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政治逻辑的终结?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百年来伊拉克什叶派一直受到压制;
  少数统治多数——过去80多年的政治逻辑。
  8月5日,20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和1800多名伊拉克军警在战机、武装直升机和重型坦克的配合下,对驻守在圣城纳杰夫的萨德尔及其武装马赫迪军发动进攻,纳杰夫之战打响。美军指挥官称,美军此役的目标是占领纳杰夫,将萨德尔及其武装“彻底消灭”!
  面对美军的猛攻,萨德尔的马赫迪军退缩到了纳杰夫阿里清真寺这一敏感地点,这令美军投鼠忌器。美军对纳杰夫的进攻,已引起穆斯林国家的普遍抗议,甚至有1.5万伊朗人志愿到纳杰夫做人肉炸弹,保卫圣城。萨德尔本人已受伤,但他发誓将“战至最后一滴血”。
  战场上厮杀的背后是权力的争夺。有人说,什叶派激进领导人萨德尔想要争得未来政府中的一份权力,有人说,萨德尔的野心是想将伊拉克建成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当然是什叶派穆斯林掌权。不管怎样,萨德尔的起义让人想到过去几十年什叶派穆斯林的两次大起义,一次是80多年前向英国占领者发动的,一次是海湾战争中在美国鼓动下向萨达姆发动的。几百年来,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占人口多数,但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为此他们不断为改变自己政治命运而战。
  
  80多年前的大起义
  
  伊拉克南部的卡尔巴拉和纳杰夫是什叶派穆斯林最向往的两大圣城。为了阻止什叶派势力向西扩展及其对伊拉克逊尼派的压制,从16世纪开始,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土耳其和信奉什叶派的波斯王国对伊拉克南部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拉锯争夺,直到18世纪,伊拉克才处于土耳其的控制之下。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伊拉克人分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信奉什叶派的穆斯林占人口多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他们一向听从部落首领和纳杰夫、卡尔巴拉两地宗教领袖的领导,并与波斯境内的什叶派穆斯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奉逊尼派的穆斯林居少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信奉逊尼派的库尔德人住在伊拉克北部。其他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亚述人、犹太人及波斯人等。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居统治地位的是极少数的信奉逊尼派的土耳其军阀和贵族,他们曾依靠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甚至逊尼派穆斯林进行统治,教派矛盾成为其利用的统治工具。各个教派和民族之间不时发生冲突,特别是什叶派穆斯林由于多次发动起义以及配合波斯人的进攻,遭到了土耳其人的残酷镇压。
  一战中,英国占领了伊拉克。英国人一方面在各级行政机关大量安插本国人员,另一方面积极收买部落首领控制地方,企图把伊拉克变成第二个印度。迫于国际压力,1918年11月,英法发表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自治的联合宣言。但是,英国口惠而实不至。从1919年上半年开始,伊拉克反对英国人统治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情绪迅速高涨。什叶派领袖宣布:“除穆斯林外,任何人没有权利统治穆斯林。”他们开始在卡尔巴拉和纳杰夫进行反英和反基督教的宣传。1920年4月,协约国决定把伊拉克的委任统治权交给英国,从而点燃了伊拉克人胸中的怒火。什叶派领袖随即呼吁向英国人发动起义。到了9月,除巴格达、巴士拉等大城市外,伊拉克各地均爆发起义,特别在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纳杰夫以及幼发拉底河中游部落地区,武装斗争进行得极为激烈,八万英军处境艰难。在起义过程中,逊尼派和什叶派第一次联合起来进行了反英的斗争,但起重要作用的是什叶派宗教领袖和什叶派部落。英军一方面紧急从印度调来两个师的兵力,另一方面加紧逮捕什叶派领袖。直到1920年10月底,英军才基本控制住局势。1921年初,英军仍在各地清剿起义军。英国为镇压这次什叶派穆斯林大起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几百人死亡,耗资4000万英镑。
  
