主创人员,全部都是在美留学的中国90后学生。拍摄总成本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耿凯天和他的团队拿着苹果手机当话筒和收音设备,拍坏了两个单反相机。影片中出现了15位被采访者—实际拍摄的采访数量是53位—遍布全美。
在试映会的第二天,《US》在哈佛大学中国教育论坛播出,收获了好评。11月23日,《US》出现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此刻,距离耿凯天最初开始着手制作这部记录片,已经过去了整整19个月。
为什么对留学生怀有敌意
耿凯天是来自长春的一位中国留学生,从上学开始,就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同学眼中的学霸。如果不是南加州大学中国留学生被劫杀事件的影响,他也许还是普渡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主席,在这个中国留学生最多的美国大学里,为同胞们的各种事情忙碌。
2012年4月11日凌晨,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附近发生枪击事件,两名中国籍留学生中弹身亡。两名中国留学生均为20多岁的在读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一男一女。由于事发时他们驾驶的车是宝马,关于被害人是富二代的传言甚嚣尘上。
耿凯天的一位朋友认识逝者,从朋友那里他获知,这两位学长、学姐同他认识的大部分留学生一样,并非富二代。他们常常刻苦学习到凌晨,为了省钱,租住在便宜的社区中。尽管有留学生试图还原遇害者真实的情况,但随即被淹没在“一丘之貉”、“兔死狐悲”的中伤里。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想象的事实。一些媒体不顾逝者家属的心情和全体远在他乡学子的悲痛,将所有的矛头对准了那辆二手的、在美国只是作为代步工具的宝马车。
耿凯天当时是普渡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副主席,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舆论发酵,但令他非常难过甚至气愤的是,许多媒体报道并不客观,不仅被害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同情,连整个留学生群体都被打上了“吃喝玩乐”、“纨绔子弟”的标签。那些天,打开电脑,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留学生的负面信息,甚至有网友辱骂遇害者。他和他的很多朋友,远在大洋彼岸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舆论压力。
在接受《留学》连线采访时,耿凯天坦言那些报道对留学生群体的伤害很大,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伤害。“周围的很多留学生都失去了信心,觉得被媒体说成这样,再读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甚至国内的家长也焦急地打电话过来,质问他们在美国到底有没有好好读书,是不是像媒体说的那样,背着他们做了什么。
南加大枪击事件造成的冲击不止如此。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当年回国留学生的就业率降了下来。耿凯天眼里非常优秀的一位朋友,回国找工作时不断碰壁,用人单位一直询问他当初是怎么留学的,学位是怎么读下来的,都学了哪些课程。“国内的好多公司怀疑留学生都是花钱买文凭,留学的含金量一下子降了下来,同等能力的两个应聘者,哪怕留学生更出色,用人单位还是会选择在国内上大学的人,他们不敢冒险。”
周围同伴的沮丧,亲友的怀疑,国内用人单位的有色眼镜,让耿凯天意识到原本能为职业生涯加分的留学经历反而变成了劣势,事情正偏离真实,一切似乎都颠倒了。“就是把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了,实际上真正有志向的学生付出得非常多,但是不被承认了。”
同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并且仍在发生。2013年7月6日,载有34名中国高中生的韩亚航空214号班机在旧金山降落过程中失事,3名中国女中学生遇难。对这件事,国内的部分网民依然带着有色眼镜审视、评判、得出并未经过调查的结论。“‘去美国的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网友留言占据了一些知名媒体的主流频道,深深刺痛了我们每一名留学生,留美人员甚至是他们父母的心,当事人亲友的痛不欲生,更被一些人当成肆意戏谑的桥段。”在人人网公共主页,耿凯天写道。 “必须有人站出来发声,告诉人们真实的留学生活是什么样。”耿凯天想到,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记录片,或许是一件可以尝试的事。
耿凯天找到了中国驻华大使馆教育领事刘强咨询意见时,刘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让世界看到真实的我们
