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三、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关键词:学生 数学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想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12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許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路口过往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先列出一组设问:1、车辆来往有规律吗?2、用数数的方法行吗?学生在这组设问后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代表一辆车,有的同学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1/2"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 数学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想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12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許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路口过往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先列出一组设问:1、车辆来往有规律吗?2、用数数的方法行吗?学生在这组设问后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代表一辆车,有的同学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1/2"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