  海湾战争中的起义
  
  1921年,费萨尔被英国人扶植为伊拉克国王,在政府中遵循了以逊尼派为主体的原则。1925年伊拉克颁布的宪法规定成立一个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由于当时仍处在英国的委任统治之下,英国的高级专员操纵着伊拉克的政治,选举也都是按他们的意旨进行的,人数居多的什叶派在政治上依然是少数派。1932年英国结束委任统治后,选举成了巴格达一小撮政客在政治赌博中的筹码,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伊拉克政局也因此极不稳定,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伊拉克爆发军事政变,哈希姆王朝被推翻。此后,无论是卡塞姆的独裁统治时期,还是在萨达姆的强权控制之下,少数逊尼派统治伊拉克的政治逻辑都没有发生变化,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萨达姆的复兴社会党执政后,推行强硬的世俗化政策,严厉打击什叶派势力。1969年伊拉克当局没收了圣城纳杰夫的宗教基金,禁止举行宗教游行,取缔宗教学校,停止电台电视台中的诵经节目,还秘密逮捕并处死了一批什叶派宗教领袖。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刺激了伊拉克什叶派的反政府活动。由此,萨达姆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手段镇压国内的什叶派穆斯林。两伊战争爆发后,萨达姆一方面对本国的什叶派采取怀柔政策,利用他们与伊朗人作战,另一方面对企图叛乱者毫不手软。1991年2月底,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当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萨达姆政权发动地面进攻后,什叶派穆斯林在美国人的鼓动下在南部发动起义。他们和部分溃散的政府军乘机占领了伊拉克南部最大城市,起义发展迅速,到3月9日,已有20多座城市落入什叶派起义军的手中。由于美国人担心萨达姆政权倒台会使伊朗趁机在海湾地区坐大,什叶派难以控制,于是放弃了对起义军的支持,结果什叶派穆斯林遭到萨达姆军队的大肆屠杀。3月中下旬,仅在卡尔巴拉和纳杰夫就有三万什叶派穆斯林被杀,并有数十万难民逃往南部多国部队控制区和科威特境内。
  