2012年4月,耿凯天开始筹备拍摄记录片,定名US—既代表 “我们”,也表示在美国的生活。2013年2月,他在网络上放出了《US》的第一支宣传片,并在片尾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此后的几天,他接到了很多留学生的电话,哭着告诉他,感谢他说出了留学生的心声,希望他一定要把这个片子做好。还有一位国内的女生打电话给他,说此前她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留学,看了这支宣传片后,下决心一定要留学。
在《US》试映会上,让那位老教授感动落泪的是一位留学生刚抵达美国、在初降的夜幕中坐在驶向学校的大巴上向父母报平安的情节。那位留学生的扮演者就是耿凯天。实际上,耿凯天不仅是《US》的制片人和导演,还是“一号男主角”和主要配音员。《US》以耿凯天的留学生活作为线索,串起了这部松散的访谈式记录片,希望增强片子的故事性。耿凯天在片中的口音有着浓郁的东北方言特色,他给父母报平安时说:“老累了,搁车上呢!”很多学生看到这一桥段先是扑哧乐出声,接着沉默,然后流泪。 事实上,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到达美国的时间都是下午;坐上大巴差不多就要天黑了。所以,一看到这组画面,很多学生都会想起自己刚到美国时的小兴奋、小恐惧、小迷茫,以及给家人打电话时的百味杂陈。这样的细节,的确只有留学生才能体会得到。
在选择采访对象时,耿凯天设置了标准:必须找那些在留学生群体中有名气的和小有成就的。在《US》正片中出现的15位采访对象中,有普渡大学飞行专业第一位留学生、2012年纽约华裔小姐冠军、音乐工作室创始人、摩根斯坦利投行工程师、知名媒体驻纽约记者,以及著名集团美国区总裁—不仅包括在读的留学生,还有已经毕业工作的老留学生。通过这些人,耿凯天希望更多地传递信心和正能量,让留学生们鼓起信心,坚持下去。
如何展现“我们”?耿凯天选择了几个他相信最有代表性的点:在美学习和生活、自己在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工作、留学生找工作的艰辛、留学生面临的舆论压力、留学经历的收获和成长,等等。
除了留学生群体,《US》中还出现了中国的父母。那是耿凯天夏天回国时在上海拍摄的。一位母亲和一位父亲分别讲述着对各自子女的叮嘱,和平常不怎么说给孩子听的心里话。
《US》里突出亲情的细节很多,一位男生和父亲在QQ聊天的情节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共鸣。当父亲在QQ上问孩子最近怎样时,这位男生先是打出“过来就感冒了”几个字,随后删除,再打上“放心吧,我挺好的”发了过去。
耿凯天说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报喜不报忧,他曾经对抗生素过敏导致全身都肿了起来,非常难受,当时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想了想又作罢。“给家里说了,父母除了着急担心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干脆就不说了。”
实际上,国内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在外真正的生活,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耿凯天希望《US》能成为父母和留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彼此更多地了解对方。
对于《US》这部记录片,也并非赞声一片。一位在纽约学习传媒专业的留学生看完《US》认为,觉得这部记录片有些矫情,其实留学生活没有那么苦。此外,作为一部记录片,技术上也有些粗糙。
这部记录片里偶尔也有“不真实”的情节。在节日篇里,有一组镜头是中国留学生们在美国过春节,一群学生聚在一起包饺子,电视上播放着兔年春晚节目,汪峰正在唱着《我爱你中国》。这个带有明显设计痕迹的情节是补拍的。春节时分,恰好是美国大学最忙的考试季,中国学生大部分选择在图书馆学习。耿凯天说在美国四年,他只象征性地过过一次春节,这个段落的设计,是为了传递某种难以言表的情愫。“在中国,我是不可能说出‘我爱你祖国’这种话的,但是到了国外,听到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心里真的是立刻涌上我是中国人、我代表中国的情绪,因为这些是能找到归属感的东西,在国外,归属感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个“设计”的情节在记录片真正上映时,收获了意外的效果。不少在美中国留学生通过网络知道“汪峰上头条”的娱乐事件,当他们看到画面上出现汪峰时,产生了一种滑稽感,觉得有趣,想笑出来。这个阴差阳错的巧合,冲淡了刻意设计的痕迹,也让整体严肃的《US》多了一丝轻松。
在国内视频网站播出后,《US》的点击率并不算高,毕竟这是一部很小众的记录片,又是一群90后留学生的处女作,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宣传和推广。比起影片本身,《US》制作团队的故事,似乎更能实现“为留学生正名”这个初衷。
最初的热情消失后,你还能不能坚持行走
