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即“以文教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或方式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平台。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需求,让学生在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中来感悟文化的魅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创造活力,营造团结、奋进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班级文化;路径选择
一、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利弊剖析
新媒体时代,根据百科的解释“信息创造价值的时代”是与传报纸、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媒体形态,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提出的。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提出用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来进行互动、互享、互利的数字化精准教与学的信息传播及文化熏陶,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媒体凭借其时效快、影响广的特点,深受班级文化建设的青睐,并在实践中得以推广和有效运用。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建共享的软环境,也是一个班级的生命和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贯穿于班级管理以及教学过程始终,因此除了课堂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师生随时随地随心休憩、畅谈的空间,以此来增强师生情感、增进同学情谊,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共同体。让同学们在“共同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和谐,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利用网络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推广、监督与评价,营造一种乐学的学习氛围是迫切的、必要的。但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新媒体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也使得学生甚至是老师过度地依赖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的管理中缺乏延续性,进而削弱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效应。
二、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现实呈现
在研究中,我们所选取的试验班级都分别采用微信群、QQ群,学校也建有公众号来介绍学校、布置每一学期的班级文化建设任务,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参与到文化建设活动中来。为此,我们也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在班级文化建设及管理中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反馈。
1.新媒体技术迎合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性需求
新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包容和开放的特质,对于心智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主体性需求欲望强烈、个性化比较突出。“大一统”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难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老师说了算”的管理模式中,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也难以得到有效表达。因而,借助新媒体技术所搭建的交流沟通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以及其他的虚拟班级管理空间,恰好能够弥补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重点推进学生主体性需求。
2.新媒体技术拓宽班级文化建设渠道
手机、电脑等数字移动终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功能齐全、方便便捷,随时随地进行班级事务的处理、传播信息,尤其是弘扬班级正能量。与以前的纸质信息传递相比较,便捷、及时、成本低,上传到空间@“所有人”,学生课余时间都能够接收到信息,为班级管理注入活力。
3.新媒体技术充实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
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我们不仅可以上传和推送班级管理的通知、班规、活动安排,还可以上传课程内容学习资料,如某一节课,或者某一知识点的微课程,考虑到视频容量的问题,我们可以生成二维码,不需要关注公众号、不需要加入群聊,用微信扫一扫便可以学习,更加便捷、高效。
二、新媒体时代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是机遇,亦是挑战。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主动去适应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人文关怀,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1.搭建班级文化建设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包容和开放的特质,对于心智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主体性需求欲望强烈、个性化比较突出。线上直播课、视频会议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分享抗疫先进事迹,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向在恶劣条件下克难攻坚仍潜心学习的人看齐,全力以赴迎接会考;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等,重点推进学生主体性需求的满足,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强化新媒体素养评估与教育
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学风、班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生活体验的深层次体现,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因而,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大家庭中,要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对于我们高中学生来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一个共同愿景——考上理想的大学,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与共同愿景融合起来,内化为奋斗的动力。
3.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学生的认真参与。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14-17岁,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且心智发育基本健全,主体性期望與需求强烈,易于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优势,激励和鞭策着学生去认同班级管理的理念、做法,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班级自己的事务由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瑞军.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6所普通高中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武北平.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Q大学X班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2017:17.
[3]黄燕.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以河源市东埔中学为例[D].广州大学,2013硕士毕业论文.
[4]邱秋云.微文化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25-29.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时代高中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策略研究》(SGH18B4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班级文化;路径选择
一、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利弊剖析
新媒体时代,根据百科的解释“信息创造价值的时代”是与传报纸、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媒体形态,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提出的。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提出用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来进行互动、互享、互利的数字化精准教与学的信息传播及文化熏陶,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媒体凭借其时效快、影响广的特点,深受班级文化建设的青睐,并在实践中得以推广和有效运用。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建共享的软环境,也是一个班级的生命和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贯穿于班级管理以及教学过程始终,因此除了课堂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师生随时随地随心休憩、畅谈的空间,以此来增强师生情感、增进同学情谊,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共同体。让同学们在“共同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和谐,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利用网络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推广、监督与评价,营造一种乐学的学习氛围是迫切的、必要的。但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新媒体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也使得学生甚至是老师过度地依赖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的管理中缺乏延续性,进而削弱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效应。
二、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现实呈现
在研究中,我们所选取的试验班级都分别采用微信群、QQ群,学校也建有公众号来介绍学校、布置每一学期的班级文化建设任务,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参与到文化建设活动中来。为此,我们也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在班级文化建设及管理中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反馈。
1.新媒体技术迎合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性需求
新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包容和开放的特质,对于心智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主体性需求欲望强烈、个性化比较突出。“大一统”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难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老师说了算”的管理模式中,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也难以得到有效表达。因而,借助新媒体技术所搭建的交流沟通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以及其他的虚拟班级管理空间,恰好能够弥补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重点推进学生主体性需求。
2.新媒体技术拓宽班级文化建设渠道
手机、电脑等数字移动终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功能齐全、方便便捷,随时随地进行班级事务的处理、传播信息,尤其是弘扬班级正能量。与以前的纸质信息传递相比较,便捷、及时、成本低,上传到空间@“所有人”,学生课余时间都能够接收到信息,为班级管理注入活力。
3.新媒体技术充实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
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我们不仅可以上传和推送班级管理的通知、班规、活动安排,还可以上传课程内容学习资料,如某一节课,或者某一知识点的微课程,考虑到视频容量的问题,我们可以生成二维码,不需要关注公众号、不需要加入群聊,用微信扫一扫便可以学习,更加便捷、高效。
二、新媒体时代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新媒体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是机遇,亦是挑战。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主动去适应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人文关怀,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1.搭建班级文化建设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包容和开放的特质,对于心智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主体性需求欲望强烈、个性化比较突出。线上直播课、视频会议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分享抗疫先进事迹,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向在恶劣条件下克难攻坚仍潜心学习的人看齐,全力以赴迎接会考;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等,重点推进学生主体性需求的满足,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强化新媒体素养评估与教育
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学风、班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生活体验的深层次体现,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因而,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大家庭中,要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对于我们高中学生来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一个共同愿景——考上理想的大学,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与共同愿景融合起来,内化为奋斗的动力。
3.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学生的认真参与。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14-17岁,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且心智发育基本健全,主体性期望與需求强烈,易于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优势,激励和鞭策着学生去认同班级管理的理念、做法,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班级自己的事务由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瑞军.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6所普通高中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武北平.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Q大学X班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2017:17.
[3]黄燕.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以河源市东埔中学为例[D].广州大学,2013硕士毕业论文.
[4]邱秋云.微文化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25-29.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时代高中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策略研究》(SGH18B40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