  伊战后的萨德尔起义
  
  随着萨达姆政权的垮台,长期以来逊尼派占绝对优势的政治地位已不复存在,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什叶派的政治地位有了转机。美国在伊拉克推行的“民主计划”为什叶派穆斯林掌权开启了大门。当然,出于对什叶派的忌惮和防范,美国人在伊拉克未来的“民主”政权中为什叶派掌权设置了种种限制。
  在伊拉克的什叶派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最高宗教领袖西斯塔尼。西斯塔尼一直回避在公众场合露面,属什叶派中的温和派。虽然西斯塔尼号召忍耐、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但他坚持只有民主选举产生的伊拉克政府才能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他希望通过选举以人数的优势实际掌控国家大权。在大选问题上,由于西斯塔尼的坚持,美国人被迫同意把大选定到明年1月。如果明年的伊拉克大选如期举行,不出意外的话,什叶派将会取得胜利,那么数百年来伊拉克什叶派被镇压的历史将被改写,80多年来伊拉克少数统治多数的政治逻辑似乎也将终结。
  萨德尔起义出现在什叶派政治地位有了转机之后,于是有关萨德尔起义的动机有了许多说法。尽管萨德尔遭到美国的冷落,但他利用民众的反美情绪,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威信日益上升,势力不断壮大,其武装已发展到近万人,而且得到了伊朗方面的支持。对于美国人来说,如果对其放任不管,其势力和影响势必继续扩大,更加难以控制,这不仅成为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最大障碍,而且势必会影响到美国在未来伊拉克“民主”政权中的权力安排,美国人因此痛下决心铲除这颗“毒瘤”,萨德尔的命运也由此让人关注。
其他文献
6月10日,由大明星布拉德·皮特和安吉莉娜·朱丽主演的《史密斯夫妇》在全球公映。不过在《名利场》杂志看来,这部电影的真正灵感取材于两年前。  2003年7月初,美国的“情报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美国前驻伊拉克大使威尔逊作证说,有关萨达姆从尼日尔购买核原料的情报是假的。这使得布什政府陷入被动。但不久,《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披露了一条惊人消息:根据白宫官员提供的情报,40出头、风姿卓约、身材窈窕的
期刊
这本书预测今后二三十年世界局势    董必武同志上个世纪50年代末访问东德时曾对笔者说过:读书要抓住重点。一本五六百页厚的大部头书,如果把它的中心思想压缩写出来,也不过是一页半纸的篇幅。读了施密特新著《未来列强》,颇感这是一部本可以写成厚五六百页大部头书的浓缩本。该书中文版只有十万字左右,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涵盖了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重大的战略问题。  年逾85岁高龄的施密特曾担任过八年德国联邦总理
期刊
美国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基本立场    2004年12月,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由两党精英组成的“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特别工作组”(金里奇—米切尔特别工作组),该小组于2005年6月15日出笼了一份名为《美国利益和联合国改革》的长篇报告,明确表示:安理会的扩大应提高安理会的效力,并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把注意力从安理会的效率和依照《联合国宪章》采取行动的能力上转移走。该小组还特别提出,任何安理会改革都应“达及以
期刊
有迹象表明,美国又要从战略层面调整对华政策了。由于美国国内对此意见还不尽一致,同时从政府层面上看,美国并没有明确改变中美关系的战略定性,因此,中国国内对此的反应有些平淡。不过,三个方面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判断。    主观上:有强烈意向    近来,美国政界、学界和舆论界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话题非常流行。主流杂志《大西洋月刊》6月号发表知名政论家罗伯特.D.卡普兰题为《我们应如何与中国作战
期刊
2004年8月15日,有一个人的命运走到了至关紧要的十字路口。这一天委内瑞拉举行了一场全民公决,时代“独行者”,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获胜,连任总统。  刚过完50岁生日的查韦斯雷厉风行、个性鲜明,深受委内瑞拉下层老百姓爱戴。由于敢对西方国家说“不”而被誉为卡斯特罗的接班人。6月3日,委内瑞拉全国选举委员会宣布,反对派征集的签名已超过了宪法规定的最低门槛,可以申请进行关于罢免总统的全民公投。这一
期刊
最近令欧洲国家头疼的事接二连三,搅得欧洲人真有些招架不住了。第一件是《欧盟宪法条约》批准进程陷入危机。最近,卢森堡的公决结果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卢森堡成为第13个批准宪法的国家,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欧盟国家愿意接受该条约。德国(欧盟宪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西班牙等国因而加大了挽救宪法的力度。然而不幸的是,欧盟宪法的命运靠卢森堡这样的小国是改变不了的。已宣布推迟公决的英国、捷克、丹麦、爱尔兰、葡
期刊
利德尔·哈特是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和记者。他在《战略论》一书中,通过对西方2500多年来大量战争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路线”理论。他指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历史反复证明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该书初版于1929年,当时名为《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1941年出了增订本,改称为《间接路线战略》,到1954年再次修订,书名最后定为《战略论》。此后,该
期刊
案例一  “空巢老人”:但愿悲剧不重演     据悉,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又据报道,日前,在上海某居民小区又发生一桩令人感慨之事:一位老太太在家中突然去世,数日后才被人发现。据邻居介绍,老人的老伴两年前去世,子女平时也很少来。  这些悲剧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空巢老人”(身边无子女,又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忧
期刊
“在‘铁腕统治’传统悠久的拉美,如果民众对民主丧失了信心,或者认为民主会破坏稳定,许多人将更怀念独裁统治时期的安全”。   委内瑞拉的这种民主怪圈值得拉美国家深思。  8月15日,委内瑞拉就现任总统查韦斯是否应“下台”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查韦斯获得了绝对多数胜利,他将一直执掌总统大权至2007年1月任期结束。    何以被迫公决?    查韦斯,这个前陆军中校自1992年发动未遂军事政变以来,就
期刊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20世纪90年代初南奥塞梯曾要求独立,并与格中央政府发生武装冲突。自1992年开始,俄罗斯、格鲁吉亚、北奥塞梯和南奥塞梯组成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之后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的混合维和部队开始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   今年5月以来,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地区再次出现动荡。进入8月,局势更加令人担忧。先是格鲁吉亚总统萨卡
期刊