在决定拍摄《US》后,耿凯天花了接近半年的时间到处咨询,从形式到构架再到实操方法。2012年9月21日,耿凯天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取名沃克,源自Walker音译,代表这群远走他乡求学的学子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沃克工作室的主创人员当时只有5个,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设备。当时,对这部记录片感兴趣的有几家公司,其中包括徐静蕾的工作室。为了保证记录片的纯粹和客观,沃克主创深思熟虑后拒绝了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
没有外来资金支持,又不想问家里要钱,几位主创人员决定自掏腰包。为了保证以最少的钱完成最高效的拍摄,他们买了两台中档的单反相机和一台小DV,自己的苹果手机则充当话筒和收音设备。在其后的拍摄过程中,两台相机由于损耗过度接连报废,有时,他们也从志愿帮忙的其他工作室借设备。
今年2月份的宣传片中,有这样一行字幕:14个州,15325公里。2月份之后的路程,耿凯天没有再统计。这15325公里,主要靠沃克团队租车自驾完成的。耿凯天曾经在暴雨的夜晚连续开车11个小时赶到采访地。“机票还是更贵一些,自己开车就会比较便宜。”
为了省钱,去外地拍摄时他们会挤在旅馆的一个小房间里,有时四个人会挤在一间小屋里凑合几晚。遇到资金紧张时,原本一期拍摄需要三个人出差就被压缩到了两个人。
《US》的拍摄持续了10个月,这意味着期间一直需要支出。沃克的主创人员平时都在打工,耿凯天在学校帮助老师做些研究,时薪10美元,后来他又找了一份在食堂刷盘子的工作,每小时六七块钱。
耿凯天的父亲曾对他说,假如真没钱了老爸来投资,最后你写制片人是我就好了。耿凯天谢过父亲的好意,但自始至终没问他要过钱。
比起资金,更大的困难是团队的磨合和工作效率。因为是公益性的工作,沃克工作室并没有合同之类的约束文件,全靠成员自觉。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有时也会出现人员懈怠的情况。耿凯天就把工作分得再细一些,自己带头多干些。金牛座的耿凯天认为自己是很有韧性的人,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他理解大家的辛苦,白天需要上课,很多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和周末。平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是很平常的事,拍摄《US》后,耿凯天经常凌晨5点睡觉,9点起来去上课。《US》的拍摄不可能不影响到学习。耿凯天觉得,只要GPA达到3.2就没问题,而这对中国学生很容易,再高了并没有太多意义。“美国学生GPA2.0就可以毕业,3.0在他们看来就是高分的。所以中国学生在他们眼里都是神级的学霸。” 一年过去后,他们没有看到任何成果,互相鼓励已经失去作用,很多成员开始焦躁,军心涣散,他们问耿凯天,这个记录片还能不能做出来,实在太累了,而且就算做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耿凯天回答:“你知道这部片子一定要拍下去的,如果你不做,明天会有其他人来接着做,无论如何,2013年底前一定要做出来。”—2013年底,是他们本科毕业的日子。
而在宣传片放出后,很多留学生给耿凯天打电话要加入沃克工作室,有些人很有优势,或者有各种资源。但这些人中的一大半,在一个月后,再联系时就不再回应了。
耿凯天后来在招每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单独和他们聊,问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以及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
“比如那个人跟我说,跟我关系好,所以想加入了,我说如果有一天我跟你关系不好了呢?你得保证你也留在这个团队继续干,我才能要你。我觉得做事情,不在于你一开始对这个事情有多大热情,在于你最初的热情消退之后,你还能不能坚持,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不要跟我说放弃。”
耿凯天统计过,最后零零碎碎参与过《US》拍摄制作的一共有178人。这些人散布在美国的各个大学,耿凯天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商议决定平常的事情,但一些关键的涉及采访对象的问题时,组长需要聚到普渡大学开会讨论。
队伍逐渐壮大,耿凯天快速沉稳成熟起来,以至于和别人聊天时,别人很难相信他是个20出头的90后。“其实这部记录片不仅要为留学生正名,也想为90后正名。当你用非常专业和敬业的态度在工作时,别人和你自己都会忘掉你是个90后。”
在拍摄过程中,耿凯天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其中有《高考1977》的导演汪海洋,为《特种部队》做特效的华裔特效师,美国驻芝加哥大使馆,还有许许多多的华人老移民。《US》在片尾名单中,一一对他们表示感谢。
