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七大作的报告,新意亮点非常多。报告中不少提法、表述是首次出现的,本文对此作一梳理。这里的“首次”,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代会”)文献中第一次出现。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报告首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 首次明确提出并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4.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 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4. 首次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5.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
6. 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报告。
7.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三、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 首次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
2. “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一)关于经济建设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
5.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6. “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7.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8. 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二)关于政治建设
1.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2. 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
3.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 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到“社会组织”和“社会自治”概念,要求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6.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行政机构“大部门体制”问题。
7. 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关于文化建设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
2. 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3. 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思想库”一词。
5. 首次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6. 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
7.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群”“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业态”“文化传播体系”等新名词。
8.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鲜明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关于社会建设
1. 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方面写入党代会报告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得以确认。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改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等。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等。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
5.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7.“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概念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五)关于其他方面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
3. “和谐世界”的主张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五、关于党的建设
1. 首次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部署。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等等。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5. 首次把“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6.“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内容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7. 首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报告首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 首次明确提出并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4.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 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4. 首次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5.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
6. 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报告。
7.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三、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 首次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
2. “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一)关于经济建设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
5.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6. “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7.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8. 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二)关于政治建设
1.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2. 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
3.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 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到“社会组织”和“社会自治”概念,要求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6.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行政机构“大部门体制”问题。
7. 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关于文化建设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
2. 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3. 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思想库”一词。
5. 首次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6. 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
7.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群”“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业态”“文化传播体系”等新名词。
8.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鲜明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关于社会建设
1. 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方面写入党代会报告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得以确认。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改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等。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等。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
5.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7.“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概念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五)关于其他方面
1.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
3. “和谐世界”的主张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五、关于党的建设
1. 首次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部署。
2.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等等。
3.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4.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5. 首次把“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6.“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内容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7. 首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