随着11月23日《US》在国内网络的播出,离沃克主创人员毕业的日子只有二十几天了。耿凯天一边忙着记录片的宣传,一边忙着毕业的各种事宜。忙完这阵儿,他觉得自己会连着一周每天睡20个小时,最近一个月他熬了很多通宵。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中国人在美国的那种氛围,虽然美国人对你很礼貌,但那只是礼节性的,不会真正接纳你。我身边在美国找到工作的中国朋友很少。毕竟,这是世界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国家。”
耿凯天打算回国创业,把在美国学习的网络教学技术带到中国。明年一月份,他计划到国内高校做几场《US》的宣讲。他觉得180小时剪辑成1小时的《US》有很多遗憾,很多素材都没放进去,他给《US》打了80分。他希望再做个长版本,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拍摄另外一个视角的留学生记录片。
耿凯天告诉《留学》记者,沃克工作室会一直存在下去。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有梦想,一定要努力追寻,不管你几岁,不论你在哪,不管要多久”。这句话也在《US》片尾的画外音中被他重重地强调。
附文
1、印第安纳州 Indiana--IN
美国中北部偏东的一个州,东西宽257公里,南北长451公里,呈长方形。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 印第安纳,原意是“印第安人的土地”的意思。不过,在美国,一个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人并不被称为印第安纳州人(Indianer),但被称为胡希尔人(Hoosier)。而在中文里,这个词一般被译为印第安纳州人。
印第安纳州是美国中西部各州往来必经之地。连接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公路,比美国其他任何城市都要多。全美6家最大的运输公司,有3家的总部设在该州。这里教育发达,有74所高等院校,包括著名的普渡大学。
1987年7月24日,印第安纳州与中国浙江省缔结了友好关系。
2、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是印第安纳州的州立大学之一,拥有六大校区,学生人数约4万人。主校区位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在全美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东南方约171公里处,车程2小时。普渡大学于1874年建立,目前提供超过210种的主修课程。最著名的是工学院——普渡工学院是全球顶尖的工程学校之一,在此发展出了Wiki、世界上首台全电子电视、机器人的控制与远制技术等创新产品。普渡大学在美国公立学校中排第18名,在全美所有大学中排名62名。
普渡大学在美国的航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立了第一个提供了飞行训练的学院、第一个四年制航空学士学位与第一个大学机场(普渡大学机场)。在20世纪中期,普渡的航空系扩编并包含了先进航太科技,这也使得普渡有了"太空人的摇篮"的美名。目前的太空人有22名是普渡校友。
3、西拉法叶市 City of West Lafayette
普渡大学所在的西拉法叶市横跨了Wabash河,是个纯朴安静的大学城。距全美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约100英里,车程二小时。
西拉法叶最早在1836年已经存在,直到1869年普渡大学成立之前,这个市镇仍只是个郊区的小村落。1888年西拉法叶市正式成立,当时普渡大学的人口规模已足以带动整个小镇的成长。
西拉法叶的基础教育包括三个公立学校——坎柏兰小学(Cumberland Elementary School,1~3年级)、快乐山谷小学(Happy Hollow Elementary School,4~6年级)以及西拉法叶中学(West Lafayette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7年级以上)。另外,一些教堂或一些私人机构也有学校,如Seventh-day Adventist教堂的Pleasantview SDA学校提供8年级的课程,大拉法叶地区的蒙特梭利(Montessori)学校有6年级的课程。
西拉法叶的经济受普渡大学的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是普渡大学学生人数将近40000人,比西拉法叶的人口数还多,且普渡大学提供了拉法叶与西拉法叶地区约12000个工作机会。
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拉法叶市中。由于紧邻通往拉法叶地区的桥梁,占地约90公顷的李维区(Levee)也成为西拉法叶最大的商业区。区内最主要的购物区Wabash Landing有各种店铺、餐厅、咖啡店、电影院、旅馆及溜冰场。另外一个商业区则是位于市政府周围靠近52号公路的商圈,主要的杂货、食品、药房以及连锁餐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